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俾斯麦到一战(21)---- 1900年前后的世界

风云野 生存意志 2019-07-12

  本系列前篇:

直挂云帆济沧海 ---- 俾斯麦是怎么在十年内把德国变成君主制强国的

俾斯麦是怎么在十年内把德国变成君主制强国的(2)

俾斯麦是怎么在十年内把德国变成君主制强国的(3)

俾斯麦是怎么在十年内把德国变成君主制强国的(4)----普奥战争

俾斯麦是怎么在十年内把德国变成君主制强国的(5)----反思

俾斯麦是怎么在十年内把德国变成君主制强国的(6)----后续手段

俾斯麦是怎么在十年内把德国变成君主制强国的(7)----普法必战

俾斯麦是怎么在十年内把德国变成君主制强国的(8)----建立德国真的很简单吗?

俾斯麦是怎么在十年内把德国变成君主制强国的(9)----普法战争

俾斯麦是怎么在十年内把德国变成君主制强国的(10)----腓特烈大帝

俾斯麦是怎么在十年内把德国变成君主制强国的(11)----从拿破仑到俾斯麦时代

从俾斯麦到一战(12)---- 政治架构,以及英明的威廉一世

从俾斯麦到一战(13)---- 普法战争后的条款、梯也尔和德国短暂的黄金时代

从俾斯麦到一战(14)---- 党派斗争与国家治理

从俾斯麦到一战(15)---- 俄国的崛起、波兰的灭亡,以及德国和英法的关系

从俾斯麦到一战(16)---- 三皇同盟

从俾斯麦到一战(17)---- 俄土战争

从俾斯麦到一战(18)---- 1880年代俄国和德国的关系,保加利亚危机

从俾斯麦到一战(19)---- 巨人的离去

从俾斯麦到一战(20)---- 威廉二世的内政外交,法俄同盟的建立,和俾斯麦的去世

  上一篇写的内容过多,也有点散乱,正文都一万字出头了。作为一篇文章,没有主题,不合格。

  但是,这是作为一本策论来写的,以后我还要修改,争取内容结构更加合理,我一定要出书,并呈给决策人员看。德国,对我们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而且,1898年俾斯麦死后,德国的GDP已经是世界第二了,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英法都越来越落后。但是德国前面还有一个飞奔的国家,那就是美国。考虑到威廉二世的各种政策,此时已经不适合局限于欧洲审视德国了,必须具有全球视角。

  因此,必须对1900年前后的世界格局,做个大致介绍,再在世界格局下,看看当时的德国人的主流想法,以及德国的最佳策略。

  1900年前后,世界上发生了三场主要战争,对德国人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

  第一场,是1898~1902年的美西战争。

  西班牙是老牌强国,但已经是衰落上百年了,早已无法和英法德等其他欧洲强国相比。另一方面,美国的国力却在蒸蒸日上,1894年,美国的GDP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此时的中美洲还是西班牙的势力,美国很早就想把中美洲变成自己的“后院”,现在越来越瞧西班牙不顺眼了。发动战争,只需要一个借口,一个契机。

  机会很快就来了。1897年西班牙内政不稳,对殖民地的统治又激发起人民的反抗。于是,美国借口自己的一艘船被西班牙炸沉、死亡266人,于1898年发动了对西班牙殖民地的战争。

  西班牙当然知道自己的国力弱,不愿意和美国开战。最重要的是,西班牙始终不承认是自己干的,要求美西两国一起对沉船事件展开调查。但是美国人根本不理这一套,说西班牙“背信弃义”。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后来叫嚣"美国需要一场战争",倒是说了实话。

  不过美国还是没有首先动手,而是要求西班牙撤离古巴。古巴是西班牙几百年来的殖民地,这种要求是西班牙绝不可能接受的,于是美国封锁了古巴港口,西班牙如果不撤军,只能和欧陆永远隔离。根据国际法,这就是战争行为。西班牙在忍无可忍之下,于1898年4月24日向美国宣战,这正中美国下怀。

  战争的结果是很显然的,美国不仅把中美洲变成美国真正的“后院”,而且占领了西班牙在亚洲的殖民地菲律宾和关岛,取得了向亚洲扩张势力的基地。也就是说,西班牙之前的海外殖民地,现在基本上都归美国了。

  这场战争之后,美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得到极大扩展,这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当今的世界局势,都有深远影响。

  从国家谋略来说,美国的谋略非常高。首先,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已经有足够力量在海外获得影响力。其次,美国“避实击虚”,没有干涉欧洲事务,也没有在欧洲强国都垂涎的非洲和中东地区去抢殖民地,而是抢了老迈的西班牙。第三,通过抢夺西班牙的殖民地,美国初步获得了全球影响力。第四,抢完之后美国又“老实”了,客观上看是在消化胜利成果,积蓄力量,为今后更大的行动做准备。

