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三届丨刘祥君:秋天记忆,我生命中的玄关!

刘祥君 新三届 2019-01-04


       

作者简介

刘祥君,原名徐可,1950年生于河南商丘古城。1966年初中毕业,1968年下乡插队。1977年开始在周集乡何庄大队学校,1981年后调平顶山矿七中,1989年后在商丘市一中,后在商丘一高任数学教师或语文教师,1986年后任高中语文教研组长。商丘市第一、二届政协委员,民盟原商丘市组织委员,市一高主委。河南省优秀教师、省语文特级教师。现退休。

原题

秋天的记忆



作者:刘祥君

原载《抹不去的记忆》


 

“职业,是谋生的手段,事业才是奋斗的目标。把教书当作事业,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学生吧!当我们看到自己学生成功成才后的笑脸,我们会为自己充实的教育生涯而欣慰,为自己是一位人民教师而自豪!”

 

“我们的城市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希望他们成龙成凤呢!我们的农村学生,上省重点不易啊!孩子们稚嫩的肩头,将担负起振兴家庭,振兴家乡,振兴祖国的希望呢!我们谁不是爱国者呢?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关心他们成长,不引导他们成才呢!‘没被爱过的人不会爱人’。如果我们真心实意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事业,真心地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孩子就会真心地爱他们的师长,爱他们的事业,真心爱自己的祖国,用我们传递给他们的爱来回报这个时代!”


 

9月的郑州,没有北国的皑皑白雪,也没有南国的金桂飘香;可依然精神的花木,湛蓝的天,怡人的风,使这中原省会让人迷恋。


省人民大会堂前,锣鼓声声,彩旗猎猎。2001年教师节表彰大会即将开始。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胸佩红花的优秀教师,步入会场;在热烈的掌声中,优秀教师代表登台领奖。


当我从范钦臣省长手中接过证书,旁边年轻的李克强书记含笑问道:“你是哪个学校的?”“商丘市一高。”我报出了自己的单位。“商丘市一高。好,好。”克强书记重复了一遍。依稀在童话中,我走下前台;仿佛在梦里,我回到了宾馆。


不知别的代表是何感想,我只觉得自己是在做梦。我是在努力工作,可在荣誉面前,我从无奢望。是太多的坎坷?抑或是天性的淡薄?一片金色的树叶从树梢翩然而下,“你带够衣服了吗?秋风凉了!”同住的老师问我。“谢谢。我带够了衣服。”


“秋凉了”,又是秋天!我生命中的玄关!望着西天金色的云霞,我思绪万千。


 

秋伤

 

1968年10月17日,商丘县广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北边古戏台上高挑横幅,上书 “热烈欢送知识青年下乡安家落户”。县革委会、武装部的领导台上就座。当我从同学手中接过发给我的“雄文四卷”时,我对自己说“这是我18岁生日收到的‘伟大’的礼物”。


我们小组十一个人——女七男四,分在了商丘县城的李庄公社靳庄大队王瓦房村。刚下乡时做饭柴火湿,偏偏又没风箱,做饭熏肿了双眼;四位男士夜起去厕所,一下吃光了我们数好的十六个馍,害得炊事员手忙脚乱,导致全体迟到。割豆子,满手扎得是刺;挖台田,胳膊疼、腰疼得翻不了身——日复一日的,是“下地”!十个月后,在大队支书“人多不利于跟贫下中农相结合”的借口里,我们被分成了“三份”,分到了三个自然村!我们三个女生分到了郑靳庄。


下地——做饭——吃,睡。一天天,一月月……周而复始!这就是青春?这就是“革命”?一个阴雨连绵的深秋,我夜不成寐,写下了第一首《秋行》:


秋泪盈盈秋情乱,秋悲泛泛秋感浓。

秋水懒映秋树影,秋月空伴秋魂灵。

秋灯耿耿秋夜漫,秋雨缠绵催人眠。

秋月徒映秋叶懒,秋帘自垂秋人倦。

秋凉早深秋虫寂,秋声欲断秋鸟离。

游丝无足风吹散,孤雁离侣何是宿?

秋水一弯绕村过,农舍寂寞叹命薄!

雁自高飞水自流,秋雨绵绵何是头?

廿载秋过存烦闷,秋心秋悲居秋村。

风吹秋叶撒农院,雨打农舍花散完。

秋风飒飒秋田过,秋镜映影秋意惰!

年华红褐渐觉老,秋日空度志日衰。

秋伤愈恨秋寒厚,秋悲欲觉他人慕:

他家秋窗架秋黍,社屋秋囤秋粮稠。

秋车已过秋喜厚,可知秋人秋断肠?

