橡树 | 浅谈甲午战争:当近代化军队遇到了睁眼的瞎子
长崎事件,前十年与后十年(上)
【橡树防失联微信:zhuerduo1222,关注朋友添加请注明】
甲午战争示意图。
最近,研读一些国内外战史,即便在专业论文、回忆录,不乏看到对那些著名统帅、将领的吹嘘。很少有人愿意去承认一个事实:
战争,由若干战役、战斗组成。
当战争进入近、现代化阶段之后,战争中每一次战役和战斗,实则都由统帅拍脑门的灵机一动,变成敌对双方的团队系统、缜密的战略博弈及具体对抗。
战场瞬息万变,双方临战、战时的每一次决策,每一道命令,都需要各自下属作战单位及时、高效执行。
装备、后勤、政略、战略等等因素之外,不难发现,近、现代化参谋部、军队编制、军官素质等变得极为重要。
赵云独闯长坂坡,八大锤大闹朱仙镇等等故事,无非是评书。看过笑笑而已。
至于古代战争固然可能会出现诸葛亮、刘伯温这类传奇军神。但是,在系统化程度更高的近、现代战争里,将帅个人有没有魅力,是不是军神,客观上与战争进程似乎再无决定性的关联。
甲午战争,满清惨败,军事上正是输给了日军自大本营到作战部队的各级参谋部,以及日军的军队编制、军官素质。
这是一场相同等级装备状况下,满清以游牧风格的中古军队,对阵近现代化军队的惨败。
满清在这次大战惨败,可以在政治、外交、装备、后勤等等方面去寻找原因。甚至,角度只要足够刁钻,甚至还可以得到日本是“赌国运”,偶然胜利等等原因。
不过,如是了解当时清军与日军的状态和真实差距,想来,即便甲午战争换个姿势再打100次,满清最终惨败,应该还是没有悬念。
彼时,满清陆军纸面强大,和北洋舰队毫不逊色日本海军一样。甚至于清军陆军武器装备、兵员数量相比日军,更强更多。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情报机构汉口“乐善堂”成员。
战前,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即对清军有清晰的全局认识。
彼时,满清拥有八旗军约30 万人;绿营约40 万人,其中练军约10万人; 蒙古军约10万人;各地勇兵约30万人;合计约120万人。
这时,日本陆大已经招到第12期。明治维新元老之外,更多的少壮精英已经普遍进入了日军中枢参谋本部。
是时,百余名经过高级军事严格培训的职业军人,在日军自大本营而作战军、师团各个参谋部里,作为日军战略、战役及战术的智囊,早早就开始对满清军队、以及可能爆发的两国战争,进行全面评估和推演。
他们推演认为,战争爆发,日军可实现25万作战部队的总动员。
反之,清军完成近代化装备的40万左右军队遍布满清全境。战争爆发,满军能够及时动员的作战部队,必然远远低于满清百万大军的字面数字,极为有限。
日军这些趾高气扬的有着高级职业军事教育背景少壮们,认为清军分属各省督、抚统领,并没有统一军令、军制,同样也没有统一的装备、后勤,战斗力低下。
这样的军队,能够打仗?
当然,更让他们蔑视的,还是满清陆军的将领和军官。
他们认为:
(满清)将校虽有文官、武官,皆不懂任何兵学,只图利己。
由此可知,将校实无指挥此兵临阵对敌之技。
此40 万兵员配置于十倍于我国之面积上,道路粗劣,交通不便,即使一方告急,也不能从邻省调兵。
当然,在日本海军提示下,日本陆军看不起满清陆军,而在多次战前推演时,也仅把世界排名第九,号称远东第一满清舰队,作为有威胁的目标。
号称11万吨,拥有军舰22艘,鱼雷艇12艘,以及远东海洋巨无霸定远、镇远两艘7000吨铁甲舰的北洋舰队,被日军看着是满清唯一具有战力的威胁。
不过,自信心爆棚的日本陆军更相信在朝鲜半岛,陆战决胜清军。
甲午战争时期正在行军的日本陆军。
大约在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汇总日军各级参谋、以及正在当间谍的参谋们雪片似的策划、情报等资料,日本自伊藤博文到日本陆军、海军,还真的开始研究起对满清发起战争的战略。
这一战略,及《征清作战构想》,来源于日本陆军最早提出的打到北京城,活捉光绪帝的构思。
这是集日本军政大员、海陆军高级参谋人员群策群力的一个战略构想。
为配合这次空前野心勃勃的策划,日本首先对沙俄展开外交,促成日俄达成朝鲜半岛脱满独立。
此刻,满清并没有注意到日俄桌下的动作。
经过洋务运动,满清帝国看似发展迅猛,流光溢彩,歌舞升平。
