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222:让我们去死给他们看!

觉悟者 结构学 2021-10-23

早期的工业城市必须建在煤矿和河流旁边,比如伯明翰和伦敦。航运业得到大发展之后,即便缺乏资源,只要海运通畅也能发展起来,比如大阪、横滨这样的临海城市。最后连克拉玛依这种什么都缺的城市也能发展起来,虽然整座城市的所有类型的需要都依赖外部的输入,但石油的输出能够抵消掉这个成本。


从城市的生存能力来看,克拉玛依这类能源城市最脆弱,其次才是大阪这类缺乏资源的临海城市。最稳固的城市是既有便捷的交通又有丰富的资源这样的城市——由城市的结构可以扩展到一个国家,从而就能预见一个社会的生存策略和内外政策的侧重方向:《三个实实在在的机会!》中阐述了这些年中国在现有的条件下是如何布局,以便能摆脱这个日益工业化城市的核心威胁。这一系列的对外动作都取决于自身的社会结构和资源结构特征。瓶颈就是巨大的机会,也是最大的危险。用《结构学》的原文来表达就是:任何能持续创造增量或消耗存量的事物都会成为结构的关键节点。


内循环


在所有的内循环系统中,最小的内循环体系必须能维系自身的存在。否则,生存策略的重心就必须聚焦于将自己嵌入哪一个能保障自身安全的外部体系,战和皆身不由己。李光耀曾经说:新加坡选择做鱼群中的一条鱼,那么,攻击自己就需要攻击整个鱼群,因此自己就能获得安全保护。同时,新加坡要努力去引导整个鱼群的走向。这就是他引以为傲的鱼群理论。上一个这么玩的城邦叫“威尼斯”,威尼斯利用其务实的策略,超前的制度设计,前瞻性洞察力、高超的情报网以及理性的克制和灵活的身段,在时代的大潮中屹立了千年。扛过了大航海,扛过了错综复杂的国际风云,一直垄断着亚得里亚海沿岸和东地中海的贸易,最后依然免不了被拿破仑像切香肠一样吞并。


新加坡早年的处境并不是因为李光耀多么牛逼,而是因为中美处于蜜月期。这种结构性的底层契合不会因为表面的争吵而动摇。所以像新加坡和香港这样的港口城市才能最大效果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关于这一点的利弊,在《香港街头的博弈!》中有更加详尽的表述:当两个相交之时,作为二者共同的朋友,你的份量会越来越重,而且能够名利双收。当两个人分道扬镳之时,作为二者共同体的朋友,反而特别容易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前期的如鱼得水和后期的无力回天,就如同硬币的两面,从一口开始就注定了。


关于当下要建立的内循环体系,以后详细阐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本文先阐述历史上最小内循环的缺失所造成的时代悲剧。


战争是族群生存竞争最激烈、最残酷和最直观的方式。在这样的激烈冲突中,任何匮乏和缺失都最终会演变为徒劳无功的牺牲。一个国家的落后,它的军队感受最深。当波兰骑兵对阵德国的飞机坦克集群的时候,你的第一感受并非悲壮而是滑稽。即便是多年之后隔着久远的时空谈论起这段往事,你会对波兰人心存敬畏,甚至带有一丝同情吗?没有!真的没有。大家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笑点来谈论,言语中透露出的都是对波兰人愚昧落后的嘲笑。


看美国和苏联拍摄的二战电影,你看到的是海陆空立体攻防的钢铁洪流。而看中国拍的抗战电影,看到的战争几乎与欧洲隔了一个时代。即便是在我们眼中武装到牙齿的日军,也是37毫米口径的轻型坦克。与苏联的T34,美国的谢尔曼,德国的虎式坦克比起来,几乎就是纸糊的铁皮棺材。然而,基本是如此,我军也拿它毫无办法。最多用血肉之躯抱着炸药包去炸毁它的履带。


