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宰平的书法艺术

首都博物馆邹典飞 古逸英华 2019-06-13

本文转自“荣宝斋”微信公众号,感谢授权。标题为古逸君自拟,选录时有删节。


林志钧先生

林宰平出身于闽侯林氏家族。林氏家族乃福建望族,近代人才辈出,如林则徐、林旭、林纾、林长民、林觉民、林森等,其先祖林春溥为著名学者,著有《竹柏山房丛书》。林宰平出身于诗书世家,早年家道康宁,曾随父居台湾数年,读书最初受业于其六兄林子熙,后拜名儒谢章铤门下。受时风影响,林宰平并未参加科举,而是在福州东文学校习日文并任干事,后留学日本习法政科三年。1907年学成归国,任外务部佥事。

在政治主张上,最初他倾向于立宪派,尤佩服乡贤前辈郑孝胥,与郑氏颇有往还。然民国初年,林宰平思想渐趋转变,与梁启超志趣相投。1913年,梁启超在北京万牲园发起修禊雅集(是日为1913年癸丑三月三日,也是晋永和九年兰亭修禊后第二十六个癸丑),集会者四十馀人,林宰平即在受邀之列,这也是林第一次与梁启超和诗,其诗《癸丑三月三日,饮冰招集万生(牲)园,分韵得天字》云:

时序重三节,风光尺五天。名园记兴废,人事喜暄妍。有酒成佳日,牵肠入小弦,玄黄看满野,回首永和年。


1927年之前,林宰平在旧京基本上为一政坛人物,任职于司法部,与梁启超、熊希龄、林长民、余绍宋、蔡锷、黄远生、蹇季常、蒋百里过从较多,其政治思想受梁启超影响较深,但并不热衷于政治,司法总长林长民曾力邀林宰平出任次长一职,为其婉拒。后专心任教于国立法政学校。1917年,梁启超退出政坛,全身心投入著述之中,林宰平亦受其影响。1919年,林宰平之友黄远生被刺,林先生为其手编《远生遗著》加以纪念。蔡锷病殁后,梁启超创办“松社”,于北海公园快雪堂创办松坡图书馆,林宰平一度曾主持其事。1927年,梁启超欲重返政坛,组党预政,但受到友人蹇季常、林宰平、丁在君等的反对,梁启超感诸君谏言之诚,直至去世未参与政治活动。同年,林宰平受聘至清华研究院授课,约年底辞去司法部司长一职。1929年,梁启超逝世,林宰平克尽朋友之道,参与梁启超丧事,并受梁氏后人委托编纂《饮冰室合集》。同年,清华国学研究院师生集资共立“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此碑由陈寅恪撰文,林宰平书丹,马衡撰额,梁思成拟式,至今此碑仍矗立于清华园中。林宰平的前半生以政坛人物身份活跃于旧京,政务之馀,参与了北京地区的许多文人雅集。如1913年北京万牲园修禊,1917年积水潭高庙修禊等。1915年成立宣南画社后,林亦参加活动,可见其乃旧京文化界一位相对活跃的人物。

《饮冰室合集》

点上图可了解更多详情


1927年,林宰平脱离政坛后,专心从事学术研究。日本侵华时期,华北沦陷,他举家避居天津租界,直至抗战胜利。林宰平学贯中西,旧学功底极其深厚,于哲学、儒学、佛学、政法、博物馆学、金石、诗文、书画均有较深的涉猎。其成就可从学者沈从文、陈兼舆、金岳霖、张中行、吴小如等学者的回忆中寻得一鳞半爪。……


在时人眼中,林宰平为一代通人,他思想开明,于新旧之学均有很深的研究,其前半生从政,经历一波三折,混迹于清末民初官场之中,却能独善其身,保持文人操守。且林宰平致力于西学,五四运动前后,由范源濂支持,国内知识分子组成“尚志学会”,翻译介绍欧美新学术著作,林宰平即负责整理编辑工作,对于世界文化思想的输入是有功的。1919年美国哲学家杜威、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1922年印度哲学家泰戈尔来华演讲,林先生都参与其中。而林宰平的另一贡献在于常年留心于学人年谱的收集,曾购藏学人年谱三百馀种,后捐赠于科学图书馆。居闲时,他究心佛理,专研于“唯识”“因明”之学。他还工于诗,初学刘禹锡,中年喜白居易,而所作诗气格似陈与义,亦能仿杨万里体,著有《北云集》。


民国时期,林宰平博通今古,素养精深。对于书法,他也很有研究,积数十年之功力,撰成《帖考》二十一篇,附八篇,旁征博引,或谈前人所未谈,或汇集前人之说加以评骘,颇具见地,对民国时期的帖学书法理论研究很有贡献。……


