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拿大诗人Robert Paquin微电影实力打call百科诗派“泛性别主义”

殷晓媛&Paquin 百科诗派 2020-09-09

Robert Paquin is a Montreal poet and translator from the Pointe-Saint-Charles area. After earning a Ph.D. at King’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he taught at several universities in Chicoutimi, Montreal, Trois-Rivières, and Vienna (Austria), while devoting himself to literary translation (novels by such renowned Canadian authors as Michael Ondaatje, Matt Cohen, Lawrence Hill and F.G. Paci).




殷晓媛 女士:


在您的简介中我了解到您是“泛性别主义写作”(Hermaphroditic Writing)首倡者及《泛性别主义宣言》主起草人。也许您会对我这一首题为《躯壳与灵魂》的微电影诗歌感兴趣。我既是诗文本作者,也是这件微电影作品的监制和督导,2010年10月它在意大利米兰“我见电影节”正式上映,2011年9月再度在加拿大“多伦多独立电影节”上映。诗歌和微电影灵感均来源于加拿大艺术家André Desjardins作品。我认为它们也具备您所主张的“泛性别主义”特质。这首诗由 Jérome Langlois进行谱曲,基调定位为女低音,并特别邀请世界著名歌剧演员Marie-Nicole Lemieux进行声乐演绎。请阅随邮件附上的该诗文本及微电影链接。这首诗的措辞特意设计为对于读者来说雌雄莫辨的效果,他们会疑惑诗中的“灵魂”在寻觅谁的躯体?是男人或是女人?这躯壳究竟属于他、她还是某个他者?



您的朋友:

罗伯特 @ Lotbinière



Dear YIN Xiaoyuan,


In your bio you mention you are the "initiator of Hermaphroditic Writing Movement and chief drafter of Declaration of Hermaphroditic Writing". I thought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 this videopoem entitled Corps et âmes which I wrote, produced and directed, and which was screened at the I've Seen Films Festival in Milano, Italy, in October 2010; and at the Toronto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in Toronto, Canada, in September 2011. The poem and the short film were inspired by paintings by Canadian artist André Desjardins, whose subjects seemed to me to have this hermaphrodite quality about them. The poem was put to music for a contralto voice by Jérome Langlois and I got world renowned opera singer Marie-Nicole Lemieux to sing it. You'll find the poem in attachment and the film at the link below. You will note the poem is phrased so that the reader can never identify the speaker as male or female, and whose body she/he is seeking. His/hers or somebody else's?


Amicalement,  

Robert @ Lotbinière



歌剧女低音Marie-Nicole Lemieux


简介:

Marie-Nicole Lemieux, C.M., C.Q. is a Canadian coloratura contralto. She first came to the world's attention in 2000 when she became the first Canadian to win first prize at the Queen Elisabeth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in Belgium. Since then Lemieux has established herself as one of the finest contraltos currently singing on the classical music stage, appearing with some of the world's best orchestras and singing with many great opera companies. Lemieux is admired for possessing an unusually flexible and beautiful contralto voice that does not have the heaviness tha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er particular voice type. For this reason, Lemieux has become a favourite among lovers of Baroque opera and she is noted for her portrayal of characters in the operas of Handel and Vivaldi in particular. Her voice is admired for its richness, warmth and resonance and for its expressiveness and use of many different tone colours. Lemieux is also praised by critics for her stage presence and communicative power.


关键词: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奖得主、以演绎亨德尔、维瓦尔第作品多个角色而著称




CORPS ET ÂMES

(Quatuor de quatrains n° 31)

pour André Desjardins


Robert Paquin


Je cherche un visage ou un corps,

Un ange, un homme ou une femme.

Les yeux fermés, son regard dort,

Tourné vers les secrets de l'âme.


Je cherche un corps ou un visage

Qui rit des lèvres et des yeux,

Une femme ou un homme sage

Qui prend le bonheur au sérieux.


Un visage, une âme, un corps cherchent

Les yeux fermés, les mains ouvertes.

