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1省市本土头部规模律所品牌竞争力对比

新则 新则 2023-05-18

从去年7月开始,新则开始陆续发布区域规模律所品牌竞争力分析系列报告(点击查看第一篇:湖南篇;第二篇:福建篇;第三篇:杭州篇;第四篇:江苏篇;第五篇:上海篇;第六篇:广州篇;第七篇:深圳篇;第八篇:山东篇;第九篇:四川篇;第十篇:陕西篇;第十一篇:重庆篇)。
报告选取了某一省/市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数家本土律所,从品牌竞争力的角度,通过整体品牌印象、规模化扩张、品宣运营三个维度,分析各自优势。
而在发布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各个地区规模律所的发展,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各地律师行业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情况,及由此带来在规模化战略上的差异。
本文作为本系列报告的完结篇,我们将横向对比11省市本土规模律所品牌竞争力情况,试图发掘其发展共性与差异,为大家提供参考。


文 | 新则


01.
发展共性:规模为律所实力提供加持

1. 各地本土规模律所,既是本地规模最大律所,同时也是本地头部影响力律所

虽然本系列报告选取样本律所的标准为律师人数规模,但在研究其品牌影响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本土规模律所,同时也是本地头部影响力律所。

例如,从律所的代表性负责人、合伙人等在参与社会职务及所获荣誉奖项等方面,可以总结出以下共性:

① 各级律师协会任职
② 各级政府法律顾问
③ 各类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④ 各类商会任职
⑤ 参政议政
⑥ 参与学会、高校兼职等
⑦ 在个人荣誉上,获评各级“优秀律师”“先进党员”等称号。

可见,各规模律所的品牌影响力位列前茅的同时,其代表性合伙人也成为本地律师行业的领军人物,且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影响着本地律师行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扩大其律所品牌影响力。

再比如,从律所所获奖项来看,我们梳理了在全国律师协会/司法部、省律师协会/省司法厅、市律师协会/市司法局层级上,为各本土规模律所所颁发的主要奖励,发现在我们所选取的各地本土规模律所中,约六成律所曾获“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等国家级律所荣誉,而几乎所有样本律所均曾获评“省/市优秀律师事务所”“省/市文明律师事务所”“省/市十佳律师事务所”等省/市级律所荣誉。

而从国际榜单评奖表现来看,超过半数样本律所均有钱伯斯(ChambersandPartners)、ALB《亚洲法律杂志》《商法》杂志等国际专业评级榜单获奖经历,并且,获奖次数最多、所涉榜单最全面的律所,往往也是本地规模最大的几家律所。以深圳、山东两地为例:

深圳本土规模律所近年来在国际榜单的获奖表现

山东本土规模律所近年来在国际榜单的获奖表现

最后,从品牌影响力来看,规模更大的律所,也往往在公众号的运营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文章发布频次和阅读量表现上都更突出。


1. 从规模做大的路径来看,律所合并是重要路径

细究各地本土规模律所规模做大的方式,几乎都存在通过律所间合并,一跃跻身规模律所行列的例子:

上海:

2010年,中建律所和中汇律所合并成为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第二年即成为黄浦区第一个创收破亿元的律所。2014年,中建中汇律所和邦信阳律所合并成为邦信阳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邦信阳中建中汇主任杜爱武律师曾表示:“第二次正式合并后的我们比第一次专业布局更加全面,一方面我们拓宽了涉外业务,另一方面我们引入了美国的卓越绩效模式,以最大化地发挥规模化律所的内能。”

山东:

2015年,于1988年创建于济南的山东众成仁和律师事务所与1994年创建于青岛的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合并,成立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总部设在济南,为山东省司法厅直属律师事务所。

2021年,山东国曜律师事务所与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合并成立山东国曜琴岛律师事务所,总部同样设在济南,为山东省司法厅直属。山东国曜律师事务所2009年创建于济南,而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肇始于1956年的青岛法律顾问处,1980年恢复工作,1989年更名为青岛市律师事务所,1995年更名为青岛琴岛律师事务所,1999年更名为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名副其实的老牌律所。

四川:

2013年,在成都市司法局的倡议下,由时任大家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宗旗牵头,成都三十多家本土律师事务所在大家律师事务所的基础上进行整合重组,合并成为明炬律师事务所,成为中小律所成功合并做大的典范。在此后的近十年中,明炬所获得高速发展,从合并时大家所仅20余人规模,一跃成为四川本土规模最大律所之一。

