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德庆: 庭院中的坟茔(小说)上

于德庆 文海墨韵 2022-06-25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鲁西北地区有个村子叫铭印村,村里有个叫汪维仁的人,父亲在世时,让他上东他偏上西,让他干的事他不干,不让他干的事他偏干,从来不听老父亲管教,可他父亲死后,十分顺从地按照父亲的遗嘱,把父亲的骨灰埋在自家院子里了。

汪维仁年近40岁了,从没做过什么出名的好事儿,他爱赌钱、打老婆、不孝敬老人的事儿,只是在本村有名声,可自从他把自己父亲的骨灰埋在自家院子里的消息,像电波一般在方圆几里、十几里、几十里传开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和不同凡响,让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白眼狼”,一下子窗户台上吹喇叭——名声在外了。



多年来,上级三令五申,一再提倡火化,厚养薄葬,节俭办丧事,杜绝大棺套小棺(骨灰盒)、在可耕地里埋土坟、死人和活人争地等铺张浪费及传统旧俗蔓延,倡导各村本村或联村建立公用墓地或公共祠堂。虽然口号喊得电闪雷鸣震天响,但光打雷不下雨,并没有建立健全和落实具体的配套措施。铭印村因为没有建立后人祭奠先人的公用墓地或公共祠堂,所以这些年来,不管上级嚷得多紧,管得多严,村民们仍然延续死人进祖坟入土为安的旧俗。无论谁家老了人(死了人),只是不得不去火化,但火化后,仍冒着挨罚的风险请民间艺人吹拉弹唱,谁家也不敢斗胆超越传统旧俗的禁锢,依然将骨灰盒套上个大棺材,埋在自家的祖坟里。这样一来,火化并没有减轻农民的负担,反而人为地增加了负担。

汪维仁的做法超越了传统旧俗,开创了铭印村死人骨灰不套大棺埋祖坟的先河。对此,村里人这个讥讽说:“呵!汪维仁父亲的遗嘱真有魔力,临死时一句话,让一个从不服管教的孽畜顺从听话了。”哪个撇嘴跟风凑热闹地道:“他把他父亲的骨灰撒在他家的菜园里不更好吗?还能省点儿二氨、尿素呢?”本村或外村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们听说后,咬牙切齿地跺脚谩骂诅咒:“他老人家活着请神拜佛时,也不知是作揖作到神佛的屁股后头了,还是哪辈子缺阴缺的,生养了这么个孽畜!这种孽畜,该遭雷劈!”



汪维仁的老父亲叫汪有志,汪有志上辈子的事谁也不知,活着时请神拜佛,作揖作到没作到神佛的屁股后面谁也不祥,可汪有志一辈子,从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缺阴丧良的事儿,他又当爹又当娘,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百依百顺地宠养了汪维仁这个孽畜,村里的人们个个都心知肚明。

汪维仁的做法,迎合了当时上级殡葬改革的新形势。消息传到镇、县政府领导机关后,镇、县领导虽然觉得汪维仁让死人和活人同居一个宅院的做法不可取,但他敢于超越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把死人骨灰小棺套大棺,不在可耕地里埋土坟的做法还是值得赞扬的。因此在全镇、全县殡葬改革干部大会上,汪维仁的名字多次被提起,称赞汪维仁不但突破了几千年的传统观念,还响应了政府节俭办丧事的号召。同时,告诫县乡村干部,一定要将建立公用墓地或公共祠堂,当做殡葬改革的一项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将殡葬改革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好做实。



省市级晚报的媒体记者,受职业病——猎奇心理的驱使,也一波接一波的闻讯赶来采访汪维仁。汪维仁每次接受记者采访,都昧着良心重复说:“上级号召火化,不让在可耕地里埋坟,村里既没规划集体墓地,又没修建共用祠堂,骨灰盒存放火化场,每年还要几百元,你说让俺咋办?总不能把父亲的骨灰放在屋里吧?俺把父亲的骨灰埋在自家院子里,是被逼没办法的办法。再说了,这也是俺父亲的遗愿。”记者听后,似乎觉得汪维仁说得很在理儿。当记者追问:“老人生前,你是如何赡养老人的呢?”汪维仁听后,因为有愧于天理良心,所以每次都是前言不搭后语,吱吱呜呜地重复一句话:“挺好的,还行吧?这是俺家的隐私,不必和你们多说了。”每次记者们走后,汪维仁总是心里像揣了25只小老鼠——百爪挠心,坐卧不宁。

记者们深知,人活一世,哪个也都做过好事。四川十恶不赦的大地主刘文彩,想当年还建过学校、医院、修过路呢?四川罪大恶极、称霸一方的刘汉,还曾抛出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现金做慈善呢?为使新闻宣传的人能在社会上站住脚,不失偏颇,见从汪维仁本人那里问不出他赡养老人的事,记者们就去大街上的人群中打听。谁知这个歪脖,哪个扭头的躲闪,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嘀嘀咕咕,谁也不说真情。没办法,为解开疑团,记者们那种执着劲上来了,下户采访,非弄个水落石出,是非清白不可。这一下户调查不要紧,汪维仁的光辉形象顿然崩塌,失色全无。(未完待续)





往期有更多精彩 点击可阅览

杨源水: 我的奶奶    杨源水: 我的继母娘

杨源水: 我的岳父    杨源水: 我的大姐     

杨源水: 我的大姐夫 杨源水: 我的妻子

杨源水:我的二姑   杨源水: 我的三大娘

杨源水: 我的网络“情人”

杨源水: 悲情表叔(上)(乡村人物系列之一

杨源水:悲情表叔(中)乡村人物系列之一

杨源水:悲情表叔(下)乡村人物系列之一

杨源水:冰火二爷(上)乡村人物系列之二

顾清森:我的奶奶 | 鞠登德:曾经与现在 比健康

陈西山: 战地黄花颂

陈西山:晚秋杂咏|邓贵振:红叶书签 赞昙花|唐云华:随筆二则|李文秀:当下抒怀| 孙林凤:叶

孙林凤(山东): 邻居

邓贵振: 重阳抒怀(外一首)

战友诗书画印(10)杨炳延 霍然 宋春华 于振江  郝军 鞠登德 徐洪生等同志之作品

战友诗书画印(11)袁庆禄 侯少民 史献伟 董庆利 郝军 鞠登德 李进刚之作品

战友诗书画印(12) 袁庆禄 苗培红 王绍祥 徐茂林同志之作品

战友诗书画印(13)  云门子 徐世敬 陈西山 王观岭 郝军 史献伟 董庆利等同志之作品

巩振生国画山水作品选

[艺术天地] 乡间自有高手  剪刀胜笔生花----浅淡并举荐杨德华剪纸作品 | 徐茂林

留白冰雪画创始人 | 王自修

老  猫:赞李自健先生---油画《乡村童趣》系列

诗配画 | 成彬 唐云华 陈西山 徐家兴等配诗  徐茂林绘画

李彦 | 国画作品选(一)

徐茂林 : 秋之韵(组诗)

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苦(歌词)

歌词三首: 爱上你之后的每一天 | 恩光——送给老师 | 战之必胜

阑 珊: [莺啼序] 白露

吴琼(信阳商城)诗选四首

于德庆:庭院里的石榴树(散文)

郝军:观抗美援朝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有感郝军:追忆英雄舰长肖德万同志 | 史献伟: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日感(外四首)  | 董庆利:无题



请关注《文海墨韵》,让精彩的文字、书画、摄影走进你的心灵天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