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漫说重庆的陪都时代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4-0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第74军往事:血战万家岭,虎贲立威(3)》

刺菊,抗战锄奸团的北平往事

南口会战:罗团阵地,坚如磐石!

从郑州战役侧看淮海大决战

海湾战争:大棒与蟑螂的搏斗

最新链接:

解析多哈和平协议,漫说美国阿富汗撤军 

漫说阿富汗战争的句号

被坦克碾过的布柳赫尔元帅:加仑将军往事

从巴甫洛夫、加仑将军、季山嘉说起:回望北伐战争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伏击: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牺牲: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最新文章,点击可阅:

详说庚子国变,清朝抵抗沙俄入侵东北之战

红军改编八路军史话

陈仪悬案往事:策反与被捕

上海青帮往事之张啸林:从杭州到上海

为九一八纪念日,漫谈那些淡忘的抗战琐碎往事

冲天:那些抗战空军的人与事…… 

史话陈纳德与飞虎队 

漫谈911事件20周年及美国反恐战争 

9月9日,国人不该忘怀的日子:侵华日军投降签字日


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蒋介石步出南山云岫楼官邸,接受幕僚、属下和邻居们的欢呼。


上篇:从战史、从杀伐,漫说中秋


【全文6700字,估计阅读20分钟】


多次和朋友闲聊,说起重庆,都很唏嘘。


如论近、现代革命史上的意义,伟大不如北京,神圣不如延安,光明不如西柏坡,贡献就更比不上井冈山。


因此,重庆除了南方局、新华日报等零星故事,在近、现代革命史上确实泛泛可陈。


不过,如是换在抗战、二战战史角度,重庆作为中国抗战陪都,便是中国少有的,必须记载于各国关于二战、抗战的战史记载的国际都市。


与许多自封国际都市的城市不一样,在二战时期,重庆风云一时,为世界反法西斯盟国的四大首都之一,为抗战和二战作出极大贡献,影响深远,属于响当、实在的国际都市。


不过,时间久远,历史淡去,作为中国标志性的国际都市,重庆雷同于许多同样的现代城市,都在手忙脚乱的当下大发展中,莫名其妙地褪色了往事,于高楼林立,霓虹流淌的钢筋水泥丛林之间,处处新建精美工艺纪念类建筑,全面翻新城市的传统文化。


如今重庆,正是如此。


大红,大绿,流光,溢彩。


大致,这样的绚丽夺目的城市景观,便是忙于政绩的官员、投资地产和项目设计、施工的老板们想象中的重庆文化吧。


不过,由权力和资本而强调构建的文化,确属文化之遗憾。


如今重庆,举目所见,多有网红打卡的热点场景,却再无昔日山城、雾都景象。


且不说旅人游城,漫看曾经的山里有城,城里有山的凹凸有致,水天一色的别有韵景渝中半岛,如今已经被重叠摆放的各色高楼大厦挤压、平推、建成为水泥、钢筋、霓虹群落。


仅仅只是路过城区,远望一眼,朦胧烟雨里的渝中半岛曾经的诗情、婉约旧迹,几乎都是踪迹不再。


轻浮绚丽浮入眼帘的,便是不剩枚数的鲜艳、简单、直白、崭新的网红景观。


就此一眼,看客苦笑。


其实,重庆直辖至今,发展二十余年除却堆砌无数的高楼大厦建筑物之外,城市形象在概念上,始终都是回旋在直辖之初,由电视剧《山城棒棒军》定位的城市概念层面,甚至,还有所不如。


