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论月刊》《社会科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23年第3期目录

法研在线 2023-12-27
《理论月刊》2023年第2期目录

《理论月刊》2022年总目录

来源: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2023年重点选题方向
《理论月刊》2022年第8期法学论文要目
《河南社会科学》《理论月刊》2022年第6期目录
《理论月刊》“碳排放法律前沿问题研究”专题
《理论月刊》2022年重点选题方向
《理论月刊》2021年第9、10期目录
《理论月刊》2021年第5、6、8期目录

《理论月刊》2020年重点选题方向

《理论月刊》2019年重点选题方向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
5·宋田光  李桂花生态生产力的出场、内涵与价值
14·张 婷新发展阶段的大食物观:科学内涵、理论进路与现实向度
☉ 政治理论与公共治理
24·杨慧青  彭国胜政府质量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基于中日韩三国的比较研究

37·刘芮伶大数据如何影响政府治理能力——基于贵州的实证研究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49·陆岷峰  欧阳文杰产业金融与实体经济:政策环境、模式比较与实践路径
63·杨尚昆  杨智慧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意涵、基本特质与时代路向
☉ 文化产业研究


72·袁 渊  黄永林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鄂西民歌特征研究
83·高艳芳新世纪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转向与成因

☉ 社会理论与政策


92·聂 飞
两种理性框架下的国家行动:中国家庭政策变迁研究
99·杨宝强  钟曼丽从外包到内生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长效路径研究
108·赵雅倩  梁延润雨  等应变型抗争:风险社会下都市青年维权新样态——对长租公寓爆雷事件中一起协商案例的分析


☉ 法治与法理研究


123·谭九生  胡健雄
比例原则规约算法行政的法理基础与路径
135·吴汉东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改革的功能困境及其消解
☉ 人文新论


145·吴天明论周礼的本质
154·李 萍论公民道德建设的性别维度
《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法学论文要目

《社会科学》2022年第12期法学论文要目

《社会科学》2022年第11期法学论文要目

《社会科学》2022年第9期法学论文要目

《社会科学》2022年第8期法学论文要目

《社会科学》2022年第7期法学论文要目

《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法学论文要目

《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法学论文要目
《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法学论文要目

来源:社会科学杂志

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在中国:

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摘 要: 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国内兴起,后又经历了自发研究和自觉研究的阶段,从最早的法社会学拓展到法社会科学。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包括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两个方面。外部视角关注法与社会的关系,内部视角则是对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过程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当前,法的社会科学研究在国内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并且出现了分化与交锋,如何处理法律经验研究与法律理论研究、法律定性研究与法律定量研究、部门法学(法教义学)研究与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这三组关系成为新的焦点。就整体来看,法的社会科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部门法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联系,特别是要注意在法律实务中总结社会科学的运用经验,密切关注国外法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力求在中国经验和理论反思的基础上建构中国自主的法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

作 者: 侯 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应急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的法治逻辑


摘 要: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区域应急合作的法治化。应急背景下,区域合作呈现出有别于常态“发展型区域合作”模式的“防御型区域合作”模式新图景。在信息化时代,以数据技术主导、多方主体参与为特征的新区域主义的应急结构成为跨区域应急的主导治理框架,展现了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新理路。在应急法体系的运作过程中,应急防御型区域合作的实施并不规范,尤其体现为区域间应急决策标准的不统一,削弱了区域在实现国家安全中的基础作用。在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检视下,应急行政中的应急指挥机构及其发布的应急行政命令均应受到法秩序统一性框架的约束。为规范应急背景下区域之间的一体化实践,缓和风险系统性与区域分割管理体制之间的张力,通过区域合作助推国家安全,央地政府以及相关主体必须在科学与法治价值的引领下统筹共进。这需要事前在规范层面完善区域合作立法保障机制,在合作之中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增进区域合作动力,以及在事后通过监督与行政自制抑制应急权力的扩张。

作 者: 白云锋,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

2023年第3期目录


刑法总论

中国的刑法观:问题类型与立场选择

王充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二难推理及破除路径
张小宁
被容许的风险
喻浩东
被害人教义学理论的依据反思与功能批判
王焕婷
共犯本质论重述
姚培培

