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卡片】乡村政策及其执行情况

庚子年七月初十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2-08-07

全文字数 | 3873

阅读时间 | 12 分钟


专栏小卡片

乡村治,百姓安。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治理作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如何使得乡村实现“治理有效”,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于2020年开始推出乡村治理研讨专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段德罡教授担任专栏主持人。本专栏计划陆续邀请学界教授、政府官员、基层干部、乡村能人等对乡村治理展开不同视角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专栏主持人

 

段德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  主任

自200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西部地区乡村的发展、规划与建设工作,主要从事乡村规划设计与建设、乡村治理与发展、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方面的研究实践,主持参与国家级、工程院、省部级等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团队在杨陵区关于“设计下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经验”、“共同缔造经验”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示范向全国推广。


文章作者

 

车顿善

中共西安市委农办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原副巡视员

政协西安市委农工委  特邀专家

致公党西安市委  特邀专家

西安乡村振兴研究院  顾问

中组部基层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优秀师资

市委党校乡村振兴培训师资

自1988年来,从事政策研究工作30多年。先后在市委农工部、市委政研室、市委农工办、市统筹办工作,是西安社会建设、城乡治理、“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及乡村振兴的政策制定者、组织推动者、进程实践者、成果见证者。承担着省市“三农”工作的政策解读、业务培训、项目策划、规划编制、技术指导、评审咨询工作。为省市区县开发区组织系统和农业农村系统开展人才培训工作,牵头组织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和业务指导,形成的一系列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受到全国政协、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的高度关注,荣获省委、省政府调研成果二等奖。

导读

乡村政策作为乡村治理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是沟通地方政府与人民的桥梁。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政策是治理有效进行的保障,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了解各个时期的乡村治理政策,有利于把握各个时期乡村治理重点,了解政策的执行情况,有利于把握村民需求,引导下一阶段的乡村治理工作。


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建国以来农村相关政策进行梳理,从乡村政策的定义、不同时期政策制定的内容与重点、乡村政策的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1

乡村政策定义


广义乡村政策

与“三农”问题相关的各项政策,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等各个方面。


狭义乡村政策

与村庄建设相关的政策,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农村片区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美丽乡村等一系列政策。

2

乡村政策的阶段划分及出台背景

乡村政策在各个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从建国初期开始,乡村政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以服务城市发展为主的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

强调重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从而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改革开放时期;

重视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新世纪时期;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时期。

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


革命时期的乡村政策主要关注土地分配问题,如“打土豪,分田地”,制定《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中国土地法大纲》等,保障“耕者有其田”,强调农民对耕地的所有权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

建国后,为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促进资本积累,确定了“以农村服务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向,并启动了“一五计划”、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为建立完整齐备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此时,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未得到重视。 

改革开放时期


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农民包产到户”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在这个时期,国家面临粮食减产、重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等问题,为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推动改革开放,中共中央自1982年至1986年连续出台了五个一号文件,这一阶段的政策主要集中在解决人民温饱、健全农业生产责任制,激发农村经济活力等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的发展。

新世纪时期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针对多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2004年,中共中央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标志着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自此,国家再次开始重视“三农”问题,每年的一号文件内容都以“三农”为核心,解决农业农村的实际发展问题。

新时代时期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进入新时代,明确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此后,在党的十九大,国家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乡村战略规划(2018-2022)》、2019年一号文件、2020年一号文件等都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农业发展的方向。

在我国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乡村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难题,乡村治理的手段不同,乡村政策的侧重点也不同。

合理制定乡村政策,是实现治理有效的基础;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落实乡村政策,是实现治理有效的关键。

因此,准确认知上一阶段乡村政策落实情况,对于科学制定下一阶段乡村政策,推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3

政策的执行情况评判

由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难易程度、各级政府执行能力等不同,不同立场人的角度、标准不同,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难以一言蔽之。因此,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对政策的执行情况作出评判。


首先,经过“5+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三农”问题逐步得到改善,政策执行效果显著。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每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发出重农、强农、惠农、富农信号,力度不断增强。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17个中央一号文件,对中国的“三农”发展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是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出台最密集的十七年,是农民得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农村面貌改变最大的十七年。


近年来,我们集中力量办了很多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解决了很多农民群众牵肠挂肚的难事。我们过去讲,“三农”工作不做好,老乡们可能拿起扁担打我们,甚至可能出现陈胜、吴广那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在我国历史上比比皆是!现在,通过我们的工作,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埋怨少了,对我们的工作赞扬多了。


这说明,这些年党的“三农”政策是对头的,农村工作的路子是对头的,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央一号文件主题梳理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其次,实事求是来看,“三农”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乡村工作任重而道远。

面对新时代农村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当前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干部队伍、农村基层组织还不能很好适应。在一些地方,对党管农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淡漠了,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放松了、力度削弱了。干部队伍中,愿意做农村工作的少了,会做农村工作的更少了,不少干部对农业农村情况不够了解,讲农村、讲农业内行话不多,有的听不懂农民的话,对农民的感情不深。一些新上任的领导干部,没有“三农”工作经验,缺乏领导农村工作本领。这种状况不改变,就会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还存在缺陷,无论是进城还是下乡,流通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要素还存在不平等交换。


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要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城乡差距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我们离终极目标还很远,“三农”工作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党同志务必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原则,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县委要当好“一线指挥部”,书记要当好“一线指挥长”。各级地方政府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地方政府与基层组织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立足岗位,顽强拼搏,在基层锻炼,在实践中成长。青年应该看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新时代,是一个奋勇向前的新时代,是无数人引以为豪、自觉挑起重担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给一群年轻人的回信中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这激荡内心的声音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澎湃,青年与农村的结合也必将更加紧密,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目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

4

总结

乡村政策对于乡村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乡村政策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制度支持与理论引导,能够保障乡村治理品质;另一方面,深入学习乡村政策出台的背景,针对核心问题展开政策供给制度设计,有序推动乡村政策的落地实施,有助于国家构建科学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因此,每一个乡村规划者,都应认真推动乡村贯彻执行乡村政策,在政策的引导下展开乡村治理工作,通过有效治理,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总目标。


乡村规划建设本身不单单是物质环境的建设,更应该是一个治理过程。城乡规划专业人士在乡村建设与治理上有很强的专业实力与优势,希望大家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脚踏实地,做新时代乡村规划的先行者、乡村政策的推动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务必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将个人前途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将乡村作为发挥才能、实现理想的大舞台。


 END 



 图文:车顿善、段德罡 



 编辑:沈保荣、孙一休 


专栏研讨

相关回顾

乡村治理

【知识卡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治理——来自主管部门干部的思考

【知识卡片】合理布局公共服务,引领乡村格局优化

【知识卡片】乡村治理的概念内涵


乡村术语

【乡村术语】村庄“国字号”头衔知多少?


乡村旅游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知识卡片】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海外乡村

【海外乡村】意大利朗格地区的特色农业与文化景观

【海外乡村】当代乡村空间的认知、分析与建构——评《大都市时代的乡村法国》


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

【知识卡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政策梳理

【知识卡片】中国传统村落的特征

【知识卡片】历史文化名村的概念内涵

【知识卡片】“中国传统村落”的概念内涵


精准扶贫

【扶贫研讨】但文红:哀牢山故事


欢迎交流:

contact@tjruralplanning.com

乡村振兴需要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