黄叶漫飘秋庭院,热血白流溅沙滩!

秋恨无边秋思乱,秋伤难平秋心懒!

秋树无阴秋屋显,秋音缥缈秋自怜!

黄鸡翩翩越墙过,洁羊咩咩阳处挪,

秋日空照秋寒浓,秋人常倦秋怨多。

今秋却盼来秋好,岁岁偷生何时了!

    

    1968年底,商丘古城的下放口号是“一扫光”,五保户都下乡“支农”了。我的父母带着三个妹妹,在商丘县城闫集公社安了家。


1969年底,我永远告别了知青的集体生活,回到了家。父亲卧病在床,母亲已近半百,小妹不到十岁,我这个长女,在外不安心呢。事实证明,我的选择不明智。


我没有了知青的光环,恢复了狗崽子的头衔。割麦,队长私下里会说我“干得真不错”。给棉田打药,我一天打了20多桶,每桶20多斤,药筒漏水,衣裤湿透。那可是剧毒的1059和1605啊!一个夏季,又一个秋天,我听不到一句关心的话。当知道了我男友是地主出身后,我被取消了基干民兵的资格。那一天,是我20岁的生日。我需要开专政对象家属会。鹅毛大雪,不能下地干活了,我吹笛子,妹妹们唱歌,被说成对无产阶级专政不满。我男友的母亲来家和我父亲商量我们的婚事,被大队点名:外来的女特务和本大队的男特务勾结……


当队长做媒为我二妹定下了本村的一个转业军人后,我违背了老父“要死,也死在一块”的要求,选择去男友插队的村子安家。


 

秋情

 

1971年的一个秋日,我结婚了。


割,砍,锄,担;编席打篓;纺花,织布,绣花,缝衣,做鞋。农村妇女会的,我会;农村妇女不会的,我也会。我家是祖传八世的中医外科,祖父的名望遍及方圆几百里。我从小耳濡目染。婚后,在父亲的指点下,我开始行医,又学会了打针。结婚,生孩子,盖房子,我似乎响应了“安家落户”的号召。据说,我还被汇报为没做“飞鸽派”,做“永久牌”的典型呢。


当知青有了做“人”的感觉。乡亲们不歧视我,我也不把乡亲们当外人 。


已经过了霜降了,寒意料峭。丈夫不在家,我哄着儿子刚刚睡着,只听见窗外有人轻声喊:“嫂子,嫂子……”我蓦地醒来,是对门玉章的声音,赶忙问:“有事吗?”“我娘的闷气病又犯了,喘不过来气,想让你给我娘打一针。”“你先走吧,我马上就到。”我赶快穿衣、消毒针管,给这位老婶子打了针,回来,睡下。迷迷瞪瞪中,听见急促的敲窗声:“祥君,祥君……”猛地醒来:“谁啊?”“我,决岭。我儿子发烧,她娘害怕了,叫请你看看。”


我知道,决岭生过一男二女。女儿活活泼泼,儿子夭折了。年近四十的他,刚生的第二个儿子又发烧,两口子怎不着急?“我这就去!”三下五除二穿衣,抓起我的小药箱,到村东决岭家门口时,赶上了他。我已让他们给孩子打了破伤风预防针,心里有点底。新生儿往往是肚脐和嘴里常出毛病。先看嘴,没事。再看肚脐,绕了好些麦草!此地风俗,女人是坐在铺着麦草的地上生孩子的!赶快消毒,包扎,又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


回家钻进被窝时,觉得自己太凉,不敢挨儿子那小小的身子。暖和过来了,进入梦乡。突然,敲窗声啪啪地响起:“婶子!婶子!……”我从美梦中惊醒,没好气地问:“是谁啊?”“我,决红。俺娘闷得不行了,请你去给俺娘打一针。”“刚才咋不来!我刚刚睡着。”“俺娘刚才没闷气。”是他怯怯的声音。我这时是彻底醒来了,自己也好笑起来:你倒想把事一起办完好睡觉,可人家没犯病可不会先打针啊!照例又是一阵忙乱。


集体劳动出工,政治学习也有;我们也一打三反,也批林批孔,也传达林彪摔死——农家的生活似乎是“平静”的。我忙两个儿子,忙家里地里之余,在“抓”书看:医书、文学作品、报刊,有字的就看。我似乎在寻找什么,又似乎在充实生活;可又好像什么也没找到。唐山大地震我们也搭起了防震棚,爱人常不在家(他是“盲流人员”偷打工)。漆黑的秋夜,我带着两个孩子在棚子里,满耳是狂风的怒吼和急雨打棚子的啪啪声 。实在难以入睡,心头忽然冒出一首七律:棚内棚外秋雨紧,空耗光阴又一轮。顽稚儿时盲中度,庸碌年华慨内存。月清曾随河边影,风黄也断囹圄魂。长瞥尘埃不平事,何处可奉赤子心!