说来,地方电视剧《山城棒棒军》还真是重庆直辖以后,刷在两腮的红艳艳的胭脂。


现在去看,无论就剧情、表演、摄制等等方面去看,当年《山城棒棒军》,完全属于标准的后文革时期县城文工团的业余二胡大合奏水平。


不料,正是因为这部电视剧确实太具简朴、无聊、市井、瞎掰等等街坊特色,电视不仅热播,捧红了好几位巴蜀笑星,更成为人们习惯性视作认知重庆的首选参考资料。


就此,直辖重庆以挽起裤脚,踩在闹市,杠起棒棒,两腮通红,汗流浃背的三峡库区移民城的老哥形象,混迹江湖前后二十余年。


重庆的棒棒形象栩栩如生,深入人心,确实对重庆的城市文化全无益处。


于是,大势驱动,重庆又开始从棒棒的形象,往网红的形象,成功转移。


旁观,哑然。


如今,陪都记忆恍如长江号子,落入昨夜,随风飘逝。


随着重庆的大红大绿的网红景观越来越多,每每再到重庆往历旧游,尤其在位于朝天门对岸,长江、嘉陵江两江相会处的南滨路远眺,我总会由衷感慨重庆城市新景观的创意者、决策者们,其审美之对拉二胡的情有独钟。


然而,我终究是缺失对拉二胡审美的俗人。因此眼见我心中的母城重庆变成如此模样,不由倍感别扭、生分。


我曾经在重庆生长前后十余年,尚且如此感觉重庆。何况,那些没有在重庆生活过一天,却在父母、祖辈回忆里,依稀记得重庆,对中国抗战历史独有情结的子弟们?


大红大绿的重庆,确实使人倍感陌生。


曾经,我与多位抗战将领、名人的后裔们在谈论抗战往事,无论是否有过在重庆生活经历,大家说起重庆,都有自己从长辈那里听来的关于重庆的独门往事。


于是,每每邀约去重庆聚会,总有回归精神故乡一说。


在疫情发作的前两年,有“陪都之父”之誉的陕西同盟会会员,前美丰银行董事长及重庆陪都参议长康心如之孙康宏通先生,曾经约好吃了南山的芋儿鸡,便同往南山抗战博物馆、四一图书馆等旧地重游。


黄山幽境,拾阶漫步。


云岫楼、莲青楼、松籁阁、松厅、草亭……


黄山遗址历历在目,如今,随着抗战烽烟早已消散干净,这些旧迹保存尚好,睹物思古,抗战八年的艰苦岁月便会浮游眼下。


1937年11月20,就在淞沪会战、南京会战期间,国府主席林森率国民政府在撤往重庆途中,于武汉发布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


就此,重庆正式担负起中国抗战战时首都的责任。


抗战期间重庆街头防空警报和日机轰炸后的上清寺街区。


1940年9月6日,感于重庆及整个四川、西南大后方对抗战作出的极大的牺牲、贡献,国府再次发布林森签署的《国民政府令》,颁令:


明定重庆为陪都”……“还都以后,重庆将永久成为中国之陪都”……


通过这一政府令,国民政府正式明确了重庆担负“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的法律地位。


于是,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和陪都,重庆自然更是日军极端敌视和企图攻击的最重要目标。


在武汉会战期间的1938年10月4日起,至大约1943年8月23日,中国得到美国军援及美军助战夺回重庆制空权为止,日军违背现代战争的起码伦理,以“无差别攻击”方式,对重庆进行了长达近5年的战略轰炸。


这一历史事件,史称重庆大轰炸。


当时,日军海航、陆航机群以武汉等地基地,先后采取了“高密度轰炸”、“疲劳轰炸”、“月光轰炸”、“无限制轰炸”等战法,对重庆不论民、市政目标,均实施全面无差别轰炸,酿成了“五三”、“五四”惨案,“大隧道惨案”,“8·19惨案”等等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


持续近5年的重庆大轰炸,日军给重庆军民带来极大的伤害。


据现在中、日多方的不完全统计,重庆大轰炸期间,日军海航、陆航集团累计出动9000多架次战机,对重庆实施218次轰炸,投弹11500枚以上,炸毁房屋超过2万幢,致使重庆渝中繁华市区军政建筑、市政设施、大片民居惨遭毁灭式破坏。军民直接伤亡数以万计。


