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小香榧如何成“香产业”
”
在江西省玉山县香榧种植基地,一颗颗饱满碧绿的果子挂满枝头,基地里弥漫着诱人的清香,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但如今香榧丰收的背后,写满了“不容易”。玉山县香榧产业的“从无到有”,孕育着怎样一段不为人知的创业故事?
香榧挂果。
一句古诗 托起创业壮举
香榧,又称榧子、玉山果,为第三纪孑遗植物,是远古残留下来的一个物种,有“植物活化石”“植物大熊猫”之称。
2008年,在浙江创业的周芳山回乡探亲时,特意购买了当地土特产香榧以馈赠亲友,无意间看到包装盒上印有苏东坡“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的诗句,不由心生疑窦:香榧为何又称“玉山果”,是否与自己的家乡玉山有关?
带着疑问,出于对查证诗句出处的好奇心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拗,他购买了《苏东坡文集》《东坡先生全集》《本草纲目》,常于夜阑人静之时,翻阅史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让周芳山欣慰的是,在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三十一卷“榧实篇”中,赫然记载着“以信州玉山县者为佳,故苏东坡诗云‘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土人呼为赤果,亦曰玉榧、玉山果’”。
又经史料查证,玉山正是香榧发源地之一,为6种榧属植物最早定名的一种,绝对寿命可达千年,被世人冠以“长寿树”,早在唐代就已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曾经鼎盛一时的奇珍异果,已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在玉山主产地也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远古的香榧真的在玉山已经绝迹?千年古榧能否重焕生机?为揭开玉山香榧神秘的面纱,连着一个多月,周芳山频繁出没于深山老林找榧树。
民间相传,在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送长子苏迈赴江西德兴任县尉,路经玉德古道怀玉山洋塘处,偶得香榧,写下“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吟诵千古佳句,寻觅历史印记。
终于,在大山深处的洋塘村,发现了两株胸径分别为3.93米和3.98米的古榧树,周芳山大喜过望,当即找到了村支书,用2万元买下了50年的认养权。
在玉山觅得香榧的踪迹,也让周芳山萌生了在家乡创办香榧基地的念头。
怀玉山香榧种植基地。
一个行动 成就创业梦想
自打萌发在家乡玉山创办香榧基地的念头起,周芳山便马不停蹄奔赴“中国香榧之乡”浙江绍兴,邀请国内颇有名气的香榧专家、林业科研部门到古代香榧的主产地玉山县怀玉山,就香榧发展远景进行调研论证。
经实地考察,专家认为玉山的气候、土壤、纬度都十分适宜榧树种植,发展香榧产业具备优良的基础条件。专家的鉴定意见更坚定了周芳山信心和决心。
可种植香榧成本高,每亩的成本就要2-3万元,生长周期长,需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进入初长期,且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香榧管理。
可周芳山对自己认准的事,天生有股子“轴劲”,别人很难改变。打造具有玉山特色的香榧品牌,发展高效生态林业,正是周芳山心之所向。
一番调研思考后,周芳山下定决心,立志要把创业之根扎在家乡的土地上,在玉山建江西首个香榧基地,做大具有江西文化底蕴、玉山品牌的特色农产品,使香榧这一古老的树种焕发新机,发展为富民产业,福泽子孙后代。
为此,周芳山高薪请来香榧专家,成立香榧研究所,用当地的千年古榧树进行良种选育、种苗嫁接、无公害栽培。同时,以最优惠的价格一次性租下了1500亩山场,自筹2000万元,建起了江西省首个千亩香榧种植基地,填补了省内香榧种植领域的空白。
一纸规划 拓宽产业发展路径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香榧产业已在玉山开枝散叶,玉山已在怀玉、双明、下塘、紫湖、樟树、四股桥等乡镇建起1.15万亩香榧基地。
玉山香榧先后被评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其认定为江西省23个名优项目,并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名单》。授权标志企业合作社经营主体13家,作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辐射15个行政村,带动了3200户农户从事香榧种植,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随着香榧种植规模的扩大,玉山县顺势而为,以产业化的思路,成立香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香榧发展总体规划,拟定《玉山香榧全产业链标准》《富硒香榧标准》,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把香榧作为富硒重点项目、富硒功能农业亮点品牌来打造,推动香榧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并立下了到2026年发展香榧林总面积1.5万亩、综合产值3亿元的目标。
与此同时,玉山县还充分挖掘香榧产业的特色和增收潜力,持续放大香榧产业富民效应。举办香榧种植技术培训班,建立香榧种苗培育基地,推进香榧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新建了一条1000吨现代化香榧加工生产线,形成了育、产、供、销一条龙经营体系,联接更多当地种植户和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周芳山建立香榧种植基地的创举,当地政府对香榧产业发展的重视,让玉山香榧这个古老的树种,穿过历史的云烟,如今重新谱写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