  当然,如果看具体进程,或许很多人认为美国并没有这种“故意”,因为时任总统威廉·麦金利并不想打仗,想动用一切和平手段来解决西班牙和殖民地的纠纷。但是当时的海军部副部长西奥多·罗斯福可不这么想,他是一直想和西班牙打仗的,后来在战争期间又成了美国副总统和总统。于是美国在他的统治下大快朵颐,在海外尤其是东方,获得了大块殖民地。

  第二场,是1899~1902年的布尔战争。

  布尔战争发生在南非,好像和德国没关系,但却是德国大力发展海军的一个契机。南非的气候相对比较凉爽湿润,土地也肥沃,于是荷兰、德意志、法国的殖民者,几百年前就纷纷来此殖民。经过二三百年的通婚和移民,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布尔人,总人口大约十几万,还在当地成立了自治政府。布尔人是白人,但这部分白人和荷兰、法、德的关系很近。

  殖民就殖民,本来也没什么。但后来南非发现了钻石,布尔人宣布这是他们的,这引起了英国人的垂涎。在英国看来,发现钻石的地方属于英国殖民地,于是英军开进来争夺资源。第一次布尔战争发生于1880~1881年,规模不大,暂时达成了协议,但英国不甘心,于是第二次布尔战争在1899~1902年爆发。这次英国发狠,一定要彻底解决问题。

  凭借雄厚的国力和源源不断的增兵,英国理所当然地获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英国先后投入四十多万人,共阵亡22000多人。要知道,布尔人一共还不到二十万,可见战斗力之强悍。事后,英国对布尔人进行了残酷镇压。

  在布尔战争期间,布尔人得到了欧洲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支持,比如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俄国、爱尔兰、意大利,还有北欧国家,甚至包括美国,都同情和支持布尔人,还有不少人自愿来到南非,加入布尔人的军队和英军作战。无奈英国的国力很强大,加上无敌的海军,最后还是把布尔人摆平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于1899年扣押了两艘德国轮船,这让德国人觉得十分愤慨。一个主权国家的船只被另一个国家野蛮扣押,这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难以容忍的。所以当时德国人群情激奋,觉得为什么德国船被英国欺负?还不是因为没有强大的海军吗?加上看着美国吃香喝辣,德国人的心理能平衡吗?美国可以抢殖民地,德国为什么不行?

  威廉早就想发展海军了,但一直在国内被庞大的反对势力阻挠,但现在谁还敢反对呢?谁反对德国建立强大的海军,谁就是软骨头,甚至是卖国贼。于是这件事成了德国大力发展海军的契机。在1900年前后,德国决定建立强大的海军。威廉二世任命海军大臣蒂尔皮茨,大力建设海军。对此,威廉二世在回忆录中写道:“德意志人民终于觉醒了。他们开始思考殖民地的价值和商业关系,开始对商业、航海以及航运等感兴趣。”“通过建造新的军舰……我们很快组建了一支舰队。”

  德国之前的海军力量很弱,但是以强大的国力,一旦决定全力发展海军,进步速度将飞快。1898年,在布尔战争前,德国议会已经通过了规模不算小的海军建设计划,1900年,海军计划又扩大了一倍。威廉甚至发表激情演说:“德国的未来在海上”,“定叫海神手中的三叉戟掌握在我们手中。”

  以德国的国力,加上海军大臣蒂尔皮茨是一个正直、勇敢的强硬派,发展海军可谓尽心竭力。于是到了1912年,德国海军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仅次于英国了。

  第三场,是1900年八国联军对清朝的战争。

  这是我们都熟悉的一段惨痛的历史。战争本身的规模并不大,持续时间也不长,但对中国的影响却非常深远,之后清朝和各国签订了最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不说也罢。我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来谈谈这场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为什么八国联军会来呢?因为义和团引发了清朝的强硬措施。但是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爆发和汹涌呢?因为在1898年,德国强占了胶州湾。

  1897年,两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被杀害,威廉二世大喜过望,因为总算有干涉中国的借口了。德国立刻派出“远东舰队”占领了胶州湾!然后又以武力威胁清廷,把胶州湾租借给了德国,期限是九十九年。从此,山东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而荒凉的胶州湾,之后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城市:青岛。

  德国人对胶州湾的觊觎不是一天两天了。1870~1896年,已有多位德国人来中国考察,惊叹山东物产之丰富,和胶州湾形势之重要。德国人认为,要想在远东开拓,非占领胶州湾不可。1896年2月,德国还委派德国驻远东的舰队司令冯·蒂尔皮茨上将(没错,就是后来大力建设德国海军那位)来到远东,寻找一处最佳驻泊基地。蒂尔皮茨也看上了胶州湾,盛赞胶州湾(青岛地区)是少见的良港。因此,德国对于胶州湾的占领是蓄谋已久,传教士被杀害只是德国的借口。