La couleur gicle en tache rêche

Sur la peau matte et découverte.


Des corps et des visages naissent,

Des corps sculptés dans de la pierre.

Des âmes glissent, disparaissent.

Des mains se joignent en prière.


 ©Robert, 21 février 2008




我寻找着一张面孔、一副躯壳

一位天使,或男或女

双眼紧闭,TA的凝视也随之沉睡

转向灵魂的隐秘之所


我寻找着一副躯壳、一张面孔

它戏谑着嘴唇与眼眸

一位智慧的男子或女人

TA会以庄重的态度对待幸福


寻找一张面孔、一个灵魂、一副躯壳

双眼紧闭,两手敞开

色彩喷涌,在哑光或袒露的皮肤上

呈现粗糙点状


躯壳与面孔横空出世

躯壳乃是雕琢的石器

灵魂滑脱,消失

双手在祷告中合拢


©Robert,2008年2月21日



附殷晓媛《泛性别主义》原文:


相对于文本编码,我们便是终极后端开发者,我们应最大程度优化权限控制,不可让造物者用于编目我们的界面类型,成为局限我们架构设计的缺陷。

——题记

 

【人格与变声期】


尚未受到性别介入的儿童的天才宛如唱诗班的童声,清澈、甘醇、明朗,彼此具有诸多神性的共鸣,变声期将音域撕裂为二,于是便有了soprano(女高音)、alto(女低音)、tenore(男高音)、basso(男低音)之分。高音方面,《纳索克斯岛的阿里安德涅》中Zerbinetta的花腔女高音唱段曾达到High F,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则被称为“King of the High C's”(高音C之王)。而低音部,世界吉尼斯记录保持者Tim Storms的G(−7)则令女低音的C-2望尘莫及。声线的变迁是男女差异化的符号性瓶颈,自此心理上泾渭分明、渐行渐远,进而在角色定位、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分化日甚,最终身不由己进入传统文化定义下Masculine(阳刚、果断、强势、野心)和Feminine(感性、柔弱、精致、善变)的陈腐框架。

那么,“Masculine”(姑且翻译为“男性气概”)参考系为何,有无量化标准和权威出处?《牛津高阶词典》对于该词的定义是:“Having the qualities or appearance considered to be typical of men;connected with or like men”(具有典型男性特征的品质和外貌;与男性相关或类同)显而易见,此种模棱两可、摇摆不定的措辞,具有诡辩术的特征,将权衡尺度推卸给具有分布随机性和时效流变性的风俗传统。实际上,MBTI(十六型人格量表)统计数据表明,虽然存在一些非倾向性的不均衡,男女在十六型人格类型中均有分布(本文作者即是号称“女性中最为稀有”的INTJ型),无论在心理能量获得途径、知觉维度、信息处理和行动方式上,均不存在“一刀切”的理由。

相对于音域,文本有着先天赋予的自由度和开阔性。为文学加诸性别标签,究竟是特色营销还是自我设限?潜意识的自我分化,因而使我们在脚本演绎中缺失了某些最富扩展力的要因?社会性别作为社会角色坐标轴之一,正如“教授”“40-50岁”“捷克人”“有车族”一样,并不能将个体溯源与特质诠释得如向量般精确。女性作家是否有必要沉迷于性别的自我暗示,而放弃需要理智建模、严密演算的群集建筑设计,将规划充满肾上腺素、令人血脉贲张篇章的权力拱手相让?既然诸如“精算师写作”“百万富翁写作”之类的索引卡片听起来更像噱头,为何我们应该适应以文本缔造者的先天形貌特征而非文本自身的特质和魅力去归类其存在?

