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5)甘地夫人法则:从容面对挫折

关心孩子,就关注我们





往 期 链 接

第一章 发掘孩子的内在潜能


1、【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

2、【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

3、【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3)鱼缸法则:给孩子更大的空间

4、【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4)马太效应:公正地对待孩子

5、【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5)目标效应:有梦想就有动力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


6、【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6)延迟满足:克制是成功的前提

7、【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7)破窗效应: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8、【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8)标签效应:给孩子贴上正面标签

9、【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9)互惠效应:助人为快乐之本

10、【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0)棘轮效应: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


第三章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11、【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1)感觉剥夺: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12、【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2) 好奇效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3、【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3)倒U形假说:给孩子适当的压力

14、【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4)木桶定律:孩子要均衡发展

15、【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5)德西效应:金钱不是万能的

16、【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6)模仿效应: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第四章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17、【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7)禁果效应:被禁止的更有吸引力

18、【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8)晕轮效应:评价孩子要避免以偏概全

19、【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9)PAC心理状态:父母应善于调节心态

20、【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0)真爱法则:把爱撒到孩子心里

21、【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1)避雷针效应: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

22、【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2)章鱼心态:教育要避免钻“死胡同”

23、【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3)狐狸法则: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24、【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4)鲶鱼效应:积极地参与竞争

25、【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5)帕金森时间定律:有效地运用时间






本期内容


第五章  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


优秀和明智的父母总是以社会对孩子的要求去要求自己的儿女。

            ——[美国]杜威


26. 甘地夫人法则:从容面对挫折的打击


小孩是需要关爱的,但物极必反,太多的爱与关注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软化孩子的生命力。让孩子直面生活,端正面对失败的态度,最好采取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可以教会孩子学会自控,坚强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个性品质。它能使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战胜自我,从容面对挫折的打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对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及事业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甘地夫人的教育观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和挫折,孩子的第一次挫折很可能就从吃药打针开始。

看着孩子满脸恐惧、浑身发抖、几近绝望的样子,听着他世界末日般的哀求“妈妈,妈妈,我怕,我怕,我不想打针”。你会如何对孩子坦诚相告:人生的坎坷会远不止于打针吃药?你会如何教育孩子理智坦然地接受痛苦和挫折?

先看看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怎么做的吧?

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作为领袖,她对印度有着杰出的贡献,作为妈妈,她是孩子心中最好的导师。

甘地夫人认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所有做母亲的都很愿意愉快地为儿女分担痛苦。……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使他们以后能够从容不迫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并不是迁就孩子,让他们随心所欲,而是随时约束和教育他们,帮助孩子发展自我克制的能力,加强他们的品行的培养。”

有一次,甘地夫人的大儿子拉吉夫因病要做手术。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打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安慰孩子:手术并不痛苦,也不用害怕。

可是,甘地夫人却认为,拉吉夫12岁了,已经懂事了,那样反而不好。所以,她阻止了医生。随后,甘地夫人来到儿子床边,平静地告诉拉吉夫:“可爱的小拉吉夫,手术后你有几天会相当痛苦,这种痛苦是谁也不能代替的,所以你要有精神上的准备;哭泣或喊叫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所以,你必须勇敢地承受它。”

手术后,拉吉夫没有哭,也没有叫苦,他勇敢地忍受了这一切。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问题、困难和挫折。这一点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父母时刻呵护就能避免的。父母有必要让孩子知道,让孩子懂得挫折是人生正常的“待遇”,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面对挫折的经验,长大以后就无法更好地战胜挫折。

有不少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总是怕孩子吃苦,从小对他们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一些孩子离开父母后,独立生活能力很差,不会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的家长还陪同孩子上大学,当孩子的“保姆”。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孩子从小不但吃不得苦,而且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遇到一点儿困难,就会沮丧、想不开,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如离家出走或自杀等。

所以,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懂得:克服困难,正确面对失败、挫折是孩子人生成长的必修课。父母要想办法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而要让他们在生活中接受困难的挑战,以培养坚强的意志。

人们常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父母应鼓励孩子面对困难、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一个小故事