重庆大轰炸可谓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早和持续时间最长的无差别轰炸。


二战时期,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于战火围城中,创作了《第七交响曲》。


其中,该曲有一段中国抗战电影引用的“鬼子进村”旋律,因而为国人熟悉,家喻户晓。


因此,当年列宁格勒遭遇德军围城,狂轰滥炸,苏联人于绝境中奏响《第七交响曲》,以示不屈,如此故事广为宣传,也使得苏联人在二战期间的这一故事,深为国人熟悉、推崇。


然而,国人却少有人知道,与列宁格勒一样,就在抗战最艰苦岁月,重庆面临日机狂轰滥炸,重庆军民同样是聚集国泰剧院,悲壮歌唱,以示不屈。


这是二战史上一段经典的悲壮叙事。


不过,很多人知道苏联的故事,却不知道自己的故事。遗憾。



(长按添加关注流浪的橡树,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关注公众号朋友,可以长按加我好友。祝好中秋。


作为中国抗战的战时首都和陪都,重庆有着中国最丰厚的抗战文化物资遗产。 位于渝中邹容路的国泰影院,即为标志性遗址之一。 


1938年元旦,随着北平沦陷,上海租界成为孤岛。上海国泰大戏院团队和中国文化、演艺界人士纷纷西奔陪都重庆。 


国泰大戏院应运而生。


抗战期间,国泰大戏院为重庆军民重要的集会场所之一,除却文艺界爱国志士在此表演抗战话剧,如美国电影《飘》及《米老鼠》《唐老鸭》等电影,也是在此首映。


1942年10月,抗战中国欢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访华圣典,即在重庆国泰大戏院举行。后来,为顺应朝战口号,1953年国泰大戏院改名为和平电影院,文革期间为顺应革命形势,和平电影院更名为东方红电影院。


到了1979年,东方红电影院再次更名为和平电影院。


1993年,和平电影院就地立正,回归国泰电影院。


不过,好景不长,此后的国泰电影院开始顺应渝中区城建改造,大修小补,直至与重庆美术馆合并为国泰艺术中心,就此成为故地上的崭新的建筑群。


钢筋水泥丛林越发茂密,历史便隐匿在丛林深处,更少为人知道。



时光荏苒,大约到了世纪之交,为深度挖掘、还原、反思这一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著名民间学者,抗战史前辈王康先生出资、主持制作、导演了抗战纪录片《抗战陪都》、《重庆大轰炸》。


这一事业,劳神费力。


纵然以王康先生能力之强,学识之广,朋友之多,声望之高,他在制作《抗战陪都》、《重庆大轰炸》等抗战文史作品,耗费心血,艰苦付出,其中苦涩,少为人知。


我与康宏通先生,及流色君,茶客君等好友相对知道一二。因此,我与友人谈及故事,均感慨王康先生能够成就这番事业,其间破冰、行事,确实非常艰难,不易。


茶客兄是王康先生表弟,四川诗人,极有才华,更有人文情怀。


流色君则是当年曾为王康先生制作影像、视频的助手,豁达沉稳,谙熟抗战史。


在2020年5月27日,王康先生于大洋彼岸溘然去世的消息,即由流色君传来。当时,我们事先均知王康先生弥留,可是,噩耗传来,我们依然深为王康先生去世而感到惋惜。


可能读了太多史料,知道太多历史的侧面。使得我对民国至今的很多所谓风骨、气节文人,实在是少有认同。


不过,如论风骨、才气、能力和坚持,王康先生为人堂正,实为我等后辈之表率。


以王康先生对抗战历史的付出,贡献之大,他在生前,尚且再三惋惜,自认以中国抗战牺牲之惨烈、沉痛,他平生努力却未能展现全面抗战之一二。


由此侧见,王康先生驾鹤,确实为中国抗战历史研究与展现的极大损失。


随时间推移,我理解的损失,还在继续。


抗战老兵们逐年凋零类似,王康先生之外,每年都有上了年纪的抗战历史的亲历者和学者们渐行渐远。


便在2021年7月间,花甲之年的康宏通先生在外出时候突发疾病,倒在北京街头,因为无人救助而最终耽误治疗时间,导致先生至今昏睡病床,不能醒来。


2019年8月,橡树和康宏通先生在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位于重庆南山,占地500余亩,文物遗址面积4053平方米,堪为中国抗战“故宫”。


