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一线城市榜首的成都,艺术生态有什么新的可能

阿尔法君本人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0-11-05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锦里古街、宽窄巷、人民公园,三五成群地坐着聊天的人们,一把芭蕉扇,一张小竹椅,一杯盖碗茶,慢慢地摇,慢慢地品,这是停留在多数人脑海中对成都的印象,麻辣,安逸,缓慢,似乎与“效率”二字无缘,也是“少不入川”的缘由。


成都人民公园


然而一款瞬间燃遍大江南北的游戏——“王者荣耀”,悄无声息地在成都天府三街的腾讯大楼研发成功,人们才反应过来,这座古老的休闲之城已然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8年成都被列为15个新一线城市的榜首,2017年全国26省会城市GDP排名第二,海归创业最爱的城市排列第三,求职城市竞争指数排名全国第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的有281家……赵雷一首《成都》火遍大江南北更是给成都贴上了“网红”的标签。

 

成都太古里,图源:朋友圈


比起北上深,成都成本更低,本地对新兴企业的政策扶植、餐饮娱乐服务业的高度配套,让这个“新一线城市”成为了许多创新科技企业理想的新沃土,这一切也让这个天府之国有了新的活力与气象。

 

而说起艺术行业,成都更是绕不开的重要地标,玉林路小酒馆,蓝顶艺术区曾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源地之一,这里优秀的艺术家、评论家,艺术机构聚集,是当年艺术输出的主要窗口,甚至上海也望尘莫及。而在高速发展的数年后似乎突然几年间淡出了历史舞台,直到近两年成都的艺术形象,随着这座城市的苏醒又有了再一次的卷土重来。

 

成都玉林路小酒馆,图源:网络


在创新科技产业已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通道的时候,与之相对应的文化艺术产业,是否也能与这个高速成长的城市相匹配,是否也能借着城市的升级,经济的升级而完成艺术的升级?艺术这一领域在成都正发生着什么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阿尔法君采访了成都艺术圈重要的几个亲历者,从他们不同角色的视角,来展现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以下为专访内容)



张达星  艺术收藏家

原文轩美术馆馆长


文轩美术馆和其前馆长张达星,在2010~2013年期间,是一股成都艺术的重要势力,全国各地的艺术人士也因为这样一个美术馆的存在而时常聚集成都。


文轩美术馆曾经的展览,图源:文轩美术馆官网


 阿尔法君:请说一说您在成都的艺术工作和当地艺术发展的进程。

 

 张达星: 我80年代末在四川美院工作,分管川美文化产业公司,后来从商多年。2010年左右,在出版、影视、教育等方面非常有实力的文轩集团,当时他们的传统行业需要转型,我跟他们聊完以后一拍即合,以40%占股并身兼副董事长、总经理,文轩美术馆馆长的身份,一腔热血的投入到当代艺术当中。


文轩美术馆的收藏,图源:文轩美术馆官网


四川有对艺术帮助和扶持的传统,98年的时候就有陈家刚先生的上河美术馆;在成都艺术生态环境中,蓝顶艺术区和蓝顶美术馆一直是当代艺术的定海神针……


2011年文轩美术馆在开幕的时候,正赶上最后一届邓鸿的成都双年展,不久吕澎的当代美术馆也开始了,还有与地产配套的美术馆,A4空间,一部分超出本土影响力的画廊也同时存在。

 

正是这几股势力,把当时成都的艺术生态扶植起来了,而且为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大盘子做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就三四年的时间,主要的几个主体又纷纷解体或消失了。

 

2013年,我退出了文轩美术馆,当时我身体出了问题,这是内部原因,当然也有外部原因。那个时候正是改革开放30年高潮的一个收尾阶段,文轩美术馆这种个人跟国家合作的所有制的方式是不是下一步很好的方式?作为个人投资人是有不安的。这不仅是我,而是全国范围内有这种情况的人都有不安。双方都会思考这种合作还能走多远,结果是什么。

 

如果说成都当代艺术发展20年,前十年是传承有序的,后十年的前五年是个高峰,后五年是个消沉期。

 

阿尔法君:从文轩离开后您还在参与艺术事业吗?

 

张达星:从文轩退出后,我恢复了对自己原有公司的管理,每年对成都本土的青年艺术家的展览,活动,都会支持,也有赞助。成都存在很多中下层艺术家,从文轩退出后更能看到这样的真实状况。

 

这两年收藏上还在继续,只是越来越少。我在收藏方面可以说经验也有,教训也有,但教训是主要的。比起购买的时候,作品是增值还是贬值了,会提醒你收藏的有效性。

 

阿尔法君:成都本土的年轻艺术家的影响力这两年似乎不如老一代,您这么认为吗?

 

张达星:周春芽,何多苓那个时代做艺术的太少了,现在太多了。那个时代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匮乏,这种状态伴随这一代艺术家几十年。而现在就是消费主义时代,快销时代,也反映在艺术中,年轻人首先为生存创作艺术,为发财创作艺术,所以时代不一样了,这些年轻艺术家未来怎么样还要持续的观察。

 

阿尔法君:您对成都艺术发展的未来怎么看?