重庆:

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原名重庆坤源律师事务所,由原西南政法大学主办的重庆市第三律师事务所部分资深律师于2001年发起成立。2012年后,坤源律师事务所先后与重庆汉渝律师事务所、重庆衡泰律师事务所、重庆江都律师事务所、重庆秉中律师事务所和其他律师资深合伙人、律师事务所整合,并于2013年9月合并更名为重庆坤源恒泰律师事务所。此次合并对于坤源衡泰意义重大,其业务总创收从2014年开始实现连年翻番,在重庆律师行业中名列前茅。

促成律所合并的原因有很多,如:

上级主管机关与政策推动:

例如,邦信阳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的两次合并均得到了黄浦区政府、司法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合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相当便利。由上海律师协会主办《上海律师》曾在相关报道中评价,“两所的成功合并是黄浦区司法局积极推进律师业转型发展的一个重大成果,对深入实施上海律师业转型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两所合并充分实现了专业互补、优势叠加、强强联合,有利于专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增强综合性项目的法律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全国品牌所进入本地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例如,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的合并成立,直接背景是北上广深的知名律所抢滩成都市场所带来的挑战与压力。“2013年,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成都作为中西部的首位城市,俨然成了‘北上广’知名所、品牌所争相要摄取的香饽饽。外来品牌所在成都纷纷开设分所,对四川律师界的冲击非常大。”在回顾明炬筹划之初的法律行业现状时,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宗旗曾感慨道。

律所自然增长陷入瓶颈:

例如,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主任谢鹏曾在采访中坦言,合并源于发展遇到瓶颈,“通过十余年的发展,陷入了一个矛盾的境地:既不甘心于现状,又无法单独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大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家整合在一起就可弥补各个专业方向的不足。我们期望通过整合,平等共同管理,做大做强,共享利益。”

而无论律所选择合并做大的原因是什么,亦或律所是否选择通过合并方式做大规模,其背后均反映出,面对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通过做大规模来增强实力,是律所的首要选择。

02.
发展差异: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规模律所发展整体水平

本土规模律所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并在某种程度上映照了当地律师行业的发展特点。横向对比11省市本土规模律所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明显差异。


首先,从人数规模来看,各省/市本土规模律所的整体律师人数相差较大。

例如,人数规模最大的上海,其本土规模律所平均律师人数达到了914人,而人数规模最小的陕西,其本土规模律所平均律师人数为182人,前者为后者的5倍。

其次,从分所数量来看,各省/市本土规模律所有显著差异。

例如,经济发达、律师行业发展速度较快的上海、广州、深圳,其规模排名前10的本土律所均已开设分所,平均分所数量分别达到12.7家、7.4家、15.4家;而发展次之的山东、江苏,平均分所数量分别为11.75家、6.7家;而位于西部的陕西和重庆,平均分所数量仅为2.1家和2.8家(四川省虽同为西部省份,但其最大规模律所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实质上已成为全国品牌所,对平均数产生较大影响)

最后,从扩张范围来看,各省/市本土规模律所在规模化路径上有不同选择。

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规模律所来说,一方面基于自身较强的实力基础,其具备更多向全国扩张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 本土法律服务市场足够大、客户需求足够多,又吸引其深耕本土市场,缺少向外扩张的外在动力。因此,对比同在广东省的广州和深圳两个一线城市,广州本土规模律所的省内分所平均占比为83%,而深圳本土规模律所的省内分所平均占比为57%,这样的差异,或许与政策环境、文化渊源等都有关系。

03.
11省市本土规模律所发展环境与发展特点概览

1. 湖南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省地处中原偏南地区,不如东部富庶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历史积淀,但依然凭借自身实力,成为中部地区的显著经济增长点。 

2021年,湖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63.09亿元,同比增长7.7%,GDP总量在全国各省、直辖市中排名第9;在中部9省中仅次于河南、湖北,排名第3。 

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配,截至2020年底,湖南专职律师人数达16220名,在全国各省、直辖市中排名第10,与名列前茅的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相比依然有不小差距。 

2021年8月,湖南省律师协会发布了《湖南省律师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根据规划内容,至2025年,全省律师人数要达到3万人;律师事务所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全面推进,全省建设100家拥有50名律师以上、规范管理水平高、法律服务能力强的大中型律所,其中拥有100名律师以上的律所要达到25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湖南省深入推进律师事务所“四化”战略中,“规模化”被排在首位。 