2019年8月,橡树和康宏通先生在云峰楼别墅前合影,这是当年何应钦旧居和设在重庆的盟军指挥部所在地。


康宏通先生谙熟民国细节故事,平常健谈,内容也是围绕康家在重庆陪都的政商活动


他侃侃而谈,诸多私家细节都重庆陪都发生的历史重大事件天然扣合尤其,可作为重庆建设、重庆谈判等等事件的细节补充、注释、参考。


康宏通的祖父为重庆银行业公会主席的康心如,作为抗战时期西南财阀,同盟会老人,康氏家族既热情接待周总及八路军重办,也为于右任、杜月笙等人西迁抵渝,必然相互拜访的旧相识。


抗战八年,康心既有“重庆之父”美誉,更被推选为重庆陪都参议长。


到了重庆谈判期间,康家甚至负责接待了延安代表团,成为大西南炙手可热的政商大户,一时风光无限。


康心如与蒋介石在南山相邻而居。


当年,康心如之子,康宏通的父亲康国雄先生正值少年,经常进出蒋介石在南山的云岫楼官邸,乘坐蒋介石轿车,因而被监察院长于右任引为笑谈:


“南山有两个要人去见蒋委员长不必报告,一个是大公报总编张季鸾,一个便是康国雄。”


故事传开,等到多年以后运动到来,迁住北京的康国雄就此被人诬指为蒋介石的干儿子,多吃斗争的苦头。


康宏通对重庆陪都和抗战往事的记忆,即得乃祖乃父言谈家学。其真切、逻辑、实在、温度,全然不同于成就于高考,受益于教材的院校专家所言。


世事苍茫,逝水如斯,一声叹息。


如今,重庆作为西南最大的网红城市,除却大红大绿、灯红酒绿之外,相关抗战的人与往事都在凋零,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为世风吹散,不可谓不是一种城市的人文遗憾。


然而,抗战历史上的陪都重庆,毕竟不是狭义上的专属重庆人的重庆记忆,而似乎更应该是国人对中国一段苦难、悲壮的历史里涅槃新生的记忆。


抗战八年,如果说延安是领导中国抗战的统一战线的旗帜,重庆则无疑是中国军民抗战的精神堡垒。


1941年12月30日,为鼓舞全国军民抗战信心,国民政府在重庆市区建成了一座四方形的炮楼模样的木制碑形建筑,通高七丈七,象征“七七”抗战,名为“抗战精神堡垒”。


这是重庆陪都为中国抗战军民竖立的抗战精神丰碑。


重庆街头最早的“抗战精神堡垒”。


饱经日军轰炸,简易修复的木杆“抗战精神堡垒”。


不久,这块木碑被日机空袭炸毁。


此后,重庆陪都连夜再竖一根高大的木杆,以此寓意抗战精神不死。


在后来岁月,重庆“精神堡垒”每被炸毁,即刻竖立。


就此,屡败屡战,越挫越勇的不死的抗战精神传遍长江中游中原腹地大别山旁、太行山上,抗战的“精神堡垒”更是日渐深入人心。


那年,中国抗战著名的武汉会战、长沙保卫战、冬季大反攻、雪峰山会战等等指令,都是由重庆发出。


各地抗战健儿为此奔赴战场,浴血鏖战,从容成仁。


那年国难当头,大批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重要工厂及大批教育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工商实业家由华北、华中、华东和中原各地西迁重庆


