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王波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姓名:王波   

职务:总经理

公司: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E20环境商学院CEO特训班第六期学员)


个人简介

    环境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深圳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现任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深圳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和推广工作,在河道水环境整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回用、水体藻类控制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负责完成国家省市各类科研课题、环境规划项目百余项,国家863课题“南方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子课题主要科研人员,率领研发团队开展了多项水环境修复与污水处理技术研发项目,获得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34项,在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5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其中《建筑给排水工程》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本科教材。


模式创新


    通过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十堰“五河”治理、湖北宜昌和重庆三峡库区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践,本人及团队提出了2个创新的商务模式,分别为流域环境质量合同管理(R-eMC)模式和农村分散式污水统筹治理(SMILE)模式。

(1)流域环境质量合同管理(R-eMC)模式

    水环境污染具有流域性和系统性特征,而河流水系是公共资源,存在明显的环境外部性特征,这一公共资源普遍被过度开发利用、长期遭受污染,却难以找到明确的责任主体。且水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长期以来由于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条块分割明显,这种割裂的流域治理模式无法保证实现预期目标。


    为提升流域达标的可行性,减少重复性建设及投资浪费,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参考国内外流域或河道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本人及团队提出了服务于流域综合治理的一种创新模式—流域环境质量合同管理(R-eMC,River Environment quality ManagementContract)模式,倡导各级政府引入第三方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机构,把跨部门、跨区域的治污设施衔接起来,通过流域尺度综合管理和协同控制,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治污,达到预期水环境治理目标,这也符合国家倡导的政府购买服务的导向。


    R-eMC模式重视流域尺度系统管理,与传统割裂式河道治理模式相比,R-eMC模式强调通过统筹各部门的资源,提升流域水质达标的可行性,减少重复性建设及投资浪费,具有如下优势:1)提供集成化系统性水质达标整体解决方案,建立“关键控制节点-控制河段-对应陆域”的水陆响应关系、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在河道蓝线范围内实施针对性治理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显著降低由于割裂化治理和产业链各环节脱节产生的高昂成本,提高污染减排效率与环境服务质量;2)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运营管理,将流域的环境管理事务打包委托,以断面整体水质改善效果为核心目标,有助于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提高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效率;3)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运营管理,有助于加强项目管理水平,减轻政府监管压力,降低执法成本;4)以服务效果为付费依据,将服务商的经济效益与服务效果挂钩,用经济手段激励服务商重视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最终实现环境服务市场整体水平的提升。


R-eMC模式示意图


    该模式在十堰“五河”流域治理得到了应用,十堰市属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承担着保障“一泓清水北送”的历史重任。由于历史原因,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五条河(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污染严重,水质长期不达标。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五河污染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采取措施,务必保证水质安全”。


    王波带领团队全程参与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十堰控制单元不达标河流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在国家著名流域污染防治专家、中国环科院前院长夏青教授指导下,深港环保公司与市环保局、住建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完成《五河治理方案》,并最终通过了国家六部委评审和中资公司的技术评估,争取国家财政资金超过17亿元,自此五河治理走向系统科学之路。2014攻坚年至今,依据治理规划,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领导、督办下,在市区两级政府及发改、住建、环保、南调、水利、财政部门的资金倾斜、工程推进下,深港环保、东方园林、碧水源、北京排水集团等国内大型环保企业参与,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狠抓工程建设与综合监管,五河治理稳步前进,共计完成工程项目21个,污水处理规模35.73万m3/d,总投资约10.6亿元,五条河流实现达标,消除了黑臭水体。受到中央与部委办高度赞誉,被人民日报、中央台、中环报、中水报、中建报等媒体报道。


(2)农村分散式污水统筹治理(SMILE)模式

    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任务,也是流域及区域水环境改善的关键。“十一五”以来,我国在基本普及市、县级以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乡镇及农村的污水整治设施项目,力求从农村到城市一体化的污水治理模式,以确保我国地表水资源得到合理全面保护。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技术人才匮乏,缺乏适宜的运营及管理机制,导致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面临着“建不起、运营不起、维护不了”等问题。因此,近几年我国加大力度探讨适合农村发展的模式及机制。2010年12月,环保部颁发了《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2014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提出“县(市)域城乡污水统筹治理”模式。2015年11月,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发布《关于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项目对接工作的函》[建村水函(2015)106号]。本人及团队紧跟国家政策,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结合农村污水处理事业发展及现有成熟模式,总结出适合农村水污染统筹治理的SMILE模式,持续为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事业贡献技术人才和成功经验。


    SMILE模式,即小型化(Small)、模块化(Modular)、智能化(Intelligent)、长效化(Long-term Working Mechanism)、高效化(Efficient)的简称。该模式通过合同或契约形式,将农村污水分散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整体打包,委托给专业服务公司负责污染处理设施的前期建设及后期运营管理维护。SMILE模式通过专业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打包建设模式,保证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通过建立专业化运营管理机制及“五年免费维护”服务,采取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维护方案,形成长效运行管理机制,解决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后期运营服务问题,有效保障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营,提高污染减排效率,推进农村污染统筹治理。


