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古镇》80 大阳镇 九州针都


《中国古镇》80 大阳镇  九州针都


大阳镇,古称阳阿,位于山西省泽州县太行山麓,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秦皇在此置县,汉承秦制且封侯于此,西燕设此为郡,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

大阳铁矿资源丰富,春秋战国时期是兵器制造重地,手工制造业极为发达,著名的“阳阿古剑”就出自这里。同时,大阳还因制针历史悠久而闻名,明清时期,小小的镇里云集着300多家手工制针作坊,有着“九州针都”的美誉。




大阳老街位于古镇中心,老街长而窄,西高东低,街道两旁有一座挨一座的古店铺,多是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密密匝匝地,或三间或四间,从西城门一直延伸到东门。大多数店铺的门面还是石墩石柱石门槛,板搭、门窗仍保留着古时的模样,有几家的柜台已摩挲得油黑发亮。资圣寺、汤帝庙、后大寺、关帝庙等古寺庙和状元府、光禄第临街而立。

老街两侧的街巷中,藏匿着层层叠叠的深宅大院。门前的石狮、石鼓,院内的过庭、甬道,檐间的斗拱、木雕,堂中的梁柱槅扇以至门挂、窗棂、照壁、柱础无不叫人赞叹不已。

大阳镇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在岁月的侵蚀下,精美绝伦的雕刻仍然绽放着昔日的光华。这全都得益于世代生活在大阳修屋匠人的精心维护,他们一丝不苟、追求完美,使老街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记住乡愁》中就介绍了这样一位大阳修屋匠。

祖祖辈辈都是大阳修屋工匠的李海强,一直在镇里从事古建筑的修复工作。有时为了保持工作的连贯性,在脚手架上一站就是五个钟头。有一次,他因一时疏忽,在贴合一小块砖雕构件时,位置没有做到严丝合缝,出现了3毫米误差。等到一整排构件依次贴完后才发现,整体构件出现了1厘米多的误差。

外人眼中几米高的建筑,1厘米的瑕疵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李海强丝毫没有犹豫,直接返工重来。虽然耽误了工期,增加了成本,但是在他眼里,手中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古镇的过往今生。要把大阳悠久的历史重现并世代传承下去,就必须做到分毫不差。

原本两三天就完成的工作,返工却用了一周的时间。这件不大的砖雕,最终在李海强的坚持下得以完美修复。

胸怀对职业的崇敬,追求着作品的完美,大阳修屋工匠容不得一丝马虎和懈怠,在时代的发展中始终如一地坚守着精益求精的精神。



针翁庙,在大阳镇东、西各有一座。当地人把针翁庙视作精神圣地,每年正月,人们都要在这里祭拜,不仅是在祈求先人护佑,打造出最优质的钢针,也是鞭策自己,永远保持精益求精的处事态度。相传,针翁庙供奉的针翁爷,是裴氏家族的一位先祖,大阳钢针的制作技艺,就是由他发明的。在《记住乡愁》中,就详细讲述了这位裴氏先祖的传奇故事。

相传,明嘉靖年间,一位姓裴的年轻人在游山玩水时来到山东临清,发现这里有很多制针作坊,一番观察下来便对制针产生了兴趣。于是他主动做起了制针学徒,掌握了一整套制针的技术。

回到家乡后,这位年轻人在大阳开起了第一家钢针作坊,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但是,钢针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断线、断针的情况。一根针的价值不高,顾客们大多不以为意,但裴姓工匠却决定停止生产和销售,把生产的钢针全部回炉融化,改良制针技艺。

由于改良制针工艺耗时太久,一直没有收入,加上身体也不太好,在他试验出新方法以后,没有过多久就离开了人世,但是这位裴姓工匠留下的“裴氏制针法”造福了一方百姓。大阳的钢针全部采用了这种改良后的制针工艺,坚固耐用的品质受到人们的认可,小小的钢针为这座千年古镇带来了持续300多年的繁荣与兴旺。

20世纪40年代,中国大地战火四起,大阳针翁庙变成了一处军工厂。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制造条件简陋,但大阳人却竭尽所能,在各个环节中追求精益求精,极力满足军队供给。

当时整个解放区,延安和长治两座炼铁炉日产铁1吨左右,而大阳一座炼铁炉日产铁量竟远远大于1吨。但大阳人并不满足于量上的保障,为了让生产出的钢铁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开始了一次又一次提高炮弹质量的试验,而对于兵工厂的技师们而言,每一次试验都是关乎生死的考验。

在一次手榴弹的火药配比和填装试验中,车间突然爆炸,四人不幸遇难,十多人受伤。工友的牺牲,让所有的人都悲痛万分,但即使这样,他们也从未气馁、更不曾退缩,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支撑他们的是一次比一次更坚定的信念。

当时,美国制造的手榴弹只能炸48片,但大阳人生产的手榴弹却能炸出200多片。在他们手中,原本被敌人轻视的土枪炮变为了质量过硬的武器弹药。解放战争期间,大阳兵工厂每天都要生产200多箱手榴弹。这些弹药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鬼扳跌,是大阳镇的传统民俗活动,每逢庙会和节日会上演。两个身着古装长衫,脸戴鬼神面具的人偶在一个表演者的背驮之下,攻来守去,互相激烈角力,场面十分精彩。