无论是在区域法律服务市场还是全国法律服务市场,“做大做强”正逐渐成为律所发展的共识。更多的律师人数、更强的专业水平、更高的抗风险能力、更大的品牌价值,意味着能获得更多客户青睐、更大的发展机会。 

然而,虽然北京上海的规模大所已强势进军区域法律服务市场,但本土大所在本地客户关系网络、本地资源支持、本地信息掌握等方面,依然具有无可取代的优势,成为支撑起区域法律服务的中流砥柱。 

经过数据统计、信息梳理、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湖南本土规模律所在打造专业品牌、创新服务模式、承担社会责任上可圈可点,但在对外品宣运营上缺乏足够动力,品牌影响力更多地辐射湖南本土,有待走向全国。

2. 福建

“爱拼才会赢”,天生敢闯敢拼的福建人,创下了一个个民营经济发展奇迹。有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已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70%的GDP、税收、科技成果和80%的就业都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 

在一代代福建人的拼搏下,最近10年,福建全省GDP从2012年的2.02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4.88万亿元,增长2.4倍,GDP总量在全国的排名从第11位提升至第8位,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然而,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的是,2020年,福建省律师总数为13366人,在全国排名第14位,与同为东南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相比差距不少,而此三省的律师总数常年位于全国前5。 

这种“法律服务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特点,也正是与福建省的经济结构特点密切相关——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仍以“家族式”经营管理为主,缺乏现代管理制度,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 

此外,福建法律服务市场的另一特点,是区域化特征突出。不同于大多数省份“强省会”的特征,福建省呈现出福州、泉州、厦门三足鼎立的形式。3个省内GDP最高的城市,聚集了全省绝大部分律师,且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辐射范围有限,大部分律师主要服务于本地客户。 

通过梳理、分析、对比,我们发现,这7家本土律所的发展,也或多或少地因应了福建法律服务市场的特点——

① 相对而言,整体上规模较小,分所较少。如湖南省规模最大的本土律所,总所人数超过400人,而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本土律所,总所人数不足200人;湖南排名前10的本土规模律所,平均每家开设7家分所,而福建本土规模律所这一数字为平均每家开设4家分所。 

② 福州、泉州、厦门三个城市律师业发展突出。7家福建本土规模律所中,4家总所位于厦门,3家总所位于福州。在有分所的5家律所中,有4家均设立了泉州分所,且泉州分所发展规模几乎仅次于总所。

3. 杭州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自古以来便是富庶之地,2021年,浙江经济总量首次突破7万亿元,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全国排名第四。

并且,浙江是目前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经济发展最好的四个城市,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各大城市前20位。

浙江的经济特色体现为“块状经济”,即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同时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群体,如义乌的小商品、嘉善的木材、海宁的皮革、绍兴的轻纺等等。

在块状经济的特征之下,浙江省产业覆盖面广、中小企业发达,同时,县域经济繁荣,诞生了一大批“全国百强县(市)”。

这样的经济特色映射在律师行业,一方面体现为行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在全国居于前列。截至2021年底,浙江省共有30889名律师,仅次于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在全国律师人数排名第5。而在行业创收上,2021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浙江律师行业总创收为160.45亿。

而另一方面,对于浙江本土规模律所而言,相较于在省外开疆辟土,其更倾向于深入本省各地级市、县级市,进行深耕细作。

然而,虽然浙江省在经济发展上相对均衡,但对于律师行业而言,杭州市作为省会城市以及浙江省GDP排名最高的城市,还是体现出无可匹敌的优势。

截至2021年底,杭州共有律师12178人,占全省律师数量的39.42%,每万人律师比为10.2,为全省的2.13倍;此外,2021年,杭州律师行业总创收为82.02亿,占全省律师行业总创收的51.12%(全省160.45亿);百人所共有14家,占全省的60.87%(全省23家)

4. 江苏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常年稳居全国省份GDP排名的前三,体现在律师行业上:截至2021年底,江苏省共有39185名律师,同比增长9.97%,仅次于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在全国律师人数排名第4。

与此同时,江苏省经济体现出均衡发展的特征,表现为其下属13个地级市全部入围全国GDP百强城市,为全国唯一;不仅如此,江苏省县域经济发达,包括“中国经济第一县”昆山在内,其GDP千亿县高达17个;而在市辖区层级,2021年,在全国27个“两千亿”城区中,江苏省以上榜22个城区领跑全国。