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我成了学校代课教师。三个月后中考,我教的数学平均分公社第二名,比第一名少了0.1分。公社给我续合同。1978年底,父母双双平反;我也成了河大中文系函授生。


1979年 ,我以全市中教语文第一名的成绩转正。1981年,照顾夫妇分居,我调往平顶山。公社书记说,农村学校不办了,你们就让刘祥君走。我说,我打了十年坷垃,咋就没人理我?现在我成了“人”了!


是呵,粉碎了四人帮,没了极“左”,我才有了做人的权利,我怎会不珍惜这做“人”的权利!要离开我的村子了,要离开我的乡亲们了!我夜不成寐,写下第二首《秋行》,算是对这十年生活的总结:


秋雨相伴夜深沉,夜半始至是新婚。

知音诉出肺腑言,“患难相伴卫自尊”。

雨后耩麦耧头重,晨薅花柴扎根深。

朝随铃起踏秋露,相跟秋伴采野芹。

草房半间麦卅斤,开门粪池牛为邻。

薯片和豆常下咽,小米野菜偶改善。

秋魔似远农家淳,携手相伴度光阴。

秋雨绵绵建秋舍,秋风飒飒公社奔。

承租医术秋更忙,也伴笑语打秋场。

五载金秋晃眼过,雷震秋魔秋喜狂。

秋凉爽身秋人奋,忙碌辛苦慰秋君。

廿七岁秋似秋梦,学府语数揽一身。

秋被盖儿秋酣甜,秋曦微现秋跑紧。

琅琅秋读伴朝霞,娓娓秋讲伴昏鸦。

土墙土凳泥黑板,伯乐孺子促志发。

“但愿此生自发奋,莫待头白羡他人!”

教坛精教农家子,夜静细批稚儿文。

秋郎远行娇儿幼,教务家务费精神。

午送秋粪秋地卸,自削秋薯片成囤。

常医秋病秋繁劳,秋夜送医至比邻。

秋室融融秋和占,不慕媚笑折腰人!

百年梨树果如蜜,道旁秋棉花似银,

红顶高粱迎人笑,风吹秋豆正低吟。

公社秋赛争头名,地区夺魁慰双亲。

为家无奈秋离别,执手忍泪意真真。

娇儿挥泪别稚友,心自泣血违乡亲。

秋野灿灿秋高爽,来年金秋探故人!


 

秋绩

 

在平顶山矿务局七中八年。我是多年的优秀班主任和“三八”红旗手,矿务局先进教师,省心理学会员,矿务局心理学会理事。我参加的“中学生学习心理学实验”获局科技成果集体三等奖。1985年柿叶艳红的秋天,我去栾川参加省心理学学术会。栾川,这个偏僻得当年日寇都没去的地方,却迎来了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视察。在栾川,我度过了35岁的生日。


父亲病故后,1989年,我调到了商丘市一中,教高一语文,担任班主任。课外,我联系了驻军的电子对抗营,我们搞军民共建。我带着同学们去开封看菊展,去河大参观。我爱着我的学生,希望给他们一个多彩的学生时代。我爱着我的语文课,我努力教我的课。三年后,我们班的学生语文高考成绩平均77.7分,比地区的平均68分几乎高了10分。学生高考建档率年级第一。


1992年秋,我接了个文科班。小儿子也在这班。用老师们的话说,“这班的戏多”。午后,预备铃响前,我来到班里。发现生活委员小侯嘴肿了,放学时可是好好的啊。“怎么回事?”“来了一群校外的青年,先问刘薇是在这班不是?又找刘剑,看来是要找茬闹事。”小侯刚要制止,就挨了打,他们还扬言“放学后算账。”我马上讲了几点:有社会青年寻衅闹事,先去保卫科找值班老师;也去家属院找我。其他同学全都阻拦,绝不出“恶言”,先稳住他们(当时都没电话)。


下午我去保卫科汇报了此事,请求支援。我想,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这事跟刘薇有关。可这女孩脑子活,又好强,没把握先别惹她。放学了,男生分两拨,一拨护送刘剑,一拨护送小侯;两位保卫科的老师分头跟着。在离学校不远的拐弯处,四个小青年迎面向刘剑扑来,我班十多个男生一拥而上。一看这架势,三个人骑上自行车就跑了。保卫科的老师眼明手快,上前抓住了冲在最前面那个,带回了学校。


一问,果然是为刘薇而来。“我跟刘薇是初中同学,她是我未婚妻。刘剑放学老找她一块走,还说说笑笑的!我现在转业了,岂能答应!”了解了情况,我和保卫科的老师请来了这小青年的家长。谈“有友谊是好事。可不能发展了。刘薇人聪明,成绩好,考大学有把握。可你儿子初中毕业参的军,考虑没考虑差距?发展下去,伤害的将是你儿子呢!来学校打人,是要按破坏治安处理的啊!”


