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 | ​吴敬琏: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历程

新三届 2022-09-19



原题

重归文明,续写文明




作者:吴敬琏



吴敬琏先生是70年来中国经济的见证者、思考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他被人称为是经济学家的良心,对现实的丑恶现象,能够直言不讳,敢于说真话,敢于代表民意发表意见。1月24日是吴老92岁周岁生日,特转发此文祝愿他生日快乐。


2020年1月24日,茅老先生和资老为吴老庆生

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历程

我跟资先生是同一代人,年龄相同,经历差不多,家庭和教育背景也很相似。资先生和陈乐民先生的文章我很喜欢读,他们的各种言论我也非常喜欢听。我有时问自己,为什么会喜欢?我得出的回答是,因为经过了曲折和磨难,特别是经过那段浩劫之后,大家在精神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资先生和陈乐民先生的文章常常引起自己的共鸣,所以我把他们引为知己。

回顾过去的几十年,我自己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思想过程。1950年我参加新民主义青年团,1952年入党。当时我的想法是什么呢?我以为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以后,中国就走上了复兴之路。

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大家都沉浸在乐观兴奋的气氛中。当时学校里的党团干部还不是专职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兼任。

我在学校担任了团干部和团课教员,积极组织各种社会活动。还组织和参加文学阅读、音乐欣赏等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力求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和文化来丰富自己的头脑。

吴敬琏青年时期

但是后来发现事情不对了。人家批评说:“青年只有把自己的训练、培养和教育的每一步骤同参加全体劳动者反对剥削者的总斗争联系起来,才符合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一称号。”为了赢得对剥削者和小私有者的斗争,必须彻底改造一切旧文化。

1951-52年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一开始是针对从旧时代过来的所谓“旧知识分子”的,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就成为批判老师的积极分子。到后来,我们自己也成为改造的对象。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努力地改造自己,批判自己在青年时代掌握的知识。到了动荡时期,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都全部被当作“封资修遗毒”彻底否定掉了,被允许继承的只剩下了“千古一帝”秦始皇。

那么,要用什么样的思想和文化来改造我们的“旧思想”呢?人们引用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的话说,“我们的道德完全服从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 “当人们向我们讲到道德的时候,我们回答说:在共产主义看来全部道德就在于团结一致的纪律和反对剥削者自觉的群众斗争。”

吴敬琏先生


不幸中万幸的是,经过了几十年的曲折,人们终于开始醒悟,努力重新回到人类发展的大道。就我们个人来说,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归文明,续写文明。我想这就也是陈乐民先生所说的“启蒙”。2008年陈先生去世以后,我给资先生发了一封E-mail,说自己读陈先生的文章如沐春风,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当然,因为年纪已大,进步不可能很快。但是我还是从资先生、陈先生的著作里获得了青春的感觉。现在我们怀揣着信心面向未来。虽然道路是艰难的,未来也必定存在曲折,但是毕竟找到了有可能实现的目标。能够往前走多远,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但是希望是存在的。

从启蒙到蒙昧,再从蒙昧重回启蒙,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年轻一代怎么样呢?我不知道,但是恐怕我们下面一两代也有一些人是所谓“喝狼奶长大的”,因此也需要启蒙。

今天的中国从改革中走来,但如今改革结构矛盾之复杂、各阶层利益冲突之尖锐、困难积累之厚重、主观意识及客观环境危情要素之复杂,大大超过改革开放以来任何时期,这就更需要真实的声音。

“我们当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都可以从我们过去四十年所遇到的问题、所出现的各种偏差找到根源,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决于我们对过去经验和教训的认识。”

本文是吴敬琏先生2011年在资老自选集首发式上的发言。

点击上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文图由先知书店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阅览室

王波明:启蒙,歧路,重生,
一个后发国家为什么能成功?
日本真正崛起,从清洗"爱国贼"开始
中国人该把日本当做一面镜子
袁晞:阿莉娅和她的时代

袁晞:乔戈里峰,山脚下的动人故事

袁晞:加缪笔下的我们与瘟疫
顾土:新冠病毒,从此改写历史
刘苏里:疫病与社会变迁
王家新:灾难岁月的艺术,读《鼠疫》
反乌托邦三部曲:焚书年代的奇品

陶海粟:奥威尔《1984》出版70周年

巫宁坤:董乐山和《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是如何在中国出版的 ?

钱江揭秘中国援越抗法战争

王友琴:读《一滴泪》中文版

王友琴:巫宁坤先生的《孤琴》

元稹白居易:杭越“市长”秀杭越

绝代双骄:诗仙李白与美女西施

乌合之众:群体癫狂的五大特征

弗洛伊德30句名言,没有所谓玩笑,

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

徐浩渊:"地下读书沙龙"的秘密

秦晓:草原阅读,走出黑暗的启蒙之旅

魏光奇:"文革"时期读书生活漫忆

陈幼民:陕北窑洞里的煤油灯

邹坚峰:我在文革年代的课外阅读

革命时代的少年,荷尔蒙何处安放?

苗棣:从"夺门之变"到《赤龙》传奇

刘再复:五千里恒河的苦行与游思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界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原文阅读”,可进入购书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