刑罚学

将前科作为酌定从重处罚情节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苏永生

刑法中违法所得的泛化适用及其纠偏

李迎寒


个罪研究

论我国刑法分则中的组织行为
唐稷尧
“数据安全法益”命题下虚拟财产犯罪的归责路径重构
阎二鹏
毒品代购与代购牟利的行为定性
何荣功

执行法学

社区矫正精准矫治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展开
王希  刘双阳


文章摘要


中国的刑法观:问题类型与立场选择王充【摘要】围绕刑法观问题,目前存在积极主义刑法观、消极主义刑法观与折中主义刑法观的争论。从认识结构出发,刑法观关涉人、刑法、社会三者之间形成的人与刑法、刑法与社会以及人与社会的三重关系,刑法观是不同个体基于各自不同的价值偏好、不同的对象设定及与刑法的不同关系形态作出的解释选择,因此各种刑法观之间并无高低之分、优劣之别。刑法观的选择要受客观外在的社会发展状况与刑法本质属性的限制,积极主义刑法观和消极主义刑法观忽视了客观外在条件的限制,而折中主义刑法观则缺乏以社会基本价值共识作为思考的必要前提。因此,刑法观的选择需要在达成社会最低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充分考量社会发展状况和刑法本质属性的外在限制,进而在主观价值取向与客观外在条件之间取得平衡。以刑法谦抑为基本价值共识,以类型化思考为主要路径,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选择综合刑法观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关键词】综合刑法观;解释选择;价值共识;类型化思考【作者简介】王充,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原文出处】《法学》(沪),2022.11.60~73【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刑法中因果关系认定的类型化思考”(项目编号:19SFB2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吉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创新研究”成果。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二难推理及破除路径张小宁【摘要】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二难推理在于:如果认为不真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具有不同的规范结构,则以作为犯的规定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时构成类推,如果认为两者具有相同的规范结构,又无法证明不真正不作为具有原因力。德国刑法学破除该二难推理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解释论的成果最终实现了立法突破,即1975年德国刑法总则第13条的制定。日本法未能实现如德国法一样的转变。德日两国的不同经验足以引起我国刑法学的重视。为了解决理论争议及实务问题,应当先从立法上奠定解决该问题的基础,即参照德日等国的立法规定,在总则中设定关于不作为犯的处罚条款。【关键词】不真正不作为;二难推理;不作为犯;保证人说【作者简介】张小宁,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威海264209)。【原文出处】《政治与法律》(沪),2022.10.112~130【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金融刑法规制理念的重塑研究(项目编号:18BFX09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被容许的风险——法理表达与实践展开喻浩东【摘要】否认被容许的风险的存在空间不仅不利于稳定公民的行动预期,而且无助于刑法一般预防目标的实现。为了平衡法益保护与自由保障之间的关系,应当提倡被容许的风险的独立价值,将其定位为阻却行为不法的归责排除事由。在论证路径上,功利主义的利益衡量说、自由主义的法主体性说和规范主义的社会角色说均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吸纳它们各自合理内核的制度功利主义才是更为妥当的选择。基于制度功利主义的逻辑,行为因符合由制度确立的规则而被认可,与之相应,被容许的风险成立的实质根据就在于风险行为符合法规范的期待,从而阻却不法。刑法系统运作封闭和认知开放的双重属性塑造了行为符合法规范期待的三种表现形式,即行为达到了法规范要求的谨慎程度,行为维护了宪法上公民的基本权利,行为遵守了其他社会子系统的规则。根据法规范期待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分别设定实践中被容许的风险的判断标准。【关键词】客观归责;被容许的风险;法益保护;自由保障;法规范的期待【作者简介】喻浩东,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助理教授。【原文出处】《法制与社会发展》(长春),2022.6.137~155【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风险社会中过失犯罪的归责原理研究”(17BFX07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资助项目“人工智能产品的刑事风险与归责机制研究”(2022M712046)的阶段性成果。


