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2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民声IV(11)|| 风吹沙:陶勇发微博声援艾芬 - 这一次,我挺的是勇敢

园地作者 一枚新园地 2021-02-19

题图:著名眼科医生陶勇。(图片来自网络)

正因为有一个接一个勇敢的人挺身而出,才可能有更多人的岁月静好。



知名眼科医生陶勇发微博声援艾芬
——这一次,我挺的是勇敢


风吹沙 | 文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挺艾芬的文章,挺的是个人对集体申诉的过程,我挺程序正义;这一篇,我要挺这个事件中的“勇敢”,挺个人在强大的集体面前,勇敢的行为。

在艾芬诉爱尔眼科事件中,许多人在艾芬医生微博下呼吁陶勇医生站出来说话。

陶勇是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会员、眼免疫学组委员。一位被患者称为“医者仁心”的年轻医生。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2020年1月,朝阳医院眼科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三名医护人员被砍伤,一位患者受伤。其中,陶勇医生受伤最为严重,后脑勺、胳膊多处被砍伤。

我记得当时对陶医生有个采访,陶勇的手伤得非常严重,不能曲伸,对于一位年轻的需要经常做手术的眼科医生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陶勇当时表达过一个观点:“作为伤医事件的幸存者,我有责任呼吁社会关注医患关系。”

昨日(元月8日),陶勇医生在他的微博刊出了一封@艾芬医生的公开信。全文如下:


尊敬的艾芬老师:

虽然我叫陶勇,名字里带着勇字,但我真的没有您勇敢。这些天,您的事情,我并非不知,但我没有勇气发声,无数关心我的朋友都主动联系我,要我冷静,他们怕我卷进舆论的风波。他们是为我好。一开始,我也简单地认为可能是您眼睛出现问题,心里有气,所以要揪住爱尔眼科讲理,后来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您的意图并非如此。

“这次我眼睛出了问题,我自己怎么样也无所谓了,我就是希望其他白内障的病人,不要再和我一样”,“我如果再沉默,我怕更多和我一样的人会瞎掉,那样我会后悔死,所以我要不停地发声”。当朋友给我看到您说的这些话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惭愧。

我真的很惭愧。我是在玻切圣地——北大人民医院眼科拿到的博士学位,我的两位老师——黎晓新教授和姜燕荣教授是玻璃体手术的领军专家,我深知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痛苦和折磨有多重,我曾经见过手术次数最多的一个视网膜脱离患者,前前后后做过14次眼底手术,他和我说过让我终生难忘的一句话就是:“因为不想做活瞎子,才做这么多次手术,但每次告诉我视网膜又脱了,我就想死了算了。”做完手术要趴着,而且尽量减少震动,生活上的不便、手术费用的负担、失去工作能力的痛苦、还有视网膜可能再次脱离的恐怖阴影,都无时无刻不煎熬着视网膜脱离患者。尽力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是我作为眼科医生的使命,而今天却因为怯懦而不敢和您站在一起,我怎能不惭愧。

但我现在决定,和您一起努力,哪怕能让这个世界少一个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就算值得。  

爱尔眼科的回复,我也仔细看了,在文末爱尔表态“我们深知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有诸多不足,期待在大家的监督下能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大企业应有大企业的担当,我觉得,如果爱尔借着您指出的这个“白内障术前应该加强周边视网膜检查”的不足,一起来做一件造福大众的事情,善莫大焉。

所以,我也斗胆提出三点建议,也一定竭尽我所能,希望能促成您的愿望:

1.借助网络平台,联合眼科医生,向大众宣传高度近视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性,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医疗科普,让高度近视的患者,对视网膜脱离的危害有充分认识,形成定期检查周边眼底的意识。

2.在呼吁眼科业内加强白内障术前周边眼底检查的同时,也让公众知情视网膜脱离这个手术并发症的存在。

3.成立“爱眼底”公益项目,筹集资金,由您和粉丝网友牵头进行监管,向贫困地区的眼科医院捐赠眼底照相机、间接眼底镜和激光机。这样,白内障术前的患者和高度近视的患者,可以更好地得到术前周边眼底的检查,进行预防性的视网膜光凝,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我之前曾经获得过一项国际资助,主持过培训百名艾滋病村村医学习眼科检查的项目,有培训医生学习眼底检查的经验。承担培训的职责,我义不容辞。  
        
许多人看了这封信后认为陶勇医生啥都没说,也没有力挺艾芬医生,等于两边和稀泥了,我不这么认为。

陶勇医生是此次事件发生以来,第一个实名发声的知名医生。

陶勇医生在公开信里,没有就事件本身的诊疗细节作出专业解读,但委婉地道出了爱尔眼科白内障手术术前未充分进行视网膜检查的不足,从执业医师角度对眼科诊疗进行了宣传普及。既含有对同类型疾病就诊的规范操作流程的认知,又具有提示医患双方术前术后认真检查的作用。特别是“向大众宣传高度近视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性;加强白内障术前周边眼底检查”的重要性。

