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美军不参战,中国能够坚持抗战吗?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开战即终战——由精准刺杀苏莱曼尼漫谈智能化战争

马岛战争前说:1982年的愚人节

宋蒙战争:铁血两淮

武汉会战系列:马当首战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空战之困惑: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综述

一代国士孔祥熙

嘻哈哈在金边的悲情岁月

越南旧事:胡志明的爱情故事

越南旧事:奠边府战役前说

越南旧事:越南人的建军秘史与法国人的海鸥行动

蒙哥的攻略:蒙古灭大理国之战(上)

蒙哥的攻略:蒙古灭大理国之战(下)

彭雪枫与汤恩伯在河南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黄埔建军

汤恩伯决战台儿庄——解说台儿庄会战之内线、外线作战

汤恩伯与陈仪悬案:审判与处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最新文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漫谈历史上的五四与林长民、梁启超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之前传:突击群战术与胡迪尔

漫说胡宗南其人其事

棒打家鸡团团转:漫说冯玉祥的治军之道

甲午战争论:同样的装备,惨败的必然是睁眼瞎子的军队

最新:从军事代差的角度,看抗战和朝战。

漫谈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第55军的火力与后勤

最新文章点击可见:

漫说抗战和太平洋时期的日军师团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之后,和谈与朝鲜半岛擦肩而过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

那些年,我们的武术界的故事


《漫说抗战和太平洋时期的日军师团》这篇文章的回复里,有很多熟悉抗战史、太平洋战史的朋友留言评论,其中,有二种比较飘忽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以美、苏、德军比较日军,而后,非常看不起日军。

有个坊传非常流行,说是淞沪会战期间,德国观察团及欧美一些军事观察团在淞沪战场观摩实战,评估日本陆军战术思想水平还停留在一战阶段。

以前,我也曾引用过这个例子。

然而,在比较系统地了解在1942年之前,日军在张鼓峰、诺门坎对抗苏军,在缅甸对抗英军,在马来西亚对抗美军,在张鼓峰、诺门坎对抗苏军,其作战表现完全不逊色德军之后,回头再看淞沪会战的所谓德国观察团、欧美军事观察团对日军的评论,可能有两个理由,显得这段资料不太可信。

其一,淞沪会战期间,欧美国家并没有组织其官方的、军队的代表团去战区现地观战。

淞沪会战期间,欧美国家各式媒体派出很多记者报道战争,或者有记者评论中日两军表现。

记者分析军事,历来是最不靠谱的事情。

其二,客观而言,日军在淞沪会战期间,能够在临近上海租界的战场,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多军种、多兵种的现代化陆海空攻势,及杭州湾两栖登陆作战,纵观整个二战,也只有美军在二战中后期才开始有所践行。

1942年,日军全面入侵东南亚及缅甸。

当时,日军同样有以陆海空合同作战,发起两栖登陆作战,一举击溃英军等战例。

同样,在张鼓峰和诺门坎,日军无论以多军种、多兵种合同作战,还是以其陆军师团作战,其战术水平明显高于苏军,以至于在战机、重炮明显弱于苏军的态势下,居然打出难以让人置信的结果。

显而易见,就当时而言,日军所具备的的军事思想、理念、技术、装备等无疑具有相当的超前性。

战例放在那里。

可见,如说日本在发起侵华战争时,其陆军战术思想水平还停留在一战阶段,感觉真是书生读报的结论了。

诺门坎作战的日军。

第二种意见,则是对中国持久抗战战略持怀疑态度。

通常,熟悉中国抗战史的朋友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美军不参战,中国凭一己之力,能否可以扛得住日本入侵。

确然,在1941年美军参战前夕,日军在控制华北、华东、华南出海口,苏联与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而关闭西北大陆交通线之后,中国抗战唯有依靠滇缅、滇越公路勉强维持。

当时,平汉线向东的大幅国土已经沦丧,中国本身就极为孱弱的工业基础、物资更是雪上加霜,遭到极大的损失、消耗。国内生产根本无法满足抗战需求,海外贸易艰难,进口物资同样杯水车薪。战局岌岌可危。

熟悉抗战史的朋友应该非常清楚这段历史。

前线作战,后方民十分这些表象以及更多可以罗列的数据,都可以证实一点,抗战至1941年,中国抗战态势确实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然而,这不意味着日本就一定可以灭亡中国。

