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调丨国产都市剧为什么看上去很土?看看女主角穿衣的“好嫁风”
在日剧《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里,事业有成但四十岁未婚的女主角中谷美纪,被恋爱导师建议改换“惹人怜”的穿衣风格,关键词包括:浅色连衣裙、透明上衣、细跟高跟鞋、薄纱裙、紧身裙和叠穿。
这被一向走简约职场风的女主角吐槽为“新任女主播式的的轻浮”。
这种人畜无害、惹人怜爱的穿衣风格,又被称为“好嫁风”,最早出现于日系偶像剧,近年来在国产都市剧中大行其道。
在广大审美不足、用力过猛的造型师Tony老师、Calvin老师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诞生了满屏尽是蕾丝边与马卡龙的盛况。
讨好男性装萌装嫩过分卖弄性感的装扮,都不会有高级感。
— by 半城·赵慧文 —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花吃了那女孩”
(ID:huachinvwang)
▼
国产女主的噩梦:好!嫁!风!
看剧久了,我发现我越来越忍受不了一件事——那就是,国产时装剧女主的衣品。
无论多少岁都喜欢穿粉嫩的颜色。
满屏的蕾丝边蝴蝶结。
感觉整个世界都被阿依莲承包了一样。
以前,我们把这类毫无时尚感的审美,叫乡村少女风。现在,它有了一个更准确的形容——「好嫁风」。
「好嫁风」是什么呢?
这词最开始是从日本传过来的。在日系服装里,有一种很受异性欢迎的派系,叫「モテ系」。モテ(Mote)在日语里是モテる(moteru)的缩写,意思是受欢迎、有异性缘的。中文翻译过来,就变成了“好嫁系”。
最初「好嫁风」只是一种甜美的穿搭风格。(《失恋巧克力职人》里的石原里美是这种风格的代表者)但后来,大家越研究越细,甚至还有情感博主专门研究直男喜欢什么类型的打扮。
于是,「好嫁风」慢慢就偏离了原来的日系可爱,变成了以「好嫁」为目的,以讨好直男为重点。直男喜欢的「好嫁风」是怎样?网上有人总结了一下,有下面几点:
穿粉嫩粉嫩的马卡龙或冰淇淋色。
喜欢裙子多过裤子,最好还要膝盖以上。
蕾丝、亮片、碎花、蝴蝶结、毛茸茸还有纱裙是加分项。
可以露肩露腿露背,但不能露胸。
核心思想,就是把自己打扮得软萌软萌的,看上去人蓄无害,远离男人看不懂的欧美时尚风。
△国内“好嫁风”的代表,一般认为是关晓彤和结婚前的奶茶妹妹
了解了「好嫁风」的定义之后,再去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咱们的国产时装剧女主,基本都这么穿。
从17岁的欧阳娜娜。
到41岁的马伊琍。
△罗子君离婚前这套是很标准的“好嫁风”,荷叶边的袖子,粉嫩的衣服,还有粉嫩的口红
从《极光之恋》的关晓彤。
△《极光之恋》这部年终大烂剧,简直是“好嫁风”的重灾区。从头粉到脚是重点,哪怕你能买得起香奈儿,请记住,一定要选粉红的!
