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彦华:脱贫的信心比金子还珍贵丨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2017-07-24 党建全媒体 南方先锋号

上南方先锋号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编者按

为进一步宣传广东脱贫攻坚成绩,展现脱贫攻坚一线指挥官风采,由广东省扶贫办、南方杂志社联合主办、广州鸡博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寻找最美第一书记”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持续推进,今天推出系列之三十三《何彦华:脱贫的信心比金子还珍贵》。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李焱鑫 刘树强


“来到较坑村,就要真正为民办事、便民办事,要让村民看得到工作队、找得到工作队、想得到工作队。” 驻村工作队努力践行珠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伏青的许诺,更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较坑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第一书记的工作,就是要让这个禀赋优越的村庄重新焕发活力。日复一日,何彦华带领驻村工作队白天在村调研,晚上探讨三年帮扶规划的执行,一刻不曾停歇。


“何书记你好”“何书记,到我家来坐坐”……乡亲们的热情,感染着何彦华。看得到、找得到、想得到,这是第一书记的承诺,也是第一书记的脚步。


珠江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伏青(右)到较坑村慰问调研


珠江电影集团总经理相贤古(右一)到较坑村调研


珠江电影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黎鹤(左二)入户调研


贫困户邱荣卫,靠家中的三名劳动力供养着一位大学生,生活时常陷入困顿。了解到这一情况,何彦华想到了“双管齐下”的扶贫思路:家庭实施产业帮扶、大学生实行教育帮扶。


如今,邱荣卫已是村里的种植能手,所种的200棵贡柑,按每棵50斤计算,销售收入可达2.8万元。“孩子得到了助学奖励,盖房还有改造补贴,日子一下子变好了。”邱荣卫说。


因村施策、因户施策,从思想扶贫、智力扶贫、产业扶贫等多个方面发力,这是珠影集团的扶贫思路。“工作队与全村78户贫困户沟通,了解他们有哪些具体困难,逐一给他们分类、筛选、整理,做到有针对性地扶持,一户一策地制定帮扶方案。”何彦华说。


而找准脱贫路子,最终还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上。何彦华和驻村工作队充分论证了扶贫项目与村民需求的关系,初步形成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为抓手,以“贡柑为主、生态种养、规模发展”为方向,坚持走“长远造血工程与短期建设工程”相结合的脱贫路径。


较坑村自然资源丰富,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特别是缺乏龙头带动。何彦华多方奔走,为较坑村引了广州鸡博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那段时间,何彦华顶着烈日、急雨,四处寻找适合散养土鸡的房前屋后,山坡林地、果林树下、荒废田地。如今,较坑村在已建成4座养鸡场的基础上,正启动100亩鸡博仕生态农业基地建设,目前正经由仁化县审批,未来,较坑村的乡亲有望转身成为新型农人。


养鸡、种贡柑、种太空白莲、种奈李……项目多了,邱荣卫这样的脱贫故事也多了。较坑村的乡亲们找到了方向,也收获了亲人:自开展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珠影集团7位厅级以上领导以及处级以上干部,全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珠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伏青,总经理相贤古,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黎鹤等领导多次到村调研慰问,送来温暖。


如今,较坑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很多贫困户都意识到困难只是暂时的,心气都很足。”何彦华说,“脱贫攻坚就是要先从思想上拔掉穷根,致富的信心比金子还珍贵。”


何彦华(中)入户调研


驻村人下田种莲藕


较坑村发展莲藕产业


今年4月26日,较坑村迎来了一支特别的扶贫小分队。来自珠江交响乐团的部分演奏艺术家,冒雨到较坑村开展文化下乡进村活动。在周田镇中心小学、较坑村小学,演奏家架起鼓拉起琴,为充满好奇的偏远学子,献上了美妙至极的经典名曲,也为孩子们上了一堂雅俗共赏的音乐课。


华南地区顶尖的专业音乐团体走进乡村,是珠影集团实践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的一个缩影。“村庄的未来在孩子们身上,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送上良好的文化知识,可以促进他们摆脱贫困、智慧脱贫。”何彦华说。


