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调 | 她是只会写自己名字的港大院士,如今,全香港人都在缅怀这位煮饭阿嫂
文丨赵慧文
半城读书原创
▲ 香港大学官网怀念发文怀念三嫂,图 / 香港大学官网
11月25日,为香港大学大学堂宿舍(University Hall)煮了44年饭的“三嫂”袁苏妹溘然长逝。香港大学校长马斐森第一时间在自己的社交主页上发表哀悼致辞。称她是“香港大学挚友,时刻都关怀旁人福祉,为港大留下了光辉传承。”
▲ 图 / HKU 100 Facebook
港大校友也纷纷在U Hall的Facebook专页上深情缅怀这位,曾用美食温暖学子之心的煮饭阿婶:“再见三嫂,你为港大留下了光辉传承,我们回还念你的马豆糕,大粒西米红豆沙,亲手调配甜酸苦辣的Hall Blood和无私的爱。”
▲ 校友缅怀三嫂,图 / HKU 100 Facebook
据校友们回忆说,三嫂特制的大西米红豆沙,“里面的西米直径足有一厘米,好大一颗!”而为了将这些“大西米”煮软,三嫂要在灶台前站上两个多小时。为了让红豆沙达到完美,她只在其中放新鲜的椰汁。
▲ 正在煮饭的三嫂,图 / 南方都市报
另外,在蒸马豆糕时,为了让它“有嚼劲”,她必须用慢火煲一小时,“不停地用汤勺搅拌”。至于被称为“Hall Blood宿舍之血”的饮料,是由生抽、老抽、番茄酱、豉汁、胡椒粉、辣椒酱制成。除了三嫂,“没有人调得出那么正宗的味道”。
▲ 正在为学生做宵夜的三嫂,图 / 苹果日报
三嫂服务过的学生,后来不乏社会精英名流,但即使功成名就,他们在三嫂眼里,依然是需要自己照顾的“U-Hall仔”。
香港特区“太平绅士”、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行政主席梁乃鹏,直到年逾花甲,依然记得在港大求学时,考试前“半夜刨书”,三嫂会给他煲一罐莲子鸡汤补脑。香港赛马会主席陈祖泽,在三嫂眼里永远是个“好文静的乖仔”。
▲ 正在煮饭的三嫂,图 / 南方都市报
曾任立法会议员的外科医生梁智鸿,据三嫂回忆,大学时总是“穿着整齐才进食堂吃饭,从来不会穿拖鞋”,还被她打趣:“大学时头型就是中分,不知道为什么到今天都没变过”。
二战时,袁苏妹为了逃离战火,由广东来到香港。1957年,随丈夫到港大食堂工作,因丈夫在家中排行第三,“三嫂”的称谓就这样传开了。这个名字,后来被港大人心心念念了半个多世纪,成为了香港大学大学堂宿舍的灵魂。
▲ 香港大学大学堂宿舍,图 / 香港经济日报
2009年9月22日,香港大学给这位没读过书也不识字的煮饭阿婶,授予 “荣誉院士”的称号,以表彰她“对高等教育界作出独特的贡献,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
与她同台领奖的,还有前汇丰银行行政总裁柯清辉、香港富豪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以及曾获铜紫荆星章的资深大律师郭庆伟。
▲ 领奖时的三嫂精神矍铄,图 / 香港经济日报社
这是自1995年港大颁授名誉院士以来,首位入选的基层员工,也是首位平民身份的荣誉院士。在此之前,只有“社会名流”才有可能进入这份提名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三嫂的院士提名在表决时获全票通过,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授衔赞词中说:“大学堂有三宝,铜梯、四不像和三嫂。三个宝贝是搬不动,移不走,三嫂永远是大学堂之宝,亦是香港大学之宝。”
▲ 三嫂与社会名人同台领奖
一位普普通通的煮饭阿婶,没上过学也不识字,但她44年间对学子“拎个心来”地照料,就是对高等教育界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贡献。
通过对三嫂的礼遇和缅怀,港大与港大人清晰地表达了他们秉承的价值观,与其说他们表彰了一个普通人,不如说他们表达了对劳动、奉献和爱心的推崇。
▲ 香港大学大学堂宿舍脸书专页怀念三嫂
伟大有时候就来自于坚持奉献的普通人,他们都应当受到最体面的尊重,无论你眼中他们的存在,是“低端”还是“高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1329hsn2nt&width=500&height=375&auto=0
▲ 三嫂采访视频
半城谨以此文致敬所有平凡的劳动者,无论保洁阿姨、餐点大叔还是快递小哥。
- The End -
延伸阅读
半城调丨拒绝沦为性奴,10000个姑娘拿起枪,干掉了世界上最恐怖的男人们
半城调丨92年红了两个文艺女青年,昨天,王菲在跟马云唱堂会,艾敬拿了全球艺术大奖
半城调丨你在朋友圈秀恩爱的招数,都是200年前这对男女玩剩下的
采 编 赵慧文 丨 美 编 大春丨 音 乐 LM
半城编辑部原创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黄菡 | 叶檀 | 陈文茜 | 黄佟佟 | 野夫| 张明 | 潘知常| 周晓虹 | 白岩松 | 徐士进 | 裴谕新 | 薛冰 | 刘嘉| 李丽淑 | 金一虹 | 晋锋@一猫一艺术 | 吕莎莎 | 张默雪 | 鲁敏 | 陶向南 | 傅国涌 | 曹立群 | 于海青 | 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