到《遇见爱情的利先生》里的周冬雨。
△这部剧的审美让陈晓和周冬雨的颜值掉了好多个档次
从《欢乐颂》里的杨紫。
△邱莹莹在“五美”里也是最典型的“好嫁风”
到《人间至味是清欢》的陈乔恩。
△“好嫁风”露肩是重点。其实陈乔恩在这里的设定是叱咤风云的高级白领,但是如果你们去搜搜这部剧的剧照,就会发现她穿得很幼齿,一点职场感都没有。
甚至国民女神高圆圆。
△在《咱们结婚吧》里面,为了配合那颗恨嫁的心,高圆圆的打扮:纱裙、毛毛、粉色系,全中。凭良心说,这里大部分的衣服,如果不是穿在高圆圆身上,其他人穿都是灾难。
以及正剧《人民的名义》里的胡静。
无论年龄,无论职业,无论个性,通通都是「好嫁风」。(袁泉演的唐晶是个例外,她大概是国产剧里少有几个让人觉得衣品赏心悦目的女主,但这样的独立女性角色有多少呢↓↓↓)
而且,这些角色,不仅穿衣风格类似,就连人设和命运的走向都是很像的。
喜欢穿「好嫁风」的女主,大多是性格比较软弱、个性不够独立的女生。她们在剧里,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谈恋爱。她们的成功,离不开男人的帮助。她们的大团圆结局,也基本上是一份完美的爱情或者婚姻。
△邱莹莹就是一个典型,当然她有试过努力独立,试过努力工作,但她在工作上的成就感远远比不是她结婚重要。为了结婚,选择了曾经嫌弃自己不是处女的应勤,她的人生主要目标就是「好嫁风」追求的,嫁个“可以养得起自己的老公”。
哪怕是高小琴这样有手段的女性,在《人民的名义》里面,依然是男人玩弄政治的工具,所以要讨男人欢心的她,也只能穿男人喜欢的粉色系。
至于,我们的剧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风格和性格都类似的女主?是一种巧合?还是说国产剧的审美就这么统一?
我认为,这更像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反映。
编剧、导演以及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在潜意识里觉得女性是弱势的,她们需要依附于男性才能生存,女性的终极目标就是“嫁个好男人”,“有段好婚姻”。所以,国产剧里,才会有这么多为了追求婚姻不顾一切的「好嫁女」。
△高圆圆这种颜值到了四十岁还要被说“豆腐渣”,你能忍吗?
反观在国外的时装剧里,好像就没有这种情况了。美剧就不用说了,你基本看不到「好嫁女」。人家喜欢主打的是强势的大女主,《傲骨贤妻》、《纸牌屋》里出现的都是优雅的职业装。
日本虽然说是「好嫁风」的发源地,但在他们的剧里,「好嫁风」也不是绝对的主流。
她们有石原里美这样甜美系的女主。
也有天海佑希这样能把黑色穿出气势的女王。
最有趣是《东京女子图鉴》,我以前写过,女主基本上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时尚品味也在一步步up,从一开始单纯走可爱风的“好嫁女”,变成了有个性的独立女性。看女主的演变可以看到,「好嫁风」其实是处于时尚最底层……
△《东京女子图鉴》女主自我意识的觉醒,打扮也出现变化,以前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喜欢“好嫁风”,后来有了自己的审美,就抛弃了那一套讨好男性的标准。
甚至就连韩剧,一个制造了无数玛丽苏,无数少女春梦的地方,「好嫁风」也慢慢没有那么受欢迎了。最典型是裴秀智。被叫做“国民初恋”的她,本身就是韩国高端「好嫁风」的代表。
但她在最新的韩剧《当你沉睡时》,基本上已经抛弃了这种软妹子打扮。剧里她演一个非常有专业理想的记者,哪怕整部剧的重点还是谈恋爱,但为了贴合角色的性格,她穿得比较硬朗和有职业感。
这就是进步。不同的衣品反映的是不同的价值观。
当「好嫁风」不再成为时装剧主流的时候,这也意味着,剧里的女性,变得更多样。
她们不再以“好嫁”、追逐男性为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她们除了婚姻、爱情,还有自己的事业、兴趣和其他追求。这些多元化的价值观,多元化的现代女性,才是我们渴望在时装剧里看到的东西,而不是满屏装嫩的「好嫁风」。
讲真,如果「好嫁风」只是一种穿衣风格,我对它没有任何意见。女生喜欢穿粉红色,穿得得可爱点,这是个人选择,没什么好说的。但我讨厌的,是「好嫁风」背后的价值指向——「好嫁」。
现在很多人,穿成这样,根本不是发自内心喜欢的,而是她们通过一系列精心研究,得出这是最吸引直男的衣服,她们才这样穿。
对这些向往「好嫁风」的姑娘来说,她们在乎的不是自己好不好看,自己喜不喜欢,而是男人眼里的自己到底是怎样?这不是把自己贬低,把自己物化了吗?