有个号称船王的船长,他的驾驶技术非常高超,每次远航时都能按时归来,即使多次在大海上遭遇肆虐的台风,也能够平安逃生。在与大海和台风搏斗的经历中,船长的驾船技术日趋完善。周围常年航行的人都没有到过遥远的非洲岛屿,但是,船长却可以轻松自在地往来其间。

时光荏苒,船王的儿子已长大成人。自儿子小时起,船王就把他带在身边,手把手传授儿子驾船技术,并把自己大半生的航行经验悉数教给他,比如如何对付海中的暗流、如何识别台风前兆、如何采取应急措施等。

儿子很聪明,没多久就掌握了扎实的驾驶技能,而且也学会了怎样识别台风前兆及应急知识。看到儿子有了丰富的经验,船王很放心地让他一个人驾船出海了。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船王的儿子在航行中遇到一次中级风浪而葬身海底。据说那次风浪是渔民们经常遇到的,并不可怕,只要措施得当,完全可以躲开。

面对儿子的死亡,伤心悲痛之余,船王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曾遭遇过无数次的台风,甚至飓风都能安然无恙,儿子又得到了自己所有的出海经验和驾船技术,他绝对不比其他任何渔民的驾驶技术差。可是,儿子居然在一中级风浪中丧了生,究竟是怎么回事?问题出在了哪里?

周围的渔民得知消息后纷纷来安慰他。这时,有一位老人问船王:“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吗?”

“是的,为了能让他学到更丰富的驾驶技术,我教得非常认真。”

“他以前出海,你是不是都一直跟着?”老人又问。

“是的,那样我能传授他更多经验。”

老人说:“看来,这其中更多的是你的过错啊。”

船王顿时迷惑不解。

“很明显。”老人解释说,“你只能传授他经验,却不能传授他教训。对于任何经验来说,没有教训作为根基,经验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很多现实情况下,教训所带来的意义远远要大于经验本身。”老人顿了顿,又说,“也就是说,教训比经验更重要啊!”


让孩子学会坚强


一个人的一生要面临很多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坚强的性格,就很难有与困难、挫折做斗争的勇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父母对孩子一味溺爱,处处充当“保护伞”,这样孩子就容易变得娇生惯养,依赖感会越来越强,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就会手足无措。正如英国著名儿童心理专家卡特邦奇说:“过于幸福的童年常常会造成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打击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曾有媒体报道,一个在家备受疼爱的小男孩,只因要吃几粒进口糖,而堂姐则让他留几粒给父母吃,于是就觉得大受打击,而上吊自杀;一个学生只因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就跳楼自杀。

这些孩子的心灵竟是如此脆弱!一些小事尚且如此,假使他们长大后,遇到更大的挫折,又会如何?因此,过分庇护孩子,从表面上看是爱孩子,实际上却是害了孩子,因为没有经过磨难和挫折的孩子,有可能永远长不大,当他们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时,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会为零。

孩子的坚强性格,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得来的。受挫越多,往往越能使孩子珍惜身边的幸福。作为父母,应该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各种挑战的机会,哪怕孩子被羞得无地自容,你也要在背后鼓励他们“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而不可人为地制造风平浪静的局面,让孩子失去受挫的宝贵机会。

尽管对于孩子来说,受挫经历的回忆是痛苦的,但是却可以从中悟出现实的道理,得到宝贵的经验,激发自身的潜能。每位父母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可能呵护孩子一辈子,孩子最终要在社会的摔打中不断成长。

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历挫折,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性格坚强的孩子也有痛苦,但是很快就能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作。人生就是一场与挫折较劲的漫长之路,坚强的人会勇敢地面对自己不如意的一面,甚至是耻辱,而不会轻易被未来的挫折击败。

当然,让孩子经历挫折不是对孩子苛刻的批评,大声的漫骂和严厉的责打或者与孩子对着干,这种强行措施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培养坚强性格毫无益处。家长应当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克服由此带来的不愉快、沮丧等不良情绪,使孩子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和有能力解决难题。


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方面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时,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向孩子灌输遭受挫折的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因此,父母要给孩子灌输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孩子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遭到挫折便束手无策。父母要教育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在逆境中也能够顺利走出来,满怀激情地拥抱生活。要多给孩子讲解那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人生经历,如:在一个漆黑的山洞中,在没有任何亮光可以凭借的情况下,意志顽强的人是如何走出这个山洞的;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没有水,缺乏氧气,无助且坚强的人是怎样坚持直到获救的等等,这对于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是有帮助的,并且让孩子终生受益。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孩子百折不挠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⑵把孩子当成强者