常国孩是表演“二鬼扳跌”的民间艺人。15岁起,他就跟着父亲学艺表演,一演就是60年。为了练习好这门技艺,常国孩磨坏了几百双鞋。

在他的身上,两个人偶被演绎得活灵活现。后来,不满足于现状的常国孩和徒弟几经商议,决定挑战新的难度,他们开始尝试穿着旱冰鞋在桌上进行表演。这样的动作危险性比较大,练习时总有些顾虑,为了做到心中有底气,他们决定借助三维动画来突破难关。

就这样,师徒二人照着虚拟动画,一次又一次地摔跌滚打,失败重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如今,精彩的表演总能赢得观众们的阵阵喝彩。正是因为一代代大阳人对技艺永无止境的追求,才使得古老的文化能够永葆活力,充满着勃勃生机。



馔面,是存放在木制食盒里的兑了盐和碱的手工面条。它色金黄,味清香,煮熟滤水后加上高汤,配以红绿菜梗间杂的或荤或素的菜,再撒上香菜和芝麻,色、香、味俱全,俨然有宫廷御膳之风韵,可使数百人同时就餐。在大阳镇,即使是一碗小小的面条,人们也会把它做得精细入微。

面条需要切近300刀,宽度如同韭菜叶。一个熟练的面点师傅,能做到每根面条宽度相同,长度都在80厘米,精细的面条煮熟滤水后加上卤汁调味,成为古镇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食。热气腾腾的面条里,包含着大阳人对生活的一丝不苟,也蕴含着一份浓郁的乡愁。



如今的大阳古镇旅游资源完备,来此地旅行不止酒店可以选择,热闹的青年旅社,安静的民宿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图文来源于记住乡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1集:南浔  中西合璧

第2集:赊店  铁旗商魂

第3集:龙华  神秘大佛

第4集:嵩口  富居深山

第5集:石浦  海钓天堂

第6集:七宝  宝地寻宝

   第7集:石佛寺  无中生有

第8集:梅林  怪楼怪事

   第9集:泸沽湖  神往之地

  第10集:镇远  水舞端阳

 第11集:溱潼  青砖青史

    第12集:朱家角  船拳之乡

第13集:月晴  快乐朝族
第14集:乌镇  枕水江南
第15集:安仁  公馆春秋
第16集:仙市  盐埠传奇
第17集:苏稽  跷脚牛肉
第18集:江湾  美食天成
第19集:黄圃  腊味之都
第20集:慈城  因糕而名

第21集:西溪  盐仓三绝

第22集:福宝  盐帮驿站

  第23集:太平  船帮船事  

第24集:立石  地下王朝

第25集:易武  茶路之源

第26集:巍山  马帮老家

第27集:喜洲  富豪福地

第28集:凤羽  文武有道

第29集:牛街  茶道汤池

第30集:沙溪  戏服迷踪

第31集:束河  盐关秘事

   第32集:独克宗  奶茶相会

第33集:矮寨  丛山壁垒

第34集:松口  南洋首站

第35集:和平  三丰轶事

第36集:溪口  小镇风云
第37集:清河  哈儿正传

第38集:新城  半朝王家
    第39集:南朗  孙中山1912
第40集:龚滩  行歌坐月
第41集:三河  土菜不土
第42集:沙溪  药食同源

第43集:东山  水孕天赐

第44集:连云  靠海吃海

第45集:沙湾  食不厌精

第46集:光福  渔乡福地

第47集:天龙  梦回明朝

第48集:西塘  活色活现

第49集:百寿  长寿秘诀

第50集:螺洲  耀世陈家

 第51集:周老嘴  特殊记忆

    第52集:瞿家湾  洪湖新传  

第53集:古田  红色圣地

第54集:旧州  转折之城

 第55集:安顺场  非凡之地

第56集:彝海  结盟胜地

   第57集:哈达铺  生死之地

第58集:芙蓉  变形速记

第59集:浦市  古宅探秘

第60集:大昌  黄桷树下

   第61集:黑井镇  千年盐都
   第62集:兴安镇  寻找陡军
   第63集:重阳镇  九九之源
      第64集:古北口镇  京畿门户
      第65集:新平堡镇  边关要隘
   第66集:青岩镇  坚壁石城
 第67集:乾州镇  苗疆雄关
   第68集:会理镇  丝路军镇
   第69集:镇湖镇  再说绣娘
   第70集:甪直镇  出水芙蓉

   第71集:新城镇  江淮遗风

   第72集:龙门镇  千年迷宫

第73集:程阳  迷人侗寨

       第74集:廿八都镇  百姓古塞

   第75集:崖城镇  天涯福地

   第76集:齐贤镇  石城石缘

    第77集:儒林镇  湖乡寻鲜 

    第78集:练塘镇  天赐茭香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每天陪你读国学经典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