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上我们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好的教研活动
德州(平原)蓝天实验学校寒假招生,名额有限,报满为止
电话:18653485008
没有调查,就没有好的教研活动
(本文发表于2014年第十期《湖北教育》)
对于“听课——点评——报告”这样的教研形式,有的老师在进行总结时感到些许困惑:“如此教研,会上冲动,会后松动;会上澎湃,会后懈怠;会上意气风发,会后全都放下。”应该说,能够“冲动”、“澎湃”、“意气风发”,比起老师们口中的“教研就是收费”、“教研就是聚会”之类的教研,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教师们之所以对有的教研活动产生困惑,是因为这些活动的策划出了问题。在策划方面,我们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学一点营销学。
营销始于1823年美国人A.C.尼尔逊创建的专业市场调查公司,自此,市场研究建立营销信息系统并成为营销活动的重要部分。C.E.克拉克指出市场信息是“对事实或近乎事实的收集与解释,或对事实的估计与推测。”50年代,营销环境和市场研究成为热点。60年代,市场研究强化了消费者态度与使用的研究。70年代末,又兴起了服务营销。80年代,顾客满意度开始流行。后来,全球营销、整合营销、关系营销逐渐盛行。纵观营销学的发展历程,有几个关键词自始至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信息的收集与解释”,而这,正是我们教研员或缺的。
需要注意的是,教研活动与商业营销有质的区别,教研员要结合教育和本学科的规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采集。一般来讲,教研员需对教师三个方面的需求进行调查。
一是个体性需求,指教师个人的教研需求。教研员要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从教研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根据收集上来的信息,确定教研活动的具体细节。
二是阶段性需求,指某一地区、某一学校在特定阶段的具体需求。比如县域内推行某项教学改革,那教研员就应该根据改革的进展情况、亟需解决的问题等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三是前瞻性需求,指教研员根据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进行前瞻性判断,确定教学改革的方向,再结合教师的基础、教改的知识技能需要等情况,进行引领性教研、培训。
另外,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相关调查,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教研方案适时进行合理调整。
教研活动结束后,一定要对参加教研的教师进行跟踪,调查他们的满意度,了解他们新的困惑和需求,为下一次教研活动积累信息。
一个阶段中的多次教研活动,应该相互关联,螺旋上升,让老师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既能巩固,又能提高。
以我校推行高效课堂为例,从2010年开始,我们先后进行了一系列专题教研活动。
一是理论学习,初步了解高效课堂的相关理念、基本要求、操作要领、课堂流程等内容,让教师们对高效课堂有一个初步认识和整体印象。
二是组织一部分有实验愿望、有一定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到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参观考察,亲身体验高效课堂的氛围,为下一步进行试点研究做准备。
三是从参观学习者中再挑选一部分教师进行实验,实验者要兼顾各个年级、各个学科。
四是试点教师普遍取得一定的效果后,进行区域内推广,如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教研活动。
五是全面推广之后,通过活动促进高效课堂的实施。我们每年都进行高效课堂说课比赛、讲课比赛、基本功大赛、论文大赛、学科论坛等活动,给老师们搭建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调查”放在第一位,每一项决策都是用数据说活,每次教研活动都开展得扎实有效。可以说,我们从营销学中学会了“没有调查,就没有教研权”。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
家 教 篇
一本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反复阅读的书,不信请看故事情节及人物简介
教师成长篇
高效课堂的“三个问题五个元素”——曾入选“老师,您不可不知的一万一千字”
啥是“新教师”?八年前对“新教师”的认识,现在是不是仍有道理?
年会归来再扬帆 ——参加新教育理事会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思考
精彩图书每周推荐,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