在这样的经济特征之下,江苏省10家规模最大律所也体现出一些区别于其他省份的特点:

① 由于历史和政策原因,一省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往往也是该省发展历史最久的律师事务所,总所经常位于省会城市。而江苏省10家最大的规模律所,总所分别位于南京、徐州、常州、扬州,而非集中在省会南京。

② 10家规模律所的分所多分布在省内其他地市,或是同城其他城区,鲜少走出省外。

5. 上海

作为律师制度恢复以来,全国律师行业的先行者,北京和上海的律师队伍,在业务的广泛度与精细度、服务水平、制度建设、数字化程度与国际化程度等各方面,均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代表了中国律师行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京沪两地律师行业也各具特色。上海律师行业被冠以“海派律师”“海派律所”的标签,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人文气质。扎根于上海这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辐射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上海律师行业以少于广东、北京的律师总人数,在行业总创收和人均创收上均占前茅。

然而,相较于北京律师行业,上海律所在规模化和品牌化维度上仍略逊一筹。在规模化方面,截至2022年8月,全国共有468家律师人数过百律所,北京共有54家,其中51家均为总部位于北京的本土律所;上海共有52家,仅31家为上海本土律所,其余21家几乎均为北京规模律所在上海的分所。在品牌化方面,行业公认的8家顶级“红圈律所”(同时也是各类国际评级机构榜单的“常客”)中,7家总所均位于北京,仅方达律师事务所总所位于上海。

截至2021年12月底,上海共有律师事务所1776家,律师35065人。根据上海市司法局2021年所发布《上海司法行政“十四五”时期律师行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上海市100名律师以上的规模所要达到60家,全市律师人数要达到45000人,“促进律所规范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持续提高‘上海律师’服务品牌认可度、美誉度,不断提升高端法律服务能力、行业发展引领能力,……培育一批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海派强所”。

可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规模化和品牌化仍是上海律师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而“海派强所”的建设、“上海律师”品牌的打造,离不开发轫于上海本土、在上海得天独厚的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上海本土规模律所。

6. 广州

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为最早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之一,广州承载了驱动中国经济起飞的历史使命,历经数十年,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广州是中国四个一线城市之一,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2.82万亿元,同比增长8.1%,在中国城市GDP榜单上排名第四,仅次于其他三个一线城市,是我国最强的省会城市。

与之相对应,截止2021年底,广州市共有律师事务所835家,其中,百人所32家;广州律师数量达到20199名,律师万人比有所提升;全市律师事务所业务收费96亿元,同比增长15%。

开放、创新与进取,是广州这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商贸名都,写入基因的精神气质。在中国律师行业发展史上,广州律师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创下了许多“第一”:

1979年,全国第一家法律服务机构广州市法律顾问处成立;

1983年8月8日,我国首家经司法部批准的办理涉外法律事务的律师执业机构广东对外经济法律顾问处在广州成立;

1994年,广州律协选出全国第一位由执业律师担任的律协会长;

2017年,全国首个律师大厦广州律师大厦揭牌;……

无论是从律师人数、发展质量还是文化精神等各个层面来看,广州律师行业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因而,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对广州律师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州律师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提出,到2025年,实现广州律师行业“五化”——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广州律师总人数达到25000人,百名律师以上的律师事务所达到50家,营业规模亿元以上律师事务所达到25家。

对于律师事务所来说,无论是律师人数过百,还是营业规模过亿,均指向了一个关键词——规模化。

从10家广州市规模最大本土律所中,我们发现了广州本土规模律所的一些普遍特点:

① 成立时间均较长,其前身多可追溯至改革开放后设立的首批律师事务所;

② 在发展过程中多经历了至少一次律所间吸收或合并,以较快速度发展做大;

③ 分所多集中于广东本省甚至广州同城,向全国扩张动力不强;

④ 国际化程度较高,多设立港澳联营律所、海外分支机构等。

这样的发展特点,与广东本土法律服务市场容量较大、广州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经济社会因素、重大历史机遇脱不开关系。

7. 深圳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也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仅用了不到40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小小的渔村变成了现在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的发展史,堪称“奇迹”。2021年,深圳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664.85亿元,紧随上海、北京,成为中国第三个GDP超过三万亿的城市。

以“快”和“强”著称的深圳特色,同样体现在深圳律师行业中。经过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深圳共有执业律师19206人,同比增长15.7%。深圳律师人数列北京、上海、广州之后,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

