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场丨郭德茂辞官:我抑郁了,我是古人,我不干了

郭德茂 新三届 2022-05-22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郭德茂,1955年生。新疆大学七七级中文系学生,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现已退休。

原题

郭德茂当官记




作者:郭德茂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莫嫌老汉,说话啰嗦。”这大概是郭德茂读小学三年级时语文书上选的王老五打油诗中的话。引用它是本想细说,但又觉费力,有些还不好说,那就粗说吧。就这,可能你还是觉得啰嗦,那就权当开头的提示吧。

说来话长。

郭德茂初中毕业,造反上台的校长不让他读高中,大会上对全校学生说,“人说他上了高中上大学,上了大学当教授,我不让他上高中,看他能当教授!”

郭德茂小时候是像“潘东子”一样可爱的孩子,他演节目,结束后舞台下有老人来亲他,要他做干儿子。他走在路上,远处有老奶奶当是自己的孙子喊他,他大声回应“我不是一一“

走在街上,有中年男子给他苹果,“你长得太像我弟弟了!”有大嫂把舍不得给自家孩子吃的米糕,核桃,花生给他吃。而他也觉得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比如当演员,当播音员?可能就是那句话刺激了他,激发了他,他就是想当教授!不想别的了。

他学习好,爱读书,人们爱怜他,就让他做了小学教师。这样他就更有时间读书了。他做小学教师还有个小插曲。夜班,制砖瓦运土,他躺在土堆上望着满天星斗背诵贺敬之的《西去列车的窗口》“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一重重山林闪过,似浪涛奔流… …〞领导悄悄走过,正要发作!是谁在这里不干活听收音机!一看,不但没发作,还心生惊奇。

1977年恢复高考,他考上了,读中文。他考学的经历见《七七年高考记》,此处从略。

77级学习风气好,他学习很努力,“于书无所不窥“,任何一门课他都不放弃,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老师讲到哪里,他都找来努力读,要亲口吃吃这个梨子。他喜欢中国古代文学,也喜欢文学理论美学,还喜欢语言学文字学,他觉得知识有无穷的魅力,知道世界如此丰富,人生才不白过。

他也参加学校的活动,大学运动会,他做男播音员。他写诗,自己在学校广播,受人赞扬。他参加77(1)班刊物《五色石》活动,是主笔之一。他的毕业论文写的是《李煜词共鸣现象初探》,跨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两界,收入《新疆大学77级优秀毕业论文选》。

毕业了,全班别的同学都分在省级机关,报社电视台,只有三个学生去教中学,其中就有他和他太太,他们是同班同学。

1985年郭德茂考取了陕西师大中文研究生,专业是《文心雕龙》研究,导师是文心雕龙研究专家寇效信先生。他的硕士毕业论文写的是《六朝哲学与<文心雕龙>》,论文受到国内专家称赞,文章的各个部分都独立发表了。从这篇题目可以看出,他如果没有对先秦哲学的了解,没有对魏晋南北朝儒道释思想流变的了解,没有对《文心雕龙》的认真研读,没有对研究史和研究现状的了解,是无法写这篇学位论文的。

读了很多中国书,他最喜欢的是《庄子》和《世说新语》,这也奠定了他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是不愿做官不会做官也做不了官的。他对魏晋南北朝阶段注意最多,建安风骨,魏晋玄学,佛学论辩,让他对政治的刀光剑影,人格的光怪陆离,学理的深邃缜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感悟。于古人,他喜欢的很多,最后选择了喜欢陶渊明,于今人,他喜欢章太炎,王国维,鲁迅,胡适,陈寅恪。

1992年他考取复旦大学中文博士生。这一年王运熙先生招生,顾易生先生不招,两位先生是轮流招。这一年学生考得好,称为大年,要录4个,可学校规定每位导师只能带3个,感谢王先生和顾先生,他被特别让度,成了顾先生的博士生。这让他得了好处,不但得顾先生亲炙,还全程听王先生的课。详情见后来发表并收入纪念文集的《怀念王顾二先生》。郭德茂的博士毕业论文是《王士祯神韵说研究》,没有发表。