  当然,德国在强占胶州湾以前,还和其他主要强国尤其是英、俄通过气。俄国之前也来过这里,但觉得荒凉无靠,就离开了。英国则反对德国强占,因为这有损英国在中国的商业利益。不过德国不管那么多,在和俄、英做过一段疏通后,还是强占了胶州湾。

  德国之所以这么胆大妄为,更深层的原因是:1894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德国海军虽然弱小,尤其是其远东舰队更是不值一提,但清朝的北洋舰队已经没了,所以几艘德国军舰就敢悍然开到,强占胶州湾。

  德国此举,开了一个极坏的头。虽然晚清我们经常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但都是事先谈好,然后再割地或开放通商口岸、划出租界的。德国倒好,先不管传教士的案子谈没谈妥,军舰来了就占地!而且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腹地之一!而且之前德国在我国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一来就占腹地!这太可恶、太霸道了!

  那么,面对德国海军的入侵,清朝政府做了什么呢?

  哎,说起来都是泪!清朝能怎么办?一直外交呗,没鸟用!

  那么,守卫胶州湾的清军呢?

  哎,说起来更是泪!1897年11月,德国海军700多人在青岛(当时还是个小渔村)登陆。本来他们既紧张又胆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来侵略的,他们就是贼!就是强盗!但是,当地驻守的清军却列队欢迎!!

  德军胆子立刻壮了。他们用枪逼住清军将领,然后搜查当地弹药库,同时运送大批军火上岸。顷刻间,德军像疯狂的野兽,抢占山头,割断电线,挖沟架炮,直逼清军总兵衙门和各营房炮台。在这种情况下,清军居然还没有反抗!!!!

  然后,德军送出“照会”,让清军限期撤离。而清军,居然全部撤离青岛!!!!

  丢人啊!侮辱啊!!丧权辱国啊!!!

  但是,这都是历史事实……

  为什么所有清军都没胆?!清军武器虽差,但为什么没有一人开枪反击?!!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但是,如果我们退一步的话,我们能责怪当时的清军吗?为什么所有清军,都是这样!!大清政府,你的卵呢!!!

  能不能进一步问出更深的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到底怎么了!

  哎,我都快写不下去了。

  但是,还得写……

  德国一边强占胶州湾,一边和清朝陷入旷日持久的谈判。但是老百姓不能忍啊,山东百姓怒不可遏,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

  因此,说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一点没错!

  只是,清廷对洋人软弱,反而激发起老百姓对洋人更强硬,加上民间各种流氓无赖的参与,以及慈禧自己都把自己忽悠进去了,要对十一国宣战,所以后来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义和团运动爆发,究其原因,是德国在1897年强占胶州湾。

  原因的原因,是清朝在1894年战败,彻底暴露了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色。

  原因的原因的原因,是洋务运动只改了表面,而没有动体制。

  原因的原因的原因的原因,是……

  不多说了,还是回到主题。

  由于义和团运动,俄国以“保护俄国商人和侨民在东北的利益”为由,出动17万军队强行占领了我国东北,直逼山海关。

  俄国的行动,遭到英美日的强烈反对。因此,八国联军的一个后果就是,俄国和一半资本主义强国的关系,严重恶化。

  此时,俄国沙皇已经不是亚历山大三世,而是尼古拉二世了。

  尼古拉二世(1868年~1918),亚历山大三世的长子,1894~1917年在位,是俄国最后一位沙皇。

  自彼得大帝之后,俄国不断扩张领土、在波罗的海获得出海口后,还要实现几个重要的战略目的:

  1、在黑海获得直通地中海的出海口。这个目的还未实现,但已经快了。

  2、在中亚打到印度洋,获得印度洋出海口,还未实现。

  3、在东亚获得不冻港,之前还未完全实现。

  1860年,俄国已经吞并了我国东北大片领土,得到了海参崴这个优质港口。但俄国觉得还是太靠北,因此总想找机会继续南侵。1900年前后,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人民爱国热情高涨,但由于义和团在国内屠杀外国人,清政府采取对外强硬政策,引来了八国联军。俄国人觉得机会来了,趁机占领东北,获得了旅顺港,实现了俄国一个重大战略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怎么可能再走呢?对俄国来说,尼古拉二世“居功至伟”。