日本是一个除了硫磺什么都不盛产的岛国。如果美国人在1937年就对日本进行钢铁和石油禁运,日本狂躁的侵略野心基本再狂热也不得不在现实面前冷静下来。然而,战后美国的战争部长在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为日本输送的物资统计数据之后都说,日本的侵略行为大部分是由我们资助的。


明治维新之后虽然打开了局面,但现实并不像后世追溯的那样,一切都水到渠成。我们无需去列举枯燥的数据。美国好莱坞有一部经典的电影叫《最后的武士》阐述的是明治维新之后,西南战争的背景。首先,第一次征伐西乡隆胜的平叛以失败告终。后来日本新政府向美国购置了更加先进而且在美国南北战争中验证过的近现代武器,同时封锁西南叛军获得武器的机会。另外,修通了通往叛乱地区的铁路,新军也在美国教官的训练下形成了战斗力。第二次平叛才以压倒性的优势顺利完成。不管是火器的规模化应用,还是铁路的四通八达,背后都是社会基础设施的升级,而这些升级依赖于完备的产业体系和相应的财团资本。这些并没有出现在前台的东西却决定了战场上胜负的此消彼长。当一方在整个战争体系都落后于人的时候,就只能在最后的时刻依赖血肉之躯去表现悲壮!棋在局之外,有效的努力会在看不见的地方发挥最终的作用。无论作为个体还是作为族群,我们需要的是胜利,而不是失败时的悲壮,更不需要反复失败之后的绝望。


外循环


当一个人无法依靠自我的力量站立的时候,就不得依赖于外部的援助。不管是国军还是共军,在伟大的卫国战争的前期,手上的武器打一样就少一样。因为我们没有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从1927年北伐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这十年被称之为黄金十年。事实上,这十年一天都没歇着。从28年东北易帜完成名义上的统一,到30年中原大战。南京的政府一天都没有消停过。然后又从31年开始,五次围剿,一路追击的同时,顺势将中央军的势力深入地方完成削藩。国内各势力之间明里暗里的斗到西安事变之前都没消停过。


别说在这样的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就是在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的十年,中国高速发展的时候也不过是完成了一些劳动密集型来料加工产业的建设。49年到79年的30年在全国一盘棋的资源配置和人员组织及苏联资金和技术的援助下,中国才初步建成自己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体系。因此,在1937年卫国战争全面爆发之前,中国是没有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的。甚至连枪炮子弹这样得轻武器都无法供应得上。


33年德国不受国际社会待见,所以,以便是中国这样的,它也需要。南京政府乘机接收到一批德械装备,并让一些黄埔军官接收了德国军事体系的训练和教育。蒋介石在1935年曾经试图引进全套现代化的武器生产体系。苦于资金不够,最后不了了之。结果2年后战端一开,自己无法自足,而海外列强见风使舵,即便下了订单缴纳了货款也不再供应军火。从纯粹生意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列强们的行为:中日双方悬塑太大,而且早期的抗战实在强差人意。西方各国对中国能坚持多久毫无信心。别说西方列强,就是内部精英群体中也出现立了低调俱乐部!在这样的情况下,又何必要为了区区订单开罪日本人,影响战后的分利呢?


不管国军在卫国战争中打的多么差。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投入举国之精锐在十里洋场的淞沪战场上主动进攻日军的策略是正确的。不管是太祖爷的《论持久战》还是将百里将军的《以空间换时间论》都依赖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拖!自古以来,自北向南,只要过了长江,基本就大局已定。北方的平原既然在千百年前适合北方骑兵的驰骋,更适合日军机械化部队的推进。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传南北放向为东西反向推进,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形层层阻击,延缓其机械化部队的推进。从而赢得时间——这个时间不仅仅是把民众组织起来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赢得国际社会支援的时间!


