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聂震宁:直抵人心的作品具有跨越国界的力量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CTSS Author 严肃活泼国际君

关注国际出版周报

看接地气、国际范的出版资讯

关注并在对话框回复文字“搜索”,点击链接即可按关键词获取全部资讯


聂震宁丨发言

雒文佳丨编辑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外出版业的交流合作日趋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如何让“中国故事”更容易被海外读者接受,则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在2018南京“一带一路”国际文学暨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上,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聂震宁应邀发言,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海外汉学家推介了包括“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在内的多个文学“走出去”项目。


聂震宁

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


为了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我国建立了“丝路书香”工程,旨在支持和引导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出版合作与交流。


这项工程目前已经连续四年评审重点扶持项目,已有1000余种图书的翻译出版获得资助,版权输出国家49个,涉及语种39个,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语种。



同时,国家已经设立多年的“经典中国”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资助项目还包含有相当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输出项目。


此外,“丝路书香”工程的核心项目还有“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目前已经与36个国家签订互译出版经典作品协议,中外双方已完成100多种优秀图书的翻译出版。

 

在我国版权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同时,出版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创办出版发行企业的规模也在大幅度扩大。


目前,我国出版业正在实施或者已经立项即将实施的本土化境外投资项目多达48项,参与企业40多家,覆盖“一带一路”大多数国家。


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中东国家设立的4个出版机构取得明显进展,云南新知书店在东南亚国家设立中国新知书店,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走出去”图书展览


缅甸新知华文书局


我国出版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加快“走出去”步伐,从内容创新到产品形态到版权形态乃至产业形态,做出并将继续做出非同凡响的业绩,对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特别是对我国文学作品走向国际,赢得更多的国际读者,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


文学写作直抵人心,出版业运作形式多样,可以帮助文学作品跨越国界,走向更广大的人群。



本土“讲述”,影响力大

 

“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是“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走出去”的一项重点工程,以北京语言大学作为秘书处,由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为平台具体落实,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全球其他重点区域,广泛联系和积极培养对我国友好的海外汉学家、作家、媒体人、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让他们用亲身经历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鼓励并支持他们创新对外出版话语体系,面向国际市场和海外读者客观介绍中国。

 

作为“丝路书香”工程的重点项目,“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旨在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运用专项资金支持国外作者写作客观介绍中国的好书,架起沟通桥梁,为促进相互理解并扩大文化交流、加强出版合作提供更多优秀作品。


在我看来,“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的实施,对于不断加大开放力度的中华民族,无疑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创举。


许多年长的中国人还记得,20世纪30年代中期,曾经有一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作出版过一部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这部作品先是在国外出版,后来翻译成中文以《西行漫记》为书名,由邹韬奋、胡愈之等先生安排在中国出版,其影响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在中国和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红军和毛泽东的伟大形象树立起来了,一批批年轻人从各地奔赴延安,毛泽东后来说:“斯诺著作的功劳可与大禹治水相比。”

 

后来,还有一位美国人费正清(John K. Fairbank)教授写作中国内容,也产生了历史性影响。



如果说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在国际舆论界形成了“毛泽东旋风”,那么,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的《美国与中国》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出版之后,毛泽东研究才真正进入了规范化的学术殿堂。


1952年,费正清之高足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在其开创性的著作《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毛的崛起》中提出了“毛主义”(Maoism)的概念,这不仅使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独创性”凸显出来,而且成为了西方毛泽东研究的一个重要范式,产生了极大影响。




持续发力,终获繁盛

 

外国人写作中国,由于作品中符合逻辑所具有的客观性、互文性以及传奇性,比较容易为许多和作者同一母语的读者所接受,也较为容易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


据统计,截至目前,第一期资助清单的38部作品已有3部完成出版,并成功落地目标国家,包括印度作者狄伯杰撰写的《中印情缘》、韩国作者金胜一撰写的《我眼中的中韩关系》和美籍华裔张文献撰写的《版画看中国》;内容写作完成50%及以上的有13部,提交海外出版合同的11部,10部均为由大纲开始创作,只有1部的计划未能执行。整体情况良好。



韩国人金胜一著的《我眼中的中韩关系》由韩国耕智出版社出版韩文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


金胜一博士现为韩国东国大学东西比较研究所研究员、东亚未来研究院院长。他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和文学研究,著作和译著很多,是《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的译者。


他翻译的《中韩关系史》《中国人的美德》《中国历史与文化》等书在韩国引发了“中国热”。


金胜一的《我眼中的中韩关系》针对中韩关系问题,从一个资深文化学者和一个韩国人的角度,以文化和历史为宏观考察框架,梳理了中韩之间的文化起源、文化交流、交往历史和相互关系,分析了两国在发展上的共同点和差异所在,在此基础上对中韩两国未来关系进行了既高屋建瓴又入情入理的展望。



2017年9月12日,印度汉学家、翻译家狄伯杰新作《中印情缘》印地语版,以及他所翻译的《论语》和《孟子》印地语版等图书的首发式在印度尼赫鲁大学举行,引起很大轰动。


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为《中印情缘》一书作序,赞扬狄伯杰“对中国情之深,对印度情之厚”,认为他的这份中印情缘委实自然、纯洁、美好。


尼赫鲁大学常务副校长库马尔出席首发式。这部书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已于2017年上半年分别在中国和英国首发。


中文版是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所属的中译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发行后很快成为一部适销对路的热门书。也许,这与作者的“中国女婿”身份不无关系。


第二期情况越发良好,得到了海内外社会各界积极回应。


目前所征集的内容涵盖中国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和艺术等多个学科,申报计划的有百余位海外作者,覆盖汉学家、翻译家、教授、政治领域专业人士、专职作家、出版人、编辑、医生、记者和外交使节等职业;涵盖创作语言18种,创作主题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文学、人物传记、电影、游记、地域文化、国际关系、文化交流、时事、绘本、童书等多个门类;其中25个选题已提交全部书稿,43部作品已提交部分样章,36部已提交写作大纲,拟订了写作计划。

 

“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也许,这一步,其影响力还远不如上个世纪上半叶斯诺、费正清等人的大,然而,毕竟这是在我国主导和扶持下走出了第一步,后面还有数十种乃至百余种作品正在写作中,相信还会产生具有更大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只要我们坚持按照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文学、学术写作的规律去推进计划实施,既坚守我们的文化立场,又尊重写作者的主体性,长期坚持下去,中华文化之根一定会生长出茁壮茂盛的国际文化交流之树来。IP


*以上文字内容根据聂震宁在2018南京“一带一路”国际文学暨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点击橙色关键词看更多有料新闻: 

BBC书单《射雕英雄传》英译本《本源》故事驱动出版业跨界中俄出版德黑兰书展蔡皋世界读书日三联中读李湛军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三体》美剧曹文轩熊亮2018数字出版报告霍金周斌掌阅“她力量” 丨王焰电子书网文IP杜乐盟张玉国哈瓦那国际书展观影指南培生无问西东 旅行青蛙年轻一代阅读趋势高校图书馆资源报告TOP10作家写作技巧出版业趋势预测英国出版业数据全美各大书榜芳华中国出版“走出去”


这里的留言区

等待有态度的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