 

 

【阉割?抑或雌雄同体?】

 

…For the original human nature was not likethe present, but different. The sexes were not two as they are now, butoriginally three in number; there was man, woman, and the union of the two…

——Symposium by Plato

(人类原本有三种性别:男性、女性及两者的合体。——柏拉图《会饮篇》)

 

否认性别只会使文本轮廓被削填为一马平川,而“泛性别主义”取消黑白两极化,增加丰富灰阶的方式,才是令文本层次感丰满与繁盛的必由之路。相比于“中性主义”的折衷、调和、去差异化,“泛性别主义”更主张反对立性、反特有化,兼容并蓄、广纳甚至建构“落差”,断连山以绝壁,截江流为瀑布,以形成峥嵘多姿、跌宕奇险的地貌。哥特文化中有一个概念“hermaphrodite”(赫马芙洛狄特,赫尔墨斯与阿芙洛狄特的结合体,雌雄同体),比如Bauhaus主唱Peter Murphy的双性吸血鬼装束,以及哥特金属中常见的暴虐阴暗的黑死腔、低吟男腔与优美、灵性、华丽声乐女腔的对唱,都使这一文化具有了天使与魔鬼、罪恶与希望间超拔众生之上的空间感。

根据荣格原型理论,正如电影《黑天鹅》中作为端庄甜美“人格面具”的“白天鹅”与作为诱惑兽性“阴影”的“黑天鹅”的争锋、厮杀与爆发,人格的立体和完整性要求每一位艺术家正视并调谐自身的各部分“原型”。而在文学上,阿尼姆斯(女性潜在的男性潜倾)和阿尼玛(男性潜在的女性潜倾)则为文本带来醇厚、诡谲与深刻。“阿尼玛”作为男性无意识中关于元初女性记忆留下的古老印痕,代表了男性心目中理想的(或惧怕而逃离不开的)女性形象,它的投射使男性对某种类型的女性“一见钟情”。荣格称“阿尼玛”分为以“夏娃”“海伦”“玛丽亚”和“索菲亚”四个神话人物代表的四个阶段,分别代表男性的恋母情结、性爱对象、神性和灵感源泉。不难看出,女性内质不仅赋予男性直觉、敏锐、感性、审美品位和情绪色彩,更是男性生存繁衍和精神升华的驱动力。倘若文中强调排他性的男性主义,剔除掉美感、灵思、欲望纠葛和丰富情感,便只剩下扁平、僵硬、虚假和不健全的男性形象、线性逻辑和单调的行文脉络,这无疑是毁灭性的。反之亦然。

“百科诗派”塑造的“雌雄同体”人物中,最具代表性当数长诗《汉诺塔》中“露奇卡与华伦”宛如共轭体系的存在,在时代变迁间,“灵魂伴侣”“雌雄同体”“孪生姐妹”“唇亡齿寒的二人”“心灵遥感的二人”及“一具躯体中此消彼长的两个灵魂”等看似纷繁的身份交互,无一不遵循“共生、互补、连动、守恒”的“泛性别”模式,与分裂和对抗相反,“泛性别”是流动不息、臻于圆满的灵魂生态系统。具体人物在《偶乃客:读殷晓媛象征主义四千行诗<汉诺塔>中有详细解析,此处不再赘述。

“泛性别主义”是内在的个体人格整合、对自身多元特质的接纳与热爱,和外化的高知无畏、自他一体、全面释放的文本架构能力的综合体系。既尊重自己的物理和心理性别(无论二者并行或相悖),又对这简短概念蕴藏的富饶与可塑性充满信心,敢于进行复杂甚至不适的心理探索,从而摧枯拉朽破除散发着腐朽气息的遗老遗少式文本的边界。

 

 

【个人与集群的决裂】

 

如何摒弃“归类化”,最有效的方式便是雷厉风行地斩断与存在巨大象征性的群体的心理脐带。意念与行为的独立、无所依凭,将使人获得风驰电掣、瞬察沧桑的思维速度、被激发出宛如生物细胞“全息性”的巨大创造能量,无需借助或依赖“男性”或“女性”池沼所带来的附带窒息甲烷的营养。在此种撕裂性阵痛与孤寂中诞生的角色,可能是突兀的、游离的,但去掉性格屏障所带来的遮蔽而微缩更多自我表述信息。