跳出历史,再以专业历史的角度去看历史,战至1941年,如果美军不参战,中国凭一己之力,能否可以扛得住日本入侵这个问题,其实,仅是一种趣味性假设,既不符合历史逻辑,也不能由此探索、考察抗战进程真相。

当时,世界已经走出冷兵器时代的封闭空间,远东爆发的中日战争不再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实则和欧美多国,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中日战争自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之后,一直都牵涉着欧美列强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的关系。

此外,日本自己的国情、军情,对中日战争也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

早在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扩军的首要军种是海军。

日俄战争前后,日本扩军的首要军种还是海军。

是以,日本虽然对满蒙历来有着狂热的野心,然而,日本却并没有将自己国家战略重心放在远东大陆。

1923年,日海军赤城号航母下水

1922年12月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凤翔号正式列入联合舰队。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正值世界列强发展海军,装备巨舰重炮成为趋势。

于是,日本当时急欲接轨世界,更加之受英国影响,因而在向近、现代化国家转型期间,将海洋战略放在首位而致力于建设一个强大的海权国家。

此后,明治以降,日本自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至抗战爆发,数十年发展,历来都是以发展海军为日本国防重心。

1922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五个海军强国在华盛顿会议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的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包括战列舰、巡洋舰等主力舰总吨位比例为5.25V5.25V3.15V1.75V1.75。

就此,日本在签约之后十余年间,几乎以倾国之力,疯狂发展海军。

相比英美海军不一样的是,日本擦边《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限制,大力发展航母及战机,使得其海军有了极大的飞跃。

如此发展,在抗战及太平洋爆发之初,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已经成为世界排位前三,太平洋及亚洲排位第一的现代化超级舰队。

海军最为消耗军费,日本要建设、维持如此庞大的现代化舰队,自然要从陆军的背上拔毛,由此使得日本陆军因为军费紧张,发展滞后海军,军队结构也是极为畸形。

为此,日本陆、海军相互恼火,历来不和。

等到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陆、海军除却在淞沪会战高度配合,联合作战之外,随着战线推向中国腹地,日本海军除却编组规模较小的轻型舰队逆长江配合陆军作战之外,投入巨量资源维持的庞大的联合舰队主力,只能一旁观战。

航母战舰无法进入中国内陆战场,是以,日本海军根本没有用武之空间。

随着中日战事发展,日军突破制令线攻打南京,再向津浦线转向平汉线作战,到最后奔袭豫、皖、湘、鄂发起武汉会战,碍于海军分化资源,陆军驻防东北、朝鲜等等原因,事实上,日本军队的资源的绝大部分无法投入中国战场。

长途奔袭攻入中国腹地的日军,很快也被辽阔、广袤的战场和漫长的补给线稀释。

在1938年年底的武汉会战之后,日本对全面侵华即感力不从心。

于是,日军几乎停止了所有类似之前突袭华北、华东、发起武汉会战类似的战略攻击。

——日军如是积蓄资源,补充兵力再来一搏,确实存在有攻克西安、甚至重庆、成都的可能。

1941年,日军海航、陆航战机轰炸重庆。

不过,纵算日军可以得手,中国抗战最高指挥中枢还是有往西北、西南腹地撤退的空间。

抗战早期,日本即有三月亡华叫嚣。

在历史上来看,日军无非希望兵临南京城下,逼迫南京政府议和,以结束战争。然而,蒋介石没有议和,向武汉、重庆撤退,使得日军速战决胜战略全面失败。

就此可见,只要中国不降,那么,中国抗日战场的主战场还是在长江流域,九战区还是九战区,五战区还是五战区,在华北、华东、华南的游击战依然不会熄灭。

这个可以预测的局面,中国清楚,日本明白。

因而,在武汉会战结束,中国一直以第五、第九战区坚持在武汉南北与日军主力对峙,针锋相对,寸土不让;日本方面则一直都在企图逼降重庆,尽快解决战事的焦虑中,不断在与第五、第九战区较量中,尽量控制延伸、拉长战线。

——期间,日军对重庆展开持续数年的无差别轰炸,最为惨烈、血腥。

然而,纵算日军以优势兵力自空中远袭重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当时的中日战争格局。

战争在中国第二地理棱线的山地、湖泊、长江腹地僵持下来,对日本方面而言,中日全面战争,也就成为了日本陆军自己的战争。

日本陆、海军之间的战略分歧之外,就军事上的地缘条件而言,日本海军主力最为先进的,战力爆表的航母、战舰、巡洋舰等,根本无法进入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于是,日本海军成为看客。

