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犁青| 華文詩走進世界

犁青 新大陸詩刊 2022-08-08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新大陸詩刊       

Sans titre (Funérailles),趙無極,1949



◇原文刊登於《新大陸》詩刊 2003年2月74期



犁青,1933年出生於安溪,原名李福源,後改名謝聰明,犁青是他的筆名。他少年聰慧,11歲開始寫詩,迄今已出版詩集《苦難的僑村》、《瓜紅時節》、《翡翠帶上的歌聲》、《紅溪的血淚》、《踏浪歸來》、《犁青山水》、《臺灣詩情》等20多部,馳名海內外文壇。犁青集詩人與富商於一身,他赤手空拳創立的瑪雅集團,現已發展成為印尼著名的企業集團之一。




華文詩走進世界

——從《詩世界》談到華文詩世界



犁青



1


 《詩世界》(1) 應“第七届國際詩人筆會”大會於2002年12月23-28日在南京市召開,於同日出版特大號第五、六期合刋本。這一天,也是《詩世界》叢書第一輯六本:臺灣洛夫(莫洛夫,1928-)、向明(董平,1928-),香港犁青(1933-)、傅天虹(1947-),北京劉湛秋、雁翼等的新作首發的第十五週年紀念日。


2
 七十年代後期,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文壇、詩壇活躍,西方文化直入中國。有感於中國詩遭受過封閉、分隔和斷裂之害,我們中國大陸、港臺澳暨海外華文詩人,有共同的為中國詩的振興,為中國詩的交流、融匯和整合的純潔願望和美好的憧憬而走在一起。我具有川行於中國大陸、港、臺暨海外國家的身份和條件,我如饑如渴的閱讀中外詩作和廣交中外詩友。我全力、全部時間投入我的愛好、與繆斯結伴,頻繁的行走各地。我們與中國大陸詩人艾青、呂劍、鄒荻帆、綠原(1922-)、野曼(1921-)、邵燕祥(1932-)、劉湛秋、陳敬容(2)等;臺灣詩人洛夫、向朋、張默(1931-)、李魁賢等;新加坡詩人原甸、陳劍、駱明、適民等及與香港的詩友們努力和策動,終於促成了1987年12月23-25日由六十多位的九個國家地區(3)的詩人,包括犂青、劉湛秋、鄭敏、張文達、張香華、方思若、江一崖、雲鶴、周粲、忠揚、夢莉、嚴唯真等在香港召開和成立“文學世界作家詩人聯誼會”,出版《文學世界》和《詩世界》。人民日報高級記者連錦添、黄際昌也到會見證和報導。這一天,至今也恰是十五週年。至1988年底,文學世界聯誼會已有十五個國家地區的約200位詩人/學者會員。經過多年的努力,經犁青和野曼創辦、有徐遲、張志民、鄒荻帆、吳岸、洛夫、鄒燕祥、曾卓(1922-2002)、白樺、原甸等24位中外著名詩人參加的,在1993年4月由《華夏詩報》主催的“惠州西湖詩會”,倡議成立了“國際詩人筆會”(4)。並由犁青出資於香港註冊處和以犁青、野曼、陳劍為法人代表在香港警務署社團事務署正式註冊和登記。而將《詩世界》雜誌作為“國際詩人筆會”的會刋。於臺灣、新加坡、香港等地由犁青、陳劍輪流出資發行相繼出版。近十年來,幾乎在一至二年內舉辦一届的“國際(華文)詩人筆會”大會(至今已是第七届),已成為中外華文詩人盛大的節日,被詩人們珍惜和喜愛。