父母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时,孩子就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例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妈妈对孩子说:“宝贝,你是最棒的,妈妈相信你能自己爬起来。”受到激励的孩子,大多会自己爬起来;如果态度相反,说:“宝贝,真对不起,妈妈没有看好你,很疼吧。别动,妈妈抱你起来。”这样,孩子也容易受家长情绪的感染,即使摔得很轻,也会哇哇大哭一番。更为重要的是,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他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需要被保护的,我是弱小的。这样,孩子就容易养成怯懦的性格。


⑶让孩子适当地吃点苦

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不一定听得进去。如果把道理融入孩子日常生活中,孩子就能用心去体会。例如,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带孩子去郊外登山;对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假期打工自己挣钱。当孩子在艰苦的条件下学去生存时,就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性格。


⑷从挫折中学到知识

一个不能从失败中学到知识的人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人不应当两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对于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要教育孩子善于总结,以便从中学到一些经验,帮助孩子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再跌倒。这样,孩子才会逐步掌握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把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


家教故事



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小时候读书的自觉性并不高,成绩也一直平平。塞曼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这种表现,心里十分着急。

一天,她把儿子叫到跟前,注视着他的眼睛,神情激动地说:“儿啊,早知道你是一个平庸无能之辈,我当初真不该在波涛中挣扎……”接着,她向默默呆立的塞曼忆起往事:在塞曼快要降生的时候,家乡突然遭到洪水的袭击,她死里逃生,好不容易才登上了一只小船,塞曼就降生在这只小船上。母亲望着滔滔洪水和刚刚临世的小生命,想起了荷兰人的一句古训:我要挣扎,我要探出头来!

听完妈妈的回忆,塞曼才知道母亲所经历过的艰难,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暗暗发誓要发奋攻读,绝不辜负妈妈的厚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受到学校的赏识,被学校聘为助教。当他满怀喜悦去见母亲的时候,母亲已身染重病,奄奄一息了。在弥留之际,她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塞曼,嘴唇在艰难地颤动着“挣扎,再——挣——扎!”留下这句遗言后溘然长逝。

“挣扎,再挣扎!”塞曼把母亲的话铭刻在心。他将嵌有母亲遗像的金制小镜框一直挂在胸前。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便凝视着母亲的遗像,回想母亲的谆谆教诲,以增加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

塞曼在科学的道路上挣扎,再挣扎!终于攀上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峰,1902年塞曼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警惕受挫折后的“投射效应”


从一个人成长的一般规律看,逆境、挫折的情境更容易磨砺意志,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人更具有生存力和更强的竞争力。因为,逆境中奋斗的人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更趋成熟。他们能把挫折看成一种财富,深知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因此更具有笑对挫折、迎难而上的风范。

但是,有些孩子在遭遇挫折后,不进行自我检讨,而把挫折引起的内心不安,自己不愿意承认的某些行为、欲念、态度等排除于自身之外,转移或推向他人和周围事物,以此逃避自己心理上的不支,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投射效应”,也叫推诿作用。

例如,有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下降后,责怪班风不好,教师教学水平低下;到了学校发现没有戴红领巾,责怪母亲早晨没有把红领巾放在书包里;上课迟到受到老师批评,埋怨父母没有及时唤醒起床;演唱比赛名落孙山,抱怨音响效果差,评判人员不懂艺术欣赏;与父母有隔阂,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代沟”,是父母“思想僵化”、不懂得理解年轻人,等等。

如果孩子具有投射心理,很可能在受挫很长一段时间里,借助“投射”作用来回避正确地自我评价问题,他没有意识到或者根本否认自己的缺点、问题,而是将所有的问题都归之于他人或其他客观原因,以此来掩饰内心的不安,有时甚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种“投射”心理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防卫手段,助长了孩子推卸责任的不良品质,严重地影响了人际关系。一旦发现孩子产生“投射”心理现象,父母理当义无反顾地予以教育引导。