被害人教义学理论的依据反思与功能批判王焕婷【摘要】被害人教义学以被害人的应保护性和需保护性决定行为人的应罚性和需罚性为核心思想,其规范性依据是内含公民应先于国家保护自身法益理念的最后手段原则。合目的性限缩解释方法论之下,被害人可能且可期待的自我保护是决定构成要件该当与否的单一标准。但是,公民自我保护义务从最后手段原则的提取失败表明其无力取代刑罚功能。赋予构成要件个别要素贯彻一般性原则的功能,是对合目的性限缩解释方法的不恰当运用,导致设定不同构成要素的刑法规范的虚无。这种让司法擅自解除国家保护义务因而“修正法律”的解释准则侵害了立法者对法益保护必要性的优先判断权。将防范风险的任务分配给被害人,在扩张违法行为人自由空间的同时限缩了信赖法律之公民的行动自由。作为防止刑法膨胀化的手段,被害人教义学欠缺有效性,无法借此实现该目的。【关键词】被害人教义学;最后手段原则;应保护性;需保护性;刑事不法【作者简介】王焕婷,扬州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原文出处】《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沪),2022.6.161~176【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被害人自陷风险的刑法归责研究”(项目号21FFXB0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共犯本质论重述行为共同说的本土化证成姚培培【摘要】我国通说关于共同犯罪成立条件的见解造成了实务中的罪刑脱钩现象。对共犯本质的不同理解会影响对共犯成立范围的认定。完全犯罪共同说、强硬的部分犯罪共同说以及缓和的部分犯罪共同说均存在问题。以因果性为核心、以共同事实为基础、以待评价的共犯本身为视角的行为共同说,具有相对于犯罪共同说的理论优越性,能够整合限制从属性说,在共犯处罚根据上更为妥当,也更适应我国刑事立法。在行为共同说的指导下,对各共犯人适用不同的分则条文就成为可能,而且罪刑脱钩的现象也得到消解。【关键词】罪刑脱钩;共犯本质;犯罪共同说;行为共同说【作者简介】姚培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原文出处】《中外法学》(京),2022.6.1620~1638【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从属性与处罚根据双重视角下共犯违法相对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2CFX0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722022BQ023)资助。

将前科作为酌定从重处罚情节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苏永生【摘要】将前科作为酌定从重处罚情节既是我国刑法学界的主张,也是我国司法实务界的惯常做法。支撑将前科作为从重处罚情节的基本观念是,前科增大了再犯可能性和初犯可能性。然而,将前科作为酌定从重处罚情节既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又使得量刑活动建立在假设和司法拟制之上,并且不符合量刑基准和量刑思考方式,与累犯和毒品再犯的立法不协调。必须将前科作为从重处罚情节类型化与法定化,将与本次犯罪属于同一类(种)犯罪的前科作为本次犯罪的从重处罚情节,并在刑法分则中予以规定,以此弥补累犯制度的不足。【关键词】前科;酌定从重处罚;同一类(种)犯罪;法定化【作者简介】苏永生,河北大学法学院暨河北大学国家治理法治化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文出处】《法商研究》(武汉),2022.5.60~73

刑法中违法所得的泛化适用及其纠偏李迎寒【摘要】实务界与理论界存在泛化适用刑法中违法所得的迹象,表现为涵摄内容的偏移化、与犯罪组成之物的混同化、关联填充的概括化,导致刑法没收范围内外失衡、案件定性失当等弊端。违法所得应解释为符合构成要件的刑事不法行为的直接所得与间接所得。经济价值属性决定违法直接所得作为危害结果时,相应的不法行为所侵害的法益应限定于交易秩序、公私财产权益。作为不当利益平衡措施的违法所得没收注重对受侵害法益的相对复原,由此决定了法益恢复论能为司法实践锚定违法间接所得的没收范围提供正当且有效的思维工具。合规范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对社会交易秩序的良性恢复,其投资收益部分不应予以没收,以同时实现契合利益衡量的评价效果。【关键词】没收;违法所得;危害结果;法益恢复【作者简介】李迎寒,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原文出处】《财经法学》(京),2022.6.179~192

论我国刑法分则中的组织行为唐稷尧【摘要】作为组织型犯罪构成要件之核心的不法行为类型,我国刑法分则中的组织行为具有超越总则规定的特殊意义。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基于行为支配理论将组织行为纳入总则的共同犯罪体系,从而实现“组织行为的正犯行为化”,最终形成了刑法打击组织行为的基本路径。而在我国,“组织犯+组织行为分则化”是我国刑法打击组织行为的基本路径,并呈现出组织行为分则化的扩张倾向。我国刑法的路径选择是建立在充分评价组织行为的危害性与危险性基础上,既有利于贯彻罪刑法定主义、实现刑法保护功能,也体现了制度设计的历史传承性。由于分则条款对组织行为采取的是单一用语下层级化罪状描述模式,应当从逻辑、常识与体系三个维度,围绕其核心涵义实现对个罪中组织行为的个别化解释。【关键词】组织行为;刑法分则;解释【作者简介】唐稷尧,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原文出处】《中外法学》(京),2022.6.1464~1483