在与太平天国、捻军和新疆的战争中,满清练军成为帝国国防精锐,兵强马壮,将星闪烁。
无疑,在洋务运动取得的辉煌成就,让清廷、大臣和民众们心满意足。
当时,且不说若干办洋务的大臣有着登泰山小天下的舒泰,即便开明看世界如郑观应,在其所著的《盛世危言》里,瞄准当时欧洲列强,居然信心十足提出,要与欧美列强的外国资本,进行一场商战。
正值盛世,朝野醺然。
可惜,大家都没有料想到,空前威胁居然正在东瀛萌芽。
1893年,历时四年,在日本陆大毕业生小川又次的主导下,日本完成《征清作战构想》案。
这一方案在对满清作战战略上,提出了激进而不乏稳妥的主张:
首先,派遣第5师团先期出兵朝鲜,牵制驻朝清军。然而再视黄海、渤海海军作战状况,采取或进攻、或防守的战略。
如是日本联合舰队战胜北洋舰队,取得黄海、渤海制海权,日军陆军便向朝鲜纵深作战,攻至鸭绿江,同时登陆北直隶,寻求与清军陆军决战。
如是日本联合舰队与北洋舰队战成平局,日军陆军在朝鲜击败清军陆军,力争朝鲜独立。
如是日本联合舰队被北洋舰队击败,失去黄海、渤海制海权,则援助第3师团撤退朝鲜半岛,同时,完成日本本土防御。
在1890年代,美国海军战略理论家马汉的制海权理论正风靡全球。
此刻,空有号称远东第一北洋舰队,满清上下惯于中央帝国唯我独尊,既不知马汉为何人,更不知海权为何物。
长江杂谈:流浪的橡树备用号,欢迎添加。
满清帝国GDP据说占世界首位,是29%。是日本的十倍。
可是,日本那些年轻的参谋们在调查分析后,看到的,却是浮夸之后满清帝国的本质:
清国十倍于我国之面积与人口,岁入却不到我国之一倍。
财政困弊,可想而知。
如此闭门自大,一脸茫然,岂有不被挨打的道理?
甲午战争时期清军炮兵。
甲午战争一直是热血者们的隐痛。
回望历史,当时满清朝野一盘散沙,无疑是满清末期面门上,最丑陋、最明显的痦子。
散沙之散,既有清廷帝派与后派的散,更有军令之散,清廷与民间之散,朝野事实上存在的社会群体、个人之间为激烈的利益争夺,造成的人心之散。
然而,散沙之外,清军全面落后日军既成事实。
在纯粹军事层面,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的设置,以及日本海、陆军大学的创办,使得日军在军事理论研究,及先进军事理论运用于实践上,已经完成脱亚入欧。
反之,在洋枪洋炮规模化装备军队,完全实现船坚炮利的表象下,清廷及满清精英们尤其满足洋务运动在师夷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其时,和数十年前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内战时期的军令、军制相比,清军军令、军制几无改观,各级将领、军官各种忙着升官发财,遑论学习先进军事理论?
日本以政略、战略相济,苦心经营四年,一旦爆发战争,满清弱旅如何能敌?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最初的战略目的,是企图实现朝鲜摆脱满清附庸国身份,实现独立,继而全面控制朝鲜。
与此对应,清廷既不清楚日俄达成朝鲜独立的协议,更不了解日本在朝鲜的战略。
以至于战端一开,日本明治天皇、首相伊藤博文高效组建战时大本营,实现了日本政军、政令、陆海统一。
甲午战争,日本以近代化国军,在全国全军总动员发起战争的同时,当时的清军,八旗军、绿营、蒙古军、勇兵各行其是不提。就算主战的北洋陆军、海军,看似属于同一山头,临战之时同样也是各自为战。
突遇大战,朝廷、北洋大臣、前方提督、作战官兵,无不满脸懵逼。
甲午战争时期赴朝清军在大沽港出发前
在整个甲午战争的陆军作战中,持有更先进装备,人数更多清军正是因为没有明确战略目的,在战役、战术方面,无一不是见子打子,添油上阵。
从最初的成欢之战,再到平壤之战、鸭绿江之战、辽东半岛战役及旅顺口沦陷,清军偶尔取得小规模战术性胜利之外,至始至终,一败涂地。
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定远、镇远两艘主力铁甲舰尚未被击沉。
理论上,北洋舰队依然存在对日军海运陆军的威胁。
由此,日军自渤海湾登陆直隶,在京津附近与清军决战的计划无法实施,不得不再次调整作战计划。