    在技术工艺选择及建设模式方面,SMILE模式通过推广小型化、模块化的污水处理设施,适合分散布置、建设周期短,体现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分散特征。在运营管理方面,为保证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行,SMILE模式通过搭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统筹管理的技术服务团队,借助“互联网+”等先进管理理念,建立智能化的远程监控系统,通过中央集控、远程在线等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保证服务质量。在运营维护成本方面,深港环保公司结合农村地区缺乏财政资金、无法担负污水处理运营费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五年免费维护”服务承诺,SMILE模式通过农村污水统筹治理方式,大幅降低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成本;通过制度创新,采取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维护方案,可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后期维护管理难等问题,形成村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得起,更用得起”的目标。


    该模式主要在“十堰市郧阳区2015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得到应用,郧阳区14个乡镇251个村庄主要采用工艺简单、投资运行费用低、运行维护简便的人工快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400多套)对生活污水进行分散式处理,总服务人口约50万人,总建设资金约1.34亿。


十堰市郧阳区人工快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该项目400多套人工快渗一体化设备的后期运营采用集中监控管理、片区制故障维护巡检等方式进行运行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效率。日常管理完全依靠远程监控中央平台监管,根据实时反馈的信息监控所有项目的运营状况,保障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营。通过在县城建设一座远程控制中心站,每30-50个村建设一座监控子站,建立起区县-乡镇-村庄三级监控体系,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采用手机APP可随时随地查询、获取所有污水处理设施终端的日常运行情况、故障发生与排除情况以及相关记录。

设备远程监控平台及手机APP


管理创新

   

(1)赚有温度的利润、做有责任的企业和品牌

    企业的核心是盈利,提供高质量的商品、高质量的服务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但反观那些做得大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温度、有良心、能担责,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且感召其他企业一起发光发亮来回馈社会。赚钱不是最终目的,利润背后还有成本控制、目标实现、责任履行等丰富内涵;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并不等同于利润最大化,最终还是为股东创造效益、为员工增加福利、为社会创造价值。


    怎么去做有温度的利润和有担当的企业?首先,要围绕企业经营目标,确立合作共赢思维的大局观,在千头万绪中辩明大局方向,在各种利益关系中维护大局利益,且必须首先解决好公司和部门管理层的大局观问题。具体地,围绕“有温度的利润”这一目标,在制定年度经营目标、编制预算前,调整了公司组织架构和管理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了“多劳多得、按贡献分配”、充分激励、适度激励、及时激励的绩效考核制度,让大家工作起来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感;同时,也将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致力于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因为大家都明白,如果一个企业的着眼点只是为了挣更多的钱,始终以自我为中心,那它很难长久。此外,除依靠经营从市场赚取利润外,我们也将通过合理调控经营活动、灵活利用会计政策、利用关联交易、购买或出售资产等合法合规的财务技术和管理手段,充分挖掘利润管理的潜力,适度扩大利润额。


(2)事业部改革及管理模式优化 

    2019年是深港环保是企业改革之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随着业务和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变得机制臃肿、职责不清、员工士气低落、人才流失等现象。2019年,王波作为公司总经理,积极协调董事会,通过组织变革,调整内部结构,优化内部流程,由原直线制到直线职能制的管理模式再到现在矩阵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为拓宽业务发展空间,打造有力业务平台,适应集团经营发展需要,王波作为公司总经理牵头组织开展事业部管理模式引进,成立五大事业部,并正式推行事业部制管理。


    事业部的设计思路:企业要想实现规模经济,就要实行“强总部、少层级”的组织结构形式。总部建立矩阵式管理和分公司承担事业部角色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考虑到组织的效能,采取扁平化结构、做到层级少,幅度适当放宽。“项目式事业部”,是指在保留传统事业部独立运营、独立核算与独立考核的前提下,取消传统事业部内的职能部门,由各中心各职能部门承担。事业部负责对大项目管理标准的建立,对项目分部,分(子)公司、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进行考核;重点在施工组织和项目方案、分包商招标、项目成本上进行管控。事业部实行单独核算,独立经营,公司总部只保留人事决策、预算控制和监督管控权,并通过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是一种分权式的管理结构,从经营方式上进行转变,激发组织和团队的活力。


    事业部改革之前,公司规模人数达1500人,分子公司约50家,数量众多的分子公司并未带来相应的效益,有相当一部分分子公司还处于亏损状态,企业采用传统“金字塔”式的管理架构,条条垂直管控,缺乏横向整合,各分公司之间协同效应较差, 主要暴露出诸多问题:决策机效低,机制臃肿、管理层级多;组织授权机制不清晰;集团管控机制流程缺失;人才体系梯队未形成。自2019年初实施事业部改革以来,公司规模人数逐步整合到1200人左右,分子公司数量压缩到约30家,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取得明显提升;从业务前端到业务后端,全程由事业部管控,业务流程、项目管理、团队管理取得重大成果。