家长服气,认了罚,带走了孩子。夜访刘薇家。刘薇强调“是友谊”。我们谈:“要杜绝这种交往。态度不能暧昧。长此以往,伤害的是双方!”父母很明智,圆满解决。深夜回到家,小儿子告诉我,是张璋几个同学送他回来的,怕他受伤害。多懂事的学生啊!


我们是省重点学校,当年,我班有两个保送指标。小儿子是有保送资格的。但我班保送了一个下岗工人的儿子,一个小学教师的女儿。1994级的高考,我班的语文平均分是全省重点高中文科类第三名。可儿子高考发挥失常,那是我极难过的日子。喜事是,这年秋,我顺利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我还是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国庆节,自然是举国同欢。晚上,我正准备休息,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平顶山的学生杜恩和刘豫!我惊呆了:今天是他们结婚的日子,我的大儿子已去平顶山祝贺了啊。可他们怎么出现在这里了呢?正惊诧,从他们身后转出了大儿子,儿子说,是家长的意思,他们说忘不了老师的恩。


那是一段往事,是我做班主任流泪最多的日子。初二开学,杜恩出现了旷课现象。家访。杜恩是父亲的老来子,父亲比他大了近五十岁,有严重的肺气肿,。杜恩还有个上小学的妹妹和多病的母亲。杜父听说快不让接班了,怕自己有个万一,母子三人衣食无着,就虚报了年龄,让一米七八的儿子顶替自己做了井下工!小杜是年级第一名,又极懂事。下了夜班就来上课!他还是个孩子啊!看着他下井磕磕碰碰后,青一块紫一块的腿,看着他疲倦的面容,我的心碎了!


我把全班同学组成小组,轮流为小杜补课。我到教育处哭诉,到关工委哭诉,到老干部处哭诉,希望能给这个优秀的孩子提供学习的时间(我不敢强调年龄,虚报年龄违反政策啊)。经老红军陈大春老人的过问后,小杜调到矿办当了通讯员,有了晚上学习的机会。


两年后,我又鼓励他报考了夜校高中班。又两年,小杜考上了矿工大学。毕业了,作为洗煤厂技术员的小杜跟他当年的班长,也是他最热心的补课“老师”刘豫结婚了。举行了婚礼后,尊父母之命,新婚夫妇坐车来到了商丘。我收拾好新褥子,新被子,新床单,新枕头,招待我的新婚学生。


我用我的全部身心爱着我所有的学生,爱着我的事业,充实着我的人生。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强者,是财富;对于弱者,才是深渊。”这也是我的格言。


 

秋欢

 

1995—1996年,我教三个毕业班的语文,带三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由三个应届班抽出的四十位学生和来自三个县、七个学校的四十名复读生组成的新班。学生学习习惯各异,程度不一,遵纪情况不一样;口味不同,对老师的要求不一样。“戏”就更多了。


除了日常工作,我还要关注复读生之间的团结,关注应届生之间的团结;要协调复读生和应届生之间的关系,协调学生和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我跟家长们长谈,跟同学们常谈;组织同学和英语老师谈心,和数学老师开座谈会;和政教处的老师谈班级管理,跟校团委谈学生思想状况……


1996年,我班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高考,全年级各班中,我班应届生升学率第一,往届生提高率第一。我被评为商丘市第一届“十佳”教师。1997年春,在全市的“教师形象大讨论”会议上,我七分钟的发言赢得了全场三次热烈的掌声。


面对全市同行,我说的是心里话:


“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改革开放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以责任心,以爱心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教学规律,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我们生命的组成!”


“表彰是鞭策,荣誉意味着过去。”


“职业,是谋生的手段,事业才是奋斗的目标。把教书当作事业,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学生吧!当我们看到自己学生成功成才后的笑脸,我们会为自己充实的教育生涯而欣慰,为自己是一位人民教师而自豪!”


