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唐人推出重量级群展,ArtAlpha专访策展人李雅璐

阿尔法君本人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0-11-05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策展人李雅璐介绍展览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今日新的展览《蛛丝球拍 - 中国当代艺术群展》开幕。

此次展览汇聚了学术和市场均极具讨论价值艺术家的重要作品,从艾未未、张晓刚、周春芽到刘炜、王兴伟、黄宇兴、……如此大能量,重量级作品,近乎一场精品拍卖预展的一个展览在疫情期呈现,能看到画廊对于市场的积极信心。

就此,ArtAlpha专访了展览策展人李雅璐,李雅璐曾经就职于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八年,现为策展人,喜缪文化创始人,市场资深专家。


策展人李雅璐


 ArtAlpha: 您是如何和唐人开始筹划这次的展览的?


 李雅璐:唐人重策展人制,对于策展人提供的是相对自由的场域。画廊主郑林的视野和格局一直是无边际化的,也有很周密的进军国际的计划,这和我的观点不谋而合,所以这次有了合作的契机。


今后也希望与唐人,以及更多高品质的机构有更多合作。



 ArtAlpha: 策展上是一个什么样的思路?


 李雅璐:蛛丝球拍是我组合出来的一个词语,丝、蛛丝球拍、击打的动作本身,都是艺术家在回应社会问题与质疑,是他们的作品。


蛛丝韧性和弹性足够支撑艺术家用观念来反复回应社会,球拍本身是艺术家主动回应的象征。蛛丝的形状跟互联网的感觉很像,在互联网时代,重复和时间是我认为能量巨大的东西。我的整个展览呈现,以及与观众的互动也存在不断、重复确认的过程。 



展览现场



第二点,开放性,我所坚持的是开放性原则,如我在视频中强调,我只是选择每个赛道最有讨论价值的艺术家只是呈现,没有下定义。比如张晓刚《里和外》,是艺术家2000初非常重要的一件作品,参加过重要美术馆展览作品,也曾经是重要欧洲收藏,还有刘炜的《我的父亲母亲》,是早期的革命家庭系列,欧阳春的作品《王的宿命》是《王》系列的代表作,刘韡的《浪》也是2000初的难得精品。



展览作品:张晓刚《里和外4号》,布面油画,170 × 330 cm,2006,
展览:张晓刚个展《家园》2006年 北京公社,张晓刚个展Sara Hilden美术馆 2007年 芬兰
出版:《张晓刚》Sara Hilden美术馆,2007年,《典藏当代艺术100|张晓刚——清醒于梦幻与现实之间》现代出版社 2009年,《张晓刚:困扰的记忆》Phaidon出版社,2015年
来源:欧洲重要收藏,亚洲私人收藏



展览作品:刘炜《我的父亲母亲》,布面油画,104 x 84 cm,1993


展览作品:刘韡《浪》,布面油画,200 × 420 cm,2005


展览作品:欧阳春《王的宿命》,布面油画,185 x 280 cm,2008


 ArtAlpha: 作为策展人,您似乎是综合考虑了市场和学术的方面,这和我们通常讨论的策展人的纯学术概念不太一样。


 李雅璐:学术和市场平衡是我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将学术价值和市场表现割裂开是片面的。


在我看来,艺术市场的价值规律中,公认的学术价值是价值规律的中心轴,长期的市场价值,表现在价格上,不过是围绕中心进行上下波动罢了。 


展览策划不仅仅包含学术认知,也是各方面资源调度的总和。在罗马有幸听过策展前辈侯瀚如先生对于西方政治、经济各方面的见解,他的思维非常开阔,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史。重要展览的影响是有作用于整个视觉文化,甚至是市场乃至整个社会层面的可能性的。



展览现场



 ArtAlpha: 艺术家的商业方向需要做成功的点您认为有哪些?


 李雅璐:首先作品要立得住,有强烈的个人和时代特征,这是前提。在进行商业和市场推广,需要有强有力的画廊,加上的金字塔式的夯实的藏家基础,不断的努力做到极致才能达到所谓的“成功”。



展览开幕现场



 ArtAlpha: 您从保利拍卖离开开始自己独立工作,这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做这样的职业选择?您认为这是现在年轻人的一个职业发展方向吗?


