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被焚毁,但《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不死!
这是最近人类最伤心的一天
有着800年历史的
属于全人类的艺术瑰宝
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
大火已经摧毁了屋顶和尖塔
“时间和人使这些卓绝的艺术遭受了什么样的摧残?关于这一切,关于古老的高卢历史,关于整个哥特式艺术,现在还有什么存留给我们呢?”
巴黎圣母院被焚毁,但《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不死!
关于命运
十九世纪的雨果,在圣母院的阴暗角落的墙上发现了一个痛苦的灵魂在三百年前用希腊字母手刻的单词:命运。
“几个世纪以前在墙上写下这个单词的人已经不在了,永远不在了。”那个单词不知巴黎圣母院大火之后,是否还留在教堂的墙角上,巴黎圣母院终将大地上消失,悲伤地叙述这段往事的雨果也永远不在了,那个恐怖的幽灵似乎还在哪里游荡着,不曾消失过。
关于革命
自由、平等、博爱,都是和平与和谐的信条。
为什么要给这些信条一个吓人的外表呢?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争取各个民族形成世界性的共和国。
那么,我们就不应当使他们感到害怕。恐吓有什么用呢?恐吓不能吸引各个民族,正如稻草人不能引诱鸟雀一样。为了行善就不应该去作恶。推翻王位并不是为了竖起断头台。杀死国王,让民族生存下去。打掉王冠,放过脑袋。革命是和谐,不是恐怖。
温和的思想并没有被严酷无情的人好好贯彻。
关于自由
在《悲惨世界》里,人们都在受苦、都在抱怨,大多数人却甘愿随波逐流。然而那些少数与命运抗争的人,又因为社会的主流态度不得不纷纷陨落。何为社会的态度?说白了就是绝大多数人认同的表面态度。在《悲惨世界》小说中,大家所认同的态度就是“苟活一世”,即使天天抱怨,但依然没人愿意改变,甚至大家一旦发现有人和自己不一样,就会将其孤立。
换言之,要想自由,必须先死亡,这才是整个世界的悲惨。
雨果的三本巨作<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都在讲同一个故事,世界如此悲惨,人该怎么办?每个人都只不过是这个扭曲世界中微不足道的一只蝼蚁,被这巨大的现实所挤压着挣扎求存。他们的悲惨在于作为人自己的命运不能由自己掌握,甚至于他们的善与恶也不为自己所决定。
在混沌的现实中人类的心是如此的卑微无力,但在这绝境中,仍可见人性的光辉,那就是爱。
每个人的博爱和密不可分的亲情,犹如刺破黑暗的阳光般闪耀着而令人觉得生存仍然是有意义的。
miss半城还没编完这篇文章,半城建筑学导师周琦教授在半城艺术之旅群里如是说:
巴黎圣母院前几年做过完整的三维扫描,现在技术和掌握的资料,完全可以修复
只是历史会记载: 21世纪,火灾后重建。任何重大事件,包括悲剧,都得留下痕迹,而不能抹去,出新。这是西方观念,对待历史遗憾的态度。
一个小时前,法新社报道称,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重建巴黎圣母院。
祝巴黎圣母院早日浴火重生。
-END-
延伸阅读
我遇见你,我记得你,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恋爱,你天生就适合我的灵魂。
半城带你看世界 | 遇见杜拉斯情人里的法式浪漫,还有市井的烟火
半城编辑部
美编|天天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半城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