然而,看客也要大把烧钱。

当时,纵算远东大陆上的中日战事日趋激烈,日本要维持、发展太平洋上的日本庞大的联合舰队,以大规模的军事资源投入海军,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无疑,当时日本陆军捉襟见肘之势,确实让日本天皇和内阁、军部难以解决。

日本想要赢得中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根本前提就是要放弃自己之前数十年的国家战略,放弃发展数十年的威震太平洋的联合舰队。从而,将有限的资源,转向倾斜保障侵华日本陆军以保障对华最后的作战。

显然,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

轰炸重庆的日海航战机。

既然日本做不到这一点,中日战争随着战线拉长而走向长期僵持,也就成为必然。

中日战争到了1941年,中日双方在中国第二地理棱线上形成的僵持战线,中国抗战固然十分艰苦,日本深陷中国战场,何尝不是十分难堪。

当时,就军事而言,日军战力远远领先中国军队,逻辑上确实存在着想进攻哪里,就能攻克那里的可能。

然而,日军作为现代化军队,只要发起进攻,就意味着战线再次拉长,后勤压力继续加大。

如是没有十分的必要,日军当然不会随意再扩大战线,自找麻烦。

因而,在武汉会战和广州会战之后,在军事上,日军确实没有再往中国腹地用兵的可能。

这是当时重庆、延安都把日本看透的一点。

——这也是黄桥事件和皖南事件的战争背景。

日军尴尬在于,即便日军不再发起战略进攻拉长战线,单是要维持占领地盘,纵算有大量的伪军帮忙,日军还是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日军要维持战线僵局,要在华北、华东等占领区实施治安战,固然有以战养战掠夺一定的战争资源,然而,作为一支现代化军队,日军消耗巨大的不会是草鞋,手推车,而是在中国无法掠夺的石油和橡胶等物资。

作为资源极为匮缺的岛国,日本在当时所需石油的95%,都是依靠进口。

进口石油其中70%来自美国进口,15%从荷属东印度及东南亚群岛,其余则从苏联库页岛等地零星进口。

然而,进入1941年,随着远东及东南亚局势日趋紧张,1月,美国强硬通知日本,因《美日通商条约》期满,美国不再与日本续约。

3月11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美国总统罗斯福当日签署正式生效。美国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成为美国上下共识。

就在公布该法案当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即通知中国:

《租借法案》适用中国的抗日战争

1941年8月1日,美国索性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

美国兵工厂为《租借法案》生产的A-35轰炸机。

至此,美国对日本外交异常冷淡,最终划出了美日谈判的四个原则性最后底线:

尊重他国主权;不干涉他国内政;支持地区门户开放;维持太平洋地区和平现状

美国以四个原则性对日本表明了其外交态度:

日本如不停止侵华战争,美国断不会和日本谈判。

到了1941年11月2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曾在最后的对日谈判中,强硬、明确地要求日军完全从中国撤出。

日本始料未及,彻底傻眼。

——这次谈判,也成为刺激日本东条内阁及日本军民愤青情绪大爆发的引子。

当时,日本陆军要解决中日战争,急需军事物资更大的投入,而自淞沪会战结束就几乎处于闲置状态的日本强大的联合舰队,同样在空耗天文数字的军事物资多年之后,面临着美国禁止石油出口日本的问题。

于是,如要维持侵华战争,南下东南亚抢夺资源,截断中国滇缅通道,也成为日本陆、海军为解决面临这一难题的最为简单和直接的选择。

而要南下东南亚,日军首要目标,便是打击太平洋上唯一可以与日海军联合舰队相抗衡的美军太平洋舰队。

于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海军联合舰队偷袭了美国珍珠港。

再于是,自抗战爆发、扩大之后,日本无法投入中国内陆第二地理棱线山地、湖泊、长江战场的几乎所有海军、陆军单位,全部赌在了太平洋战场。

再再于是,为抵抗和打击日本,中国和美国成为了生死的兄弟。

说到这里,即可清楚,在抗战史上,诸如如果美军不参战,中国凭一己之力,能否可以扛得住日本入侵这个问题,实则就是把历史封闭在一个狭隘的空间里钻牛角尖的问题。

真实的历史,正是中国与美国联袂打败了日本。

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问好各位朋友,周末安好。

请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henxiangshutian微信号,备用诸君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