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叶刀再出手:小酌不养生;“肥宅快乐水”骗局;致死性耐药真菌蔓延全球| 知几文献速递Vol.7

Nexbrio 知几未来研究院 2022-01-16

知几文献速递是一个周更栏目,分享一周内与人体微生态相关的前沿新闻


1)大型meta分析:糖水并不能让人快乐,反而加速机体疲劳

Sugar Rush or Sugar Crash? A Meta-Analysis of Carbohydrate Effects on Mood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https://doi.org/10.1016/j.neubiorev.2019.03.016



“感觉快乐”是糖水消费者们最后的借口。


但是,最近的一项大型meta分析表明,糖水不但不具备改善心情的“功效”,它甚至会让疲劳加速到来。


这一研究发表于《神经科学与生物行为评论》。来自德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汇集了31项关于碳水化合物(CHO)消耗和生理反应的研究,覆盖1259名实验对象,以弄清CHO是否真能改善情绪,使人感到精力充沛。


站在科学的立场来看,这其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确实有基于血清素或色氨酸的假说和文献报告,支持了CHO对情绪的改善作用。但也有一些研究报告了相互矛盾的发现。


本次的meta分析发现,没有证据表明在消费后的任何时间点,CHO摄入后会促进情绪。事实上,CHO的摄入与摄食后一小时内的警觉性下降和疲劳程度升高有关。


总结来说:


  • 碳水化合物对情绪的任何方面都没有好处;

  • 碳水化合物摄入会在摄入后60分钟内降低警觉性;

  • 碳水化合物在食用后30分钟内增加疲劳。


这项研究的局限之处是,它的分析样本集中于健康的成年人,排除了临床易感人群(而先前的研究表明,较差的血糖调节控制,与CHO给药后对认知促进的更大易感性相关)。同时,也没有分析CHO与咖啡因等其他精神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


本文作者之一、来自柏林洪堡大学的心理学家Konstantinos Mantantzis说:“糖能改善情绪的想法在流行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以至于全世界的人们都喝含糖的饮料来提高警惕或消除疲劳。”


我们的发现非常清楚地表明,这些说法没有得到证实”,Mantantzis说,“如果有的话,糖可能会让你感觉更糟”。


本文作者之一、英国华威大学的心理学家Elizabeth Maylor说:“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糖热’的神话,并为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信息,以减少糖的消费”。


2)《柳叶刀》针对50万中国人的研究:即使适度饮酒,也会增加中风和高血压风险

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on alcohol and vascular disease aetiolog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500000 men and women in China

The Lancet

http://dx.doi.org/10.1016/ S0140-6736(18)31772-0




你应该还记得去年8月的那个大新闻。


《柳叶刀》公布了一项包含195个国家和地区、自1990-2016年、覆盖2800万人(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研究数据,结果提示:


不存在所谓的“小酌养生”。只有滴酒不沾,各项疾病的风险才是最低的。


最近,不存在安全饮酒界限的科学证据继续增加,还是来自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


来自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了一项大型的合作研究,研究对象是512715名中国成年男女,随访10年(截至2017年1月1日),并监测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脑内出血和心肌梗死)。


其中,超16万研究对象被测量出了两种基因变异(rs671和rs1229984),这两种变异大大减少了酒精摄入量。



在男性中,由于基因变异导致的平均酒精摄入量,存在高达50倍的差异(从接近零到每天大约四个单位)。但同时,基因变异导致的酒精摄入量减少,也降低了血压和中风风险。


这项研究表明,酒精本身会直接增加血压和中风的可能性。其中


  • 每天每多喝四杯酒(每周280克酒精),酒精会增加中风风险约三分之一;

  • 与不饮酒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杯以上的酒精饮料的人中风风险增加10%到15%。


另外,“适度饮酒对中风没有保护作用。即使适度饮酒也会增加中风的几率”,研究作者之一的Zhengming Chen表示。


“目前,至少在中风和血压方面,基因证据已经反驳了适度饮酒具有保护作用的说法”,另一位研究作者、牛津大学的Richard Peto说。


非政府组织IOGT International 评论认为,这两项里程碑式的研究,在一年内揭穿了少量酒精可能对人体有益的理论。



3)妈妈在孕期和产后的PM2.5暴露,都会增加孩子的哮喘风险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exposure during pregnancy and infancy periods and incident asthma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https://doi.org/10.1016/j.jaci.2019.03.024

最近,刊登于《过敏及临床免疫学》上一则台湾妇幼保健院的出生队列研究显示:孕妇在产前和产后接触PM2.5,都与孩子哮喘的后期发展有关。




数据来源于2004-2011年台中市出生的184604名儿童。在出生队列中有34336例哮喘病例,诊断为哮喘的儿童平均年龄为3.39±1.78岁。研究人员随访这些孩子至2014年。


这则研究披露的3则重要信息是:


  • 产前和产后接触PM2.5与哮喘的后期发展有关;

  • 妊娠6-22周和9-46周PM2.5暴露增加与哮喘发病率增加显著相关;

  • 妊娠期PM2.5暴露于93μg/m3以上时,哮喘的危险比急剧增加。


此外,暴露反应关系表明,出生后PM2.5暴露于26-72μg/m3(范围为1.01-1.07)之间时的危险比仍然显著,随后PM2.5暴露于73μg/m3以上时的危险比急剧增加。



4)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超重母亲的乳汁可能导致儿童肥胖

Maternal obesity and the human milk metabolome: associations with infant body composition and postnatal weight ga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DOI: 10.1093/ajcn/nqy334