26-02-66,趙無極


3

 在中國詩的洶湧的大潮(5)中,以當前中國大陸詩的刋物來看,《詩刊》(6)與《星星》(7)相繼擴大出版了上半月及下半月刋、說明北京和四川仍然是詩的龍頭;《詩選刋》(8)、《詩潮》(9)、《綠風》(10)、《揚子江》(11)、《詩歌報》(12)、《詩林》(13)等仍然在成長,各在中國遼濶領土的一方飄揚詩的大旗;相對說來,上海這一經濟上迅速發展的光芒的城市“詩”色貧血,在文學上上海出現了王安憶的小說及有爭議的《上海寶貝》,但詩壇上却黯然失色;華中地區,一份不被人注目的《散文詩》(鄒岳漢主編)雜誌,却是全國詩刋物中發展最好、經濟效益也最好的刋物,可惜只是散文詩(14),純詩的份量偏低;華南廣東,只見一份《華夏詩報》(15)在評論上獨豎一旗,孤掌獨鳴,相較於八十年代廣東在詩壇的活力和作用已見遜色,只是近年來廣東青年詩人編發了幾期年鑑(16)及幾本大型七十年代後 (黄禮孩主編和出版)詩刋,引伸到幫助澳門詩壇出版了《中西詩歌》(17)大型刋物。而經濟特區的深圳,也已沒有了八十年代徐敬亞式的群展和先鋒。但從這一期的《詩世界》內文可以看到,中國的南京詩群和大連詩現象己不容忽視。類似南京擁有老中青詩人力量的城市很多,類似大連一樣富有魅力可以供使中外詩人齊來吟誦詩篇的明珠新城為數不少,中國詩的發展和開拓存在遼濶的空間,具有絢麗的遠景。


4

 而臺、港、澳暨海外華文詩的洶湧大潮中,中國大陸是新詩的搖籃,亞洲是華文詩最大的板塊,臺港澳和菲律賓、新、馬均有許多優秀詩人或大詩家。而近年來,大洋洲(澳紐地區)及美洲新大陸地區,巳形成和成為華文詩的重鎮。澳洲的《酒井園》(18)、美洲的《新大陸》(19)的發刊和發展,勢頭很猛,這两本刊物已在當地甚至是全球華文詩界中舉足輕重,它的出現已使原有的新馬的詩刋或泰、菲、印尼等寄刋於報上副刋的詩園地失去光圈。尤以後者,歷史已有十年以上,其刊物、其出版的詩集成績輝煌。

 華文詩(20)的民族性、現代性和世界性在演變中,80年代後開始迅速的融匯和整合。這種現象與半個世紀以來華文詩人在世界各國、各地區的佈局和其演變深有關聯。半個世紀前,華文詩的母體在中國大陸,其興盛至顛峰時期是1945至1950年代中國解放區及國統區的七月詩派、九葉詩派、中國新詩派及延至香港一度成為中國新文學中心地區。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文學在中國獲得大步的發展,其抒情詩、敘事詩,尤以政治抒情詩和民歌體的敘事詩成就最為顯著。而在境外的臺灣、亞洲國家地區新加坡、馬來亞、印尼、菲律賓、泰國甚至越南等地原已有相當興盛的華文新詩。1949年前後部份中國大陸詩人流徙至臺港及海外,造成五十、六十年代直下、臺港新詩的勃興。及60、70年代臺灣現代主義新詩對菲律賓和新加坡華文詩的巨大影響。香港仍然是中國新文學傳播至東南亞及海外的重鎮。隨著臺港詩人的遷居、留學、移民至歐美等地,尤以臺灣海外留學生在外國定居,在海外的華文詩壇及當地的學府、報刊等工作,他們與外國外籍的漢學家們,擴大了華文詩的影響。甚至是因為南亞地區越南和東埔寨局勢的变化造成大批華裔難民的投奔怒海遠移他鄉,也造成了海外文學界的新變。如法國巴黎的友豐書店(21)、美國的《新大陸》的出現等等。進入80年,中國年青詩人自願流落或被逼逃亡(少數)海外者,其新銳和先鋒份子在海外創辦詩刋《一行》(22)、《今天》(23)、《傾向》(24)等刊物,有的進而以外文寫作,甚至獲獎。而在全球一體化聲中,臺灣大量移民外出,中國大陸往外求學、經商、或移居移民者,積有百萬人以上。這將越發使得海外的詩界出現新格局。尤以澳、紐,新、泰甚至遠至歐洲、西班牙、蘇聯、韓國等地。而90年代以後,海外華文詩界,己更重視進行中外詩的交流,及融入當地主流文化中的趨向。近期的澳洲《酒井園》、美洲的《新大陸》、加拿大的《加華作家》(25)等刋物,均有中英對照欄目。而新近的印度尼西亞華文,在長期遭受封凍的華文解凍復甦以後,先後出版華文新詩、徐放的唐詩今譯的印尼版本,及華、印詩人合著的大型雙語版本《印度尼西亞的轟鳴》等詩集。而中國四川重慶出版的中英對照《国際漢語詩壇》(26)的日趨完善,和《詩世界》為香港銀河出版社帶頭出版20本“中外現代詩名家集萃”中英對照詩集(27)以後,獲得四方八面呼應而出版了臺灣、馬來亞、新加坡、香港龍香文學社、及中國大陸等積共三百本以上的中英對照詩集。……這些現象說明了:中國華族的的華文詩和世界詩也在迅速的融匯和發展中。當前,國際詩人筆會聯繫的已有二十八個國家地區(28)的華文詩人。我們期待歐洲地區華文新詩(歐洲巴黎和美國紐約是中國海外傳統詩的要地,巴黎的“龍吟詩社”和北歐的《荷露》(29)等刋物已是歐洲華文新詩的基地)的發展迎頭趕上,期待全球亞洲、美洲、大洋洲和歐洲的華文詩的繁榮興盛時期的到來。及至由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必然加速各國各族人民的交往、搬遷或移民變動的頻繁,各族語言、文字、文化的交融更為迅速(30),詩人們擁有多國身份和使用多種語言的現象也將日愈普遍,必然的,黑非洲也將會有華文詩人和華語詩刋。從而使華文詩遍佈全球五大洲,成為世界詩中與英語系文學一樣重要的華語系文學,且使用華語者的人數超過其他語系。