在我的万行长诗《前沿三部曲》之《云心枢》开头,“你的名字叫‘独’。//无法解构,拒绝媾和。”寥寥数笔所勾画的,是一种泛性别的自成体系的存在,凡俗意义上也称作孤胆英雄。虽然后文提到“他”有一位(无身体的)象征性的妻子,“我将赐给你一位妻子,与你端坐万物灵长之位。/不可牵她的手,不可亵渎她名字,不可使她长袍落上炉灰。/纯银浮雕头颅绝美,光芒的褶裥饰边,/很难说不是一只乳白色的麋鹿,戴着白孔雀的翎羽之冠?”但他们并未在生物意义上有任何交集,而只是作为他宇宙观六面魔方之一——“白孔雀”的具象之躯。可将“独”看做具有微细性别倾向的纯一的“人像”,他半嵌在镜中从而与镜像牵连为一体。

残缺是相对完整而言。当另一极出现,便如两块极性相反的磁铁相互靠近,原本封闭而自洽的磁力线连通而延长,以单个为参考系可以说是出现了“破绽”或“缺损”。镜像的缺席正是成就个体全知全能性的“模拟式孤独”正如该章节所述“波林那克说:茫茫宇宙间存在你的孪生物质,与你的方位相差2°,她与你如此相似,甚至就像数轴上你的一个异性倒影。但,你只能感知她的存在……”

被集群同化甚至吞噬的风险,伪装成表象的安全、温暖甚至宠溺,以致诸多文学从业者放纵于性别主义中不能自拔。如何先见性识破轮廓消解、个性湮灭的毁灭结局,从而断开钩连,新辟专属飞地,不仅是智商乃至力量的考量,更是粗暴分门别类的惰性认识论基础上的一大飞越。

 

 

【声名的泽万尔,结构的格里芬】

 

性别壁垒与禁忌的破除:

尽管世界文学史上曾涌现众多杰出甚至伟大的女性作家、诗人,但纵观古今,在公元前巴比伦、印度、苏米尔、希腊罗马群雄并驱乃至公元后凯尔特、亚美尼亚、波斯、俄罗斯、西班牙、格鲁吉亚及北欧、日耳曼等国家与地区神话战争史诗异军突起的背景下,几乎从未有女性史诗作者的光芒占据一席之地。“泛性别主义”将女性史诗创作的使命与未来空间提上议程。相对于以宗教、神话、奇幻见长,线性叙事、基因模式与解码系统过于恒定而式微的传统史诗,“百科诗派”成为诸多先锋元素并举的首倡者:硬科幻建模、电影式剪辑、时尚元素摄入、推理悬疑的虚实穿插、将交叉学科最新成果、视觉与行为艺术创想、多媒体界面特征植入史诗殿堂式结构的内部,从而使得其文本簇呈现奇骨横生、险中见宏、万象纷呈、光怪陆离的格局。在由十六卷构成、矩墨浑然、暗格丛生、层层套叠、以达幽微的五万行长诗《风能玫瑰》中,第五卷《图尔卡纳》以恒星的衰殁、人类之命运抉择为大框架,将《恒星将暮:东非大迁徙》(科幻灾难)《拜占庭的野心》(时尚传记)《血沃拉普兰》(哥特奇幻)《他体时空:魔鬼兰与桑巴》(阴谋悬疑)《关于美洲山狮某次回望》(黑客穿越)《洛瓦馨·裘利普伍德的陈年案卷》(推理侦探)六个故事进行多维度交互与共振,产生奇妙的幻境大爆炸效果,使史诗边界在前所未有之地勒石为记。此种贯穿、映射、关照与提挈,将传统定义上两性“术业有专攻”之领域横向并联,多通道存蓄能量,以达到擘举万钧的效果。

 

旁逸斜出的不对称建制:

正如圣家族大教堂设计者、加泰隆现代主义建筑大师Antoni Gaudi 所言:“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属于上帝。”时尚界声名鹊起的不对称剪裁究其本质是付诸视觉的仿生学:兼具ZW与ZZ染色体而以两枚花纹迥异翅膀现身万物间的蝴蝶无疑开了自然界不对称美学的先河。当视野所及充斥着两侧对称与辐射对称的原生物与其赋形体,其原本所具的端庄、稳健、雍容、古典的属性便触顶转负,万象的流通性呼唤破缺的显现,于死水中引出一条倾流入海之路。“泛性别主义”认为,两性之秉性气质彼此如冷暖气流相争,不仅带来诸多角色诡谲多变、波澜壮阔的性情,且必将冲破四平八稳的传统情节套路,增加内因变量,昭示人类自我对抗与相融而非环境系数引发蝴蝶效应的剧变公式。当人物表现雄性特质时,周围的世界投射为艰险重重、粗犷崚嶒、时局陡转、信息爆炸等特点,而当人物调入雌性波段时,其外宇宙亦相应嬗变为高饱和度、肌理细腻、微妙机巧、恩仇互生的无限场。故《风能玫瑰》第三卷《止风之心》中,六位主角每一位都和另外三人有着意识或际遇的偶因交集,但当他们属于自己的一章中各自以第一人称“我”对同一事件进行叙述时,“性别际”甚至“性别内”差异便凸显无余,正如同一图片文件在不同颜色通道下的效果。

 

以下是你们看到的:

1.      一个和疯狂迷恋乔治·布拉克画作的前博物馆保安非常投缘,举止优雅、性格执拗,也许喜欢穿米黄、粉蓝或浅紫罗兰的清秀女子。

2.      古董店老板儿子的钢琴家庭教师(愿他父子俩安息),在酷爱暖色、崇尚冒险的父亲和他孤僻乖僻的儿子中间,显然是一个中性角色,并不适合有太多情感表露或语言冲突,举止得体、疏离,不苟言笑,琴技很美妙而也谈不上震惊四座。地位相当于雅克《苏格拉底之死》中捂脸哭泣的弟子。

3.      冒失的配角,闯进不可一世的玛柯希恩•莱特曼的电梯而自取其辱的年轻姑娘。应当有一张轮廓分明“不服权威”的倔强面孔,野性而囿于现实的心。喜欢以金属色系眼影遮盖疲惫,有时出门仓促Nars腮红会涂得有些不均。

 

这些,怎么可能是同一个人呢?意识在贝塔波上的阻拦你“穿凿附会”,

阿尔法波和塞塔波上的你却向着无限的美妙深渊继续前行。

“记忆并不总是可靠,它们有可能是选择性的,更有可能是被重组的。”

Helloagain,我的名字叫薇薇安。这个名字呼之欲出。

 

——《止风之心》第五章第一节

 

 

彭罗斯式无限上升空间:

    “泛性别主义”的心理机制与逻辑攀升,可以简单概括为“投虚入实,以实带虚,虚实欹曲,螺旋渐开。”叙事与思辨、具象与抽象、铺陈与推演……异世界间的包含、相交与相切,平行时空定值与偶在元素的冲抵和加深,都是复合式文本大结构桥接与铆合的黏合力所在。“泛性别主义”拓性别通感、互感、遥感为全知,将发端于史实、传奇、定律、因果、体验、幻想、觉知甚至闪念的形廓、材质与明暗、向上构建为首尾相接、绵延无极的梦境,宛如以古人的对景、借景、夹景、泄景、引景、分景等十八般组景手法,在有限篇幅内营构出无限叠生空间,从而赋予大架构盎然张力与幽谧景深,造就“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之蜃景洞天,悉数开示褶页中一半自我的宏阔与丰沃。

 

 

【不可见的内容物及厚积薄发】

 

异相场中所有物体和人物都是正相场的变异、升级或降级。

判断清明梦非常容易,最明显的有不符合重力原理的旗帜,功率和亮度不匹配的灯,赤道地带的企鹅等。但“异相场”与正相场相似度极高,逻辑精密,几乎等同于另一个正常存在的时空。

复异相场(Compound Herotosubstance State):异相场有多重复生方式,类似植物的“花序”,其中类似穗状花序、伞状花序的较多。故异相客很可能以不同顺序进到多个异相场。