我们的民众虽然敢于牺牲,但也要吃粮食。我们的民众并不像影视剧中演绎的那样深明大义,慷慨赴死。没有受过教育,缺乏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连自己村子之外的世界都不能理解的人,你还指望他能有家国情怀? 我们无需如此自欺欺人。电影《八百》中几个军官聚在一起小声的唱《黄埔军校校歌》的镜头非常赞。这些人才知道为何而战,为何而死。其它人会本能的像老算盘那样,才更接近现实的状况。岗村宁次曾经说过:只要把蒋介石手上那群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军官消灭掉,他就没有了再战的资本。当然,岗村宁次没有想到的是在陕北还有另外一套黄埔体系——抗大在各个地方都建立了两分校,除了陕北本部,其它地区就存在12所抗大的分校。抗大的校长和许多教员就是昔日黄埔毕业的,而且经受过了更加残酷的训练,具有更强的组织性。当然,这些都只是说明我们具有持续抗战的战略潜力和人力资源。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再强的组织性,也无法用血肉之躯战胜对方的飞机坦克。


我们要想在敌后发动民众,首先要能够在前线打成相持状态。否则就没有敌后了。看看东北就知道了,东北没有了大规模的正面压力,所有的敌后活动就变成了治安袭扰,也只能保持这样规模的抵抗。当一个族群还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存在的时候,民众的心理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便是沦陷区的人心态都不一样。否则,普通民众为虎作伥会更加的心安理得。没有了群众基础就很难在敌后立足壮大。另外,有一个独立体系的存在,才能大规模牵制敌人的兵力,从而让其后方空虚。否则会把所有的力量集中用于清剿。非常现实的例子就是解放后各种大山里都有残匪,结果都被清剿了。当国军从大陆全面溃退之后,即便是残部也没有了道义上的正当性,在老百姓眼中就真的变成了落草为寇的匪徒。


之所以阐述这些,就是为了说明维系一个合法政权的存在对整个卫国战争的胜利是极其重要的。它也是兄弟之间能够在前方和后方相互配合的关键前提。而要做到这一点,单纯依靠自己在当时是无法办到的,只能依赖外部的援助。


死给他们看!


不管是在电影里还是在历史上,让88师去守四行仓库本来就是让他们去送死。之所以要让他们去送死就是为了打给对岸的各国的记者和观察团看。为什么要打给他们看呢? 因为我们有求于他们。虽然我们的外交人员在欧洲四处奔走斡旋。但是,各国出于对中国能够一战的质疑和现实利益的考虑,既不愿意为中国提供道义的支持,甚至不发放中国在战前就预定的急需战争物资。


蒋介石是混上海滩出身,自然知道如何跟欧美人打交道。他准备白白牺牲掉88师,让对岸的欧美人看到中国人的抵抗意志。他也非常清楚这些好事者会把消息在欧美社会扩散。88师师长不愿意牺牲整个师,最后决定牺牲一个加强营。因为反正受不住,目的只是为了两打给欧美看。那干脆把其它地方都放弃,集中守一个最坚固同时也距离欧美人最近的据点。于是,谢晋元和他的第一营就被派去守公共租界对面的四行仓库。


从战术上来看,这一战打的其实真不错。我军以牺牲20-30人的代价干掉立了日军200-300人。这可是前期日军松井石根指挥的甲级师团,日军中的精锐,不是后期的垃圾军团。而且,对方是海陆空立体攻击,守军只是步兵,唯一的种武器是27把捷克式水冷轻机枪,2挺高射机枪,外加几个迫击炮。能打出将近1:10的战损比实属难得!


