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应急管理部成立3年来最大规模实战演习!米26、翼龙2H等装备纷纷上场,王勇、黄明、彭清华、黄强等共同出席

通航圈 2021-05-30

近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四川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这也是应急管理部成立3年来首次举行的大规模实兵检验性演,也是多年来全国举办的最大规模抗震救灾实战演习。解放军、武警部队、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等26支救援力量超六千人携带各式装备亮相演习。国务委员、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王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四川省省长黄强,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急管理部、四川省委省政府、军队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现场观摩演习。

演习模拟四川突发7.5级地震,灾区房屋倒塌损毁严重,造成大量人员被压被困,当地电力、通信、道路、桥梁部分中断。这次演习对标实战要求,具有实战性、联合性、检验性、引领性等特点,以抗震救灾全流程、全要素为主线,按照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统筹国家和地方抢险救援行动,充分发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力优势、军队应急救援力量突击优势、专业应急救援力量技术优势和社会应急力量辅助优势,检视国家和地方应急资源统筹运用的效能,探索完善通信空天地一体组网、力量空地一体投送、多层级多力量统筹指挥等方法手段,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磨合指挥协调机制,增强抢险救援能力,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包括米-8、直-8G、米-171、米-26等多种型号的救援直升机亮相演习现场
演习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设主演习场,在成都、攀枝花、乐山、阿坝、甘孜、凉山等6个市(州)设分演习场,按照实战指挥、实兵投送、实地展开、实际处置要求组织实施。演习共动用各类应急力量6100余人,包括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军队应急力量,安全生产、工程、医疗、电力、通信、公安等专业应急力量和社会应急力量;动用各型航空器11架,以及部分铁路公路运力资源、指挥车辆和救援装备器材。中央军委联指中心、西部战区联指中心与国务院、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同步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派出现地指挥机构带部分实兵的方式,组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全流程、全要素参加演习。


此次演习创新应用了一批新技术、新装备:在力量开进方面,针对断路、断电、断网极端环境条件,利用直升机、民航客机向震中成建制模块化紧急空投空降兵力装备,军队和社会应急力量紧急实施道路抢修保通、架设水面浮桥,打通救援通道。在应急通信方面,现场构建通信卫星、翼龙无人机空中中继、散射通信、地面卫星便携站“空天地一体”应急通信系统,实现震区救援救灾全地域全时段应急通信畅通。在灾情侦查方面,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大中型无人机空中勘察技术等,实时获取受灾重点区域、山体崩塌、堰塞湖等灾情,为指挥部动员和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在现场救援方面,动用了国际一流的地质雷达、成像雷达、音视频生命探测仪等建筑废墟深度埋压人员搜救技术装备,精度高、定位准,并首次应用LBS基站定位新技术,通过手机信号准确定位被困人员的数量和位置。在医疗救护方面,首次在震区尝试启用模块化医疗方舱,组建移动医院,开进国家和地方医疗救援队,集中救治伤员,并协调军地直升机紧急转运危重伤员。
其中,日前在首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亮相的“翼龙三兄弟”(见前文:助力新时代应急救援体系建设!AG930等多项国产航空应急救援新利器重磅亮相,AG600等国产新型航空应急装备集中与用户签约)也派出了“翼龙”-2H应急救灾型来搭建无人机空中通信平台。此次演习中,地震一级响应启动后,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调派“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空中通信平台,自贵州安顺快速飞抵四川雅安震区执行灾情侦察、应急通信任务。

据介绍,“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通过采取公网、专网、卫星通信方式互为补充,针对灾区 “三断”(断路断电断网)情况,融合空中组网、高点中继等技术,实现图像、语音、数据上下贯通,横向互联、可视指挥,帮助全面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为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翼龙”无人机空中通信平台可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15000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能够保障雅安全境专网通信,为国家现场指挥部指挥调度、视频会商提供强力保障。“翼龙”无人机系统平台可应用卫星遥感、空中勘察等技术,实时获取受灾重点区域、山体崩塌(滑坡)、堰塞湖等灾情,为指挥部第一时间确定救援救灾重点方向以及动员和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救援工作第一时间打开生命通道。