《林志钧帖考手稿》

点上图可了解更多详情


海宁王先生之碑铭


除此之外,“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至今仍存世,此碑为林宰平书丹,是存世少见的林先生楷书作品。从楷书上看,林宰平似从欧(欧阳询)、虞(虞世南)、褚(褚遂良)入,用笔瘦劲挺拔,简洁而凝重,类隋人楷书,能将法度与学养完美结合,体现出文人的风骨和不凡的功力,灵动处亦有郑孝胥书法的影响。他的行书用张中行先生的话说,“刚劲清丽,颇像清代大家姚惜抱”。笔者认为张先生的说法略笼统,实则林先生撰有《帖学》,故对帖学发展源流颇为熟悉,其行书遵循着清人的传统习书方式,从“二王”入手,兼取赵孟頫、董其昌,体态轻盈而富有动感,安闲而不局促,是常年刻苦练习和追摹的结果,张先生说林先生行书似姚惜抱也是很精辟,姚氏书法为清人帖学一脉,加之其学养深厚,二人习书思路相近,故书法面貌相类。然细致比对,林宰平行书中除“刚劲清丽”外,还有一种挺拔开张的气势,这也是他常年从政所得。他还能书行草,取《十七帖》《淳化阁帖》《书谱》体势,并融入了赵孟頫的腴润和秀美,客观地讲,林先生行草书更似文人书斋的墨戏之作。他还能书写章草,受友人余绍宋、卓定谋的影响,张中行先生说其章草“变觚棱为浑厚”,但笔者认为林先生的章草书似浅尝辄止的尝试,并未有很深的研究,仅于行草书中掺入一些章草,略存古貌而已。从林宰平书法来看,林先生对碑派书法似乎并未涉猎,也不是很喜好,虽身边的友人不乏碑派书家(郑孝胥、梁启超、林长民),但他始终以一种传统文人姿态视书法为实用工具。其书法虽功力深厚,笔法精熟,但若以艺术的角度看,确实是保守和缺乏时代眼光的。然换一个角度看,林宰平的书法水平也是不低的,在民国时期的诸多北京书家中学养如林先生者却也不多,他的书法契合了前代书家所说之三要(即要天分、要多见、要多写)及杨守敬所增之“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因此,在世人的眼中,林宰平书法是清代帖学中一种唯美书法的体现。


林志钧跋宋克急就篇


陈兼舆民初肄业国立政法专门学校,曾亲受炙于林北云,其《艺林五咏•论诗绝句》之林北云条云:“欲从宾客叩昌黎,亦学诚斋似简斋。一语无如诗见性,心光耿耿有难埋。”《论书绝句》中注云,“林北云志钧,学术纯正,有清节,真书精妙,并工章草”。北云致力章草,谓其数美具足:“笔下有来历,而结体变化,皆具法度,一美也;向背分明,起止易辨,使转随意而不狂蔓,二美也;为隶楷蜕化之中枢,而笔画视隶与楷书皆简,平正流速,兼而有之,三美也。”王家葵先生点评曰:见解虽称高品,然己书取法只在赵、宋之间,尤其醉心于宋仲温。仲温之作劲利有余而沉著不足,北云毕竟粹然儒者,本色老实安详,故能变觚棱为浑厚,所作尚不失正格。受北云影响,沈从文、吴小如皆学章草。沈稍嫌流滑,吴则得其尊人告诫,坚守月仪帖与出师颂,不染指赵、宋,论朴厚较沈书似略有过之(古逸君辑自王家葵著《近代书林品藻录》)


相关链接

林宰平与《北云集》|郭 丹

学界伯乐林宰平 | 大家

【新书推荐】林志钧《帖考》手稿

【新书推荐】北云集

袁欣:写在林志钧著作《北雲集》出版之际

忆林志钧|张中行

林宰平与林庚:古籍队伍中的父子兵


热帖

黄显功:《谭延闿日记》稿本影印本之后记

先祖譚公延闓行狀(上)

先祖譚公延闓行狀(下)

重磅好书《谭延闿日记》即将上市 | 新书预订帖

童锡梁忆谭延闿 |《谭延闿日记》预订

谭延闿与湘菜之源“组庵菜” | 文化

从《谭延闿日记》,看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谭延闿 | 新书预订

余傳韜:譚延闿日記之發表實為史學界一大盛事,亦為文藝界之一盛事也

繁体版电子书稿中常见易错字举例 | 精选

繁体电子书稿易错字举例 | 笔画简化类

明清古籍中常见的避讳字 | 版本

民俗视野下的中国木板年画

祭财神,应在大年初二,还是初五? | 民俗

顾廷龙晚年的版本目录学思想· 不言版本致盲从之失 | 收藏贴

吴新雷:一部总结表演艺术经验的理论杰作——《明心鉴》

李公麟《五马图》真迹重现江湖

清代伶工杜步雲與《北京大學圖書館珍藏瑞鶴山房抄本戲曲集》| 鄭志良


文中部分图书,可直接点击左下“阅读原文”进入中华书局直营古逸英华文创微店购买,或通过客服电话垂询。


中华书局古逸英华

强毅 | 专一 | 前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客服:010-63266123

联系邮箱:zhguyiyinghua@sohu.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