真实的历史与现实中不同的是,国旗是解晋元主动与对岸商会联系,让对方送国来的。既然是一场以死装行的秀,他就秀得更加的彻底。他虽然只是一个副团长,却具有一个将军的政治觉悟和宏观视野。他的目的最终达到了。全世界都记住了那面旗帜和他率领的孤军。那位女孩去美国的时候,被崇尚英雄主义的美国人视为八百勇士的代表和不屈灵魂的象征。受到了美国人五比热情的欢迎。虽然外交抗争并没有赢得世界列强主持正义,却开始让世界各国开始可考虑另外一种可能:中国人或许还能够一战。后续的外交运作都围绕这个象征性的符号展开,各国开始对中国急需的战略物资逐步放行… 苏联也破天荒的与南京政府签署了协议,给予急需的物资和资金的援助。


当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来之后,蒋介石那一天无比兴奋。他做了一个判断:日军的败亡已经不可避免!以他早年混上海滩时的精明,他敏锐的意识到,来自西方的援助会源源不断的输入,他的判断是对的。一个无法形成内循环体系的国家,即便有某种富余的资源,也依赖外部的输入。当然,他只明白一半,最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九四六年,中国友好航海通商条约签订,美国人在战争中积攒的过剩产能开始大规模向中国倾销。熬过了8年艰苦抗战的民族资本在这样的冲击下纷纷破产,让城市的有产者和中产者以及无产者都加速左转。脱实入虚的资本像逃难一样涌向上海,通胀进一步扰乱上海的金融体系。蒋经国在沪上做了最后的挣扎,最终无力回天。美国人没有继续施以援手,而是果断的切断了南京政府赖以生存的资金援助。


蒋介石早年混迹于上海滩,还曾经干过金融行业。他早年也曾经率领敢死队发动反清起义。可以说,他是一个精明的人,也并非没有血性。后来,他与孙中山讨价还价,终于搞到了黄埔军校校长的位置。在其它大佬都抢夺政府职位的时候,只有他看到了什么才是关键。然后,他紧抱苏联人的大腿,曾经以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团访问苏联,他曾经比革命者更像革命者。因为他非常清楚,他有了黄埔军校,最需要的是苏联的枪支弹药和卢布。当北伐打下武昌之后,汪精卫搬进了武昌城,而他转向挥师东进逼近上海。与江浙财团达成协议之后,立刻转身就清党。他迎娶宋美龄,获得其家族背后的欧美势力和资金的支持。利用贿赂和拉拢的办法,轻松的化解了中原大战中各路新军阀的群殴。他似乎一辈子都在做交易,但似乎没有想到过要把挣到的钱拿来做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以便能形成最基本的内循环,让自己能够真正的站立!即便到了台湾,他依然试图做交易。但美国人一直没有再理睬他。直到蒋经国时代,才开始沉下心来,搞了十大建设,台湾人至今念叨蒋经国的好。


所有外部连接都是实现目标的资源,如果你没有目标,其实,你也根本不需要资源。一旦本末倒置,自己会沉醉于某种临时的幻觉之中,将永远无法站立。你需要经常以『死给别人看』的悲壮来换取化险为夷的机会。


注:所有付费文章和不公开的内容觉悟社里都有,及时查看觉悟社更新。获取下注标的需满足觉悟社中的条件。


研习《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



A192:真正的自由!

E11:正在拉开的序幕!

粮食和能源中的三个新机会!

B25:你没有看清的真正优势!

A214:疫情过后,这才是巨大的机会!

A211:看见大机会和大风险!

这项政策会让这种企业暴涨!

A208:临时震荡还是开始转向

A207

A209:没有不配,只有不匹配!

A110

A34

A127

A112

A122

A84

A86

A87

C30

C36

B1

B19

梦醒之时,已经三十!

E36

E14

A193:

A195

E13

星空下的独白!

穷是万恶之源!

E10:升级所需的密度!

E21

F1

C1

C2

C3

C4

C5

C6

C7

C9

C17

E12

A190西

A178

E17

E4

3

E5:依依东望,望的是时间!

E6向正在坍塌的地方踹上一脚!

A176亿

E27:击溃还是歼灭?

E1:他们到底怕什么?

E2:宗教是统治工具吗?

E3:梳理流程也没用!

A101

A143

A141

A154:我们会成为孤岛吗?

A149

A157

A24:供销社会被重新激活!

C12:务必要振兴建设兵团!

A115

A113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