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次出海,中国自主研发的碱基编辑工具首次获得海外专利授权

Correctseq 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 2022-12-21

近日,正序生物科学创始人团队创建的变形式碱基编辑系统tBE(transformer Base Editor)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专利授权,成为首个获得海外专利授权的中国自主研发碱基编辑工具


正序生物已从上海科技大学获得tBE的全球独家许可,成为独家拥有这一底层平台型碱基编辑系统专利全球权益的生物医药公司。正序生物已利用tBE针对β型地中海贫血症开发了创新碱基编辑靶点的治疗方案,并全力推进该疗法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成为了首个将中国自主研发且获得海外专利的碱基编辑技术应用在创新型基因编辑疗法管线中的生物医药公司。


此前,正序生物已经从上海科技大学独家许可了首个在中国获得授权的碱基编辑技术专利(增强型碱基编辑器,eBE)。与此同时,正序生物已自研开发并提交了多项碱基编辑技术的PCT国际专利申请,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序生物具有国际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碱基编辑技术将为下一步的管线布局铺平道路,并确立其在国内碱基编辑领域的优势地位。


tBE技术优势


近几年来,作为生物医药领域闪耀的明星,CRISPR/Cas9技术成为各新兴医药企业争相开发新药所运用的基因编辑技术。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RISPR/Cas9技术引发的DNA双链断裂修复途径很难实现高效稳定的单碱基编辑,且DNA双链断裂会引发细胞凋亡和染色体大片段丢失等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其在临床治疗领域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碱基编辑技术是针对某些单一的碱基错误(即点突变)进行修复,并不会在DNA中造成双链断裂,可以对DNA进行精确修复相较于现有其他基因编辑技术,碱基编辑技术有望填补CRISPR/Cas9技术无法涉及的空白领域,实现更高的编辑效率和更好的安全性。



正序生物科学创始人团队自主研发的变形式碱基编辑器tBE,更是碱基编辑技术中的佼佼者。该技术在原有的碱基编辑系统上融合表达一种脱氧胞苷脱氨酶抑制剂(deoxycytidine deaminase inhibitor,dCDI)和一个拆分的TEV蛋白酶,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得tBE的所有元件会在靶向位点处组合,进而切除dCDI并获得编辑活性。而在脱靶位点处,由于dCDI的存在使得tBE的效应子丧失编辑活性,从而将普通碱基编辑器存在的全基因组以及全转录组的脱靶突变完全消除,同时还保持了在靶向位点处的高编辑效率。这也使得tBE成为目前已开发的胞嘧啶碱基编辑器中消除脱靶突变和实现靶向编辑综合能力最好的碱基编辑器。


同时,tBE灵活的“变形金刚式”多元件组合方法更完美地契合包括AAV、mRNA/LNP等多种体内递送方式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其体内碱基编辑的效率。此外,tBE在可成药靶点处还可以同时实现多个靶点的精准高效编辑。相对于现有的碱基编辑系统,这些优势都极大地扩展了tBE在临床治疗的应用范围。


tBE的开发与建立也得到了科技部的源头创新支持,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的科研成果。在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政府部门主办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中,tBE以国家科技创新重要成果进行展示。tBE工作发表后还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近期发表的多篇文献和综述都引用并肯定了tBE技术。



图:新型高精准变形式碱基编辑系统tBE

(transformer Base Editor)


专利优势


随着基因编辑疗法渐入大众视野,基因编辑技术在国际上的专利之争变得异常激烈,底层平台型基因编辑技术专利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据智慧芽专利数据系统统计,目前全球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领域的相关专利约1.5万件,美国技术密集程度最高,中国排名第二。对于专注于基因编辑技术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来说,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获得海外专利保护将为企业未来向全球市场进军夯实基础。



为此,正序生物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自主研发技术在海内外的专利布局。正序生物科学创始人团队所开发出的5大系列碱基编辑系统,有3项碱基编辑技术已申请中国专利,其中2项已经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获得中国专利授权,7项碱基编辑技术已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正序生物已经于2020年成为拥有首个碱基编辑底层技术中国专利的企业,而今又成为中国首家拥有碱基编辑底层技术海外专利的企业。这一好消息无疑让正序生物从众多国内外开发碱基编辑新药的企业中脱颖而出。



目前,正序生物正在加速完善基于变形式碱基编辑器tBE以及其它碱基编辑系统的新药发现平台,针对遗传疾病、肿瘤、代谢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布局了多条管线。其中,已利用新型碱基编辑技术tBE针对β型地中海贫血症开发了创新碱基编辑靶点的治疗方案,并全力推进该疗法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相信在自有海内外专利技术的加持下,正序生物碱基编辑技术的临床转化会更加顺利和高效,期待其未来在基因编辑新药赛道中的出色表现!

—END—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视频号


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团队组建了专业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交流群,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进群。由于申请人数较多,添加微信时请备注:院校/企事业单位名称—专业/职务—姓名。如果您是PI/ 教授/主管及以上职务,还请注明。

往期文章推荐:

汇总|已获批上市的39款基因治疗药物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2.7.11)

NK细胞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进展

基因疗法“卷土重来”,科学家们如何使其更安全?

基因治疗:用于 RNA 治疗的药物递送系统

基因治疗的冰与火

行业报告|新型药物递送载体

从基因治疗法规看AAV生产中的关键质量分析

布局全省|浙江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首个癌症mRNA疫苗预计2022年内上市

基因治疗从临床走向商业化的关键:AAV生产工艺的放大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亮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干细胞诱导生成类器官行业研究报告

TIL疗法赛道研究报告|倚锋硬分享

rcAAV检测——基因治疗质控新挑战

深圳出台重要政策文件:重点发展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新技术

重磅!2022年中国基因治疗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深度综述:RNA疗法的进展与展望

一文览尽:中国干细胞药物注册申报和受理

两款CAR-T细胞基因疗法纳入“沪惠保”,已开启线上预约投保

Moderna正在临床前阶段研究mRNA猴痘疫苗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应用新进展与挑战

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中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国内获批或申请已被受理的AAV基因疗法临床试验已达20项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学术交流研究,不构成任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