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尔也:陆浑戎是怎么迁到郧国的

尔也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春秋时期陆浑戎从甘肃瓜州南迁


陆浑戎是怎么迁到郧国的

文/尔也


陆浑戎是西周时期居住在今甘肃瓜州地区的少数民族,建有陆浑国。《礼记·王制》曰:“西方曰戎。”“戎”为上古时期对西北游牧民族的称谓。秦国打败陆浑戎后,秦穆公为了减轻西北边境的压力,也为了牵制晋国,于公元前638年强迫陆浑戎迁徙至豫西即河南洛阳伊川地区。其中一支迁到了地处江汉平原北部的郧国。有史料为证:《左传.昭公十七年》:“庚午,逐灭陆浑数之以其二于楚地。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
郧国是西周的封国,妘姓。妘姓,是中国上古时代最早的八大姓之一。郧国的地域范围以京山、天门为中心,辐射至应城、云梦、安陆周边地区。杜预注:“郧国在江夏云杜县,东南有郧城。蒲骚,郧邑。”
陆浑人迁入郧国后,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即“雕题交趾(纹额,脚拇指大),有不火食者”的蛮人融合,剽悍勇猛之气更盛,增强了郧国兵士的战斗力,使郧国存在了数百年。后因楚国势力逐渐强大,开疆拓土,拼命扩张,于桓公十一年蒲骚之战败于楚师后,一蹶不振,桓公十九年被楚国并吞。



其实,陆浑戎也是黄帝的后裔。陆浑戎为允姓戎,为梼杌后裔。梼杌,为“四凶”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玩嚣不友,是与比周,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少嗥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知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无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缙之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这“四凶”是当时的恐怖分子,不能容于中原,被舜帝赶到四方边境之地去抵御魑魅,梼杌就是陆浑戎的先祖。魑魅是古人幻想中害人的怪物,但以梼杌所处之瓜州来看,是将他们放逐边疆去抵御外族的入侵。因此从本源来说,梼杌之后的陆浑戎也是炎黄后裔,由于长期居于戎狄之地,后人逐渐地把他们当成了戎狄。


甘肃瓜州锁阳古城遗址

秦穆公时,秦国已基本上占领了渭河平原。但此时秦国面临当初周王室同样的困境,有来自于泾河上游以北戎人的威胁。西周王室始终无法冲出泾河流域,向西北戎狄发起彻底的进攻,以解决威胁。但秦穆公却不同,在得到贤人由余后,决心向戎狄发起彻底进攻,由此居住在瓜州的陆浑戎就成为秦人的重大威胁。而陆浑与晋人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晋国在泾河流域之上拥有一块土地,才得以与远在瓜州的陆浑戎发生了联系。《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小戎子生夷吾”,杜预注:“小戎,允姓之戎。”晋献公时期秦人逐渐攻到黄河边,因此晋献公与秦人西北的陆浑戎联姻,也是为了埋下未来对抗秦国的一颗棋子。但由于晋惠公在韩原打了败仗,在秦穆公的逼迫下,晋惠公不得不配合秦国将陆浑戎从遥远的甘肃迁徙到洛阳盆地伊川。
对秦国而言,消除了西北方的威胁;对晋国而言,将陆浑戎迁到伊川却加强了晋国的力量,以对抗秦国和楚国。这似乎是双赢的选择。
可是,没想到的是陆浑戎进入伊川后,晋惠公不久就去世了,没享受到好处。秦穆公也没想到,在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陆浑戎配合晋人,在崤山脚下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将秦国偷袭郑国的军队包了饺子。从此后,秦国就牢牢地被封锁在渭河平原,长期无法涉足中原,这就是陆浑戎迁徙到洛阳伊川,和一部分迁到江汉平原郧国的缘故,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秦穆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2015年洛阳伊川徐阳村陆浑国贵族墓葬发掘现场


上述史料对陆浑戎的迁徙记载得非常详细,其中一支迁移到郧国是可信的,他们对郧国的强大做出了历史贡献,使郧国得以存在数百年。有学者考证,“安陆”之名来源于这一次迁徙,是为了让后人记住“安置陆浑”这一重大事件,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安陆当时是郧国一个重要的城邑,估计安置的陆浑人比较多,秦立县时就依据这一史实命名为安陆。地名都是有来历的,京山自古称“云杜”,也与郧国有关联。古代“云、郧、陨、妘、涢,䢵”是可通用的。“云”即“郧”;“杜”者,绝也。意谓这里是曾经灭绝了的郧国。故西汉在新市邑建县时取名“云杜”,以纪念这一历史事实。


重建于京山文峰公园的“云杜古关”牌坊


两千多年来,陆浑戎早已汉化,与我们别无二致。但汉北数县,特别是天门、京山子民的血液里应该残存着陆浑人的优秀基因。笔者认为,即使有也是极少数,为什么呢?因为元末大乱时,以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代表的农民军在湖北大战几十年,湖北人差不多被杀光了,才有了明朝初年的“江西填湖广”。150多年前的京山历史学家易本烺在《云杜故事》里就指出,元末大乱后,京山原住居民只有70余户。他的家乡王场地区(清朝叫崇文集,其地域范围相当于两个比较大的行政村)只有索姓是土著,其他都是从外地迁移来的。他们易家先祖就是明初从江西迁竟陵,继而于明朝中期从竟陵迁京山七宝村的。易本烺是个治学严谨的历史学家,他所说的肯定有依据。如王场村现在就有一个索家湾,不大,皆为索姓,可见所言不谬。
尽管如此,天门和京山地区仍然有一少部分人是陆浑人的后代或者是混血后代,特别是“陆、卢、鲁”等姓氏。有学者考证,陆浑戎迁郧国后,大都以谐音、近音改姓为“卢、陆、鲁、鹿”等,陆浑戎可能就是这些姓氏的先祖啊!  
         2021.1.9.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部分文章链接:
尔也:天门才俊:《大汉报》主笔胡石庵
尔也:一对京山和天门的“酸”亲家
尔也:方知县重修天门白螺山书院
尔也:天门古城墙
尔也:京山闺秀诗人是天门蒋状元小姨
尔也:竟陵与京山的历史名人轶事两则
尔也:钟惺具疏募造邱家桥
尔也:汪云端
尔也:叶发秀(上篇)
尔也:瑞兰巷
尔也:不穿尿素裤的姑娘
尔也:天下文章
尔也:茅草湾的龚家阿巴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兰桂腾芳:榨坊

陈玉祥:茶话书法审美

忘忧草:柴火的故事

陈巧林:【我的直河系列】  回乡知青生涯之四:机屋学徒

因荷藕然:读书联想症

飞鱼:班车司机语录

月如钩:感逝2020

【特别推介】我是范雨素

童正祥:晚唐时期竟陵的茶商行与茶税机构

夏凉冬暖:为离婚而活


      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