19-11-59,趙無極



5

 由於中國華文詩的發展歷史上遭受到封閉、分隔和斷裂之害,造成當前世界華文詩交流、融匯、整合方面的一些紛亂和困擾。這表現在:

 1. 中國華文詩在大陸的發展,受到意識形態、文藝思潮方面流於片面的影響,在詩領域的百花齊放中出現某些寫作上的“禁區”,不能百家爭鳴,造成一段時日的停滯和空白。(自1947-48年起,在香港已可看到批判胡風主觀主義的開端,發展到50年代批判胡風集團、進而全面反右和文革浩劫,造成對詩與詩人的傷害和摧殘)。而同期的臺灣,一部份“鐵血”詩人寫的反共戰歌,甚或是萬行詩,在詩史上也不很顯著,就連臺灣的現代詩派詩家,也不予推崇。50-60年代,臺灣幾位現代主義詩家受到超現實主義(如洛夫)、或西方文藝思潮(如波特萊爾 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的“惡文學”(31),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的心理學,如(瘂弦)、或西方經典作品(如艾略特的〈空洞的人〉、貝克特的〈等待果陀〉,(如周鼎)等的影響。洛夫寫出了詩史上備受爭議的〈石室的死亡〉,瘂弦寫出了切合弗洛姆理論印証的〈深淵〉(〈深淵〉的內容“是一首與女屍進行性行為的詩”(32),〈深渊〉是男女性愛歡愉的空間、喻洞穴或海洋的深處。(見黎活仁〈林語堂、瘂弦和簡媜筆下的男性與女性〉p.21-50),周鼎(本名周去往,1931-)寫出了極有新奇風格的〈一具空空的白〉。從而使臺灣詩達到高度的成就。70年代以後,臺灣的鄉土詩、社會詩興起,現代主義詩人也自身作了調整,不再盲從西化。………但也使得一些論者藉此評說,大陸無詩、或落後於臺灣數十年。因此,在整合兩岸的詩時,需公正對待彼此,需有善意。大陸方面傾注熱情推介臺灣詩、研究臺灣詩;但交流應當雙向,臺灣方面的詩人也應善意的熱情的推介和研究大陸的詩。