郭德茂2000年评为教授,实现了他的理想。他当大学教授,他喜欢教学和研究。喜欢教学,是因为得天才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一乐。教学可以把研究讲给学生,在这过程中还能发现问题,进一步展开研究。再说,教学是个平台,你不教学做什么呢?研究,他只是研究他喜欢研究的问题,入山采铜,苦在其中,乐在其中。他先是在新疆,多年以后那里的学生说,每次聚会说起老师我们都会说到郭老师。郭老师说我们要坚持真理,我们觉得那么自然。有的老师说,我们觉得就是个笑话。郭老师说学会做人和别的老师说,意思完全不同。一一感谢学生,这大概就是他当高校教师的意义吧!

郭德茂不悔少作!他写的文章,至今没有一篇是他后悔的。你还可以审查,郭德茂从不作弊,从不抄袭。

他在新疆,因为在学校“吃不开”,来到广东,先在珠海教育学院,后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他就爱教学和研究,他不愿当官!这是真心话。读了那么多书,不教学不研究岂不浪费?要当官不读这些书也能,而做学问不读很多书是不行的。而读了很多书心中有了榜样,真的是不愿当官也不会当官了。

他在广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当教授,教《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还教《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化》等课程,他很乐意。他的教学深受学生喜爱和好评。在他的启发和指导下,一年级学生在第二学期就有人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了具有学术意义的文章,他觉着这会引导学生走向学术之路。

郭德茂被评为广外“十大名师”之一,他也积极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2005年学校校庆,建成文化广场,请他作记。其《文化广场记》为:

《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夫大学,人文之重镇,化成天下之响铎者也。大学,文明之殿堂,思想之奥府,科学之渊薮,而人类进步与真理追求之圣地。极深而研几,含弘而光大,品物咸亨而合德立人!故大学一切作为皆以此为鹄的,其营构亦无不与此相牵系。大学非谓有大楼,然须大楼置设备,安人才;大学乃在有大师,而大师亦须竹林方塘涵泳风雅,沐日月辉,养浩然气,参万物理,切磋琢磨以致乎功。故无大学则大师难成,无大师则大学不立!而大师大学又待自然与人文之宽松和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创办至今日,忽忽已四十年矣,其间艰难曲折不忘发愤有为,扶摇而上更思任重道远。四十年琢磨历练,方有今日之格局。近年吾校博学精思,以“明德尚行,学贯中西”为校训,力图振拔,再展宏图。于是明内涵,纳贤才,扩校区,建广场,校园气象为之一新,人称其雄姿英发有九皋鸣鹤之势!广场之落成即其校庆之日也。又幸赖学校处白云山麓,珠江水畔,物华天宝,风光殊胜。于此立南国上庠,天人同喜,师生齐心,其大学之理想可以指望矣!广场有巨人铜像,中西交汇;有秋月春花,冬阳夏雨。于此可咏歌,可思想,可朗诵,可徜徉。日月丽乎天,万类形乎地,人文育乎中。参赞天地,立德立人,化育万物,草偃风行,而吾校师生民族道义、祖国富强、人类福祉之雄心植根发华于此,其硕果累累亦足可期待足有可观者矣!


郭德茂题于2005年10月


郭德茂就喜欢这样当教授。教学,研究,写文章。他写论文,也写随笔,杂感,诗和小说。突然有一天,校长找他说学报主编退休了,觉得让你做主编比较合适。

学报主编是份好差事,安静,杂务少,名分好听,受人尊敬。他也有权力,用谁的稿子不用谁的他说了算。在大学里,发表论文是教师重要的考评项目,与他将来的职称评定密切相关!