在伊藤博文主持下,日军大本营那些陆大毕业的参谋们为战况之变,很快策划出辽东半岛战役。
日军以预备登陆的部队全部划拨陆军第1军3万人,全力推向鸭绿江沿线。
在国内迅速动员、编成第2军共约2.4万余人,预备由海路攻击旅顺。
敌情频变,军情如火。
此刻,毅军、盛军、奉字练军、盛字练军等等这些看起来灰尘满面的番号,以及统帅他们的将领,犹如隔岸观火。
他们没有得到朝廷圣旨,北洋大臣谕令的明确命令,既没有自己的作战方案,一味呆守阵地,惶然无主,更无法整军出战。
屡战屡败,后人多埋怨清军先后有陆军统帅叶志超、宋庆等人撒腿就跑。
实则,换上谁去当统帅,其情其景,可能还不如叶志超、宋庆等人。
其时,早在平壤城下,清军各营遇到日军发起冲锋,逃跑也不止叶志超一人。
清军装备不弱日军,弹药相比日军更是充足。在日军激战之后弹药紧张不得不发起步兵冲锋之时,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是,清军自上而下,掉头便跑。
这肯定不是哪一位官兵的素质问题。
日军野战医院里的清兵负伤俘虏。
日军作战,有作战预案,有友军协同,有统一的旗语、军令,更有相对科学的进退秩序、路线、战术。
反观清军,恍然来自中古时期的军队。
即便给他们配备更先进的武器,更充足的弹药,遇到以师团、旅团、联队的近代化军队的正面冲锋,岂有不溃散的道理?
后来,清军在鸭绿江防线部署了两路兵力,右翼为宋庆指挥,左翼为满将依克唐阿指挥。大敌当前,两人各不相让,统辖各部也是不相往来。
于是,虎山一战,粮弹吃紧的日军一波白刃冲锋,数万清军一哄而散。清军连续丢失九连城、安东两座重镇,遗弃大量武器、弹药、粮食。
靠着这些九连城、安东仓库的武器、弹药、粮食,频临弹尽粮绝的日军第1军吃饱喝足,顺势便跨过了鸭绿江。
后来,李鸿章调集练军多部主力预备在旅顺与日军决战。同样,统兵诸将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争来争去,最后大家纷纷萌生退意。
最后的决战,再次演变为溃逃。
诸如战例,泛见甲午战争。所以,说到平壤战败,还真怨不得叶志超。
作为主帅,他如不开跑,等各路部下陆续跑完,他便要被活捉。
遇到这样的部下、同僚,换谁不跑?
威海卫阵地,空空如许的炮兵阵地。
1894年11月,山县有朋指挥的日军第1军攻到了鸭绿江边,原陆军大臣大山严指挥的第2军占领旅顺,至此,日军已经完全占据陆战优势。
不过,日本当时国小力弱,作战部队大战数月,粮弹产量匮缺,疲惫不堪,在朝鲜作战后期。日军给养、军火,多依赖对清军的缴获。
是时,大本营的参谋们多出自日本陆大最早几期,他们在考虑日军是否该就地筑营过冬,积蓄战力,等来春发起直隶决战。
而出自日军陆大更年轻的第1军的参谋们,则热血沸腾,制订了攻击海城,一鼓作气寻求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
在甲午战争时期,早期的日本陆大毕业生,多在大本营受到伊藤博文等明治维新元老们的亲灸,相对而言,对战争尚有几分政治层面的理解。
然而,才毕业的热血沸腾的陆大毕业生则不然,他们不把清军放在眼里,自然也不会把大本营持重的方略看在眼里。
势如破竹的攻势,使得这些日军少壮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冲动之下,他们制定了速战计划,并且争取到第1军司令,日本现代陆军元老山县有朋的认可。
于是,在没有得到日本大本营命令情况下,日军向海城扑来。
这是日军靠精神去打仗的滥觞,也是日本陆军下克上的滥觞。
海城是山海关的屏障,山海关失守,则危及清廷祖陵。眼看日军像似扛着锄头要来挖祖陵了,清廷立刻急眼,严令死守。
两军海城激战一来二去僵持不下,日军伤亡惨重,满清也打出了甲午战争的一缕胜机。
日本早年的甲午战争宣传画。
海城激战,清军有枪有粮,日军缺粮少弹。
可惜,清军在这一战场根本不知道日军的底细,被日军白刃冲锋震慑,死守倒是死守,却再无出击勇气。
战至这时,不仅海城战场,日本当时拼尽国力,也是熬到了极限。
日本大本营的首脑们和参谋们当然对此非常清楚,如是一、二个月间不能停战谈和,日本将无力维持战争,只能退兵。
届时,如是拥有百万军队的满清以第二轮军队支援,就算是用大刀长矛,锄头镰刀,人多势众之下,日军粮弹耗尽,也只能跳海逃跑,前功尽弃。