就此,重庆不仅是抗战的指挥中心,后勤生产、调运中心,更成为了中国的抗战科教文化中心。


尤其撤退西南大后方的军工专家和军工企业,他们分散重庆、四川各地,昼夜研究、生产武器,使得重庆、四川成为中国抗战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军火生产基地。

那年包括重庆、成都在内的整个四川民众,为征粮支援抗战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四川税赋捐款等承担抗战财政达到1/3,重庆多次募集战时公债,认购建国储蓄活动,开展献金、献机等运动,其认购、募集金额、物质多居全国各省、市之首。


那年,山城雾都,烟雨朦胧,汽笛响处,自蒋介石、冯玉祥、孔祥熙以下,重庆军民肃穆朝天门,先后迎接了张自忠上将、李家钰上将等英魂归来。


八年抗战,当时包括重庆、四川、西康的大四川人口不过4000余万人口,即为抗战实征了军人、壮丁数超过260万人。共计伤亡约65万余人。占全国抗战军人伤亡人数的20%左右。


那年,暮冬雨雪,滴滴答答的电波由沙坪坝几经转折,传给了美国海军。


中国军方关于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被日军随后的偷袭验证。


珍珠港事件爆发逆转了中国抗战,中美两国也就此携手,成为了抗日盟友。


那年,秋高气爽,艳阳万里,重庆在苦撑八年以后,终于迎来了泪水欢歌的胜利庆典……


1946年10月31日,抗战胜利,百废待兴,时任重庆市市长张笃伦在毁于战火的几经简单修复的“精神堡垒”原址,主持了抗战胜利纪功碑奠基开工。


中国唯一的全国性抗战胜利记功碑旧照。


鸟瞰受四周高楼大厦压制的重庆人民公园。


1947年10月10日的"双十"节,在国共内战激烈枪炮声里,这座沉淀了中国苦撑八年,抗战八年的辛酸、抗争、不屈、悲壮的记忆的抗战纪功碑,终于竣工落成。


重庆抗战胜利纪功碑,这是全中国目前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纪念碑。


同样,重庆抗战胜利纪功也是对延安领导下的抗日统一战线赢得抗战全面胜利的国家记功碑。


不过,时过境迁,后来,抗战胜利纪功碑更名为解放碑。


于是,我想起了儿时数次进入解放碑的旧事。


我的儿时,住在位于渝中的人民公园新街37号的外婆家。这里相距解放碑不过数百米。


如是暑夜,便会与一群小伙伴前往解放碑捉蟋蟀。


记忆中,我曾翻上水泥台,穿过铁栏门,从狭窄、潮热、闷臭、失修的旋梯过道,登上碑顶,四周张望。


那时重庆,正值改革开放前夜,经济委顿,举目四望,夜灯寥如晨星,渝中之夜无非漆黑一片。


儿时天真,挤在碑顶,任凭夜风拂面,耳听碑顶风铃叮当,心里总是想象、以为人长大了,经济好了,城市与生活等等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然而,事实与想象,始终都有着相当的距离。


进入二十一世纪,极有城市纵深和外延的重庆,偏偏突发奇想,扭住渝中,猛烈翻新、扩建。


经过官与老板们激情挥洒,连著名的解放碑、国泰剧院、“6·5”隧道惨案遗址等等抗战遗址,纵算熬过了岁月的沧桑,去均不免遭到当下掏心掏肺的整改。


油漆刷了,绚丽夺目,外人不知,以为原汁原味。


实则,这些遗址经过翻新、改造,除却摆在的地方还是旧处,其余一切,都已然崭新、翻篇了。


一觉睡醒,历史散发着油漆的气息,都能够变得十足的崭新了。


这确实是幽默的事情。


多谢支持橡树。


~~写作辛苦,恳言不易,望友阅读,随手点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