 2. 當前中國詩壇的詩人群中,存在有老中青三代人。文革前就在詩壇上嶄露頭角者是老詩人,文革期間未受正規教育者是中年詩人,70年代後出生的詩人是青年一代。三代人之間有“隔”。老一代詩人在回歸後重新歌唱,有的唱得歡暢,但有些對受右派、七月派的苦與恨仍未能消淡。在詩藝上面臨挑戰,出現各種情况,面臨各種問題。與後代無法溝通,不能理解,受到孤立。中年代人有如西洋的嬉皮士時期(垮掉的一代),青年一代有如西洋優皮士時期(如貓王)目前面對的70年後的青年詩人,反權威、無大師……(如Andy Warhol領導的,時装潮流、髮型設計,只求短暫領先風騷,“只求一時擁有,不求天長地久”!)。(這種情况有如:半個世紀以來,美國文化侵入世界各地,並領導潮流。在音樂方面,由爵士樂、藍調、到民歌、校園歌、搖滾樂;在舞蹈方面,由標準舞、拉丁舞、民間/土風舞、阿哥哥/渣渣舞、霹靂舞;各種藝術的發展很快、變化很大。詩人的心態及詩作的發展和變化也很(33)。)老詩人不能理解和接受年青詩人的表現及其詩作,年青詩人反傳統,蔑視老詩人及其詩作。在外部環境是二戰以後、冷戰結束、資本文化無孔不入(34),柏林牆倒塌、市場經濟時代來臨。WTO 來了。這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繼承與創新間題,也是三代詩人如何繼承傳統面臨現代的問題。也是三代人如何溝通、融匯、整合的問題。

 3. 世界華文詩的交流和整合問題。中國詩與世界詩匯流的問題。在這方面,接觸到新詩批評問題、詩的理論建設問題等。有關新詩批評、理論著作,目前的情况:中國大陸方面,自成體系的理論著作有:駱寒超的《20世紀新詩綜論》(35)(517000字),李元洛的《詩美學》(約70000字),呂進的中國詩學(體)著作等。及陳仲義的現代詩論。臺灣黄永武的四本《中國詩學》(36)(約1000000字),李春生的《新詩的傳統和創新》等,其他如葉維廉、簡政珍、孟樊等的著作。而新詩批評論著方面,印象中有三類文字:一類是傳統式評論,先來作者介紹,綜論然後才具體評論,有些是感想式或印象記,有些感性語言多些,類似散文。二類是運用比較文學批評方法,中西詩的比較研究。三類是運用二十世紀新批評法,如蘇聯形式主義、榮格心理學、結構或解構主義等,後殖民、女性批評學、“馬克斯”批評學等。今後的趨向是受正規學府培育出來的博士、碩士批評家、理論家將日愈增多,而批評、理論的學術性和規範化更為嚴格和提高。而批評諸如《石室的死亡》或《深渊》之類的作品應以第三類的批評法最適宜。
 

