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蓝藻细菌生产PHB,有望彻底改变塑料的生产方式

蓝细菌,又称微藻或蓝藻,是地球上最不起眼但功能最强大的细菌之一。大约23亿年前,正是蓝藻类创造了我们的大气层,以及在臭氧层中,通过光合作用保护我们免受紫外线辐射。


作为光合作用的副产品,蓝藻细菌会自然地生产塑料,而且它们是用一种可持续的、环保的方式来生产的。蒂宾根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地改变了这种细菌的新陈代谢,从而大量生产这种天然塑料,使其能够用于工业。这项研究发表在《微生物细胞工厂》(Microbial Cell Factories)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在充气管中进行蓝细菌的简单实验室培养


他们发现具有令人惊讶的特性的蓝细菌菌株。蓝藻属的蓝藻产生聚羟基丁酸酯(PHB)。PHB的使用方式与塑料聚丙烯类似,但在环境中可快速降解,而且无污染。但是,这些细菌产生的数量通常很小。他们成功地确定了细菌中的控制系统,该系统限制了固定碳向PHB的细胞内流动。除去相应的调节剂然后进一步的改变遗传基因后,细菌产生的PHB数量大大增加,最终占细胞总质量的80%以上。



介绍:


目前,PHB是通过使用异养细菌(例如铜尿杆菌或大肠杆菌)发酵而生产的。然而,这些生产过程需要来自农作物的有机碳源才能生长和生产,并且对人类的粮食供应构成威胁。


另一种产生PHB的方法是,光养生物,如蓝藻的使用。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以下简称“集胞藻”)为光养增长和PHB的天然生产者。在营养限制的条件下,例如氮饥饿,细胞以一种称为绿化病的过程进入静止状态


在萎黄过程中,蓝藻不仅降低其光合机构,但也积累了大量的糖原作为碳和能量储存。在萎黄病的后期,细胞开始降解糖原并将其转化为PHB。但是,绿藻细胞的细胞内PHB含量仍然很低,仅占细胞干重(CDW)的10–20%。


最近的一项经济分析表明,导致蓝细菌中PHB生产能力低于异养生物的诱因之一是蓝细菌中PHB/CDW的比率低因此,一个主要目标是优化蓝细菌,使它们积累更高的PHB。这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可以简化从细胞中提取PHB的过程。


新的变体显示PHB产量增加

原理


研究人员在集胞藻中发现了一个基因,sll0944,它在新固定的CO₂的分配中起着关键作用。它编码一个小蛋白,称为PirC(PII-碳代谢的相互作用调节因子),作为PGAM的抑制剂,其对PGAM的作用由信号处理器蛋白PII控制。


在充足氮条件下(对应于低2-氧戊二酸水平),PirC与PII被隔离在一个复合物中。然而,在限氮条件下(对应2-氧戊二酸水平的升高),PII释放PirC,导致PGAM活性受到抑制。因此,低糖酵解的代谢通量被调节下来,大部分新固定碳被转化为糖原。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缺乏PirC的突变体在缺氮过程中过度积累PHB,这与缺乏PirC抑制而导致的PGM活性升高一致。这些发现确定了PirC是碳流向低糖酵解方向的开关,从那里可衍生出乙酰辅酶A和相关代谢产物,这表明PirC在蓝藻代谢工程中的作用。


因此,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删除PirC,结合其他已知的因素来提高PHB的合成,使PHB含量最大化。这生成了一种可以积累超过80% PHB的菌株,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有效的PHB产氧光合生物。


集胞藻中重要的碳途径和PPT1的变化概述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首次表明,蓝细菌具有积累大量PHB的潜力,以前认为这些PHB只保留给异养细菌。此外,我们证明,即使在以CO₂为唯一碳源的栽培条件下,集胞藻也能够积累大量的PHB。这与作为生物塑料的PHB的可持续生产具有高度相关性,并为工业生产碳中性塑料替代品奠定了基础。


该文章的研究人员科赫强调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蓝藻是我们星球的隐性拥护者。这突出了这种生物的巨大潜力。”由于蓝藻只需要水,CO₂和阳光,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是气候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科奇说:“一旦在工业上确立了蓝藻的地位,就可以彻底改变整个塑料生产方式。”他说,长期目标是优化细菌的利用,并将其增加到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地步。

参考:

《Maximizing PHB content in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a new metabolic engineer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regulator PirC》

https://microbialcellfactorie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34-020-01491-1


最后3天早鸟票!华南区最大规模降解材料论坛即将召开。
降解材料人,3月11日佛山见!


【工艺】
→ PBAT合成 | PLA+PBAT+扩链剂 | PBAT共混改性 | 硅灰石填充 | 碳酸钙填充 | PBAT地膜 | PBAT吹膜有黑点
→ PLA结晶 | PLA淋膜 | PLA成核改性 | PLA发泡片材 | 发泡工艺 | PLA发泡50倍 | CO2超临界发泡 | PLA发泡机械重要性 | PLA发泡最新成果 | 金丹科技合成丙交酯 | 扩链法合成PLA | PLA开环聚合 | L-PLA聚合成核剂提高结晶 | PLA增韧 酚氧树脂填充 | PLA复合膜  | PLA装沸水 | 丙交酯卡脖子 | PLA物理和化学改性 | PLA纤维 | PLA平膜法
 PBS合成 | PBS发泡 | 季君晖海水降解 | 季君晖合金改性
→ PHA合成  | 陈国强PHA | 蓝晶PHA
→ 淀粉基前景 | 淀粉物理改性 | 淀粉化学改性 | 交联淀粉 | 淀粉基塑料
→ PCL合成 | 王玉忠PPDO | PPC | PPC力争第三 | 浦景化工PGA | PBTL | 
【前沿】
→ 王玉忠升级回收 | 俞书宏仿生材料 仿生膜 | PLA最新专利 | NW丙交酯提升10% | 道达尔PLA回收 | 塞拉尼斯纤维素 | LG生物材料 | 苏伊士回收PE | 中国PLA+石墨烯 | 中国PLA+TPU | 韩国PLA+PVC共混 | 新西兰PLA+PE共混 | 新加坡PLA+橡胶 | 伊朗PVC绿色增塑剂 | 纤维餐具 | 废塑料热解油化 | 纸杯微塑料 | 水性涂层 | PET水解酶 | PET超级酶 | PU降解菌 | 黑水虻 | 蜡虫 | 硫脲 | 嗜盐微生物 | 酶蛋白 | 甲壳素 | 壳聚糖 
转发此文到朋友圈,截图给小编,可以加入降解材料群。小编微信号:zhaosuliao33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