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布赫宾德丨“当指挥家在三十至三十五岁间拥有了所有的东西,六十岁时该怎么办?”
20世纪钢琴大师演奏风格极简指南
听钢琴家布赫宾德
编者按:布赫宾德又来中国了!这次带来的是五首贝多芬钢琴协奏曲。作曲钢琴神童,被公认为神童的他5岁便被维也纳音乐学院录取,成为该院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学生。同样在9岁时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公开音乐会,12岁进入了布鲁诺·赛德霍夫大师班,当时班里的同学中还有被称为维也纳钢琴三杰的弗里德里希·古尔达(Friedrich Gulda)。2012年,布赫宾德在北京演奏了全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这是他第57次演奏全套作品,而这一次演奏的五首钢琴协奏曲,据说是第三百多次演奏……但布赫宾德说:“自己从来就没有引起过轰动”。的确,恰如他人所言:布赫宾德直到今天也没有大红大紫过,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然而他却如涓涓细流一般保持着自己的艺术青春,没有绚烂火热的技巧张扬,却坚守着他的艺术趣味,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这些维也纳昔日的城市英雄同样也是他的英雄。真正的古典音乐演奏大师,首先是让自己的生活具有古典风格,今天我们为大家分享的,也就是一篇关于布赫宾德对年轻人的谆谆教诲。
鲁道夫·布赫宾德(Rudolf Buchbinder)不仅以杰出钢琴家的身份活跃于当今古典乐坛,其全方位的音乐才华亦被世人所关注,被誉为“当今最重要、最具洞悉力的艺术鉴赏大师”。这位被赞“大器晚成”的指挥名家曾接受上海媒体采访,他坚持他的观念,认为现在的环境对于青年音乐家的使用“太过追求轰动”以及“一夜成名”,“青年音乐家本可以对此说不,但他们没有,这对他们的成长其实不好。”
布赫宾德1946年出生,5岁时便被维也纳音乐学院录取,成为该院史上最年轻的学生,他9岁举办首公开音乐会,20岁时在范·克莱本钢琴比赛上获奖。但与许多年少成名的钢琴家不同,布赫宾德并没有急于发展个人职业生涯,而是潜心提升钢琴造诣,因此成为国际琴坛大器晚成的代表。
谈到他所认为的最幸福的事情,竟然是“自己从来就没有引起过轰动”。因为在布赫宾德看来,一个钢琴家,尤其是年轻钢琴家,若是名震四方,那是再危险不过的事情了。他的理由是:辉煌不会来第二次。巅峰之后可能就是下坡路,不如老老实实,一步步地在艺术的台阶上登高远眺。细水长流,永无终止的进步才是一个艺术家应该享有的乐趣。台阶何时会终止,是他不愿意过早知道的事情。
“很幸运的是我的职业生涯没有惊世骇俗的突然出名,一旦出现这样像火箭一样的急速上升,日后是很难复制这样的轰动的。我的职业生涯是缓慢上升的过程,不停在上升,直至我死去。现在唯一好奇的是这个缓慢上升的空间最后到底会到哪里。”他对记者说。
以演绎贝多芬著名的他,一生中只做过次贝多芬全套的奏鸣曲,他解释说,“知识的储备够丰富之后才能让技艺变得自由,知道得更多就如同在脑海中打开了一扇门。就像建房子,地基足够扎实时就能够在上面建任何想要的式样;若不够扎实,任何建筑都无从谈起。”
然而,他也说,现在的录音公司跟以前是不一样了:“太早成名对于音乐家来说是 危险的,尤其是对指挥家来说。当指挥家在三十至三十五岁间拥有了所有的东西,六十岁时该怎么办?以前的录音公司和现在的是有区别的,以前的公司会为音乐家考虑到更长远的未来,为他们做职业生涯规划,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现在的公司并不这么想,只为明天该如何而考虑,只希望创造一个又一个轰动的故事,用轰动性来持续。许多现代青年音乐家可能被误用,没有很好地被开发与使用,其实问题在于这些音乐家本身是可以说不的,但没有人说不。这是两方面共同造成的结果。”
编者按:音乐之光为大家推出【20世纪钢琴大师演奏风格极简指南】,每次通过千余字,来给大家介绍一位钢琴家及其演奏风格或理念。欢迎大家关注!
第一期:钢琴家阿劳:“演奏是什么?”
第二期:钢琴家利帕蒂:“原始乐谱很重要,但对作品内在精神的解读更重要。”
第三期:钢琴家米凯兰杰利丨“我不为别人而演奏,我只为我自己演奏”
第四期:钢琴家范·克莱本丨他是赢得苏联钢琴大奖的“美国英雄”
第十期:波兰钢琴家齐默尔曼丨他永远谦虚而自信,发出不凡的智慧光采。
第十四期:钢琴家密拉·海丝丨一位哲学式的女钢琴家!
第十五期:钢琴家哈丝姬尔丨她一生与疾病相伴,却具有一尘不染的纯净
第十八期:弗朗索瓦演奏肖邦丨20世纪钢琴大师演奏风格极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