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门丨邓天雄:我们寝室的大哥周大汉

邓天雄 新三届 2019-06-26

        作者简介:

        邓天雄,1953年生于成都。初中未毕业到云南支边八年。1978年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现为西南财经大学哲学教授。


        摘要: 我是比较理解老周的,因为我也喜欢庄子。老周对庄子的喜欢,就是一种人生态度的认同。不为发文章评职称,不为开讲座挣钱钱。这样的喜欢,才能养成骨子里的淡泊清高,让人生自然而然的顺道而行。 

 

本文作者邓天雄。


原题:

大哥(二)


        我1978年秋进入川大校园,在那里遇到了第二个堪称大哥的人。


        老周名叫周明与,同翟春发一样,也长我两岁。他是我们小组,当然也是我们寝室年龄最大的长者。


        然而我称他大哥,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年龄。


        我出生在大杂院市民之家,就是成都俗称的“街娃”,像老周这样出生在纯正知识分子家庭的人,对我是有吸引力的。


        果然,接触不久,他的学识,他的儒雅,他的宽厚,他的淡泊就令我折服。


        我虽然以高分入学,实打实的底子却只有初中。外语不敢参考,零分入学。虽练过几天字,但既无老师又缺帖,张牙舞爪的羞于见人。而老周入学时就能读简单的英文读物,一手钢笔字秀逸而飘洒。


        他个子高大,同学大多喜欢叫他周大汉。足球打得不错,围棋更是我们哲学78级一等一的高手。因为这,加上当时聂卫平风头正劲,我们寝室的人大多爱上了围棋,到后来这甚至影响到了我小孩的爱好。


        由于寝室里只有我们两个是成都人,周末回家时,我总会搭他的自行车走一段,到后来吃饭上课也总是一道,这一高一矮的,就这样成了密友。


        第一次到他家作客,嫂子尚未回家,他想帮点忙,拿出一把蒜薹,不知所措地问我,该择哪头呢?我心中暗暗好笑,后来才知道,是嫂子太贤惠太能干了,老周在家基本上是不做家务的。


        伯父伯母都出自名校,谈吐风雅而幽默。两人的相识也是一段佳话。抗战时期,战区不少大学都迁到了大后方四川,那时伯父就读武汉大学,伯母则就读金陵女子大学。原本很难相识的,却因著名学者胡小石在两校兼课,同时赏识二人而牵线结缘。


        他们当时住宽窄巷子附近的奎星楼街,院落里青砖小楼,曲径通幽,高墙拱门,大树浓荫。当然不止他们一家人所住就是了。伯父解放前写过不少文章,家里堆满各种书籍杂志,解放后就职民主党派机关,跟许多高校学者相熟。


        我那时在历史系旁听缪钺教授的文学史讲座,他从先秦讲到唐宋,因眼疾不用讲稿,几十节课一路娓娓道来,不仅古文诗词大段背诵,就是汉赋,所涉篇章也是信手拈来,让我佩服得不得了。伯父听我讲后微微一笑,评价说,缪钺乃教书之良将,非治学之通才。然后历数徐中舒等川大学人的成就。


        因感恩于胡小石,话题不久又扯到这里。伯父十分佩服恩师的学问气节,尤其是书法,他说胡先生上课后,他们都舍不得擦黑板,上面留下的简直就是书法作品。伯母这时笑眯眯的来抬杠了:“你们那个胡先生莫非比台静农还厉害吗?”一问,原来伯母还曾是台静农的面授弟子。


        伯母就是成都一中著名的朱婆婆,南宋鸿儒朱熹的后人,时任教导主任。她也健谈,笑称自己曾是成都市女子中长跑的第三名。我夸伯母太厉害了,简直是文武双全!老周笑着说,不要听她吹,就是老年组的,1500米,报名的只有四个人,还有一个跑了一半就退赛,所以她捡了个第三名。伯母听后哈哈大笑。


1981年同室同学合影 ,中间的大汉就是老周。


        我花了点篇幅来介绍老周的家人,是想说明他的学识涵养性格是有所本的,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家学渊源或家庭熏陶。