从创收来看,2021年,深圳全市共有律师事务所1084家,其中有上报的952家律师事务所业务总营收约为113.6亿元,较2020年增长20.5%。

不仅如此,可以预见的是,深圳律师行业在未来数年中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根据《深圳律师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前,深圳律师计划突破30000名,超过广州律师预期人数。同时,总创收要实现200亿目标,人均创收相比2021年要增长30%。

通过研究深圳本土规模律所发展特点,我们也得以窥见深圳律师行业的快速发展态势——

① 律所规模大、分所多:10家最大本土规模律所平均开设分所15家,是广州本土规模律所的两倍;

② 扩张速度快:大多从2018年开始才密集布局分所,在短时间内取得卓越成效;

③ 国际化程度高:积极布局港澳台及外国分支机构。

未来,深圳律师行业能否在北京上海律师行业之外,走出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值得期待。

8. 山东

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南北不均衡形势,而位于华东沿海、黄河下游的山东省,是北方经济的一枝独秀。

山东是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领先全国的农业产值、完整齐全的工业门类、因地制宜的产业政策,山东成为我国北方最强省份,经济体量常年保持在全国前列。2021年山东省GDP首次突破8万亿,经济总量连续32年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广东、江苏,在北方地区稳居第一。

除了综合实力强劲,山东经济的另一特点是区域发展协调。2021年,山东省共有11个城市入围全国城市GDP百强。其中,青岛、济南作为两个中心城市,GDP分别排名山东省第一、第二,两地生产总值之和达到25568.7亿元,占全省30.8%。

山东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产业体系完备、行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创造了山东省接近五成的税收收入,因而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型国有企业在市场主体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对于民营经济发展而言,山东的营商环境也颇为可圈可点。在2021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中,山东省司法指标得分居全国第一位。

根植于良好的经济和司法土壤,山东省的律师业发展也居于全国前列。截至2022年6月底,山东全省律师事务所达到2522家,律师人数达37655人,在全国排名第五。而截至2020年12月底,山东律师行业业务收费已突破100.03亿元。相应的,青岛和济南律师行业占据山东律师业的近“半壁江山”。以青岛为例,2021年,全市律师人数达7187人,业务收入约32亿元。

山东本土规模律所的发展情况,也映射出山东作为经济大省与律师业发展“优等生”的特征:

① 在专业实力上,10家最大本土规模律所的专业实力均表现不俗,可从所获国际国内奖项上窥得一二;

② 在规模扩张上,各规模律所深耕本省,几乎实现本省地级市全覆盖,而济南和青岛两地则是重点经营地区;

③ 在发展趋势上,尽管山东本土规模律所的扩张起步较晚,但在短时间内呈现迅猛之势,未来将持续覆盖本省并布局全国。

9. 四川

四川省物产丰富、气候较好,加上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虽地处西部腹地,但从战国时期一直到近代抗战时期,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一直都是重要的战略大后方。

到了近代,四川省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省份。从人口来看,截至2021年,四川常住人口8372万人,全国排名第五,为我国的人口大省,而成都更是西部独一无二的、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人的超大城市。

从经济体量来看,2021年四川省全年经济总量达到了53850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4.7%,成为全国第六个、西部第一个GDP超过5万亿的省份。四川作为全国经济大省、西部发展龙头的地位更加突出。

与之相对应的,四川省律师行业发展水平,也位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截至2021年12月底,四川全省共有律所1842家,较上年增长7.2%,律师人数30137人(与浙江省律师人数持平),较上年增长7.5%,全省执业律师共办理各类法律事务57.51万件,担任法律顾问4.8万余家,实现业务总收入63.73亿元,较上年增长7.4%。

尽管如此,四川省律师行业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2022年12月1日,四川省律师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四川省律师行业发展规划(2022-2026年)》。四川省律师协会会长李世亮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四川省律师行业实现了快速稳定健康发展,但仍面临诸多新旧挑战。四川律师行业还存在大而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律所发展不均衡、律师专业素养不够高、法律服务市场不成熟等不足。

而为了改变这样的发展现状,《四川省律师行业发展规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四川力争培育100人以上的规模大所40家,全省律师人数达4.5万人。

从四川省本土规模律所的发展情况来看,也或多或少反映了四川省律师行业发展特点:

① 无论在律师人数还是分所数量,四川省本土规模律所均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与东部和南部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差距。