 

张达星:我在相当一段时间是比较悲观的。但是成都总是几年一个浪潮,几年一个浪潮,成都一直都不缺觉悟者,也许过几年又会出来一个觉悟者,把艺术又推上一个台阶。

 




刘杰

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主人


千高原艺术空间是成都本土经营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的画廊,空间主人刘杰在法国艺博会现场的百忙之中抽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千高原艺术空间 图源:千高原艺术空间


阿尔法君:您对成都这个城市怎么看?在艺术方面成都的优势在哪里?

 

刘杰:成都既是个古老的城市,也是个非常新的城市。古老是她的历史渊源,改革开放后经济上相较沿海比较后发,但是文化艺术从来就是处于前沿。因为地理等等原因,这里从来比较富足,生活节奏比较悠闲,这本身就形成了独特的气质。

 

这里紧邻中国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之一,川美,贡献了一代一代优秀的艺术家。而且他们跟其他美院的艺术家有着明显的差异,创作上总是基于个体的敏感度,特别注重个体的感受,可以说更任性,而且不那么重视策略性,这是很特别的一个地方。

 

成都的差异化我认为就是它最大的优势。这个城市一直都在快速的生长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共同构成的艺术生态在不停的推进,不停的发生,它是在正向发展的。

 

阿尔法君:千高原在成都是比较独特的存在,一直都致力于推广和深耕年轻或者并不太“市场化”的艺术家,不被流行或市场牵着走,这样的一个策略您是怎么考虑的?


刘杰:我们从2007年创立,在成都12年了。我们有非常明确的工作思路和对文化的认知,来指导我们选择艺术家和项目,当然不是从市场角度考量的,因为当代艺术本就是基于未来的。


我们代理的艺术家从50后到90后,他们的艺术也差异非常大,这是我希望看到的,因为这个时代的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多元价值的存在。

 

市场问题,其实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个消费趣味的问题,哪一种很火,很流行。毫无疑问这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要考虑的核心是艺术家,是艺术家本身价值成立的可能性,和持续推进的可能性。

 

千高原艺术空间展览现场 图源:千高原艺术空间


我相信做画廊的困难是永远的。不仅中国,全世界很多严肃画廊都困难。不是画廊或经济的问题,而是画廊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我们是基于过去和现在,做一个指向未来的工作,非常有挑战性,要有先导性和前瞻能力,还要去售卖,这就决定了难度非常大,大家也都知道,当下中国成本也都很高。

 

我们会沿着我们自己的认知路线走下去。评价一个艺术机构不是在今天,而是要交给历史去总结的。


阿尔法君:现在年轻藏家跟老一代藏家有不同吗?

 

刘杰:成都的藏家跟各地的一样,也不断会有新人进来,基本从传统的开始,慢慢接受当代的东西。也很在乎艺术品增值保值的概念。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现在开始注重自我的趣味和喜好。

 

大家应该对成都有足够的信心,整个生态系统五年前要比十年前完善的多,从专业画廊到美术馆,现在博览会平台也建立起来了。艺术家也具有多元性。综合文化的推进也要比过去提升很多。我也期待这个城市更大的发展。


千高原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的海报 

图源:千高原艺术空间

 




黄在 

艺术成都博览会创始人


今年四月艺术成都博览会第一次在成都春熙路成功举行,邀请到31家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画廊,创始人是艺术圈的两位年轻新势力,也是四川人的黄在和黄予。


艺术成都,图源:艺术成都


 阿尔法君:第一届艺术成都的效果您觉得怎么样?对今后的发展有什么计划和想法吗?

 

 黄在:第一届艺术成都呈现出来的整个效果超乎了我们的预期。本地的画廊有千高原代表参与,其他则是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画廊。品类比较丰富,几家国际画廊带来的国外艺术家的作品也很受欢迎。


我们希望每一年都有健康的成长。在第二届,我们从场地,规模都会扩大一点,也会增加一些新的元素。我和黄予最初就是希望呈现一个国际化,高水准的博览会。

 

阿尔法君:成都过去的艺术生态曾经达到让很多城市望尘莫及的高度,您对现在成都的艺术生态怎么看?

 

黄在:成都的几经起落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可能任何一个地区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成都曾经有过特别辉煌的时候,也有落下来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变化。现在在成都不仅是我们,还有其他的机构,美术馆,希望大家共同去构建城市的艺术生态。

 

艺术成都现场 图源:艺术成都


 阿尔法君:成都年轻的藏家是否已经成长起来了?他们和老一辈藏家有何不同?


 黄在:成都有老一辈收藏家这个群体,也有一些年轻的藏家。我们把第一届艺术成都放在春熙路这个地方,也是想通过博览会的形式带动更多的人走进来认识当代艺术。包括边上的太古里也是成都最有文化意识,同时具有高消费力的地方。

 

艺术成都创始人黄在(左二)与藏家在一起

 图源:艺术成都


确实我们这一次碌碌续续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发现他们从来没有买过艺术品,但是他们在艺术成都上买到了他们想要的作品。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们想去培养的一个潜力市场吧。

 

阿尔法君:您对成都这个城市怎么看?比起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在艺术方面成都的优势在哪里?

