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评 | 关注老年语言能力,服务老龄科学研究


1


1

关注老年语言能力

服务老龄科学研究

——评刘楚群著  

《老年人口语非流利现象研究》







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均已步入“老年型”国家行列。与老年群体相关的语言研究已成为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热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老年人的语言研究应成为老龄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几十年来,国外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加紧开展了老年语言研究。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语言学研究成为了语言学界新的增长点。刘楚群教授于2021年出版的《老年人口语非流利现象研究》(以下简称《口语非流利现象》)一书正是从实证角度开展老年语言研究的一部力作。



该书以79名65岁以上的高校退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采集他们的陈述性口语语料。该书以老年人口语中的非流利性表达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老年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系统构建老年人口语非流利性表达的描述框架。该书将老年人在口语中的非流利性表达纳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框架,并将其与中年人的语言表达进行比较,尝试从老化(ageing)这一视角揭示老年人语言能力衰退的基本规律。全书正文由四个章节构成,分别讨论了冗余性重复、填塞语、话语缺失、口误、后语抢先与舌尖现象。研究发现:

(1)老年人在口语非流利性6个关键指标的频次/频率上都要高于中年人,因而老年人的口语非流利性确实与他们的年龄相关;

(2)口语非流利性在不同老年人群体中存在差异性,70至74岁这一年龄段是老年人口语流利度下降的重要转折点。

上述发现加深了对汉语为母语的老年人口语表达特点的认识,表明他们在自然口语中的流利度下降是生理机能衰老和心理机能衰老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分别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三个角度谈谈本书的贡献。


语言学


从语言学来看,汉语为母语的老年人语言现象的神经心理学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描写性研究成果很少。《口语非流利现象》针对老年人的口语语料进行详细描写和深入分析,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现象。例如老年人在冗余性词内重复上存在左边界倾向、趋简性倾向、自主性倾向和实词性倾向等特点,在填塞语的使用上则存在延缓性填塞、替代性填塞和习惯性填塞三种类型。同时,该书将社会语言学的变异思想应用到语料分析中,从群体内(将65—89岁年龄间的老年人分成五组)和群体外(开展中-老年群体比较)分别揭示了老年人口语非流利性的语言现象特点。这些发现为老年人语言特点的概括和老年人口语能力常模的建设提供了丰富语料。



社会学


从社会学来看,个体通过语言间的互动实现人际关系和谐。《口语非流利现象》一书认为,社会中涉老冲突的根本原因除了老年人和其他群体的文化观念差异外,还在于其他群体并不了解老年人的言语风格。在该书中,作者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口语中的非流利性现象并非是老年人专有,在中年人中也存在对应的非流利性表达。例如,在冗余性重复、填塞语、话语缺失和后语抢先等现象上,65-69岁老年人的口语表达和35—45岁的中年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口误频率上,65-69岁老年人的表现(0.054%)甚至还优于35—45岁的中年人(0.183%)。这表明,口语非流利性并非是老年人固有的偏见标签,只是伴随年龄增大,更容易在老年人身上体现出来。相关结论有助于从人际沟通角度重新审视老年人的口语特点,为其他群体了解老年语言特征、尊重老年言语风格、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供了新的启示。



心理学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结构的心理表征和言语产生的心理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在该书中,作者在对老年人口语非流利性现象进行描写的同时,还尝试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后语抢先现象,作者认为这是由于老年人语法转换速度滞后于语义表达速度,从而造成想要表达的话语形式和实际产出的话语形式并不一致。针对话语缺损现象,作者认为这是由于老年人语言和思维脱节造成,因为他们往往说出的内容要比想到的内容少。上述发现从毕生发展视角加深了对老年人的口语表达影响因素的认识,为通过生理/心理的调控来帮助他们更好适应老年生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




当然本书还布一些内容值得进一步探索,也为我国老年语言学未来发展留下了新的议题。例如,语料类型可以更加丰富,与老年人群在老龄社会的语言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统计分析手段还可进一步丰富,多维度揭示非流利特征规律;在数据采集上,可以采用社会语言学访谈法设计访谈方式,还应注意人口学信息和认知水平等元数据,这也是国际老年语言学实证研究的通常做法。另外,特殊群体老年人(包括听障或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等疾病的老年人群)的语言研究是国际老年语言学的重点,针对他们语言能力的研究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应该成为我国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总的来说,《口语非流利现象》一书是我国老年语言学领域的一部力作,在为老年语言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和数据的同时,还为新时期的老年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我们期待语言学界能够更加全面地描写老年人语言现象,揭示语言蚀失机制并服务临床应用,切实提高老龄人口生活质量,服务老龄事业发展及健康中国战略。