△现在网上还有“好嫁风”教主教大家如何做直男斩,女人要白要瘦要美,那言辞刻薄得呢,难道胖的人就是死胖子吗?日本的渡辺直美可是很可爱。
尤其受不了的,是“疑似骗婚骗钱逼死程序员”的翟欣欣出现以后,竟然还有追捧者,觉得她这种「好嫁风」非常有用,想学!然后从穿衣、妆容、自拍还有如何发朋友圈,研究自己怎样才能像翟欣欣这样营造出“笋盘”“白富美”的效果……
天呐,实在太毁三观了。难道为了嫁出去,大家就可以这么不择手段了吗?
△大家可以上网搜搜《翟欣欣早已放下了美,你们还在这里扯直男审美土?》这篇文章,博主深入研究了翟欣欣的审美如何有用,如何可取,简直打开新世界……竟然还有人以“骗婚”为荣?
再加上,现在各种国产剧都喜欢营造出「好嫁风」才是人生赢家的感觉。女主无论多少岁都要穿得像个小白兔。女主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和“霸道总裁谈恋爱”。还有亘古不变的催婚、逼婚梗。
△前阵子播出的《盲约》也很经典,蒋欣作为一个“剩女”,因为害怕嫁不出去,决心改造自己,于是就从原来喜欢穿宽松黑衣服,变成了满身都是“好嫁风”……这是哪门子改造,怎么跟人家《东京女子图鉴》相反的?话说除了蒋欣,剧里其他女人也都是好嫁风的风格。
这无形中都在“鼓励”一种单一的价值观:女性都应该穿成男人喜欢的样子。
突出你在男人眼中的魅力。外表温顺,性格软萌,不具有攻击性,才会得到男人的爱,才有可能变得幸福哦。
△以男人会怎么看我来要求自己,邱莹莹这一套简直是“好嫁风”最直白的注解。
想想,这样的洗脑,实在太可怕了。穿衣打扮,本来就是让自己更喜欢自己的一个方法。凭什么要以“取悦男人”来作标准?“做得好不如干得嫁得好”,本来就不应该是一个独立女性的人生追求。拼命鼓吹这个难道不是一种倒退?
更搞笑的是,在古装剧里,我们尚且可以看到燕瘦环肥各种类型的美女。但到了时装剧,现在反而只剩下「好嫁风」一种偏好。这实在太难理解了。
难道说我们现代女性,这100多年都没有进步,到现在还是摆脱不了“男人怎么看我”这个枷锁?
Unbelievable!
延伸阅读
半城调丨你只有先了解严歌苓的芬芳年华,才能够更好地看懂《芳华》
采 编 赵慧文 丨 美 编 陈思丨 音 乐 LM
半城编辑部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黄菡 | 叶檀 | 陈文茜 | 黄佟佟 | 野夫| 张明 | 潘知常| 周晓虹 | 白岩松 | 徐士进 | 裴谕新 | 薛冰 | 刘嘉| 李丽淑 | 金一虹 | 晋锋@一猫一艺术 | 吕莎莎 | 张默雪 | 鲁敏 | 陶向南 | 傅国涌 | 曹立群 | 于海青 | 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
采 编 赵慧文 丨 美 编 陈思丨 音 乐 LM
半城编辑部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黄菡 | 叶檀 | 陈文茜 | 黄佟佟 | 野夫| 张明 | 潘知常| 周晓虹 | 白岩松 | 徐士进 | 裴谕新 | 薛冰 | 刘嘉| 李丽淑 | 金一虹 | 晋锋@一猫一艺术 | 吕莎莎 | 张默雪 | 鲁敏 | 陶向南 | 傅国涌 | 曹立群 | 于海青 | 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