此次参与实战演习的应急通信保障型“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是由航空工业所属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翼龙”无人机系统平台的基础上,针对国家应急管理需求,为灾害探查、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投送等任务研制的大型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该系统由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保障系统组成。该型无人机搭载了光电吊舱、合成孔径雷达、航拍CCD相机、应急通信保障吊舱、应急投送舱等设备,具有航程远、留空时间长、承载能力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可在多种极端条件下,完成多谱段灾害现场探查、公/专网应急组网通信、应急物资投送等任务,并融入应急指挥体系,是我国应急救灾保障的新力量实战演习测试结果表明,“翼龙”光电吊舱图像清晰、雷达数据齐备、航测地图精准,现场音视频数据与应急管理部指挥大厅实时交联,实现了实时调度和高效指挥,充分体现了“翼龙”无人机系统平台的实战保障能力,解决了断路断电断网极端情况下,“力量突不进去、信息传不出来”的实战难题。
作为空中通信骨干枢纽节点,翼龙无人机可以配合地面370M集群设备、宽带自组网设备、散射通信设备等,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可快速实现窄带语音广域互通、宽带视频远距传输等。“重大灾害发生后,确保通信畅通是首要任务,通信一断,所有救援设备都只能‘望洋兴叹’。翼龙无人机具备长航时、快机动、广覆盖的作战优点。”据应急管理部科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翼龙无人机空中通信平台是应急管理部打造的应急通信国家力量,集成了光电吊舱、合成孔径雷达等侦察载荷,以及机载卫星站、公网移动通信基站、宽带自组网设备、PDT集群基站等通信载荷。据通航圈了解,应急管理部在去年年底曾以2472万的预算金额招标采购2套大型长航时无人机应急通信系统技术服务。看来,翼龙转民用后确实市场可期。


此外,演习中还亮相了无人机空地配合人员搜救技术。救援队伍充分发挥无人机高机动性、不受地面限制等优势,在飞行高度15米情况下,7秒内可搜寻1平方公里内手机信号实现大范围被困人员10米精度的快速定位,同时结合地面单兵手机信号搜救装备,可进一步实现0.2米精度的手机定位,根据手机唯一身份码(IMSI),第一时间识别被困人员身份信息,为科学调度救援力量、精准施救提供决策依据。


据介绍,地震灾害往往对地面道路造成严重破坏,参与救援的重型设备很难到达救灾现场,在“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中,米-26直升机担负吊运重型设备飞往救灾现场的运输任务,特别是吊运挖掘机成功打通生命通道,为地震抢险救援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演习中,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50名指战员乘坐米-26直升机第一时间抵达“灾区”现场。据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工作人员介绍,米-26直升机是世界上现役最大和最重的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56吨,货舱空间巨大,可装运2辆步兵装甲车和20吨的标准集装箱。米-26直升机参与救援处置工作时,可以容纳60张担架床,及时高效转运灾区伤员。据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米-26直升机不仅在地震救援中作用明显,在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米-26直升机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常被用于地空配合和立体灭火战法、遏制火势或者处理悬崖火

出席此次演习的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四川调研时强调,近期部分地区极端天气多发,自然灾害风险复杂严峻。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将防灾减灾纳入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局,持续加大预防投入,健全信息化、智能化、网格化灾害防治体系,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预警能力,确保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强化央地、部门、军民协同联动机制,持续开展实战实训、联战联训,健全救灾物资储备,时刻做好防大灾抢大险准备。广泛宣传普及灾害防治知识,推动全民防灾、合力减灾、共同救灾,夯实全社会防灾减灾基础。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周学文介绍,应急管理部加快主力军和国家队建设,推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转型升级,加强装备配备,承担“全灾种”“大应急”的综合救援任务,转隶以来累计营救和疏散遇险群众145万余人;加快骨干力量建设,补齐专业队伍短板,新组建地震灾害救援队伍461支,地质、山岳、水域等救援队伍27支;加快辅助力量建设,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迅速,目前已备案1775支、62万余人;加快协同能力建设,有序推进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国家航空救援体系建设,确保各类应急队伍统一调度、统一行动、统一保障。“中国特色大国应急管理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而强化实战演习,在实战中增强忧患意识、发现实际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完善机制,正是提高防灾救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次演习演习成功模拟了实战指挥、实兵投送、实地展开、实际处置,检视了国家和地方应急资源统筹运用的效能,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磨合指挥协调机制,增强抢险救援能力,达到了预期目的,证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充分彰显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势。

来源:应急管理部官网、航空工业、央视新闻、Mr.Knowall及网络;通航圈综合编辑。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