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好刊 | 多语种解读中国对外开放
《北京周报》2022年52期
过去一年,我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体育盛会,也不得不面对俄乌冲突带来的世界格局变化……本期杂志盘点了2022年国内、国际、经济等十大新闻。2023年即将翻开新的一页,新的一年未来可期。
此外,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召开之际,《北京周报》记者走进国家植物园,相关专家介绍了植物迁地保护的做法和经验。
《今日中国》(中、英、西文)2022年12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2年11月,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举行。五年来,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跨国公司首发产品和新科技展示的重要平台,科技创新孵化效能辐射全球。
本期杂志聚焦“开放”这一主题,通过记者对参展企业和外国组织的采访以及特约外国专家评论,展现中国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博大胸怀,以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诚意与决心。
《今日中国》(法文)2022年12期
11月22日,一场以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对话,将中国的厦门、法国的尼斯和南非的德班三个国际性港口城市连接在一起,来自三国的海洋领域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就如何通过合作来推进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研讨。作为响应联合国在该领域合作倡议的积极行动,“中外对话:深化海洋文明互鉴 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研讨活动得到三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
2021年4月,联合国继2015年“第一次全球海洋综合评估”之后,再度发布对世界海洋状况的评估报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发布会上表示,来自人类活动的压力持续对海洋造成危害,让它们无法充分协助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过度捕捞也造成高额的经济损失。
中国政府一直积极履行保护海洋承诺,参与海洋保护国际合作,已同欧盟、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蓝色伙伴关系,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滨城市层面,推进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期杂志封面专题关注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厦门实践,通过中外专家共同对话,呈现中国地方携手国际友好城市共同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和成果。
《今日中国》(阿文)2022年12期
本期杂志特别策划“首届中阿峰会”专刊,约请原外交部中东事务大使李成文,阿联酋阿莱茵网主编艾哈迈德,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陈越洋,黎巴嫩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塔马拉·布鲁等中外专家学者讨论中阿关系的发展前景,回顾和展望中阿双方在政治、经贸、文化、科技、体育等各领域的合作交流。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当前面对各种新问题、新挑战,中阿双方要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团结协作,助力双方捍卫各自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给中阿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阿力量。中阿关系积累的巨大财富可以成为未来中阿关系更加牢固和多样化的起点,双方坚信“和平与发展”是未来的时代潮流,相信第一届中阿峰会的召开将是迈向未来的又一次突破。
《中国与非洲》(英、法文)2022年12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期杂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厦门在传承海洋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探索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系列报道包括厦门大学喀麦隆籍教授奥古斯汀·霍尔的文章,他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谈起,详细分析了海洋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以及中国—非洲在海洋利用、保护方面与西方理念的不同。
《人民画报》2022年12期
十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其中,航空工业一直与“高质量”“高科技”“高端制造”紧密相连,中国航空工业的创新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期杂志聚焦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图文并茂地反映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这十年。
《中国画报》2022年12期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古代都城理想秩序的杰作,是现存长度最长且保存最完整的都城中轴线规划实例。为了展现北京中轴线的有形的物质遗存和无形的精神内涵,展现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发展,本期杂志从中轴线上的建筑、中轴线上的人、中轴线上的生活等三个方面进行报道。
北京安河琉璃厂创建人姬瑞琴、国家级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颖等典型人物访谈体现了人与城市、传统与当下的交融。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关战修撰文《正阳门:九门之首、雨燕之家》,讲述正阳门箭楼和城楼修缮过程中对北京雨燕的巢穴以及生存环境进行修复。
《中国》(俄文)2022年12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对此,本期杂志封面文章聚焦乡村振兴,通过《小柑橘的大产业》《扶持产业与保护生态同步》《古村落焕发新魅力》《火热的“村BA”》《村里的职业经理人》等文章,从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展示中国政府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进而揭示中国政府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所做的努力。
《中国》(韩文)2022年12期
中国历史何以悠久?中华文明何以灿烂?本期封面故事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读者共同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感受人类发展文明的智慧与力量,认识人类文明都是在交流互鉴中成长起来的。
一直以来,韩国企业把中国当作重要的出海阵地之一,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日益优化的数字营商环境不断吸引韩国品牌入驻中国电商平台,而“双十一”无疑是品牌开拓中国市场,提高认知度,加速电商业务布局的重要机会。本期杂志通过韩企与“双十一”的故事,讲述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赋能韩国品牌共享中国红利。
《人民中国》(日文)2023年1期
本期杂志聚焦2022年12月7日和8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的第十八届“北京—东京论坛”,介绍了和平秩序、政治与外交、经贸、安全、媒体、数字经济等六个分论坛,以及青年与民调两场对话活动的情况。
论坛于12月8日圆满落幕,并发表了《第十八届“北京-东京论坛”和平合作宣言》。这份彰显和平合作精神的共识,是本届论坛凝聚双方嘉宾智慧的重要成果,不仅会对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发挥积极作用,还将为引领推动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课题贡献东方智慧。
《中国报道》2022年12期
本期杂志封面故事聚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一以贯之,并不断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多领域挺进。
封面文章报道分析中国对外开放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如何建设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怎样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如何以“双循环”开启对外开放新格局等,传递“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的信号。
《对外传播》2022年12期
党的二十大全球关注,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发展给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智慧和启示,这是精心组织对外宣介党的二十大精神,尤其是对外解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要契机。
在此背景下,本期杂志邀请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孙尚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建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翁贺凯等学界业界专家,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解读。
专家学者认为,要主动回应关切,做好党的二十大对外传播,宣介好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增进海外受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认知、认可与认同,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共观”“中国观”;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结合生动实例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价值,加快建设自有传播渠道把握定义权,加强多角度全方位理念阐释的语料供给,尊重不同区域国别差异开展精准传播;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话语传递中国声音,用中国叙事塑造中国形象,用中华文化增进文明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当代中国与世界》2022年4期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成功已经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本期《当代中国与世界》以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为专题,组织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该主题展开全面论述。《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外交思想和大国外交》聚焦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平台实践和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知识体系及其国际传播的思考》提出要突出学术理念、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对传播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 END -
供稿、供图:中国外文局相关业务单位
编辑:吴泽权
RECOMMEND
推荐阅读
7月好刊丨聚焦25年,多语种讲述香港“一国两制”下的变与不变
2021年12月好刊丨冬奥倒计时,全方位、多视角讲述台前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