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杰:毕业后的日子,我们一起做公益 | 第19期午餐会实录
(▲长按识别二维码收听音频)
线上午餐会第19期 | 陈凯杰
进入大学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应对突然多出来的大把自主时间,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来应对大学毕业后的迷茫和初入社会的不适?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从捐书、到为国内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建立图书室,他们联合明星粉丝团重新定义粉丝公益应援,他们把公益从大学校园延续到大学毕业后。
陈凯杰,95后公益人,从事公益4年。毕业后公益基金委员、副秘书长,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高校中心负责人。本期午餐会,我们邀请陈凯杰,来与我们分享95后公益人的热情与思考。
以下为陈凯杰发言实录
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的学员们大家中午好,我是陈凯杰,目前任职于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毕业后公益基金,担任基金副秘书长,主管机构高校中心。今天中午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公益晚辈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分享,如果有说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老师多多包涵,同时欢迎大家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宝贵的建议。
首先简单讲一下我们机构是做什么的。我们机构的名字叫作“毕业后公益图书室”,主要是为国内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提供一些精准课外读物。经过四年不断探索建立了一个服务体系——“三三三”创新产品服务体系,我们也开展了“十百千”美好未来工程,主要是有“千图计划”、“美好应援计划”、以及“振兴乡村阅读计划”。通过整个模式和项目工程有效地改善了乡村小学的阅读条件,也大幅度提升了乡村小学的阅读质量。
我们在毕业前就开始了公益项目
接下来我讲一下我个人参与毕业后公益项目的起源。虽然咱们的名字叫“毕业后”,但其实我们在毕业前就开始了我们的公益项目,我是从大一暑假开始的。
下面我从两方面讲一下我做公益的渊源。首先是我的家庭,父母的教导。父母以身作则教我乐于施善,虽然我的家庭不是很富裕,也没有做过什么专门的活动,但父母通过帮助身边人、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情的实际行动来教导我。
此外我大一参与公益完以后,在校内成立了校园公益服务队,整个服务队有一百多人,志愿人数超过一千多人。在整个毕业后里面,在高校中心完以后统筹线下活动超过500场,通过调研、走访、捐赠,去孩子们的山区学校上课超过300个。
我做公益起源一个是我的创业梦想,一个是未来职业规划的选择。我高中的时候就有创业梦想,一直埋藏在我的心里。进入大学后也尝试过,但经历了种种失败,我自己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所以我坚持和不断改善我的一些缺点。最近我找到了我自己的方向。在创业路上参加创业比赛,两次拿到省奖。创建的创业团队运转慢慢变好。种种经历后,使我对创业理解更加深刻,我知道创业的不容易以及它的不同。最后反思完之后,我暂时把我的创业梦想放下,在学校好好读书。
后来大一暑假的时候我认识了我的网友刘楠鑫,他现在是我的创业合伙人,我们聊了很多,因此走上了我的公益路,因为我们都处于大学的大一大二阶段,也一起在学校做过创业,对未来规划和价值观比较契合。所以那时候我们商讨的是为家乡建图书馆。我想的是大一暑假时间比较多,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建一个图书馆有点难度,想要去挑战。当天晚上聊完我就马上开始筹备我的项目,为自己的家乡,为自己家乡的农村小学筹建一个图书馆,捐1000册书籍。在这期间我受过冷漠,遇到过无助,甚至也受过一些嘲笑、嘲讽。但是,我不服输,希望把它做好,咬着牙也要完成。
第一个项目一共是两个月,第一个月的时候才筹了不到200本书,我也纳闷,最后我不断地找方法。第二个月期间在自己的各个地方成立自己的小分队,在三个地方成立了三个小分队,大家在各地筹书籍,最后把书籍汇总到一块,我的第一个公益图书室就落地了。之后我去学校的时候,学校三位校领导从家里赶来参与这次活动,这让我非常惊讶。更重要的是,校长告诉我一句话:我们这个学校建校以来很少有人过来捐书,尤其是你这样的年轻人几乎没有,更重要的是你捐的是孩子们非常需要的书籍。这让我得到了第一个公益感触。
总的来讲,我的第一段公益经历让我总结出了几个小点:第一,公益确实是有点难度的,过程也是比较辛苦的,但是我觉得结果非常好,能够帮助到孩子,能够得到学校对你的认可。第二,公益需要一些方法,我在方法上做了一些创新,我们用好互联网工具开展公益能很大地提高公益效率。第三,在公益的行动路上慢慢有人开始加入、参与、支持我的活动。所以总的来讲,这件事情确实是一件难的事情,但我觉得,因为难,所以我想去挑战,我想去把它做好,因此走上了公益道路,背后重新点燃了我的创业梦想。
1500多所公益图书室,65位明星