何彦华牵挂未来,也重视当下。工作队对有劳动能力、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的所有贫困户实行免费培训并安排就业。同时挨家挨户上门发动群众互帮互带外出务工,介绍用工单位到村招聘,实现了较坑村外出务工队伍逐年壮大。


根据较坑村实际情况,珠影集团制定了三年脱贫计划,拟定了农产品、道路交通、饮用水、办公与文化设施、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发展项目。多样化的帮扶路径,正令较坑村的小康征程变得更加顺畅。


2016年,较坑村实现贫困户脱贫33户89人,完成年度脱贫任务。而一年多来,来自珠影集团的驻村干部在较坑村开展了路灯、文化广场、卫生站、灌溉渠道等公共项目建设,同时组织开展了助学助医、农家土特产推介等活动。“第一书记的工作,就是要让困难群众享受到看得见的实惠。”何彦华说。


不久的未来,较坑人还将享受更多的实惠。在村委,一座集医疗场所、老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村级办公场所于一体的综合楼即将竣工。围绕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较坑村还将挖掘周边的古村落资源,开发民宿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何书记你好”“何书记,到我家来坐坐”……每每走到村中,一声声问候总是令人温暖。如今,第一书记已是乡亲们最熟悉的一张面孔,正如他曾经的承诺:“来到较坑村,就要真正为民办事、便民办事,要让村民看得到工作队、找得到工作队、想得到工作队。”


村两委干部讨论研究工作


珠影集团的艺术家送文化下乡


来自珠江交响乐团的部分演奏艺术家,为较坑村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特别的音乐课



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广东省扶贫办 南方杂志社 联合主办

统筹丨戎明迈 执行丨李焱鑫 运营丨刘树强

系列报道


李德刚:人到,任务到,心更要到

李军:物质脱贫,更要精神脱贫

黄德山:走进深山,是为了走出贫困

钟汉宏:这个最美揭西人来自他乡

邓波群:唱好脱贫攻坚的客家新歌谣

林晓丹:一位80后母亲的驻村故事

邢华龙:整村搬迁,黄正村走进幸福时间

韩志勇:这个群主不简单

郑晓峰:金光大道上走出“村长伯伯”

伊江林:“小鲜肉”也有大作为

梁音:做好人,不做“老好人”

王培忠:饶平柘林的海风最提神

曾庆辉:带头吃苦才配得上这个头衔

陈光:从“白面书生”到“乡镇干部”

林炎勇:让几十年的“饮水难”终成历史

侯广勇:“三地分居”为“大家”

古新标:援非归来的驻村人

彭彬:我是一名“番薯哥”

郭朝明:妻子临产,我离开了家

覃朝阳: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杨小帆:新点子走出新路子

孙凯军:总书记的接见,鼓舞我前行

谢云峰:“敢啃硬骨头”的葛坪村“设计师”

梁劲:用知识改变贫困乡村的命运

李云华:土地就是“农垦人”的家

张剑峰:从“县长”到“村长”

钟培敬:人到了村里,村就在心里

翁如萍:咱村来了女书记

张俊峰:沧海之旁出桑田

冯永成:扶贫十五年,我无怨无悔

张武龙:“问题导向”是脱贫攻坚的钥匙

张仕通:“诗人书记”,不悔今生有此行

特稿:南方杂志笔下的“最美第一书记”,省扶贫办主任为他点赞

致敬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官!


致敬第一书记!



【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有多少位第一书记,就有多少座被改变的村庄,就有多少个动人的故事。


讲好一个故事,树起一面旗帜。欢迎各省直、地市组织部门提供先进人物报道线索,也欢迎各界人士推荐或者自荐。在这里,您可以针对穷根子开出药方,可以发布求助信息,可以充分阐述对脱贫难点的思考, 把您的心里话,和我们、和读者倾诉、分享。


联系邮箱:nfdysj@163.com,或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留言。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来源丨南方先锋号

编辑丨林琳 莫群

统筹丨戎明迈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