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世相遗,绝不迁就】传奇者——张爱玲

河上花 槛外记 2023-11-30

     喜欢就点上方 ▲ 槛外记 订阅





 与世相遗 绝不迁就

文/河上花(图 网络)


古人云:传奇者,因奇而传。事,无奇不传。


她说,出名要趁早呀!她,早熟、聪慧,特立独行,目下无尘。如空中飞散的蒲公英,如水塘里静静的幽莲,亦或尘世里的一粒灰。


她看淡世事平常,望穿红尘琐事。人生最多是一场苦乐掺半的戏,演完就闭幕,再也没有开场的时候。


她,就是人们眼中,那个传奇女子——张爱玲。



 


对于传奇,张爱玲有自己的看法:在传奇里寻找普遍人,在普遍人里寻找传奇。而她不知道,她的人,她的文,早已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了。
她出身名门,身世跌宕,又本性好强,但却无忌人言,任性用情。
时人评说:“张首先是女人,而后才是作家。”此语不无道理。
在那个时代,张爱玲是最先涉足与论及“职业女性”、“职业女作家”这些新生事物的,是故有“家庭妇女有些只知道打扮的,跟妓女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同”,这么让人瞠目结舌的新锐说法。

 


她注重衣态修饰,家居典雅,不屑政事,也不善谈春秋大义,作品更不涉及政治。与胡兰成的姻缘,虽有传言舆论,更涉阶级立场,令她不堪,但其丝毫不以为意。时有“文化汉奸”一说,她自称既无名、又无实,认为“工作”是比“阶级斗争”更为重要之事。
上海沦陷时期,张爱玲没有像一些作家那样,向日伪主动“洗心革面”,摇身登上“和平文坛”。而她也没有反日的“前科”,所以那种“刀架脖子上”的时刻,也轮不到她面临。但是当日本人操纵的“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第三届要她参加时,她的反应是——以她一贯的清高自恃的作风,毫不含糊的个人主义立场,寄去一纸辞函,上写:“承聘为第三届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代表,谨辞。张爱玲谨上。”
张爱玲此举,不是对“洗不清、说不明”的顾忌,而是彻底的个人主义者的不屈己,不干人,唯听命于内心,不因世俗的标准而违背自己的意愿,亦不求见谅于世人。
她认为“超人文学”局限于一个时代,人生人性才是写作的永恒主题;她认为“描写战争与革命的作品,也往往失败在技术的成分大于艺术的成分”。因此,平生不争世风,不会“无产阶级文章”。她的作品也因此不能归于任何一个流派,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同她的人一样,独一无二。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是她最喜欢的一句。但她萧条憔悴时,令她泪落的,却是“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可惜,“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是她对生命的理解。
她的文字恰如她的人生,有一种冷漠、傲然、惨淡和苍凉,彻底而坚决,敏感而讽刺。她笔下的人物,大多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而这恰恰是生活的真实。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甚至病态,被她写来,一览无余。那些都市千般繁华下的满目苍凉,那些温柔富贵中的凄情哀婉,都在她宛若金针的笔下,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却字字句句都刺在了你的心上。
她曾说:“如果我最常用的字眼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种惘惘的威胁。”就犹如,她在《倾城之恋》中所说的,“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是故,在那一年,当众人还都沉浸在对“新世界”的憧憬之时,她悄然出走,走得绝决而干脆。
只是再传奇的女子,却不免寂寂而终。无法想象,她生命中最后三十年的孤独岁月,是怎样在异国他乡走过的。她独自离去时,是满足更多,还是遗憾更多?但无论怎样,她没有惊扰任何人。而这个荒诞的世界,也再不会惊扰她。



木心在《谈张爱玲》中说:
张爱玲的遗愿是把她的骨灰撒在荒野上,无奈美国政府不许异物污染土地,主持葬礼的人只好将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上。从美学的观念看,荒野与张爱玲配,海与张爱玲不配。
以所谓的“民国”时期,她是绝代才华,与她同登文坛的,不论男女,没得比。她的文学的好处是中国的,非世界的。随你怎样翻译,总要打折扣打到精华大失,能体会张爱玲文章之妙的那种读者,也是极少的。
《对照记》没有把胡兰成、赖雅编进去,她把艺术与生活分开,分得好,不愧是高贵的艺术家。她对自己用了慈悲,也用了傲慢。鲁迅与张爱玲是两路的,而中国除了鲁迅,就是她了。
张爱玲的傲,傲得天真明朗。





想起张爱玲,让你感受到的不只是一个人名或是一些书名,那么简单而空白的事物,而是一种淡然的神情,一种冷冷的笑容所凝固的时光。她的爱情,与世人所知相悖,她的人生,让世人望尘莫及。她,与世相遗,绝不迁就。这无疑是高贵的。
于她的文字中,你可窥看人生悲喜,也于她的文字中,你能感受世态炎凉。其实,她与这个尘世,始终都是“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在某种意义 上,她已不只是文学家张爱玲,而是一个时代的提示音。她很早就说过,“时代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她以那样一种黯淡的声音,一个迅速地转身,和绝尘的背影,给了这个“乱世”,给了我们,一个苍凉的启示。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自己的文章》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天才梦》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天才梦》
○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传奇》
○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都是严格的考验。——《童言无忌》
○外表看上去世界各国妇女的地位高低不等,实际上女人总是低的,气愤也无用,人生不是赌气的事。——《流言》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更衣记》
○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藉口。——《张爱玲语录》
○回忆永远是惆怅的。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张爱玲语录》
○一个知己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张爱玲语录》
○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惟有那狼藉的黑白的瓜子壳。——《连环套》
○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张爱玲语录》
○时代的车轰轰往前开,我们在车上,漫天的火光惊心动魄。可惜我们只顾找寻车窗上自己惊惶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那么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烬余录》
○年轻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金锁记》
○有人说苦难会让人变得高风亮节,其实不然,有时幸福的生活才会让人的情操变得高尚,苦难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会让人变得心胸狭窄,苦大仇深。——《半生缘》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与胡兰成语



2022年7月29日




《晚秋的乡愁》

/ 张爱玲



紫色雏菊簌力在更深色的瓶内在镂刻着福与寿字的古老花瓮在异乡的风里凄愁而虚静落下在昔日家屋在远处山冈云淡淡曳过风轻轻扬过山头水悠悠溜走有琵琶声的哀怨滴落在水上看青青的潭水有多冷十月的寒意有多深 以及幽壑奔冽的光有一种可触及的悲凉啊!谁说秋天月圆佳节中尽是残缺每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






【 品茶赏读  围炉夜话】


【风不动云不碎】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徐志摩: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两封信】一个人学究气越重也就越丧失色彩

【浮云生死 后会无期】金庸小说中那些绝美诗词里的江湖人生

【四时无止息,年去又年来】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享受

【江山千古】剑气横秋英雄泪 弦断知音少

【都是夜归人】戒不掉的许美静

【我不是归人】萧红:与文字一起脱轨的人生

【十二月令与花神】小坐红尘百年里 替花愁

【赌书泼茶】一生太短,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塔莎•杜朵】诗意地栖居 优雅地老去——如一泓静水

【千万绪,低低语】如果你叩我的门

【秋之芒草】你是不能不飘荡的风 我是芒草走不动

【待有诗情怡倦眼】《两地书》中的“小闲事”

【叹红楼忆潇湘】美人自古如名将 不许人间见白头

【如果是在古代】你会是那个永远的宁采臣吗

【日子里的静水微澜】——读雨云《温暖的味道》



半生浮华悲喜  一卷清词酒话

布衣女子  遗世而立


    

 

      可长按此码赞赏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