——长诗《前沿三部曲》之《多相睡眠》

宏观如储存源流与突变的平行宇宙,微观如浸润甾体与香偶素的人类两性躯体,皆不外定位观想的“容器”。静滞、自封与单向性绝非欲大成者所寻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才是打通灵肉通道所趋化境。无物无我,骀荡无止,外象汪洋恣肆,内格不落窠臼,这才是“泛性别主义”意旨所在。目前已成功将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历史学、数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美学、哲学、伦理学、建筑学、社会学、几何学、生物学、医学、信息技术、佛学、神秘学、音乐、电影、雕塑、摄影、书法、建筑、行为艺术等学术与艺术声道复合入长诗构造的“百科诗派”,带来性别围城的颓圮与文本元力的磅礴再生,它预示着对称自我觉醒对文本基因的彻底颠覆,带来个体性别能量的击穿、重组与庄重可信的全新秩序。


(注:《泛性别主义》一文首发于《山花》B版2016年3月刊,本平台2016年1月26日刊发,是本平台开通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摄影:宋醉发(《中国诗歌的脸》第二卷)


殷晓媛

“百科诗派”创始人、智库型长诗作者、“泛性别主义”写作首倡者、中、日、英、法、德多语言写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代表作有11000行长诗“前沿三部曲”、六万行结构主义长诗“风能玫瑰”等。出版有第四部个人诗集:《印象之内,物象之外》、《它们曾从卓尔金历中掠过》、《前沿三部曲》、《播云剂》(百科诗派创派10周年年鉴系列)及多部译著,最近一部为2018年8月纽约New Feral出版社出版的《成为一条河流》(Bill Wolak著),著作被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爱尔兰、新西兰等国一百余家国家图书馆、世界顶级名校图书馆和大使馆大规模收藏。主持“2018人工智能纸魔方”(六国语版)视觉设计+行为艺术项目,所发起“百科之友主题跨界创作工坊”创作出各类综合文本、摄影、绘画、装置、音乐、对联、朗诵、书法作品一百二十余件。曾授权其独家翻译诗歌的包括美国、瑞典、爱尔兰、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阿根廷、印度、日本、古巴、洪都拉斯、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的50余位国际诗人。2018年独自游历全国名山大川,包括全程徒步登顶泰山。俄罗斯国家图书馆采编部部长T.V.彼得鲁先科将百科诗派著作誉为“横贯当代中国诗坛的百科诗学主义之强流”,多米尼加国家图书馆馆藏发展部部长Glennys Reyes Tapia则称之为“博大文化代表、书志编纂研究瑰宝”。



延伸阅读:


巴西文学最高奖“雅布提奖”得主曼努埃尔翻译王自亮《黑洞、裸奇点与薛定谔之猫》

“好巧,翻译烧脑诗是我的强项。”——葡萄牙诗人卡洛斯•拉莫斯

第一次听说加利西亚语?诗歌翻译成它也太可了吧!

TA,百科诗派特约法语译者,来自巴黎第十二大学

美国先锋跨界杂志《Contrapuntos VII》[西班牙语版]刊发百科诗派特辑

一个中国人出版英文诗集,为何八位国际一线大牛竞相打call?

殷晓媛等三人翻译《纬经与背面——中古诗人诗选》在哈瓦那出版

加拿大国会桂冠诗人新书《Canticles II》出版,殷晓媛汉译《大卫王》抢先看!

意大利《La Macchina Sognante》7月1日重磅刊发百科诗派特辑

阿根廷老牌诗刊《BUENOS AIRES POETRY》刊发百科诗派特辑

殷晓媛作为唯一中国诗人入选美国《MAD SWIRL》“2018年度最佳”年鉴

美国跨界杂志《Pinyon Review》刊发百科诗派作品并于刊首语推介

意大利先锋杂志《La Macchina Sognante》刊发百科诗派特辑

阿根廷先锋文学杂志《偏心率》刊发殷晓媛量子力学组诗[西班牙语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