 李雅璐:感谢前公司给予我的宝贵经验和资源。


从一个固定的机构中跳出,成为相对自由的个人,仅仅因为余生只想做自己不是转变,而是从容地将自己擅长的很多方面潜能释放出来。


未来的几十年,社交网络的发达,个体的价值将会得到充分的彰显。个体强大,比什么都重要,我也可以是我自己的平台



 ArtAlpha: 这个时期在香港推出如此重量级的展览,会有压力吗?

 李雅璐:今年以来,以我自己方面的了解,市场并没有说变得不好,比如私洽部分,不降反升。疫情给经济带来冲击,受冲击大的收藏家可能会比较悲观,但是也有一些收藏家的主业在疫情期间没有受到影响,或者变得更好,他们也会积极参与市场的。

另外艺术市场本身也是很小的盘子,所以可能反倒是一个避风港。刚刚过去的两场拍卖结果很好,这也说明了这样的一个情况,只要作品好,那么藏家依然会积极关注。


延伸阅读:

疫情后首次大拍,第一次全球连线直播,刷新今年最高拍卖记录

又一场全球连线拍卖,100%成交率,刷新三位艺术家世界纪录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位于香港的H Queen's大楼



这次的展览,正好也在香港拍卖季,前两场拍卖的好成绩给了市场很大的提振信心,那么本周的香港拍卖应该都会有不错的成绩,在这样的一个氛围里,加上唐人在销售上一直以来都非常强劲,能力很强,所以我对这次在唐人策划的展览的销售方面非常有信心



 ArtAlpha: 您这次展览您作为策展人,有到场吗?


 李雅璐:因为香港检疫的要求,这次很遗憾没有到展览现场,希望在香港的朋友前去观展。




关于展览:




蛛丝球拍 - 中国当代艺术群展

策展人:李雅璐
艺术家:艾未未、陈飞、陈可、黄宇兴、刘炜、刘韡、欧阳春、谢南星、王光乐、王兴伟、王音、余友涵、周春芽、张晓刚
开幕:2020年7月8日  4-7 pm
展期:2020年7月8日 - 8月13日
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 80 号 10 楼)


到不了现场的朋友一起来图片云观展了:



展览现场


余友涵《抽象 2018 · 7-2》,布面丙烯,154 x 127 cm,2018


展览作品:艾未未《大理石盘 (1号)》,大理石盘、铁梨木,175 × 70 × 70 cm,2009



展览作品:王光乐《九罐丙烯》,布面丙烯,76 x 51 cm,2004


展览作品:黄宇兴《宝藏》,布面油画、丙烯,172 x 276 cm,2012

展览作品:谢南星《下楼梯的女人》,布面油画,120 x 100 cm,2002

展览作品:陈飞《失踪》,布面丙烯,80 x 100 cm,2011

展览作品:王音《花》,布面油画,180 x 247 cm,2001

展览作品:王兴伟《无题》,布面油画,80 x 100 cm,2005

蛛丝球拍 - 中国当代艺术群展
文 / 李雅璐

 

以艺术作品为蓝本的讨论早已脱离了生产材料生产工具等基础元素,转而扩展至生发生长中的偶遇与反馈。将其生命之链无限延长,出版标签会作为中间节点而非终点。


正如人类对于蜘蛛结网这一过程的兴趣殆尽至罄,蛛丝成型后的编排重组捕猎回击成为了新的观察标的。但艺术家的主体意识下不甘于被标本化观察,就有了蛛丝球拍,来回应社会的声音。


这样一来一回之间,形成的最好的作品,是经历过无数次检验的球拍自身,在不同语境下,艺术家的反应动作、击球方式形成个人风格。


中国当代艺术如何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找到确切坐标成为了一代艺术家的共同命题。东方语境,灵魂征兆,是随取随用的搏击工具,中国艺术家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在艺术世界中面对种种冲击独立生存每每应接不暇。


但最重要的个人生命被忽视,因此第一批艺术家开始寻求从内找寻根基,构筑编制自我语言,即形成蛛网护盾。


这种护盾并未带有表象化的传统东方特征,并非为应和西方媒体关于中国文化的怪异的陈词滥调。是以动态坐标回击不断被质疑的密集刺激,将自己变作关系网络中积极分子,并实时对现存却形态混沌的网络贡献节点动态。可持续的蛛丝培养生态在不断回击中调整结构,吐纳出新,为新生态的孕育提供灵感支持。