 

黄在:我觉得成都艺术的优势,主要是在他的先天条件,包括气候,生活节奏,有文化的基础,有老一辈艺术家的沉淀。成都还是属于一个内陆的城市,发展也好,但肯定没有办法去跟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去比较。但是成都人有很强的消费意识,这跟成都的人文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也是成都的优势之一。

 

艺术家周春芽在艺术成都现场,图源:艺术成都



 阿尔法君:成都在艺术创作方面如今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黄在:我觉得这个不好说,也不是我们能够去评判的。我们只能说通过我们力所能及的去做一些事情,包括像博览会,包括其他的,能够带动一下艺术和艺术圈的发展。

 

我们这次博览会就有一些成都的比较年轻的艺术家重新找到了画廊去跟他们合作,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未来想要去做的。

 




王从卉

知美术馆艺术总监


今年四月,位于成都近郊新津老君山脚下,颜值超高的知美术馆也与艺术成都博览会同期开馆,知美术馆的艺术总监王从卉来自北京,从知美术馆的藏品以及展览来看,更像是外来文化的一种输入。


知美术馆 图源:知美术馆


 阿尔法君:您认为成都这个城市在艺术方面相较北京与上海等城市,她的优势在哪里?

 

王从卉:我自己是上海人,在北京读的大学,也在这里工作生活。北京政治文化氛围比较活跃,很大气,包容度高。上海比较国际化,从艺术文化而言是和商业相结合的,商业的效率也很高。


成都作为中国西南重镇具有传统文化的很多优势,包括考古。跟上海的洋气比,成都具有传统的神秘性和文化深度。从当代艺术生态而言,也是全国非常重要的阵地。很多当代在世艺术家都是从成都,从西南走出来的,所以这里是有当代艺术的语境和传承的。

 

阿尔法君:您对当下成都的艺术生态怎么看?

 

王从卉:从去年艺术成都开始,就有一种复兴的味道和趋势在里面,成都又开始吸引了大家的关注点。但如果从四五年的时间上分析,还是在一个相对小的圈子里,大家各做各的。商业环境和国际化程度也不理想。但今年的艺术成都还是带来了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新的力量。我们知美术馆也在4月份同步开幕,形成了一种聚合的力量。

 

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圈人士参加了知美术馆开馆展“开” 图源:朋友圈



 阿尔法君:知美术馆作为成都,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颜值最高的美术馆,给人感觉很国际化,很不“成都”。本地美术馆多为展示本土的艺术创作,但知美术馆却完全不同,它的经营策略和方向是什么样的?要给当地输入什么样的精神情感?

 

 王从卉:成都现在是从二线城市往1.5线城市升级的过程。对于文化和艺术也需要一个重要的复兴,做系统的准备。我们美术馆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能在东方和西方,国际和本地的结合中起到桥梁和沟通的作用。

 知美术馆内部 图源:朋友圈

知美术馆的展览 图源:朋友圈


知美术馆非常荣幸,被称为整个中国西南地区颜值最高的美术馆,我们其实并不是想做一个本土的机构,虽然很注重在地域性的打造,和公益性的打造,但目标还是做一个小而精专,有国际水准的专业美术馆,具有观察未来的眼光和将传统、遗产、艺术、美学、生活融为一体的能力。即使在成都本地,也是希望做成一个全国私人独立美术馆的样本。



结语


前沿科技的生根发芽将成都送入了高速发展城市的梯队,从采访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成都的艺术欣欣向荣的蓬勃力量。


这个城市艺术的黄金时代令人仰视,唏嘘和深度的思考。而正如多数采访嘉宾所说,今天成都的艺术生态需要这个链条上的所有组成部分,艺术家、收藏家、画廊、博览会、美术馆……共同构建和努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大时代中合力塑造成都的形象,为它注入更多“来了就不想走”的理由。






*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ArtAlpha艺术阿尔法所有,图片来自被采访人,网络,朋友圈。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感谢张达星先生、刘杰先生、黄在女士、王从卉女士对本文的支持与帮助。*



往期精彩内容


>他建造了一个灵魂可以安放的地方 | 专访阿那亚创始人马寅

>赵无极是拍了5.1个亿,市场是不缺钱,只是钱不去你那里 | 香港苏富比现场直击,专访胡湖

>大IP时代,这个老板这么玩

>这个艺术家的老公为自家打造了五个院子,坐看春夏秋冬

> 如何收藏和购买艺术品之收藏家速成记

十年前的那一场金融危机,到底给艺术行业带来了什么

> 他在500年后,让文艺复兴的经典雕像面目全非地回到佛罗伦萨

画家的视角 | 我是如何去看一幅画

他的画一箭穿心,被用作莫言小说的封面,冯小刚电影的片头 | 专访魏东与他的粉丝

> 如何购买和收藏艺术品之怎么去参与一场拍卖会

她是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的华侨,刘海粟、吴作人为她站台

如何购买和收藏艺术品之“萨奇式收藏”

> 来说说抖音上最火的艺术家

为什么我们都爱老树的画儿?

新手入门之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购买闲逛指北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