郭德茂说我愿意教学,主编责任重大,怕做不好。校长说你可以继续任课,相信你的学术能力能做好主编。郭德茂心想这会不会有奖励自己的意思?主编比较轻闲,把好学术关就行了,名声也好听。他愿意做!就这样,他开始“当官”了!在大学,人们的观念中当教授不是当官,而当学报主编是当官。

他没有放弃教学。以前每周十二节课,两门课,现在只教一门,六节课。

他认真审稿,认真把关,新建栏目,重立规则。封面装帧也一新眼目。他要求每篇来稿必有回复,注释必须规范。新建的栏目”学术论坛”一期一个专题至今延用。论坛涉及各个学院的各种学科理论问题,编辑部提前去组织,约稿,听取学术前沿动态和理论热点。有人提议很多学校都收版面费,我们也收吧!他说,我们坚持好的传统,不收版面费,再说学校给我们经费,也没让我们收版面费。他和编辑部同仁关系很好,大家觉得这样有干头,工作都很积极,认真。

学报有看头了一一老师们说。学报风生水起,他和编辑部同仁都很高兴。

他严格把关,就是领导推荐来的文章,没有新意没有学术价值的他也不用。他当学报总编不足两年,这是2007年初。

2008年底的一天,校长找他谈话,要他去做中文学院的院长,不做学报主编了。

大学里的一个学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事很多,权力也很重要。打个比方,你在学校的某个部门任职,是做京官,你在学院当院长是一个具体省市当省长市长,是一方诸候。原先的中文学院院长呢?退休了吗?不是的!原先的院长是从全国招聘选拔来的强人一一学术强,领导能力强,各方面都很强!广外的校歌就是他作词的。就是因为校长强,他也强,当他的有些要求达不到,尤其在一些问题上和校长意见不一致,麻烦就出来了。

院长不干了!在这种情况下,叫郭德茂来干!郭知道大学里院长的难做,很麻烦的。对上对下对学生,开会汇报请示传达总结… …没完没了!他和院长关系也不错,在匿名评审校歌时他也不知这是谁作词,大加赞赏,而对后来知道人名的一些词则直言其差。这也让院长知道郭德茂是个直人一一这样,这个样子,郭德茂怎么能去做这个院长,蹚这个浑水!他连续几次找校长说,我干不了,我是个书呆子,我是古人!不意生活在现在!我愿意再回中文学院只当教授,我也不愿意做院长!最后校长说,这是组织决定,你是党员,要服从组织决定!我们会全力支持你!一一郭德茂没办法了。这是2008年底,他做了中文学院院长。

一切正如他想象和预料的一样,尽管他没办法!他的性格和能力真的不适合做官。如果是个愿做官和会做官的,当院长恐怕也很滋润很有滋味吧,可郭德茂的理想就只是教学做学问,他不想当官。我是教授,我不当官也能生活得不错,我干吗要去当这个鸟官?他心里想。有一次教师开会,他说漏了嘴,“这个鸟官“他居然说了出来。“这个鸟官”一词后来成了一些老师的口头禅,用来议事评人,甚至评郭德茂。一笑。

不出所料,原院长不给他使绊子,这已经不错,至于支持,就别想了。原来的副院长,跟着院长干得不错,现在却换了人,而郭的性格人又不是不知道。书记姓蒙,人很好,积极支持郭,可他不是文科出身。文科有个坏毛病,他们认为理科的是工具理性,缺少人文精神。你还真难让他们佩服。

正赶上又是教育大检查,又是要申报博士学位点,明明条件不够,却还要全力往上挣!博士点条件还不够呢,又有教授和博士因为家属工作安排不了和职称没解决,忙着要调走!你说让人“捉急”不?而这些问题又不是你一个院长所能解决的。可上面只是往下压:你们要努力完成申报博士点!

日常的,经常去开会。汇报,像臣子,像孙子。传达,还要执行,面对老师你又不愿当老子,装老子。无聊的会,没完没了,说你不愿说的话,做你不愿做的事一一一塌糊涂!

迎来送往一一对谁都要笑脸。还有你不愿吃的饭!

还有填不完的各种表格,烦死人!教务处的,学年的,学期的。科研处的,申报学位点的,申报学校集体课题的。紀检委的,组织部的,最后连一张再普通不过的计划生育表,你都会觉得是举不动的一根稻草!

不说了!想起来都难受。

就说几件具体的事吧。

一个何姓老师用了一个不当案例,美国教材中的打劫银行,优选最佳路径。一一这事在全国都小有轰动。

何老师很紧张,准备卷铺盖走人。全校院级处级干部会议,极左思维的人说,必须坚决开除!从极左的思维出发,他们理由很充足!“郭院长,你的意见呢?”校长点名了。郭说,这是使用教材不当,离教唆抢劫银行差远了。如果你们要开除何老师,我坚决辞去院长职务!一一他心里想,这院长我本来就不想干!