“数据安全法益”命题下虚拟财产犯罪的归责路径重构阎二鹏【摘要】我国当下围绕虚拟财产犯罪形成的数据犯罪与财产犯罪认定路径,在前提认知上缺失了对数据犯罪保护法益的考量,进而造成对数据的形式化认识误区;既有关于“数据安全法益”内涵的技术属性解读,无法证成狭义数据犯罪的立法价值,亦无法与传统法益相区分,需要在规范意义上重塑数据安全法益的内涵;虚拟财产借助“财产性利益”的抽象表达已成为杂糅数据与财产的高度含混的范畴,应根据数据体现的利益属性进行类型化限缩解释;围绕典型的虚拟财产犯罪,应在承认数据安全法益独立地位的前提下,厘清其罪数形态,摒弃竞合论的主张,同时,在财产犯罪内部证成“转移占有”的行为要素。【关键词】虚拟财产数据;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财产犯罪【作者简介】阎二鹏,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海口570228)。【原文出处】《政法与法律》(沪),2022.12.45~59【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型网络犯罪对传统刑事法理论的突破与应对研究”(项目编号:2019FBX062)的阶段性成果。

毒品代购与代购牟利的行为定性何荣功【摘要】实践中一种有影响力的观点认为,毒品代购应严格限于托购者联系或者指定卖家的情形,这种认识不当地缩小了毒品代购的范围,相应地不当扩大了贩卖毒品罪的范围。办案机关对毒品代购的认定应契合其构造,科学处理毒品代购与毒品贩卖之间的关系。将毒品代购牟利认定为毒品贩卖具有合理性,但应注意节制。毒品代购中的蹭吸、克扣被评价为变相牟利,代购牟利被认为属于变相贩卖,从而成立贩卖毒品罪,这种“二次变相认定”的方法导致了行为性质的过度演绎、拔高,不值得提倡。毒品代购中的蹭吸和克扣在性质上属于毒品吸食和盗窃行为,依法不应评价为代购者变相贩卖毒品。实践中将代购牟利认定为毒品贩卖,应契合贩卖行为的本质与构造,注意罪责刑相适应,避免贩卖毒品罪的不当扩大。【关键词】贩卖毒品罪;毒品代购;代购牟利;二次变相认定;限制解释【作者简介】何荣功,武汉大学法学院。【原文出处】《法学》(沪),2022.9.75~89【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犯罪化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机制研究”(批准号:21AFX010)的阶段性成果。

社区矫正精准矫治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展开王希  刘双阳【摘要】《社区矫正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事业进入有法可依的新发展阶段,也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法治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简单粗疏的处遇理念与矫治需求日益多元化、差异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制约新时期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从特殊预防的立场出发,滥觞于目的刑主义的社区矫正精准矫治理念,以处遇分流为科学方法、以复归社会为根本目标,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从大水漫灌式的粗放矫治向量体裁衣式的精准矫治转型升级。遵循《社区矫正法》吸纳精准矫治理念所确立的“分类管理与个别化矫正原则”,社区矫正精准矫治模式的构建应从风险评估动静结合、监督管理分类分级、教育帮扶因人施策三个层面具体展开,进而形塑靶向精准、科学高效、专业规范的社区矫正教育矫治运行机制,在提高教育矫正质量的同时保证刑罚执行的公正性与有效性,推动我国刑事执行体系和刑事执行能力现代化。【关键词】社区矫正;精准矫治;目的刑主义;风险评估;监督管理;教育帮扶【作者简介】王希,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法律翻译中心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刘双阳,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原文出处】《南大法学》(南京),2022.5.150~163【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立项课题“新时代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研究”(21SWC-33)和2021年度司法部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理论委托课题“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原则应用于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的案例研究”(2021SF06)的阶段性成果。