接下来跟各位老师分享这四年来的项目成果。我们累计为山区的孩子们捐赠了1500多所公益图书室,遍布全国18个省市,也以全国市政府、县政府打造的17个振兴乡村的月阅读计划示范区,动员志愿者人数超过35万人。其中大学生板块做了一个“千图计划”项目,联合全国1048位大学生发起,在校内举办过多场百校级的公益活动。
此外,我们在明星公益板块做了“美好应援计划”,联合1000位明星粉丝团开展我们的“美好公益活动”,创造了5000万的公益价值,实现了10个亿的公益传播,有65位明星亲自参与我们的活动,带动了千万力量的参与。
此外,我们也走出了国门践行“一带一路”,在马来西亚一所华文学校建立了首间海外学校。
比赛板块上,今年荣获了两个奖,一个是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荣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亚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
千图计划
接下来给各位老师分享一下我们的项目经验,第一个叫作“千图计划”。“千图计划”是我们发起的一个青年公益项目,致力于去打造民间最大的“善一代”培育基地。自从2016年1月开始到现在已经连续发起6期,在每年寒假、暑假,目前已经联合了全国1048位发起人,在整个活动期间报名人数超过近万人。“千图计划”采用的模式是“1×1×N+1”新模式,即1位发起人去牵头成立1支团队,联动、整合N股社会力量,聚焦解决1所乡村学校阅读问题。
模式得以成功的原因第一是项目模式以品牌授权为主,他们在开展活动中有很大的参与感和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整个项目是以他们的名字去冠名的,我们是提供平台,输送我们的培训、输送我们的资源,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家乡自发性地开展活动。
第二,我们能够在青年界自发性、爆发式地打开品牌影响力是因为“千图计划”是毕业后精神最好的代表。很多年轻人毕业后从校园走出,为什么不能自己去开展公益项目呢?我们用行动证明我们能够做成,也是用行动去唤醒更多年轻人去参与公益活动。青年成长不应该只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应该伴随着我们的精神跟我们的激情以及跟我们实力的增长。
整个运作是什么样的?主要是毕业后提供一个平台,提供一个系统的培训,告诉大家怎么开展活动,然后发起人去组建自己的公益团队,去筹书筹款筹物资,并且去调研一些需要帮助的乡村小学。最后去落成项目,去学校给孩子们开展阅读活动。最后是项目总结,我们做整体项目的调研。
那我们为什么要去选择让大学生们参与图书室的建设?更多是从公益的时效性出发,因为阅读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在整个中国国内都是比较匮乏的。第二个,书籍受到社会关注度高,整个社会资源效率就会比较高。第三,我们的核心团队、核心伙伴都出生于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从小面临这样的情况,所以更加有情怀、更加有动力去发展这样的活动。
如果总有人要改变世界,为什么不是我们
接下来我用几个案例给大家讲一下我们整个项目的成果以及其时效性、成长。
第一是两个发起人,北大的同学、海外同学。北大同学叫吴小希,通过联合校园的同学去开展捐书活动。她做过公益图书室调研活动,但一直找不到比较好的图式室项目,最后通过朋友联系我们,在微博找到我们。放假期间(因为很多同学没有回家,大家书籍比较多又比较有空)通过采用校园捐书流动箱形式很好地筹集了书籍。线上采用了一些方法很好地筹集了费用。
海外的学生叫陈彦霖,通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筹集到近10万的爱心物资,搭建了整个非常好看的图,标准化的公益图书室,捐书、捐书架、捐课桌椅、捐灯、地面跟墙面的整修。他为什么要参与我们的活动?他妈妈一直在参与公益活动,但是他比较少参与,为什么?不是他不想参与,而是觉得这种活动比较简单。我们见面聊完后非常有感触,他很快行动起来,一个人就能够开展一个项目的发布会,找了很多家企业(二三十家),最后五家愿意参与活动,他专门做了一个项目的启动仪式,我们整个模式能够在基础上很好的赋能创新。他非常认可我们整个公益的价值观,希望能够把自己的能力、激情真正发挥出来,最后也很好地把这个项目落地了。现在他跟我们讲要准备启动第二期的公益计划。
接下来讲的是我们在江西东华理工大学的小伙伴刘婷钰,建立图书馆以后她觉得非常好,通过自己的力量就去带动校方资源,突破性的进行校方公益模式的创新,直接把校方三下乡项目冠名为“千图计划三下乡”,链接了很多社会资源参与活动,最后落地他们学校自己的图书馆。所以我们整个活动能够让大家很好地创新赋能。
另外一个是我们项目的几个发起人,我们在建立初期,三年的、两年的,团队一直持续到现在还在活动,并在自己的家乡有自发性地成立了一个有秩序、有规模的组织。他们不仅会去建立图书室,我们整个项目以家乡为主,他们也会在每年建立图书室的同时去回访之前建立的图书室,去调研当时图书室的使用情况,给孩子们开展更多阅读活动。我们通过这样的模式,因地制宜,鼓励大家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展活动。这样的公益模式,能够把整个公益帮扶质量很好地闭环在一块。
最后我用一句联合发起人说过的话来总结这个项目——“如果总有人要改变世界,为什么不是我们呢?”这是我们每一位联合发起人的缩影、写照。
粉丝团的美好应援计划
第二个给大家分享的项目经验是我们的美好应援计划,这个项目通过感召、号召明星粉丝团,帮助山区孩子,同时为自己的偶像打Call,这个项目很好地激发了粉丝的公益热性,为自己的偶像去做公益,冠名他们自己的公益项目。