“别小看我们的学生,他们清楚地知道你是为他好而严格要求他批评他,还是为整他而训他。他们明白着呢。我收到过一个让我笑出来的贺卡,写的是‘最难忘的是老师那暴风骤雨般语言中所蕴含的慈祥’。”


“我们的城市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希望他们成龙成凤呢!我们的农村学生,上省重点不易啊!孩子们稚嫩的肩头,将担负起振兴家庭,振兴家乡,振兴祖国的希望呢!我们谁不是爱国者呢?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关心他们成长,不引导他们成才呢!‘没被爱过的人不会爱人’。如果我们真心实意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事业,真心地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孩子就会真心地爱他们的师长,爱他们的事业,真心爱自己的祖国,用我们传递给他们的爱来回报这个时代!”


“我相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有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事业会更加兴旺发达!”


我是省作文竞赛优秀辅导员,省优质课辅导老师,论文获奖者;商丘市中年科技专家,连年的“三八”红旗手。2001年省优秀教师,2004年以全市第一名顺利获省特级教师称号。


2008年春节,九二届学生聚会。请我到饭店,看着一个个事业有成的孩子们,我的心都醉了!已是某市移动通讯公司副总的汪勇端起酒杯,说:“忘不了那个风雪夜,老师踏着雪把我们一一送到家,对家长说,‘不怪孩子们,事情是这样的……’送完了咱班的,送外班的。”看着我茫然的样子,在法国某独资企业做人事主管的王春黎说:“那年有人打群架,几个同学被保卫科找去谈。结果没他们的事。你一直等到半夜。老师忘了?”


真是忘了。为学生做的事咋能都记着呢。


 

结束语

 

退休后,我惦记着乡亲们,我一次次带着孩子去陈路口村。我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帮助,我对“时髦”的小媳妇说:“只要你对老人好,在我那儿就有面子。”


 乡亲们的日子好过了。我高兴。我总是往乡下跑,仅仅是为乡亲们高兴吗?今年的深秋,我坐在地头,望着满眼金红的柿子,我心中蓦地出现“眷恋”两个字!是眷恋!我眷恋留在乡下的青春,那是18岁到31岁的年华。那是虚度了的11年的青春啊!


我在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在国外的学生们,一无例外地怀念着高中生活,怀念着老师,认为从老师这儿学到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可我原来想继承家学,做出色的中医外科医生呢!我怀疑自己的格言了:“若有青春,我宁愿不要财富!”


可我感谢党的英明,不是粉碎四人帮”,不是改革开放,我哪有今天!充其量一个巧手的农妇而已!


往事已矣。朝前看,是康庄大道,是祖国昌盛,是社会安定,是万众一心,是同心协力!



备注:

①1985年秋,胡耀邦同志视察了许多山区,我们去时,总书记刚走没几天。县里领导告诉我们,耀邦书记饭简单,早饭一个咸菜,一个素菜,一块豆腐乳,一个咸鸭蛋,馒头,稀饭。极平易近人的。这段本可不写。可我不忍不写这位一身正气的老人!

②当时是陈大春老人让老干部处两位处长出面解决的。老人真正可敬!

③从1968年秋下乡到1977年春代课,算是11年。

④文中的事是真实的。人名,基本上是真实的。



系列选载

肖威:那年代的女军医,每天像得了喜贴子

毛平先:一个上海姑娘刻骨铭心的十年

毕冰宾:没有冬玫瑰的1977年

何友中:内蒙古雪原上的1977年高考

缪志远:风雪完达山

王立东:珍重,我的“新三届”

耿艳鹏:自学艰辛,也是有所作为之路


转载自《抹不去的记忆》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出版)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老三届阅览室

邓文定:我这50年,在母校西政的演讲

蒋国辉:情同手足的好友

孙新平:历经酸甜苦辣人生磨难,活着真好

戈小丽:郭路生在杏花村

1968年3月郭路生写下《相信未来》

潘婧:一个白洋淀女知青的心路历程

朱学勤:寻找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李向前: 他们的名字叫"六九届"

俞建军:69岁的我,依旧是帅哥一枚

蒋国辉:我在乡下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李南央:献给“三线”的青春

马献时:一个黑五类子女的遭遇

张宁静:我是1965年被迫下乡的老初中生

何求:五十年祭哭健儿黄玉麟

周锤:北大子弟沈因立的决绝选择

葛有彦:西藏高原上飘逝的年轻生命

夏娜迪:知青姐姐在人间的最后时刻

俞孟生:我只能当别人的答题"机器手"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人生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羽绒服又脏了?不用干洗!

涂一下这个羽绒服干洗剂,

污垢一扫而光,不伤衣服不伤手


详见右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