近,一项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研究提示,超重母亲与正常体重母亲的母乳成分不同,在她们母乳中发现的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这是牛津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合作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科学家们分析了35对入组母婴的数据。“我们的目标是找出预测儿童肥胖的最早危险因素”,该研究的主要作者Elvira Isganatis博士说,他是若斯林糖尿病中心的儿科内分泌学家。


Isganatis和同事分析了母乳中275种单个小分子代谢物的浓度后发现:


在孩子一个月大时,他们发现有10种代谢产物可以区分超重/肥胖母亲和瘦弱母亲。其中4种是核苷酸衍生物,3种是被称作低聚糖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它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群。


在6月龄时,分析显示20种代谢物在超重女性和瘦女性中存在差异。此外,肥胖母亲的乳汁腺嘌呤与婴儿体重增加有关。


Isganatis认为,“核苷酸衍生物和复合碳水化合物这两种特殊的因子组合,可能是改善母乳、保护儿童免于肥胖的治疗目标。


5)Science:太空旅行如何影响人体健康? 一则NASA双胞胎宇航员的对照试验

The NASA Twins Study: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a year-long human spaceflight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au8650



(图源:sciencenews)


左边的Scott Kelly在国际太空站里微重力漂浮一年,而宇航员Mark Kelly呆在地球上。


这对双胞胎都是NASA宇航员。他们是这项里程碑式研究的一部分,帮助人们了解太空飞行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


10个科学小组在出发前、期间和之后研究了这对双胞胎的生理、端粒、转录组学、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免疫、微生物组学、心血管、视觉相关和认知数据,寻找任何可能在这340天太空飞行中,可能对Scott身体有影响的偏差。


他们发现,长时间的太空旅行会引发压力源,这些压力源可以操纵基因,使免疫系统超速运转,削弱智力推理能力和记忆力这些压力源是否会对健康产生长期影响尚不清楚。


Bailey的研究小组发现,其中最受影响的是调节DNA修复和染色体末端端粒长度的基因而“端粒缩短与衰老和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等健康风险有关”。


但是,当Scott返回地球后,他经历的大部分变化都逆转到了飞行前的状态(包括端粒长度、同时在表观遗传和转录数据中测量的基因调控、肠道微生物成分、体重、颈动脉尺寸、视网膜下凹脉络膜厚度、毛细血管周围视网膜总厚度和血清代谢物),虽然不是全部。



(太空旅行对两兄弟粪便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例如,大约91%的在太空中改变的基因在6个月后恢复正常,而其余的基因则保持太空模式。6个月后,他的免疫系统仍然处于高度戒备状态,DNA修复基因仍然过于活跃,此外,他的一些染色体仍然混乱,Scott的认知能力也比飞行前下降了。


虽然这项研究非常全面,但终究不过是个体研究。这一综合性研究发表于今日(4月12日)的《Science》杂志。


6)本周重大公共卫生消息:一种致死性的耐药真菌已蔓延至全球

这种超级耐药真菌名为“Candida auris”(也叫C. auris,中文叫做耳念珠菌),是念珠菌属成员。任何念珠菌属的侵入性感染都可能是致命的。


C. auris可以引起血液感染、伤口感染和耳朵感染,它也已从呼吸道和尿液样本中分离出来(但尚不清楚它是否会导致肺部或膀胱感染)。并且,它通常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没有反应,使感染难以治疗。


8日(本周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教授廖万清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已确认18例超级真菌的临床感染病例,暂未出现爆发性流行感染。


截至今年3月29日,美国CDC已在全国报告了617例C. auris感染,并称该真菌已扩散至全球多个国家,包括哥伦比亚,印度和韩国。



(截至今年2月28日,全球上报过C. auris感染的国家。图源:CDC)


C. auris可以通过接触受污染的环境表面、设备,在人与人之间传播。C. auris感染者常出现发热不退、发冷等症状,但可怕的是,携带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用通常的实验室方法很难鉴定C. auris感染,如果没有特定技术,也很容易在实验室中被误判。


有限的数据表明,C. auris感染的危险因素通常与其他类型的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相似,包括近期手术;糖尿病;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真菌药物,以及身体插管的人,似乎患C. auris的风险最高。但是,从早产儿到老年人,所有年龄段都有感染可能。


另外C. auris菌株具有地区特异性,卫健委专家表示中国暂不具备大规模爆发可能。且由于C. auris通常是在院内感染(医疗设施内部),早期识别感染者,并控制扩散是当务之急。


目前最好的预防手段,是在接触病患、公共卫生设施之前和之后,都用肥皂水规范洗手,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关阅读

文献分娩方式和肠道菌群对后代超重的影响

研究解读婴儿出生后得到的第一批细菌,与今后是否得慢性病有关

【文献】婴儿期肠道微生物群对宿主健康的影响⭐️

文献母乳菌群与婴儿肠道菌群建立和发育的关系⭐️

研究解读孩子吃母乳,妈妈少得病

【文献】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晚期和产后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变化有关⭐️

【文献】补充益生菌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和血脂分布的影响

【文献】妊娠早期补充鼠李糖乳杆菌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

研究解读发病率1/10,妊娠糖尿病正在危害你和孩子

研究解读妊娠糖尿病高发,糖妈妈们究竟应该怎么吃?

研究解读食盐也是过敏源之一?Science子刊:特应性皮炎患处皮肤上有高浓度的盐

【文献】膳食纤维影响肠道菌群和健康

【文献】补可溶性纤维的微生物发酵失调诱导胆汁淤积性肝癌

【文献】湿疹婴儿的肠道菌群变化,及益生元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人体微生态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