这里面,重要说的一点就是“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前周边眼底检查的重要性”。这个观点,我不怕费事地把全文复制来,就是希望关心这件事的人读出这一点。而艾芬诉爱尔事件的关键点也在这里,双方认定不一。

这是我反复阅读陶勇医生的信后总结出的四点:

1、他这次要勇敢地站出来说话;
2、他决定与艾芬一起,为减少视网膜脱落患者而努力;
3、希望大企业应有大企业的担当,勇担责任,造福大众;
4、成立“爱眼底”公益项目。

前三点针对此次事件,后一点造福广大患者。陶勇医生充分表达了一个有担当医生的职责,他有一个理念,认为医生和患者不是对立的双方,他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

艾芬医生对陶勇的公开信,立即作出了及时的回应:



真的万分感谢@北京眼科医生陶勇,此事本身与你毫不相干,你愿意挺身而出和我并肩战斗,我倍感荣幸。将此事公之于众的初衷是希望和我有类似病况的患者不再走我的弯路,更希望@爱尔眼科医院 真正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规范经营、改变运营模式,急病患之所急,真正以治病为目的来造福大众。

关于成立“爱眼底”公益项目,我双手赞成。我希望有一个健全监管机制的前提下,能够筹集资金,共同设立一个真心的向大众宣传高度近视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性、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医疗科普,让高度近视的患者对视网膜脱离的危害有充分认识,形成定期检查周边眼底的意识的公益项目。此公益项目不成为任何机构揽客牟利的跳板!是否由我来监管并不重要,民营公立并不对立,经营医院真的需要有一颗关爱患者的济世之心,才能让大众信任,给患者带来光明。


艾芬的回复,一是希望爱尔有所改变,二是表达了与陶勇一样的推动“天下无盲”的愿景。

爱尔眼科医院也在陶勇医生的微博下作出了回应:

我们全力支持陶勇医生的倡议,愿意与艾芬老师、陶勇医生站到一起,更多的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为高度近视眼底患者的眼健康做出贡献。


收到双方积极回应后,陶勇医生发博说:一边是敢作敢当的医疗勇士,一边是敢于正视自己的眼科巨头,一边是遇到磨难,但想得更多的是他人的医者良心,一边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持续改进医疗服务的优秀企业,愿意一起来做一件百姓受益、促进医疗提升的好事,我愿意为双方点赞。但我更愿意的是,让高度近视患者受益,增进眼底检查的重视,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自从1月4日爱尔公开核查报告后,这是爱尔的再次发声。此前对艾芬医生的质疑,一直没有回应。

而陶勇医生的回答也尽显在“我更愿意的是……”里面。这是此次事件的焦点问题,也是需要双方直接面对而不能回避的所在。

这是目前事件的最新进展。

下面我想谈谈“勇敢”。

陶勇医生的回应里,我仔细阅读了他对专业领域的解读,但真正打动我的是他剥离专业身份回归普遍人时所表露出的心态:“虽然我叫陶勇,名字里带着勇字,但我真的没有您勇敢。”

这是一个普通人正常的心理惧怕状态,恐惧一种不势均力敌的对抗,恐惧不可知的黑洞,你我他都有。

但终于他还是放下了内心的惧怕,勇敢地站了出来,我更觉得要为这种勇敢的品质点赞。
 
我把勇敢分为两类:一类是“沉默的勇敢”,一类是“行动的勇敢”。

沉默的勇敢以不助纣为虐为底限,它含有一定的价值牺牲,利益散失。

而行动的勇敢是勇敢的上限,是以巨大牺牲为代价的挑战,是义无返顾的决绝,是不计个人得失的品质。

我在谈“勇敢”两字时,内心在自醒状态下是惭愧的,如同陶医生所言:第一反应是惭愧。因为做为一个普通人,我在许多事情上真的不勇敢,遇到不平不敢施之援手,不敢大声疾呼,不敢据理力争,不敢对抗权力等等,虽然一部分事情能做到“沉默的勇敢”,不恃强凌弱,不尔虞我诈,不助纣为虐,不欺软怕硬等,但更多的事情在需要勇于担当时,缺少“行动的勇敢”。

《十三邀》里,许知远采访罗翔,罗翔说的一句话击中了我,他说自己不勇敢,他说:“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

我之所以把勇敢进行这样的分类,是因为在沉默的大多数里,许多人能够做到沉默的勇敢,只要具有良知,具有理性的判断能力。而行动的勇敢就不仅仅是在理性的悬崖边止步,还要有临渊一跨的勇气,它来自一种内心的力量,百折不挠的勇气。