当孩子受到挫折后,父母不仅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分析造成挫折的主客观原因,而且要教育孩子多从主观上想问题、找原因,并勇敢地承担责任,这是克服产生“投射效应”的根本之点。孩子受到挫折,不管大小,父母都要妥善处理,不能忽视。父母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挫折是难免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同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分析受挫的原因,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错的原因,该如何改进;此外,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改变环境等,也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总之,在孩子遇到挫折后,父母要鼓励和安慰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学会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全面客观地分析挫折,不推诿自己的责任,承担当一切可能发生的风险,这既是智者的睿智、勇者的大度,又是自信的表现。


家教故事



有一对农村夫妻四十得子,因而对儿子宠爱有加。在蜜罐中成长的儿子养成了一意孤行的脾性,做事毛毛糙糙,就连走路也走不好,时常跌进水田里,很是让望子成龙的父母焦心。

儿子7岁那年上了小学。顽皮的他走路喜欢东张西望,不是弄湿了鞋子,就是弄脏了裤子,哭鼻子成了家常便饭。

一天,孩子的父亲带一把锹去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在上面断断续续地挖了十几道缺口,然后用棍棒搭成一座座小桥,只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过。那天放学,儿子走在田埂上,看到面前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的小桥,很诧异。是走过去,还是停下来哭泣?四顾无人,哭也没有观众啊。最终他选择了走过去。当背着书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过小桥时,惊出一身冷汗。他第一次没有哭鼻子。

吃饭的时候,儿子跟爸爸讲了今天走过一座座小桥的经历,脸上满是神气。父亲坐在一旁夸他勇敢。

妻子对丈夫的行为有些不解,丈夫解释道:“平坦的道上,他左顾右盼,当然走不好路;坎坷的路途,他的双眼必须紧盯着路,所以才能走得平稳。”

故事中的儿子就是如今赫赫有名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他的父亲松下三郎在他9岁那年因病去世,去世前他一再叮嘱小松下的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一定要设置一些他能独自跨越的障碍,如果你一味地给他提供顺境,等长大后,一旦遭遇挫折,必然会经受不住打击,而产生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





//////////




沙丽娜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讲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河南省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平顶山市优秀班主任。文学作品多发表于《星星诗刊》《诗选刊》《绿风诗刊》《中国诗歌》《中华日报》(泰国)《燕赵诗刊》《当代小说》《三月》《岁月》等数十家国内外报刊杂志。作品多次入选《诗选刊》“中国女诗人作品专号”、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精选》、《河南当代女诗人档案》、《中国新归来诗人》、《中国当代百名女诗人诗选》《中国网络诗歌史编》等多种选本。获《教师报》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获“虞姬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 “东坡诗歌奖”全国华语诗歌大赛三等奖、第四届“大江东去杯百善孝为先”全国诗文大赛一等奖。2005年出版个人文集《记忆的手语》。


心理咨询:恋爱婚姻家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咨询电话 17737837679



主编

沙丽娜


编委

张梦晗 庆向铃 徐熙甜 李滟哲 

封晓鹏 李若兰 康高雅 梁超会 

李紫一 闫梦珂 李惠彤





好文荐读


【收藏】中考满分作文的九种基本模式,掌握就能拿高分!(附范文)

【收藏】初中生如何写议论文?附:议论文名题范文及解析

【收藏】如何写好“成长类”作文?给孩子们看看

【收藏】初中作文开头、结尾写作技巧汇总【附范例】

【家长必读】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收藏版】阅读分析答题技巧,从小学到中学都适用,请家长给孩子收藏

◆【收藏版】再推荐一次:小学至高中阅读书目大全(教育部推荐)

【写作技巧】写好作文50条攻略!

俞敏洪:教书的是老师, 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开学第一课,请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隐患在小学!

优秀的孩子离不开阅读!家长看看这些建议

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引领的初中语文组为初中生三年推荐的书单

写日记,是提升作文水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

阅读能力决定未来高度

【写作技巧】写好作文50条秘诀

【写作技巧】这样写景,作文不会枯燥!

◆班主任的讲话字字珠玑(建议家长给孩子看看)

◆学霸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得语文者得天下!这些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孩子应该知道!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做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名家经典选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