        老周热爱传统文化,特别是庄子。他多次跟我讲,自己学力有限,啃不下众多典籍,因对道家,特别是庄子情有独钟,希望以后在这方面的研究上有所建树。他也不急于发表文章,但有所得,自己欣欣然而已。记得他看王友三的著作时,发现了一个疑点,便给王先生写信质疑并讨教。王先生亲笔回信肯定了他的发现,并表示感谢,这让老周高兴了一阵子。


        老周待人仁爱而宽厚。同组的小秦家庭经济拮据,不小心又把刚领的补助金丢了,心里着急难受。老周马上组织我们寝室的同学募捐,把钱凑够如数给了小秦。我有次朋友有急事需要用钱,自己手头不够,便试着问老周能否借点。老周笑着说,就是借钱嘛,又不是要命。借给我一百,也不要借条,要知道当时月工资才40来块啊。


        睡他上铺的刘文彬毕业后分到云南,我几次到昆明见他,他都跟我说,老周对他太好了。当年他得肝炎住院,身边没有亲人照看,老周不避被传染的风险,多次到传染病院看望他。可惜老周请都请不到昆明来,想报答一下都不给机会。


        我们毕业前在重庆做社会调查时,我突然肾结石发作,老周二话不说,放弃了考察就护送我回家,其后又多次跟嫂子一道来探望。后来我的病有反复,他又请自己的好友,中医大学研究生毕业的龙眼镜几次上门诊治,让我的病情大有好转。


        住他斜上方的老李性格比较执拗,神经又有点衰弱。老周有次午睡时可能睡不着,就轻手轻脚地打会围棋谱。我们都不觉得有影响,熟睡中突然被老李的发飙惊醒,他大声呵斥老周,你到底要不要人睡觉嘛!我们都觉得老李有点过分了。但老周虽略显尴尬,却并不计较辩解,收了围棋乖乖地睡觉了。


        有这样一位大哥同室,我们寝室能不和谐吗?学哲学的人大多个性较强,得理不饶人者比比皆是。而我们寝室从无大的冲突,所以我们听说其他寝室的同学吵架了,打架了,甚至有打输了趁人睡觉时去拍砖的,简直觉得像听评书似的。


        老周1982年毕业后去了新闻单位,一呆就是几十年,忠诚度不可谓不高。但他看似平淡无奇的人生却令我高山仰止!


        他在单位应该说还算顺风顺水,职务一直比其他几个在报社的同学高一点,至少是先上一段时间。从责编到办公室主任,再到书记副总编。


        但从来看不出他是领导,他没有寻常领导的自负和霸气。老是说同单位的同学中老傅比自己能干,老黄比自己有才。只要我去,一般都是在家里让嫂子弄饭,偶尔上餐馆,也没有见他索要发票报销。


        他不热衷社交,所以班上有的同学觉得他傲。其实他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宅男一枚。不唱歌跳舞,不豪饮赌博。当然也有嗜好,除围棋外,陪老人打打双扣,在网上打打麻将。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是他的节日,啤酒是少不了的,下酒菜吗,自然有嫂子准备的。


1982年,老周与我,重庆北温泉。


        还有一个爱好就是驾驶了。他自言自己是个慢性子,说话做事都不急不躁,唯独开车追求速度,摸到盘子就想把限速跑够。但就是这么个喜欢车的人,买的车却让人不敢恭维。


        上世纪九十年代先是买了个二手的柳州五菱面包车,同学聚会他来接送我,路途中有两次出了毛病。后来换成长安之星面包车。前几年终于换成大众的途安了。三个车有个共同点,都是七座。


        七座是老周买车最基本的要求,原因无他,就是爱带两边的老人一起外出兜兜风。每次听到“常回家看看”的歌声我就会想起老周,每次听人夸我是孝子我也会想起老周。他真可谓至诚至孝之人啊,见贤思齐,有这样的朋友作对照,让我脸红也让我骄傲。


        他没有买好一点的车,当然也有经济上的原因。嫂子单位改制,下岗较早,女儿自己创业,收入极不稳定。他工资虽不低,但没有什么夜草肥水。有次他在猛追湾请同学相聚,就是跟他来往较多的老傅、小秦和我三家。结果身为下属的老傅争着把单买了,还对他明说你周大汉没什么灰色收入,买什么单。


        因为不报吃喝账,不用单位给自己配的奥迪车,许多人都看不明白老周。就连报社的老总都对他直言,你周明与怎么就是跟众人不一样,我看你要么是大忠,要么是大奸!