现在比较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及二战,唯独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的大本营,有老谋深算的明治维新元老坐镇,他们早期日本陆大毕业生参谋们也很得力。所以,这个大本营,堪为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最具战略眼光的大本营。
伊藤博文主导的日本大本营既把战争与政治、外交捆绑,又在战时时刻以政略为先,以和谈为重,于是,日本这次得以顺利走过危机四伏的战争钢丝。
其实,现在再看,成全日本的并非别人,而是他们的对手,两眼一抹黑的乌合之众一般的清廷。
在清廷太后、皇帝和李鸿章们一脸懵逼的瞬间,日本大本营很快做了战略调整。
一缕胜机,就这样在清廷睁眼都看不到的情况下,瞬间飘逝。
日本大本营下令,撤销山县有朋职务,要求他交出前敌指挥权回国休息——这道命令,以及日本陆军元老山县有朋顺从命令,远不是当时尾大不掉的满清军头们所能够理解的。
随后,日军放弃山海关方向的作战,向清廷发出和谈信号。
为促使两眼一抹黑的清廷于手忙脚乱答应和谈,日军转而进攻威海卫,对困守军港的北洋舰队残部发起歼灭战。
同时,日军海陆军分兵一股,突然向台湾、澎湖发起袭击。
日军在最紧张的山海关方向停战,却又到处用兵。
——清廷君臣,包括李鸿章在内,此刻既被日军虚张声势的攻势震慑,也为北洋舰队全军覆灭而绝望。
他们至此,依然还是不了解日军战略底牌,不了解日军继续作战的终极战略目的。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只知道争吵。
北洋舰队的威海卫军港。
庙堂之上,可惜了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言官臣工们。
真的到了国难之时,他们最大的报国本事,便是睁眼如瞎子,义正辞严地吵来吵去,惊惶愤怒,在最后失去分寸。
于是,就在日军弹尽粮绝前夜,伊藤博文最为惶惶不安时刻,清廷果断地举起了白旗。
战败了。
人所周知,满清在甲午战争表现极为蹩脚。
然而,至今很少有人知道,甲午战争战至威海卫失陷,北洋海军全军覆灭,满清帝国也并没有失去最后的机会。
其时,清廷如果睁眼看清战争全局,再坚持最后一把力气,死耗数月,即便连战连败,筋疲力尽的日本困于国力,也必将无力再坚持、维持这场战争。
届时,吞象之蛇,旷日持久,结局难以预料。
威海卫附近,日军和清军战俘。
其实,国力、军力远逊军国日本的后来的中国,苦撑取胜赢得在八年抗战,即侧证这点。
稀里糊涂间,清廷的太后、皇帝和李鸿章都没有逃脱日本大本营的算计,乖孩子般坐到谈判桌边上,签署一纸不平等协约,让日本实现其战争终极目的。
朝鲜独立。
清廷赔银二万万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
当然,在随即发生德、俄、法三国联合干涉还辽事件中,日本并没有吞下辽东,但是,日本也获得赎辽3000万两巨款,并且实实在在吞下了台湾、澎湖。
1895年,日本鲸吞台湾,位于台北的日本总督府开张。
实现了发起甲午战争寻求朝鲜独立的战略目的之外,意外的收益更让日本惊喜交加。这也是传说中伊藤博文以李鸿章遇刺,大笔一挥即做让步的理由。
日本太需要《马关条约》了。
甲午战争,日军前后耗用战费日洋2亿,获得赔款23000万两,折日洋3.4亿,战争赢利1.4亿。
其中,陆军分得战争赔款5400万,海军分得1.25亿。日军发展就此更为迅猛,远远超过满清,跻身进入世界军事大国。
甲午战争和日军发展,为后来日俄战争爆发埋下伏笔。
经此一战,由满清而民国,日本发展遥遥在前,其依仗国力军力对华侵略鲸吞蚕食,极大伤害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
可见,甲午战争对中国和中国人,可谓为祸至深。
——而这一切,不过源自满清那些不愿意睁眼的帝后、臣工们。想想,唯有叹息。
历史,就是这般恶作剧。
为免失联,关注公众号朋友,请注明添加微信:zksd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