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札记 | 望乡归梦六十年(一)
点击“三家村" 关注我们
安殿成,原籍安徽宿县,1945年7月生于南京。
1963年毕业于南大附中高中部,1964年9月至江苏溧水县乌山乡插队落户;1979年7月返城,以“以工代干”身份,在南京第二中学化学组、语文组先后施教。1984年9月,应聘入职江苏电视台,历经广告、社教、新闻部等岗位,主任编辑、记者,获第七、九届中国新闻奬,全国十佳电视新闻栏目制片人等奖项。采访札记
望乡归梦六十年
滞留安徽宿州的
韩国慰安妇郭礼南归国记(一)
安殿成
1970年代,韩国慰安妇老人郭礼南
她是一段历史,穿越了时空和国界;
她是一个见证,鞭挞着战争与谎言。人物简介:
郭礼南(音译),中国名是王秀云,日军韩国籍慰安妇幸存者,韩国全罗南道潭阳郡大德面章山里人。1925年11月27日出生,文盲。2004年4月前,住安徽省宿州市道东大街245号,户籍所在地址为宿州市汴河东路424号。
题记:
“慰安妇”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政府和军队运用国家的力量、有计划实施的军事性奴隶制度;是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上找不到第二例的暴行,是日本军阀违反人道主义、违反两性伦理、违反战争常规的制度化了的国家犯罪行为;它严重地侵犯受害妇女的人权,是世界妇女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记录。所以,自1992年“慰安妇”问题被揭露后,各国的历史学家和法律学家,认定其是与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相提并论的东西法西斯的两大“杰作”。有关战后滞留在中国的韩国(朝鲜)籍慰安妇的情况,近年来各种媒体时有报道,一直为大众传播所关注。2004年4月1日,滞留在安徽宿州的韩国前日军慰安妇郭礼南,在江苏电视台和韩国有关方面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六十年的韩国老家。安徽宿州市,旧称宿(音xu)县。提起皖东北的这座地级市,许多人也许没有什么印象;然而,说到陈胜吴广起义的大泽乡,或者脍炙人口的符篱集烧鸡,你就应该知道宿州了。
宿州道东大街,是宿县老城的东关,现在虽然换了个响亮的街名,但大致还是旧时格局。出东关,径直向东三十里,就是我的老家东三铺了。
我的二嫂也是宿州人,娘家就在盛产烧鸡的符篱集镇上。2002年春节,二嫂向我传递了一个信息:她的干妈,一位居住在宿州东关的韩国老太太,中国名字叫王秀云,应是滞留在中国的日军慰安妇,想通过电视台的帮助寻找失散六十年的亲人和记忆中的家乡。当年,我尚未退休,时任江苏电视台新闻中心企划部负责人。在查阅大量有关慰安妇的背景资料后,我和新闻中心专题栏目《大写真》制片人拟定了题为《望乡归梦六十年》的采访预案:
笔者拟写的《望乡归梦六十年》策划文案
2002年6月,我和《大写真》栏目记者郜璐莉、摄像李晓光赴安徽宿州对王秀云老人进行了第一次采访。此后不久,李、郜先后去了北京,加入中央电视台,成为庞大的“北漂一族”的新成员。
行前,我去南京大学,到留学生部邀请了两位韩国留学生一同前往安徽宿州。其中,一位是师从王彬彬教授攻读当代中国文学的研究生、南大韩国留学生会会长朴马利阿;另一位也在中文系就读,名叫张美萝。
二那一天,我带着摄制组向车队要了一辆面包车,上大桥,过六合,沿宁徐公路,经泗洪,进入安徽境内,再从泗县径直北上,到灵璧拐向西行,车程三百多公里,早上八点出发,直到中午一点多钟才抵达宿州市。
如果不是预先有知,当我们走进宿州道东大街一处临街的老屋时,无论是从衣着、体态、神情、还是地道的皖北乡音,你都不会感觉眼前名叫王秀云的老太太是一位韩国人。
老人离家去国近六十年,韩语已基本失忆,只记得父母、兄弟、姐姐、自己和两个妹妹的韩国姓名,以及诸如“米、油、猫、狗”等一些零散的韩语日常词汇。
老人听不大懂普通话。我改用带南京口音的皖北话和老人交谈,问她原先叫什么名字,老家在什么地方,家里还有什么人?借助两位韩国留学生的音译,得知老人原名郭礼南,父亲郭始植,大姐郭得南,大哥郭英得,妹妹郭南淑,弟弟郭庆禄,老家在一个叫“大长面长山里安阳谷”的地方。