此外我们还做了一个新力量的公益盛典。这个公益盛典是史无前例的非常创新的公益项目,我们把演唱会的场地做成公益盛典,下面坐了全是各个非常有爱明星的粉丝群体。通过这种模式希望能够把粉丝公益真正更好地站在台前,我们应该认可他、鼓励他,更重要的是推动这样的模式很好的跨界创新,推动粉丝朝着更加专业、更加高效的方向去发展。
公益不仅仅是付出,也有收获
最后一部分我讲一下我做公益的体会,主要从两方面来讲:
第一,我去很多山区看到一些受助孩子的懂事行为,激励着我要更快速地成长起来。很多人会说,公益是付出的,是贡献的,但是我觉得做公益不仅是付出,也是有收获的,有时候看到一些被帮助的孩子比自己还更加努力,这是一个很好的激励。
我之前去过一个云南山区,那个地方非常偏远,连路都没有通,孩子们零度天气下穿着小薄衣,每天早上走一两个小时的路,天没亮就起床去学校。孩子们在天黑了很晚的时候走路回家。当我们给孩子们建图书馆的时候,孩子们渴望的热情非常强烈,渴望图书馆的进程,宁愿我要挑灯走黑路回家也要看到你们在做这个图书馆,非常期待这个过程。最后是因为我们在回家路上有一个志愿者迷路了,才知道这里面生活的孩子们有多么艰辛。
此外去了很多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总的来讲,孩子们对外界事物是非常单纯、非常向往、非常热爱、非常渴望的。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知道,虽然我的条件很贫困,我的父母在外面打工没有时间陪我,但孩子们很理解。反向让我觉得孩子们在这个贫困环境中比你还要努力,你有什么理由不去更加努力呢?
第二,分享一下我个人公益成长的蜕变。从最开始包含激情、激情澎湃开展公益活动到现在慢慢理性,我是如何持续的?主要是几个小点:
1. 信念不能够动摇,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动摇。我本身是因为创业梦想开始公益道路,所以条件不管多么困难我觉得都是一种经历、一种收获,会更好地成长、更好地蜕变。这是第一个,要有创业的精神。
2. 不做理想空谈主义者,一切以实践为依据、以结果为导向,重要的是行动起来,行动才能够感染更多人参与其中。
3. 我们有一支给力的团队,价值观相同、理念相同、行动一致,大家能够很好地去带动机构发展。就我们团队来讲,我们同一个年纪,都是在95后、96后、97后、98后,再加上我们整个组织框架是比较扁平化的,大家能够把自己的很好想法释放出来,重点是能够把你的想法落实到行动当中,大家愿意行动起来,愿意把事情的结果更好地呈现出来。
4. 我们做公益项目的同时要有产品思维,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是要为捐赠人建立一个非常好、非常全面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是更加深入下去,真正了解受助人、受助孩子到底喜不喜欢这个东西,适不适用于它。
5. 不管是国家还是社会层面对公益行业,包括公益青年有很大的支持力度,所以我们非常相信、非常期待能够为青年公益事业贡献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收听这一次的分享,同时欢迎大家能够为我们提出更多宝贵的建议,我们会积极采纳。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公益网校这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一直有在学习,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大家可以多多地关注公益网校,谢谢大家。
后续还有分享者与听众的精彩问答环节,想了解的小伙伴们欢迎微信搜索“公益网校”小程序,关注“我是乐天行动派”线上午餐分享会栏目!
公益网校为0-3岁公益职场新人打造了“道·安公益新人成长计划”系列课程,由何道峰先生夫妇的道·安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本系列课程全免费,陆续更新中,学习完后可以领取电子证书,点击下图进入学习。
>>往期推荐<<<
午餐分享会01期 | 柳茜:首先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容易的事情午餐分享会02期 | 李静:听见心的声音,永远在路上午餐分享会02期 | 张雪珊:让志同道合的人相互看见午餐分享会03期 | 刘良斌:跳出舒适圈,成为更好的自己午餐分享会04期 | 汪星宇:当“乡村笔记”连接城乡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午餐分享会05期 | 陈迎炜:如何把浓缩的社创梦工搬上邮轮午餐分享会06期 | 李克梅:不忘初心,用音乐照亮乡村童心午餐分享会07期 | 孙月:我是幸运的,我也希望把这份与生俱来的使命传递出去午餐分享会08期 | 辜家齐,肖思宇:给乡村孩子的人生带来不同的可能午餐分享会09期 | 刘英:推进居室适老化改造,给老年生活以尊严午餐分享会10期 | 阮向荣:新浪扬帆,为城乡孩子提供思想启迪之旅午餐分享会11期 | 李旸:从都市白领到边境山民,用爱与接纳培养有灵魂的青少年午餐分享会12期 | 柳济琛:光盘打卡,当传统美德遇上新兴科技
参与午餐会直播|微信 gywx_cgpi
转载请联系 | 微信 gywx_cgpi
官网|www.gywx.org
微博|公益网校POA
微信小程序 | 公益网校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乐天行动派”午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