(3)考核激励机制创新

    深港环保由过去“粗放式考核” 阶段,转变成以“利润、业绩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从企业顶层设计到底层运营的设计理念,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出发,构建了一套较考核动力系统。



    构建《深港考核动力体系》包括目标管理、行为管理、动力管理,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公司、部门和员工层面的责权利分解。



思想创新


(1)坚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技术创新是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深港环保公司始终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研发出多项环境友好的生态型环境治理创新技术,并逐步向全国乃至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广。


    公司研发的核心技术—人工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少数原创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系统水力负荷高、运行成本低、操作维护简便、不产生活性污泥等优点,已成功解决严寒地区低温运行的难题,被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住建部、南水北调办等相关部门委推荐为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河流水污染治理以及生活污水分散处理的主导技术。


    2019年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被认定为“广东省流域水环境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公司成为深圳市批准设立的58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之一,促进公司研发平台和整体科研实力进一步提升。


(2)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着力发展成为流域/区域生态环境技术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商

    随着环境产业快速迭代和发展,生态环境治理需求已不局限于做好一个点、一个厂,而是放到了更宏大的流域或区域层面;对于环境企业的要求,也逐渐从企业排放达标、总量控制走向考核断面达标、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将公司发展定位调整为“流域/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提供商与运营商”,希望通过加强规划、运营能力,成为地方环境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经过多年的努力,深港环保公司在水处理领域已构建起完整的“全产业链”环境技术服务体系,从前端流域综合治理顶层设计到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投资、施工建设、环保专利装备与填料供应,以及后续的运营管理,形成“闭环”的环境技术服务链,而合作模式的创新性、多元性和前瞻性,也为公司在各地区得以实现长足扎根发展提供了核心竞争力。2019年,在生态环境治理日趋以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为准则、以第三方治理、综合环境服务、“环境管家”服务为核心的现代环境服务业市场得到充分释放的背景下,公司将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发展着力点,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移,集中资源打造国内一流的流域/区域生态环境技术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商。近年来,深港环保承接的系列流域治理项目,包括丹江口库区,济宁南四湖,吉林伊通河等流域,均验证了“规划+运营”思路的有效性。


(3)发挥公司比较优势,做大做优环境污染治理第三方运营服务

    随着环境治理的效果时代来临,环境基础设施的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正在成为环保产业的重要领域,而服务业在产业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较晚,排污企业将污染治理设施交由专业运营单位运行维护管理的做法也是来源于发达国家。虽然有部分运营单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但鉴于行业本身发展的过程和历史状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行业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王波长期从事公司运营业务板块的管理工作,深知环境设施运营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关键点。


    对于单个工程项目的管理相对简单,涉及流域或区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管理边界变得复杂和模糊,管理目标也变得多元化、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对于具体项目的推进实施模式,王波及团队率先提出了城乡污水统筹治理模式,也称“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治理效率。该模式以村镇污水处理项目为主体,以规划来科学指导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设施共享、经济适用”的要求合理布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农村污水因地制宜,优先采取工艺可行、低能耗、基建投资小、维护量少、运营成本低的生态治理工艺, 按功能区或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排放;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充分依靠已有的水污染治理和环卫保洁基础设施,因地制宜,优先选择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维护便捷的技术、设备和运营模式;建立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金支持的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通过完善管理制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维护效率建立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王波及团队进一步探索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并在湖北十堰郧阳区率先示范。除城乡污水统筹治理外,垃圾处理及环卫保洁采取“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模式,重点乡镇示范村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可将垃圾分为可堆肥、不可堆肥两大类,分类收集处理。目前,该模式在十堰市郧阳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得到了应用,郧阳区将所有污水处理设施及农村保洁、垃圾收集处理整体移交深港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0%、90%以上。



相关阅读: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刘淑杰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谭斌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陆伟东

重磅!E20环境商学院CEO特训班第十二期首批学员名单新鲜出炉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俞海峰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罗治元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李恒山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白志强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孟辉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程功弼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周明伟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谭持程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蒋子厚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王进金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邵焜琨

E20环境商学院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候选人 :岳中秋



编辑 | 小绰诺  审核 | 谷林


扫码关注我们

E20环境商学院

微信号 :E20shangxueyuan


E20环境商学院

定位于环境企业家的修炼道场、产业优质资源的聚集地、创新商业思想的领导者、产业与资本的解码器,是环境企业决策者的学习、交流平台,致力于用商道培养行业领军人物,推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发现优秀的企业家,助推他们引领产业变革和创新发展。


E20环境平台

专注于环境领域的生态型产业服务平台。以产业预判能力、顶层设计能力以及协同创新能力为核心竞争力,践行“用平台力量助力优秀企业跨越式发展,促进环境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的企业使命。平台以公信力为基础,领导力为导向,影响力为驱动,商业逻辑为准则,滋养优秀环境企业,提供深度系统的产业服务。

喜欢本篇请点“在看”,欢迎关注、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