老人告诉我们,1944年,她十九岁那年春天,一天早晨,她正在田里挖野菜,被一队日本兵抓住、强行押到我国东北,直到一年多以后日本投降才逃了出来。此后几年,流落到宿县符离集一带,经我政府收留,取名王秀云,安置到符离集一小旅社工作,1987年退休。
与老人的交谈,开始很顺利,然而,每当我把话题引向她的慰安妇身世,采访便“卡”住了。老人总是眼噙泪影,欲言又止,不愿直言,只是说:自己被抓到中国后给日本兵洗衣服,做劳工,吃尽了苦,现在只想能在生前回一趟家,见一见亲人。老人还侧过头,给我们看她左后耳廓上的一块伤疤,说这是她寻机逃跑时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的。自左至右:江苏电视台记者郜璐莉、南大韩国留学生朴马利阿、郭礼南、南大韩国留学生张美萝。
虽然,我对这次采访难度有所预见,并邀请两位韩国女留学生同行,给了老人不少心理上的抚慰和认同感,但一时还是难以解开淤积她心中已近六十年曾被伤害、被凌辱的死结。我们的采访无法触及对老人来说十分敏感的“慰安妇”话题,就无法确定老人的慰安妇身份,也就无法按照采访预案继续深入进行。
鉴于老人的生活环境、社会氛围和心理承受力,我和记者郜璐莉、摄像李晓光商量后,终止了对老人的第一次采访。
摄制组返回南京后,我修改了采访预案:把“王秀云”老人的身世之谜暂时搁下,先从寻找老人的家和亲人入手……三都说血浓于水,斯言诚哉。从宿州回到南京后,两位南大韩国留学生朴马利阿和张美萝主动提出放弃原先约定的每人每天一百美元的劳务报酬,全力协助我们采访,为郭礼南老人寻亲找家。
在南京汉口路附近朴马利阿租赁的居室里,笔者和两位留学生登录韩国相关网站,仔细查找老人记忆中的家乡“大长面长山里安阳谷”。
电脑显示的结果使我们既兴奋又失望:在韩国,确有叫“安阳谷”的村庄,但不是一个,而是二十多个;也确有叫“大长面”的,但它的行政区内却没有“长山里安阳谷”。此后,两位留学生又电话咨询韩国警察总署和汉城大学相关机构,依然无果。
查寻陷入了迷谷。
四不久,南大放暑假了。借张美萝回国度假之便,我托付她向韩国有关方面通报郭礼南老人的愿望,期待会有新的查找途径。很快,张美萝从韩国打来电话,说她已经和韩国相关专门机构“韩国挺身队研究所”取得联系,该机构表示竭力帮助我们。
“挺身队”,全称“朝鲜女子勤劳挺身队”,是二战期间日军强征韩国慰安妇的专有名词。从1910年至1945年,日本对朝鲜半岛进行了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其间,共有30万朝鲜半岛居民被强征入伍或去日本做劳工,20万朝鲜妇女被“动员”加入为日本军队提供性服务的“挺身队”。成立于1992年7月的韩国挺身队研究所是一家专门研究和记载制作日本军国主义统治日军慰安妇被伤害等有关问题的机构,内设对外协作部、调查研究部和映像出版制作部,有近20名专门研究人员。
等待中,半年过去了。在羊年(2003年)春节的喜庆中,从安徽和韩国同时传来好消息:
郭礼南(王秀云)老人终于消除了顾虑,再次委托我的二嫂向我们求助,并请二嫂代笔寄来一份《我要回家》口述书,坦述了自己做过日军慰安妇的屈辱经历。韩国方面,挺身队研究所通过南大韩国留学生朴马利阿转告我们,老人的求助已在韩国国家妇女部立案,该所不久将派员来中国采访以确认老人的身世。
郭礼南口述信"我要回家" 徐银霞代笔/2003.3.5
然而,一场SARS阻隔了韩国挺身队问题对策协议会以及我们再赴安徽宿州采访计划的推进。✦ 待续望乡归梦六十年——滞留安徽宿州的韩国慰安妇郭礼南归国记(二)文章.图片由作者提供并授权发表
图文编辑 | 張麗娜
❖ 专辑 | 安殿成
✦《苦旅天涯青海头》· 前言✦《苦旅天涯青海头》附录·二哥平反(4)✦《苦旅天涯青海头》附录·二哥平反(3)✦《苦旅天涯青海头》附录·二哥平反(2)✦《苦旅天涯青海头》附录·二哥平反(1)✦安殿成|插队纪事•1964~1979末篇✦安殿成|插队纪事•1964~1979后记✦安殿成|插队纪事•1964~1979(3-3)✦安殿成|插队纪事•1964~1979(3-2)✦安殿成|插队纪事•1964~1979(3-1)✦安殿成|插队纪事•1964~1979(2-4)✦安殿成|插队纪事•1964~1979(2-3)✦安殿成|插队纪事•1964~1979(2-2)✦安殿成|插队纪事•1964~1979(1-3)✦安殿成|骊山牧童今何在微信号: sanjiacun66
观今宜鉴古 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