        让人看不懂的事在他身上还有许多。比如职称,让他报正高时他就是不报。这事他倒是跟我交过心。他说自己都到报社领导的位置了,升了正高就是个名声好听而已。下面有好多想通过职称来提高收入的同事,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何苦跟他们争。再则自己搞行政以来,写的东西不多,要报职称就势必要把别人为主的东西填到自己的表里,内心不愿这样自欺欺人。


        还有房子,他现在仍住在报社分的福利旧房里。按职务,他是有资格分成都市政府南苑的大房子的,嫂子一句太远不方便就让他放弃了。这是多让人后悔的一件事啊,多少万的福利说不要就不要了,但我就从来没听到他事后埋怨过嫂子或骂自己太傻。


        最让人看不懂且质疑声讨的就是他对女儿的做法了。他女儿从小聪明伶俐,能干得很,但就是不喜欢读书,当然考试也就不行。放在大多数书香门第之家,家长都会着急上火。但他却从不责怪逼迫女儿,常说的是读书是要靠天赋的,就跟运动员一样。所以女儿一直生活得快快乐乐的。高考失利后,就读了成人教育的大专。毕业后,因为文凭较低,到了一家宾馆当服务员,干了好几年。


        老傅跟老周是同学、同事兼邻居,两人的女儿又从小就是闺蜜,他对此事很不理解,甚至愤愤然。老周实在不管,他来管。当时日报晚报已经分家,老傅通过努力,最终把老周女儿弄到了自己报社的办公室工作。但工作一段时间后,老周女儿觉得不适应媒体的工作环境,要辞职出来自己创业,老周居然也同意并表示支持。


        他女儿先后卖过衣服提包,开过美容店,后来又卖奶茶。因为所租店面附近学校施工,顾客流失,还为民工搞过一段时间盒饭。那时老周刚退休不久,每天去帮女儿开卷帘门,蹬三轮车送盒饭。我不知道国内还有何人身为退休局级干部,能为家人做到这样。


        我是比较理解老周的,因为我也喜欢庄子。老周对庄子的喜欢,就是一种人生态度的认同。不为发文章评职称,不为开讲座挣钱钱。这样的喜欢,才能养成骨子里的淡泊清高,让人生自然而然的顺道而行。 老周不是什么能人高人,在这个社会里绝不可能成为偶像。而于我,这个大哥却成了一个在道德和人格修养上的标杆。


        巧的是,我的两位大哥都是大汉。在个头上,我永远都只有仰视他们,惟愿在品格上,通过努力,能达到跟他们一样的高度!

 

2012年,毕业30年相聚街子古镇,最高的当然是周大汉。


QQ空间跟帖评论:


        满天下:熊老师,你的大哥堪称德才兼备的大哥!正能量啊!


        千年老妖:雄主,拜读了你写的大哥(二),才知道同学里面还有这样淡泊名利的君子。曾经以为我也是淡泊名利的,但站在周明与面前,唯有高山仰止——跟他相比,我的淡泊名利多半是出于无奈……相形之下不禁面红耳热。谢谢你,在我们的人生走入暮年的时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力量无穷的榜样,让我们——至少老妖本人,没有了穷途末路的感觉。


        无为:文中提到的拍砖事,正因为此事的发生灰包只好搬出原来的寝室成了我的下铺。


天雄,这篇文章绝对算感人、朴实的优秀文章,感动那位道德和人格上的标杆一周大哥!


        明瑞玮:过去虽然同窗四年,不是一个组的真还不太了解。本文让我感受到真实感人的老周,幸甚!