②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作为创立于成都的律所,在发展路线和发展现状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规模所,具备与京沪规模所竞争的实力,而这在全国其他省份均属罕见。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四川律所的魄力。

③ 和其他省份类似,四川本土规模律所的规模化起步较晚,早期没有太强的规模化意愿,但从近年来各律所的战略规划看,大力推动规模化将是它们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

10. 陕西

陕西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带一路”经济带核心区,处在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地带,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从GDP总量来看,2021年陕西省在西部12个省市及自治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四川省,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排在第15位,居于中游位置。

这样的经济特征映射在法律行业上,表现为,一方面,陕西省律师行业的发展在西部各省市中较为突出。

从绝对值来看,截至2022年7月底,陕西全省共有律师事务所790家、执业律师15965人,是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律师人数超过万人的省份,律师人数在全国范围内居于中游位置。

从增长速度来看,2021年,陕西省律师人数增长率为11.5%,超过全国平均增长率;律师总收费34.5亿,比2020年增长51.7%,增长速度在全国都遥遥领先(点击此处查看:18省市最新律师数据梳理)

而另一方面,相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陕西省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仍显滞后。

比如,西安市作为陕西省GDP总量最高的城市,其2021年律师人均创收约为广州市律师人均创收的一半,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则差距更大。

此外,陕西省法律服务行业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律师事务所规模普遍较小,专业化水平不高,品牌机构不多,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等。从本文所选取的10家陕西省规模最大本土律所来看,普遍存在以下特点:

① 发展规模较小:执业律师人数均未超过300人、10家律所中仅4家设立了分所;

② 业务领域较为传统:从国际榜单获奖情况来看,各律所主要获奖领域仍为传统的公司商事业务。

尽管如此,陕西省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依然拥有无限机遇。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在西安正式挂牌成立,受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的相关案件。2020年12月,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成立揭牌,第二年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第二国际商事法庭迁入示范区。在各种利好政策的加持下,陕西法律服务市场在吸引更多外地律所开设分所的同时,也推动本土律所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11. 重庆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中心,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7年,重庆恢复为中央直辖市,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

2021年重庆GDP总量为27984亿,同比增长8.3%,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仅次于北上广深,是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进入现代化的新时期,位于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重庆,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同样地,重庆律师行业的发展现状虽不如东部发达省份,但在西部地区表现依然亮眼。

2021年,重庆律师达到14580名,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较上年增长8.88%;律师事务所922家,同比增长11.8%,其中100人以上的大中型律师事务所有14家。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重庆律师事务所数量曾出现罕见的负增长,从2019年的904家律师事务所减少至894家,其中合伙所较2019年增加34家,个人所减少44家。这实际上反映出重庆律师行业推动律所规模化和律所体制改革的趋势。

从业务创收来看,2020年,重庆市律师行业创收41.88亿元,较上年增加3.14亿元,增长8.10%。而2018年和2019年这一数据增长率分别为18.67%、26.51%,证明2020年律师业的发展受到了疫情冲击的影响。同时,律师人均创收为37.8万元。

从整体来看,重庆本土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程度并不算高,无论是从百人所数量还是律所平均人数规模均可见一斑。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重庆具备更大的律所规模化发展空间。根据新则所发布《2022中国律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报告》(点击此处获取报告纸质版),全国新一线城市的平均规模化饱和度为22.52%,重庆约为19.3%,低于均值,说明重庆依然存在规模化律所的发展空间。

而在政策倾向上,重庆和其他城市一样,坚定地推动律所向更大更强的方向发展。根据重庆市司法局联合市高法院、市教委、市公安局、市商务委等部门所印发《建设西部法律服务高地规划(2021—2025年)》 ,2025年之前,重庆要建成20家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律师事务所,35家律师50至100人、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强所。

立足重庆、辐射西南、走向全国,将成为重庆本土规模律师事务所的共同目标。

结语

无论是从宏观行业数据还是具体的律所发展来看,规模化都是从过去10年到未来10年律师行业最确定的趋势。各地头部规模律所通过各种方式扩大规模,获得了发展的先机。而下一步,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如何守好基础,探寻更多发展可能,将是规模律所们需要思考的命题。


- End -










大鱼主讲:中国律所规模化趋势解读视频上线

扫码订阅演讲视频

同时获取《2022中国律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报告》纸质版↓↓↓


# 推荐阅读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