这一点,我们今天从两位医生身上,以及更多勇于担当的人身上看到了。

在艾芬诉爱尔的事件中,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趋利避害来。如同艾芬,可以利用自己的名气、资源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而不需要这样公开叫板。这种劳命伤财的事,但凡有一点利己主义想法的人都不会去做。

我之所以挺艾芬,不是认为她所说的都一定是对的,也不是认为爱尔就一无是处,因为孰是孰非是需要等待专业鉴定的,毕竟我们都是外行。我坚定地挺她的原因,就是她的这份“勇敢”,而这份勇敢,在她2020年5月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就表露无疑,也获得了无数人的赞誉和力挺。

她的这份勇敢不是瞬间的爆发然后消失掉,而是一个人骨子里的品性,是没有功利算计的本性驱使。我个人一直认为,去年五月的那一次采访,是她心中真实的声音,是对失去生命的追悔、痛心和自责,是良心之唤。

这几天在艾芬事件上,我因为关注事件的进展,非常为艾芬医生担心。为什么会这样?

一是看到她微博下有大量的攻击,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气息;

二是她面对的是强大的力量,这是一种力量上不平等的对峙,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没有办法扛住的;

三是她自己目前还处于病患状态,身心都在一种强压状态下,我非常担心她会垮掉。

但这几天看到她一直在发声,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敢。而正如她上面回复陶勇医生的话,她从自我维权扩大到一种担当,希望患者不再走她的弯路,更希望医方能够正视问题,规范经营,造福大众。

今天我在艾芬医生的微博下看到,更多患者贴出了他们在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医患纠纷,种种无奈。这是一个沉默的群体,一个无法发声的群体,他们需要获得公平的对待。这是这次事件体现出来的一个积极意义。

政治家基辛格博士在《论中国》中有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当然可以把“中国”两个字换成“民众”,因为这句话没有国别限制。

四万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是勇敢的代表,疫情中的各类志愿者是勇敢的代表,勇救落水女孩的英国领事是勇敢的代表,维护法律正义的律师,维护社会正义的勇敢的人们,那些有血有肉、有名有姓和无名无姓的人们。

正因为有一个接一个勇敢的人挺身而出,才可能有更多人的岁月静好。

网上有一个问答,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优质答案是:“勇敢就是人们有勇于敢为人先的精神或气质。”

勇敢不只是表现在正义方面,还表现在直面错误方面。一个稀缺直面错误的社会,不能正视问题的社会,离进步还有很长的路。

一直以来,勇敢这个优秀的品质正在逐渐散失,看到马路上有人跌倒不敢扶,不行公益之事不敢言,公交车上违规不敢发声,遇不公选择忍气吞声......在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我们都缺少直面的勇气。

只有更多的人勇于站出来,对不平等不公正的现象发声,付诸更多勇敢的行动,社会才能向前进。

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可以不勇敢,可以不说真话,可以逃避;但是不要阻止那些善良而又有勇气的人们说话,以及为了他人而付出的血汗。当一些人为了这个社会在付出的时候,请不要嘲笑他们。

所以,今天,我为勇敢的人点赞。
也邀请你一起,为他们喝彩,给他们支持。

因为,支持他们,是我们能迈出的第一步。

(作于二〇二一年元月九日)

【作者简介】风吹沙:坐标安徽。喜欢读书和诗歌。读书是为了追寻常识。一枚园地耕耘者。


(本文编辑:一枚)

相关阅读:
风吹沙:我看艾芬事件 ——程序正义大于结果正义
风吹沙:展翅的雁
风吹沙:性骚扰 - 我们与恶的距离只隔着空气


“一半烟火以谋生,一半诗意以谋爱。”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安然以待的茶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一枚新园地      一枚园地ll       一枚园地lll 
请全部关注,不再失联
征稿: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mei94539(请注明“投稿”)



点击阅读更多


丁东:我对一枚园地的期待之一,是成为有良知的文学平台
方方:茶话
民声IV(10)||黑麦:昨夜,一个小人物的死
说事儿系列一枚:“那受过痛苦的必不再见幽暗” -- 写在《民声III》收尾之际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 民声III系列文章汇总(共183篇)
一枚:园地作者印象系列(安然以待、吟诗作赋、江棋生、南宫踏舞、一砚翁)

一枚园地新年献词 || 穿空击水,破浪而行
愚石:此刻的美国,尘埃依旧未定王斌:我们期待着那一天风吹沙:展翅的雁
松鼠:我在这里行走,寻找一把匕首
另一封给傅聪的信: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灵魂不会
崔永伟:赖小民被判了,我看到了商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