        李万生:大汉的确值得老邓用心去写哈;再给老邓作点补充。


         一是董妮对我说的:每到清明扫墓时节,大汉总主动约请董、邹两位一同前往;起先董还以为大汉有亲属下葬于此顺带捎上她俩,后来才晓得是专程来搭载她俩,甘愿当车夫的。


         二是邹嫂对我讲:一次慧敏陪她去墓地看老傅,多远就看见大汉一个人在墓前泣哭老傅,哭得之伤心令母女动容。 (窃以为傅哥能得此君泣哭,九泉之下当备感欣慰矣。)


        yan_ni:我借此话题表达一下对周明与大哥的感谢和敬意:每年清明都和邹治彬姐乘周大哥的车去金龙山公墓给黃一为和傅有权扫墓,每次扫墓时他除了给黃一为、傅有权的墓前敬香献花,还要独自去一些远处的墓位,将近10年了,我直到前几年才从邹姐口中得知周大哥每次都是专门抽时间开车送我们来扫墓,而不是我一直以为的相约同行去扫墓。周大哥父母健在,也没有亲人的墓在此,他所悼念的都是他的同学、同事、朋友。


        惠风和畅:感动!敬佩!谢谢天雄兄娓娓道来,让我对明与大哥有了更深的认识,同窗的事情基本了解,毕业后的多数情况从文中才得知,唉!领导都如他、子女都如他、父母都如他、夫妻都如他、朋友都如他······这个世界该多么美好!


        西南财经大学曾狄:明与把持住了自己,是真正的的大哥,敬佩大哥;大哥以真人的方式把持住了自己,从而给他人带来了温暖,谢谢大哥;天雄与大哥心心相印、惺惺相惜,深情美文让我们看到了更加丰富的大哥,我与明与同为一中子弟,川大同学,过去只是远远地嗅到他的儒雅;当我等步入老年时,本文让我们看到了可以学习的榜样,谢谢天雄!


        周明与在QQ群里对文章的回应:

        “感谢老邓对我的抬爱,也感谢众位对我的关心。其实我决不是大家想的那么高尚。我的许多作为,无非是求个心安理得而已。我比较服膺陈立夫养身在动、养心在静的主张。因而表现出来的淡名利等行为,都不过是为了养心,说到底还是为了一己之私。”


(原载作者QQ空间,本号获许可推送,图片由作者提供。)


一九五七祭

尹俊骅:父亲的右派档案

张海惠:花溪水赤城山——怀念父亲

陈小鹰:我的母亲亦父亲

邓晓芒:这就是我的母亲

张辑哲:堂吉诃德式的青年

潘虹: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


最新阅读:

李大兴:回忆早年的王小波

浙君子:八达岭看不到的长城大片

杨劲桦:拜谒瞿秋白墓的神思

袁晞:从失去的生命看一个国家的尊严

袁晞:如影随形的档案

周其仁:香港土地暗税举世无双

周其仁:垄断性国企的高利润

影响我国经济竞争力

魏杰:2017年中国经济主要思路

侯杰:邻居老顾与邻里左右纷争

陈原:"辱母杀人"等公共事件,

可以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陈原:从热播电视剧看社会风向标

陈原: 鲁迅投笔怒怼的“三一八”,

究竟谁是主使?

陈原:从铁狮子胡同到张自忠路,

五百年卧虎藏龙

胡德平:回忆母亲李昭

高永伍:海南处置积压房地产亲历记

高初建:美丽的乌兰巴托之夜

何砚平:走马观花说西藏

陈小鹰:瘸腿走马代

李培禹:胡同没了人还在

刘建生:沙特国王走了

以色列总理老内又来了

刘建生:五套《毛选》打江山的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

王宝泰:我和阿根廷小姐的近距离接触

姚恒瓈:鼓浪屿,真不知该如何认识你

惊人发现:四环素美女颜值担当?

何裕民大夫:五个生与死的故事






莱茵河漂流之旅

穿越欧洲的今昔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新三届公众号推广交流

微信号:james_gz7

合作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梁平明达两口子拼了命建的房子.....如今人去楼空~
    新书推荐 | 定宜庄《怎样做口述历史》暨《怎样做口述历史》研读会【预告】
    “还好有梦,能再见你……”
    浙西旗山同学会(3)——荷塘、稻香、山中大观
    浙西旗山同学会(3R)—荷塘、稻香、山中大观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