作者


蔡晨,浙江树人大学副教授、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黄立鹤,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副教授、秘书长







1

END

1

本文摘自《语言文字周报》总第1919期,2022年3月10日

相关阅读

  1. 老龄社会与老年语言学:《语言战略研究》专题研究栏目

  2. 老年语言学 | 老年语言学研究的语用维度:视角、方法与议题

  3. 老年语言学 |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非名词性资源蚀失

  4. 老年语言学 | 日本老年护理沟通研究之文献综述

  5. 老年语言学 | 什么是Elderspeak?

  6. 老龄化社会呼唤老年语言学的出场

  7. 《语言战略研究》| 侯柏村,罗昊,王刚石: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的现状与思考

  8. 《语言战略研究》| 顾曰国:老年语言学发端

  9. 《语言战略研究》| 黄立鹤  王晶  李云霞:阿尔茨海默病言语障碍表现及相关神经心理学量表编制问题

  10. 分享 |《东亚语用学》:痴呆症老年人话语语用研究

  11. 观点 | 老年人口语 “呃”类填塞语研究

  12. 观点 | 老年人认知退化或与听力损伤有关

  13. 观点 | 老年人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现象学研究

  14. 观点 | 信息化时代的“老年孤独”

  15. 观点 | 赫琳等:我国老年人语言能力问题及语言服务路径研究

  16. 观点丨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亟待解决

  17. 观点丨何谓老年:从“居室适老化改造”谈起

  18. 观点丨迟暮之年的人脑及语言(王士元著 王筱瑒 冯韵译)

  19. 观点丨人口老龄、老年学与老年语言学

  20. 观点丨基于叙事医学理论的老病死叙事话语探析

  21. 观点丨蒋燕、顾曰国:老人上当受骗案:调查、语用和决策推理分析

  22. 观点丨言语幽默的认知老化及其神经基础

  23. 观点 | 马东什么?什么冬梅?瞬时性遗忘究竟咋回事?

  24. 观点 | 构建中国特色适老语言服务与产品供给体系

  25. 视点 |《忘不了餐厅(第二季)》:同济老龄中心约您见证宝藏老人温暖回归

  26. 重磅!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27. 专访 | 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报道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

  28. 正式出版!顾曰国 黄立鹤:《老年语言学与多模态研究》

  29. 合作丨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参与上海四平路街道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

  30. 一图读懂《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

  31. “老而不衰”的大脑,你的认知功能到七十岁仍未达到巅峰

  32. “语言增强认知 拾忆为老服务” 同济“拾忆”团队暑期实践成果总结

  33. 同济大学老龄中心携手《忘不了餐厅》开展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活动

  34. 重磅!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发布

  35. “拾忆认知”系列科普视频第三集《如何自我评估认知健康状态》

  36. 向未来、启新程:2021年度中国老龄社会十件大事

  37. 周德宇、张惟 | 语言与健康的关系:标记、媒介与资源

  38. 马博森,倪文君,曾小荣: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他发自我修正策略对比研究

  39. 黄立鹤,杨晶晶,刘卓娅:认知障碍老年人语用补偿研

  40. 同济“拾忆”老龄公益社新学期认知评估培训会举行

  41. 老年认知评估与外语口译 | 老龄化社会来临,远程视频口译能何为?

  42. 听障人群应急语言服务需求调研:基于访谈文本的质性分析

  43. 语言的秘密:宠物想和你说什么?

  44. 同心抗疫 学术成长 | 杨晶晶、金倩雯、曲惠宇:语言认知方向研究生学术交流会

  45. 实践表彰丨“拾忆”团队项目荣获“同济大学寒假社会实践十大潜力项目”

  46. 活动回顾 | 云端科普同战“疫”,学科共谋为老龄

  47. 吴玉韶:从老龄不是问题到老龄国家战略——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启示

  48. 会议通知丨2022年第三届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科学国际会议(1号征稿通知)

  49. 会讯 | 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中国语用学专题论坛(二号通知)

  50. 观点 | 手机上网刷太多,语言功能受影响,让你说话不利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