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政法大学教育基金会2022年度专项信息审计报告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相关案件一审宣判:董志民获刑九年

中山大学法学院关于公布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结果的通知

安徽大学法学院2023年度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吉林大学法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录取办法

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的通知

“涉外涉港澳台法律实践与研究基地”揭牌成立

中院副院长升任省检察院副检察长

安徽大学法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总得分情况表
吉林大学法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必知!
武汉大学法学院2023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2届)评选结果公示
上海财经大学硕博连读转博资格考核结果公示
安徽大学法学学科全职博士后招聘简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关注意事项
上海政法学院第二届全球青年法学博士论坛邀请函著名大学教授:反对盲目扩招博士研究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2023年博士生招生第二次“申请-考核”工作的通知
陕西师范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水平测试安排
免学费、每月4500元人民币的助学金,报名工作即将截止!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考核(笔试)相关事项的通知
东北林业大学2023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 专项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政法大学2023年面向港澳台研究生招生考试方案及有关事项通知
上海电力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博士报名时间延长!樊振东:已报警
多个985院校多个专业一志愿0人上线,压分吗?
1984年生的李腾已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
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柳波,拟任新职
沉痛悼念原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涂通今教授,享年109岁!
沉痛悼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二军医大学赵法伋教授
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履新(附简历)
牙生·司地克,主动投案!胡伟,主动交代问题!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附选题指南!法学91+个!

《法治研究》郑重声明!

期刊声明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要目

《国际法研究》2023年第2期中文目录与摘要

“首届全国青年党建学者论坛”暨中国共产党制度体系建设与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通知

2023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晋级正赛名单公布

2023第六届信用法治•韶山论坛论文征集暨信用法治研讨会邀请函

“中联重科杯”第三届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8号公告:参赛作品公示

《河北法学》2023年第5期要目

实务人员发文比例亟待提升——2022年度CLSCI来源期刊实务人员发文观察

CLSCI年度报告(21)|2022年度CLSCI来源期刊网络法学发布情况与统计分析

关于开展2023年“尚法杯”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智慧反腐败的理论与实践征文活动的通知

广西信访法治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征文活动的通知

广西行政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官方通报:一中学教师被刑拘!
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丢了或者损毁了怎么办?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公告(第一号)
第五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百场优秀庭审”获奖名单公示
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关于2023年度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重大研究课题中标结果的通报
关于征集第十八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3期法学目录
纪念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法科128周年暨张太雷同志诞辰125周年系列活动之2023年天津大学博士生论坛——法学学科分论坛会议通知

《中国刑事法杂志》投稿系统开通了!

《中国海商法研究》《法国研究》2023年第1期法学论文要目

关于举办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2023年律师文书主题研讨会的通知

《亚洲法与社会杂志》2024年专刊“亚洲数字化转型与法律”征稿

第三届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贿赂犯罪的理论与实务预告&报名

《澳門法學》2023年第1期(總第51期)要目

2023年长沙市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公示

吉林省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会换届会议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法治保障”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法考通过率有望再续辉煌吗?

2023年第五届“会计、法律与资本市场”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法大领衔高产单位入选学科——2022年度CLSCI来源期刊各高产单位入选学科数量表现
“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论坛征文公告
2023年《澳门学刊》征稿啦!
《求索》2023年第2期法学论文要目
“电信网络诈骗的新挑战及治理”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2期目录读博之后,你有多大概率可以入职高校!(视频解读)

110个项目暂缓结项、4个项目被终止!390个项目予以结项!

第二十八次山东省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拟获奖名单公示

《知识产权》《荆楚法学》2023年第2期目录

第五届毒品问题治理论坛预通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总第276期)法学论文要目

《备案审查研究》(2022年第4辑)出版

首届法治时代高峰论坛征文启事

第二届“民事法一体化研究”学生论文竞赛评审4号公告终审结果公告

2023年3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

中国法学会2023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含课题指南)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证据法学专业论坛2023年度研讨会征稿启事

《储槐植文选》《刑事一体化:源流、传承与发展》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

《海峡法学》2023年第1期要目

目录|《中国应用法学》2023年第2期

《江苏社会科学》《中外法学》2023年第2期目次

《社会科学辑刊》2023年第2期目录

《中西法律传统》2023年第1期要目

欢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