  但是,此时的远东已经和几十年前不一样了,日本已经崛起。此时日本已经打赢了清朝,占领朝鲜,下一步就是占领我国东北。俄国的行动让日本很恼火,清朝也多次要求俄国撤军。但是耗了几年,俄国非但不撤(TMD德国都不撤我撤什么,当时的中国已经成了鱼肉!),反而利用这几年的外交时间,大力加强旅顺港的建设,山上建了很多炮台,旅顺已经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看来,俄国已经把旅顺作为远东的军港,是不会离开东北了。

  俄国的行动不仅让我国和日本很生气,而且英美也非常不满。在英美看来,中国太弱,而俄国不断南侵,以后英美在中国的利益怎么保障?因此英美都支持日本和俄国干一仗。在英国看来,在远东和德国的矛盾是次要矛盾,和俄国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因此对德国强占胶州湾,后来也就不管了。

  日本呢?眼看交涉不成,旅顺越来越坚固,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马上就要修成,再不动手就将失去最好的机会。于是在英美的支持下,日本于1904年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然后宣战。

  也就是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引来德国强占胶州湾,又引发义和团运动和清朝的对外强硬政策。然后,又引来了八国联军和沙俄占领我国东北,沙俄的行动又导致和英美日的关系恶化,进而引发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

  战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俄国战败,日本惨胜。战后,形成俄国占有北满、日本占有南满的局面。当然,名义上东北仍然归清朝统治,清朝也派出官员,当地也有张作霖的军队。张作霖后来还成为北洋系的重要势力,1927年一度入主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人。

  但是,整个东北实际上被日俄瓜分了。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不得不从东北抽调兵力去欧洲作战,1917年沙皇统治又被国内推翻,俄国在远东的统治更加空虚。日本逐渐在东北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俄国/苏联只能保持一些商业利益了,虽然这些商业利益(如北满铁路)还比较可观。

  谈着谈着,好像和德国没关系了?

  有关系。尼古拉二世发重兵占领我国东北,接着在日俄战争中失败,对于德国来说,实际上是个好机会。

  日俄战争,日本战死或因战而病死的,一共8.8万人,损失相当惨重。为了支持战争,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动员,不是参战就是参加生产,可谓倾全国之力。另一方面,俄国的损失更大,虽然战死5.26万人好像比日本少三万多人,占了一些便宜,但是伤14.6万人,这在投入的五十万军队中已经算损失惨重了。更重要的是,俄国排名世界第三的舰队被日本海军消灭大半,而且在远东沿路运输的人力物力更多,损耗国力巨大。

  日军死的人多,一个主要地点是在旅顺。日本派出十几万兵力和无数敢死队,想强占旅顺港,无奈俄军防守严密,山上早已修好无数炮台,旅顺又易守难攻,日本海军进不去。所以一直到战争结束,日本在伤亡五万多人的情况下也没打下来。最后三万多俄军投降,旅顺才被日军占领。由此可见俄国修建旅顺港是多么尽心(征用了我国大量民夫),他们是真想长期占领我国东北的。

  俄国在远东不断消耗国力,国内民不聊生,激起了1905年1月22日在圣彼得堡的大规模请愿和示威,规模一度达二十万人。俄军开枪镇压,死亡数据不确,保守估计约1000人。在历史上,这一天被称为俄国的“血腥星期日”。这一血腥事件再次激起俄国民众的愤怒,一连串大规模罢工在各地发生。

  眼看内乱不止,尼古拉二世被迫同意和日本议和。日本还想打,但英美已不再支持,于是双方1905年9月5日在英国朴茨茅斯签订合约,日俄战争结束。俄军撤出我国东北南部,包括旅顺。

  也就是说,从俄国的角度来看,尼古拉二世资质平庸,但他贪心又很大,在俄国内部改革倒退、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继续对外扩张,派出大量兵力占领了我国东北。占领后又拒不撤军,不仅败于日本,继续极大消耗了国力,而且内部离心离德,统治已经严重不稳了。

  从战略上说,俄国在远东严重消耗国力,是一个严重错误。这反映出尼古拉二世的思虑远远不够周密,他对日本的决心、对日俄在远东的国力对比,判断完全是错误的。因此,俄国在远东的做法就是在豪赌。俄国能挺过1905年,沙皇制度还能存续十几年,在很大程度上是运气。不过,如果继续这么穷兵黩武下去,结果肯定不会好。

  治理国家,决不能寄希望于这样的运气。因为如果总是在考虑严重不周的情况下去豪赌,赌对了这次,下次很可能继续去豪赌,总有翻船的时候。而一旦翻船,可能就万劫不复了。

  俄国陷入远东而不能自拔,又极大损耗了国力,对于德国来说,这难道不是机会吗?

  这段时间,威廉二世又在干什么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博弈--驻京办主任的周旋  官场争锋

官位            宦海浮沉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可关注本号,不定期得到风云野的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