在高速进程后期剧烈熵增阶段,蛛丝以其柔软包裹性消化这些矛盾,继而以结构面貌展示生产结果。此刻的先锋性并不在于提供巧妙的视角抑或展示华美的技巧,而是要在一种交锋无处不在,兼并吞没时有发生的场内控制收放个人乃至集体情绪。


击球动作只是一种假设,却对我们理解艺术家与观众的对话有着难以割离的独特属性。将对话概念延伸到肢体维度,形成在时代更迭、历史循环和地域变迁中的交错循环,也是艺术家对艺术思考的剖解与组织,汇聚成一个可以轻松觉知观念的场域。


此次展览艺术家们不约而同选用了蛛丝球拍的策略。从汲取能量,到织网成片,再到挥舞自如,一连贯的行云流水动作演绎新时代竞技场中的太极推手。



关于策展人

李雅璐,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学士,长江商学院金融管理硕士。曾就职于京华时报,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资深专家八年,中国新绘画专场主创之一。现为现当代艺术策展人,喜缪文化创始人。




*  本文为原创,图片由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提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往期精彩内容

>梁缨:胆大无险,悠悠然见南山

>村上隆因疫情濒临破产,砍掉已进行9年的电影项目

>疫情后首次大拍,第一次全球连线直播,刷新今年最高拍卖记录

>深耕在地艺术,松美术馆疫情后重启,呈现20家画廊与20位艺术家的“2020”>打破线上销售单价纪录,巴塞尔艺术展网上展厅第二回销售渐强>北京保利首开网拍,带来Kaws、Arsham硬核潮玩>中国美术馆这个超难预约的展览到底有多硬核>全球连线,疫情下画廊生存调查(三):艺术体验需要线下的温度>估价超1亿人民币的伦勃朗罕见自画像将现苏富比伦敦晚间拍卖
>那些年艺术圈摆过的“地摊儿”
>全球市场“冰封”时,对冲基金巨头肯·格里芬1亿美元购买巴斯奎特作品>艺术界参与声援黑人平等运动,诸多大型机构因反应“迟钝”受谴责>SpaceX把他的作品送上太空,他18岁设计的潮玩就已风靡全球>艺术圈“后浪”的一个标杆:两位90后创立的X美术馆开馆了>一座棉花堆成的迷宫,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ArtAlpha专访崔灿灿>ArtAlpha专访 | 勤耕三年,知美术馆逆势出发,从成都开到上海>颜料比黄金还贵,最新研究揭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新秘密>ArtAlpha直播回顾| 加仓中国的好时机,如何配置艺术品>力量与爱,代表“母亲”最震撼的艺术作品>艺术圈的后浪,如果不能有一个毕业展,那我就给自己办一个>全球连线,疫情下画廊生存调查(一)>哪幅是梵高最好的作品?8位顶级专家告诉你他们的选择>ArtAlpha观察 | 疫情4个月,内地的画廊都怎么样了>Lady Gaga发起的One World演唱会凝聚了全世界,艺术与音乐从未走远>在疫情的阴霾下,艺术家用诗歌和绘画带给人们爱与希望>那些年被盗又被送回来的艺术品,贼说,我压力太大了>他是艺术圈中的Zara,与厨师一起创作,消费下沉的现在他带来买得起的美术馆级艺术品>首届巴塞尔艺术展网上展厅上线,多家画廊销售良好,新的艺术交易方式正在生成中>KAWS全新AR作品改变了艺术的观看、拥有与交易方式>疫情期间的创作,被限制自由的同时获得了自由>那些在收藏界呼风唤雨的女性们>全球艺术品销售额同比下降5%,女性在艺术市场中的重要性增强,2020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出炉>他是"拉斯维加斯之父",刚刚1.05亿美元私洽买下马龙收藏毕加索作品>那些正在跻身拍卖夜场的艺术新星们>击败拍卖行,三大画廊巨头获得唐纳德·马龙价值4.5亿美元藏品出售权>专访香港佳士得晚拍主管何善衡:归零的行业,服务至上,机会永远在>杀死席勒和克里姆特的这场流感,吞噬了半个世界,改变了一战结局>安迪.沃霍尔领衔,伦敦佳士得当代艺术夜场成交5.11亿,成交率达98%>大卫·霍克尼《水花》2亿人民币领衔,苏富比伦敦当代艺术夜场成交超九成>疫情一个月艺术圈都发生了什么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