报社来采访,“没想到你们来得这么快。”被登了出来。

他对学生说,“我们要爱护何老师。”没想到被学生说成是郭老师的名言。郭老师心里想,我说的名言多了,你们怎么把我平常的一句话选作名言?

那个阶段常有年龄足够的不明人士来教室听课,他们也听郭院长的课,是不是想发现新材料?但都被他礼貌而婉转地逐出一一你没交学费而教务处也无通知。他给老师们讲,遇到这种情况就这样处理。

再说一件事,一个女人哭哭闹闹多次找到院长办公室,哭诉你们中文学院的一个教师当年怎么诱骗我,夺了我的贞操,然后把我甩了!现在他倒好,发财,你看我,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天呐,你要给我主持公道,惩罚这个坏蛋!一一你说他该怎么办?能怎么办?(这个老师已经过世几年了。)

还有,每年评职称,这是关系到老师声誉和生活的大事,要评教授的人多,而名额很少。还有,学生要自杀,要预防学生因心理问题自杀!还有,还有的事多了!连自己的心理都要出问题了!

他觉得自己真的受不了了!睡不着觉,精力不集中,心烦意乱。正好他住的小区门前修高架桥,机器打夯的声音一声声砸在他心上。他失眠,吃饭不香,身上出虚汗。他下了决心,坚决不干“这个鸟官”了!

他去找校长,找副校长,对他们说,我抑郁了,我是古人,我不干了… …

他们听了,这话半真半疯。副校长劝,我也有这经历,坚持一下,会好的。他坚定地说:我坚持不了,坚决不干了!(这个副校长也去世了,不知和工作压力是否有关。)

已经到这个份上了,他终于卸去了院长这铠甲,当官这枷锁,又做回他的教授了。从上任院长到卸任,才一年多一点儿,正好一年半。院长由副院长接任,很好。这世界离开谁不行呢?这是实话!

以前他是悄悄地做“三不教授”,辞官后他公开做“三不教授”:不申报课题,不参与评奖,不出席学术会议。为什么?详见《访三不教授郭德茂先生》(网络上有)。举个小例子,学院评教学奖,你给他评三等奖他没意见,没有奖他也没意见。给他奖他也欣然领得,但就是不申报我要评奖。别人得了什么政府奖、学术奖,领了多少荣誉多少奖金,那是别人的事,与他无关,他也不眼热一一乔丹、比尔·盖茨得的奖挣的钱多多了,你为啥不眼热,噢,眼前的人得了你就眼热,这是不知类,知远不知近呀!他对别人说。

他又恢复了读书讲课写文章,饮茶品酒赏花草。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退休,直到现在。


延伸阅读
郭德茂:那年高考,
一个初中生的“凤凰涅槃”

文图由作者许可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职场回眸

王燕:我在世界银行工作20年的见证

陈锡文:我与中国农村50年

周其仁:在江湖与庙堂之间

周其仁:从完达山到朗润园

郭凡生:追寻我们共同的理想

傅思:我与乔家大院、闯关东、走西口

徐建: 中国不缺当官的,

缺的是德高望重的大律师

胡舒立和她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

胡舒立:大真无争张善炬

张善炬:跟着锦涛书记跑乡下

管士光:回望来时路

林晨:毕业三十年

李培禹:我在《北京日报》三十年

胡舒立和她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

宋毅:初到中央团校的日子

宋毅:一辆桑塔纳,

吸引我调出农业部机关

郝荃汪建熙:财金侠侣

张河:我们同学我们班

骆小元忆会计行业:筚路蓝缕三十年

杨宾:岁月峥嵘忆当年

郝荃:最开心的是帮助别人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孟国治:我宁愿没有这个一等奖

刘澜昌:罗湖桥那边的记者生涯

刘建生:亲历邓小平最后一次会见金日成

刘宇:每一张照片都是时间的化石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