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常宝教授讲座《<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 ——《论语译注》荐读 (附PPT和讲座音频)

过常宝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01-09


     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字“追梦教师袁建国”,再点击“关注”,并介绍您亲朋好友和同事。这样,每天我们都会收到撞击灵魂的精神盛宴,得到高境界的精神陪伴,在幸福快乐之中享受每一天。

过常宝教授


过常宝教授讲座《<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

——《论语译注》荐读

(附PPT和讲座音频)


       【过常宝教授简介】
       过常宝,1964年7月生,汉族,安徽含山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中文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曾在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等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及唐宋诗词鉴赏。为国家社科规划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出版专著及教材20余种,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集中在先秦文献的话语方式及文体研究、楚辞研究、诗词释读等方面。
       【讲座概要】       一、孔子其人       ……孔子的思想基础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礼制,他试图用孝悌的天然合理性,来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所以十分看重“礼”的意义。把礼的意识纳入个人的修养之中,就成了仁。       孔子倡导“礼”,主张通过“礼”来规范君臣上下关系,调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二、《论语》的编纂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徐中舒认为“语”是瞽矇传诵的历史,到春秋末期经笔录后“成为一种新兴的书体”。因此,记录孔子遗言就被称为“论语”,记录古代传说就称为《说苑》。
       三、《论语》的实践性       孔子的谈话不是一种趋向真理的论证和辩论,而是针对某一个特殊行为的肯定或纠正。
       四、《论语》的指示性       叙述本身不含有理解、评论,而只是一种指示。在这种指示中,事实本身就会呈现出自己的“异”质特征,从而在无言中完成价值判断。       如《阳货》中宰我与孔子的对话。
       五、具体性、即时性       具体性、即时性的特点,给解读带来了困难,经学家只有通过回到当下反复体悟的方法,才能阐释出史官的“大义”来。       无论是在表述事物,还是在理解文本上,对真理的接近程度、方向都取决于自身的态度和能力,这使得表述和理解都具有了主观性,同时也为真理蒙上了一种相对性色彩。
       六、再说孔子其人       1.诚实。(举例《子罕》,见后面图片,略)       2.深情。(举例:《先进》,见后面图片,略)       3.乐观上进。如《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刚毅。《卫灵公》:君子固穷:《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附1:过常宝教授讲座 PPT


        附2:过常宝教授讲座音频


============================

更多教师成长文章,请点击阅读

魏书生:值得花费一生坚持去做的三件事

刘建琼老师讲座《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文化》  (附PPT和讲座音频)

严华银讲座《践行“三有”,走向语文课堂的“高品质”》 (附PPT和讲座音频)

91岁于漪老师谈美育话题和教育问题的认识,建议老师们学习

李卫东老师讲座《基于大单元学习的深度阅读与真实写作》  (附PPT 和讲座音频)

陈军老师讲座《论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附讲座PPT和音频)

教师成长,站在大师肩膀上飞翔  ——附名师讲座第一集(含讲座音频)

诉衷情·教师节

谈一谈教师的语言暴力

两个“光盘教育”视频,让我想起了老同学

唤醒与陪伴 ——我的“开学第一课”

让惩戒充满爱的温度

揭开“最好班主任”的谜底  ——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对待“特别学生”,方法更需要精准  ——从一个“特别学生”的帮扶案例谈起

我的一次“主导性”批评

用阅读反哺教育  ——听邓正锴老师分享“《爱的教育》阅读”有感

教师成长,离不开学习力和实践力

教师如何进行教育写作?这三个字挺重要!

何谓“教师”?有三个关键词您得知道

课改十几年了,我们的课堂到底需要什么?

如何上好统编版语文课?有了这四个策略备课不再难

教研活动上我们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好的教研活动

教师成长的“四不要” ——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积极创新“升旗仪式”,把舞台交给学生
从哲学的角度审视教育,我们的理解或许更加全面和深刻(张晓东报告)

END

你若喜欢,点个好看 

关注我们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