2002年12月21日凌晨三時寫完(初稿)於清水灣山水居
2003年1月8日,第一次補寫註解


註:
1.《詩世界》為香港匯信出版社出版,創刊於1987.12.23,犁青任社長/主編。出版詩叢、詩選集及期刋。1993年起,其期刋作為“國際詩人筆會”會刋。
2. 見《文學世界》創刊號封二、封三相片,1987.12.香港。
3. 指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國家/地區。
4. “國際詩人筆會”香港政府社團事務署註冊檔號:(3)IN CP/Lic/SO/19-618 (1993.6.25), 香港政府註冊處註冊號碼:435261 (1993.7.15)。
5. 觀察詩潮有下列渠道:1)網絡詩刊,2)有正式出版書號出版的詩集、合集、選集等,3)民間的詩刋,同仁交流用的。4)報刋上的詩頁或詩社寄刊於報上副刋的詩專頁,5)有正式出版書號,可以公開發售的詩刊。
6.《詩刋》,中國作家協會出版,北京。至2002年12月,巳出版了415期。
7.《星星》, 四川成都,國家級文學期刊,至2002年12月,已出版了325期。
8.《詩選刋》,河北省作家協會主辦,河北石家莊。原名《詩神》。至2002年12月己出版了209期。
9.《詩潮》,遼寧瀋陽市文聯主辦,至2002年11月,共出版了108期。
10.《綠風》,新疆石河子文聯主辦,至2002年12月,共出版了144期。
11.《揚子江》,江蘇省作家協會主辦,南京。詩齡較短,至2002年11月出版了總21期。
12.《詩歌報》(安徽)。
13.《詩林》,哈爾濱文藝雜誌社出版,季刋。至2002.11.共出版了80期。
14.《散文詩》至2002年12月,已出版了總118期,月刊。全國惟一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散文詩月刊。以2002.12.號為例,內文刊散文詩短論、五十年代(作者3人,作品31章)、六十年代(6人,45章)、七十年代(2人,17章)、女性世界(4人,10章)、筆會專遞(全國第二届散文詩筆會於青島召開,報導两篇)、散文詩賀卡(攝影/標題書法/配詩)、及詩與畫二則。共80頁。湖南省益陽市文聯出版。此份刊物每期銷售14萬份以上。
15.《華夏詩報》創刋於1985年,全國惟一大型詩的報刋,與臺港海外華文詩人聯系是為顯著。
16. 楊克主編。
17.《中西詩歌》,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主辦。2002.4.創刊號出版。編輯部與廣東詩界合作,主編李向玉、執行主編姚風、郭玉山。大十六開本,192頁。質高。葡、英詩中譯份量重、 18.《酒井園》,2002.12.創刋,季刊,大十六開本。Robyn Janssen 西彤任顧問,主編雪陽,悉尼出版。中英雙語詩頁份量重。
19.《新大陸》,雙月刊,美洲唯一定期出版的大型華文詩刋,十六開本,巳出版了70期,主編陳銘華。
20.海外習慣上稱中華民族的華文,不特別稱漢文或漢語。
21.友豐書店,設於法國巴黎市中心地區,業主為柬埔寨華裔潘立輝。曾出版高行健書籍。
22.指嚴力編的《一行》詩刋,美國出版。今已停刋。
23.指北島編的《今天》,先後在香港、臺灣出版。
24.指貝嶺編的《傾向》,先後在香港、臺灣出版。
25.《加華作家》,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出版。社長:盧因,主編:陳浩泉,英文編輯:梁麗芳。經常刋出中英對照詩篇。
26.《國際漢語詩壇》主編張智(野鬼),大十六開本。內容充實,最近該刋改用香港書號出版。
27.《詩世界》中英對照叢書二十本包括:臧克家(1905-),冀汸(1920-),野曼(1921-),曾卓(1922-),綠原(1922-),牛漢(1923-),賀敬之(1924-),李瑛(1926-),洛夫(1928-),向明(1928-),柯岩(1929-),張默(1931-),邵燕祥(1932-),犁青(1933-),張鍥(1933-),亚歷山大.彼德洛夫(1938-),阿哈.阿拉羅尼(1938-),劉章(1938-),傅天虹(1947-),李小雨(1951-)等的詩集。
28. 包括中國大陸、港、澳、臺及新、馬、泰、菲、印尼、汶、越南、韓、日、蒙、澳洲、新西籣、美(包括夏威夷)、加、厄瓜多尔、英、法、德、荷、比、俄,與聯繫密切的外籍詩人南斯拉夫、以色列、西班牙、印度、阿根廷等。
29.《荷露》為荷蘭、盧森堡、比利時華人作家協會主辦。主席為林湄。
30. 據《亚洲週刊》(Yazhou Zhoukan The International Chinese News weekly www. yzzk.com)2003年1月6-13日頁30-34報導:由於中國經濟強勢發展,在美國近一千所高校設中文課程,日本有近二百萬人學中文,馬來西亞有六萬名非華裔入讀華文小學,菲國軍方甚至要將華文列為進修課。据估計:全球中國(包括臺港澳)境外學華語者有三千萬人。
31. 指《惡之華》( The Flowers of Evil ),出版於1857年。
32. 轉引黎活仁《林語堂、瘂弦和簡媜筆下的男性與女性》一書頁31-32,大安出版社1998.12出版。依黎氏引據的瘂弦《深淵》1981:239-246的詩句:

 荊冠 沒有頭顱真會上昇,有眾星之中,
 在燦爛的血中洗她的荊冠,
 當一年五季的第十三個月,天堂就在下面。
 額頭 在有毒的月光中,有血的三角洲,
 所有的靈魂蛇立起來,撲向一個垂在十字架上的憔悴額頭。
 眼睛 春天最初的激流,藏在你荒蕪的瞳孔背後
 一部份歲月呼喊着。肉體展開黑的節慶。
 舌頭 很多石頭,搖出了春天的墮落。
 面部 而青蠅在啃她的臉。
 頸部 他們用墓草打著領結,把齒縫間的主禱文嚼爛。
 乳房 把種籽播在掌心,雙乳間擠出月光,
 ……這層層叠叠圍你自轉的黑夜都有你一份。
 裙子 這是日子的顏面;所有的瘡口呻吟,裙子下藏滿病菌。
 下體 旗袍叉從某種小腿間擺蕩;且渴望去讀她,去進入她體內工作。
 這是深渊,在枕褥之間,輓聯般蒼白。
 這是笑,這是血,這是待人解開的絲帶!
 女人 在我影子的盡頭坐着一個女人。她哭泣,
 嬰兒在蛇莓子和虎耳草之間埋下……。
 屍夾 而你是風,是鳥,是天色、是沒有出口的河。
 是站起來的屍灰,是未埋葬的死。
 吃死者 你以夜色洗臉,你同影子决鬥,
 的吶喊 你吃遺產、吃妝奩、吃死者們小小的吶喊。 

33.以〈黃河〉為例,老詩人筆下的黃河是母親和中國文化的搖籃,朦朧詩人則以屍巾飄過它為美,“先鋒”詩人則以寫“撒把尿過黃河”詩成名。由於詩人詩美觀念差異,以寫大雁塔詩為例:犁青寫的〈斷想〉如下:“小道回形曲腸/大雁塔空空敞敞/我問天涯的夕陽彩霞/女妖把玄奘藏在哪裏/玄奘西天取回的經書/丟失在何方?/丟失在何方?”;而韓東寫的〈有關大雁塔〉,“有關大雁塔/我們又能知道甚麼/有很多人從遠方趕來/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統統爬上去/做一做英雄/……也有有種的往下跳/在臺階上開一朶紅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當代英雄……/我們又能知道甚麼……”。两詩的諷嘲式語言均平易、口語化,但意喻深淺迥異。寫法也不同。犁詩實寫登大雁塔循塔內窄梯(小道回形曲腸)而上,塔內室空敞敞,(在塔內難以下跳自殺)。所見藏經書櫃虛無,犁詩接下虛寫:我、夕陽彩霞、女妖,責問“西方經書”丟失何處?喻意深遠,立意積極。韓詩侃侃而談,貌似實寫,但把大雁塔寫為法國巴黎艾菲鐵塔了,人們可循鐵塔而上(但人們可從大雁塔外攀登上塔頂麼?),至高處聳身下跳,在臺階上綻朶紅花。有此等事實麼?此是後現代寫法麼?
34.西方的藝術,如荒誕的“糞屎罐頭”、身體行為藝術、“深一點/痛不痛”性囈“詩”語等,老詩人均驚為怪物。
35.《20世紀新詩綜論》,2001.12.上海學林出版社。分三卷。卷一詩潮論,卷二詩質論,卷三形式論。全書760頁。
36.《中國詩學》,黄永武著。巨流圖書公司印行。民國65.6.一版一印,民國74.8.一版七印。分為四本:界想篇、考據篇、設計篇及鑑賞篇。

 

 
 相 關 閱 讀


陳銘華  | 越華現代詩的分期及其影響來源
非馬 | 在海外寫華文詩
張國治|在多方風雨的異國土地上
陳銘華 | 從美華新詩的發展談《新大陸》詩刊


    

近期回顧


洪淑娟|從原始叢林到都市叢林──試析秦松詩與畫的歷程
秦松|散思於詩
向明|詩是語言的藝術
秦松|釋放的一代——浮光掠影談《水字》與張耳
柳易冰|詩集裡貼著的黃紙條
劉耀中|當代西方文學理論介紹



       

主編 / 陳銘華   
 編委 / 陳銘華 遠方 達文顧問 / 非馬 鄭愁予 葉維廉 張錯 羅青公眾號編輯 / 蘇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