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道丨孙毅安:我的高中老师,人生十字路口的指引者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2-05-15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孙毅安,1963年生,西安人。1981年就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1985年分配到西影文学部任责编。1987年开始剧本创作,著有电影剧本14部,电视剧本5部近200集。现为西影集团高管、国家一级编剧。


原题

我的高中老师




作者:孙毅安



朱东海老师

01

五一节,去看望我的中学历史老师朱东海。
        
朱老师年轻时风度翩翩,关键是口才了得,他一口河南话,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讲得饶有趣味。就连最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同学,都爱听朱老师讲课。
        
照片中的女士,是朱老师的夫人留兰。他们也是大学同窗,于1968年结婚——你可以把这个理解为疯狂时代的爱情。朱老师健谈外向,留兰女士安静内敛。两个人琴瑟和鸣,风风雨雨一起走过了五十四个春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做到了。

        
人生的路虽然漫长,关键的路却只有几步。1981年春天,我还未满十八岁,六月要参加高考,却在三月体检时发现自己是色弱。当时,我是一直打算考理科的,高二一开学就进了理科班,我的目标是哈军工。此刻发现自己色弱,哈军工和我无缘了,事实上,理工科绝大多数大学都和我无缘了,我要坚持考理科,只能报考纯数论学科,类似陈景润、杨乐、张广厚那些数学家,研究研究哥达巴赫猜想啥的。这个我确实玩不了。
       
所以色弱对于我来说,不啻是晴天霹雳。     


老师们都劝我改文科,可是距离高考只剩三个月了,之前我已经放弃了历史和地理,现在时间紧学业重,春去夏就来,理科改文科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少年的我都几乎绝望了。
      
 朱老师鼓励我改文科。他把历史和地理十本书放在我手里,然后告诉我:现在离高考还有九十天,你除了正常复习之外,历史地理书,三天啃一本。以你的学习能力没问题。三天一本,你背都背下来了!

       
我还是不想放弃理工科。我那时所受的教育,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的梦想是上哈军工,为国家造原子弹氢弹。因此,改考文科让我闷闷不乐。朱老师耐心地开导我说:你是色弱,这不见得是坏事,说不定是好事。学理工是管物哩,学文科是管人哩。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你看你选哪个?
        
于是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那年夏天参加高考,我考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如果不是因为色弱,我现在可能会是一个核物理学家。但是如果没有朱老师,今天的我不会成为剧作家。
        
人生没有如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永远感谢朱老师。感恩有您的提携和教诲。
        
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祝愿朱老师和夫人白头携手,无论风疏雨骤,相持笑看人生。
        
健康吉祥,寿比终南。

焦芙蓉老师


02

同在五一当天,下午打电话给我的恩师焦芙蓉老师,告诉她,我想带她回太华路,那个四十年前的陕棉十一厂子弟中学看一看。故地重游,恩师很高兴。我的车还没到,她就兴兴头头在小区路边等着我。
       
夕阳西下,温暖的阳光照进车里,师徒俩有一句没一句拉着闲话,往事涌上心头,历历在目。
      
1979年秋天,我上高一。班主任换了焦芙蓉老师。她那时三十来岁,容貌和她的名字一样美丽。她讲标准的普通话,她柔美的声音,就像广播里的播音员。
       
焦老师毕业于陕师大数学系,是工厂子弟中学少有的本科学历的教师。做了班主任的第一天,她就带领全班同学打扫教室卫生,她说:学习环境干净整洁了,才能安静专心读书。于是,全班同学在美丽女教师的带领下齐动手。

        
那时我是一个混球。虽然我很爱读书,但还是一个混球,经常在校园外打架。然而我比较鸡贼,打架斗殴的事,都在校外约场子,从来不让家长和老师知道。所以老师们对我印象还都不错。
        
花了一整天工夫,教室墙刷白了,玻璃擦干净了,桌椅都摆得整整齐齐,水泥地面也亮晶晶。放学时看着白德晃眼的墙壁,我的心里痒痒的,于是跳起来飞起一脚,在一人高的墙上留下了一个黑乎乎的脚印,然后背着书包吹着口哨回家了。
        
第二天早晨上课,焦老师一进教室,就看见了那个显眼的脚印。她放下教案,站在脚印前聚精会神地看着。她就那么看着,几分钟不说话。有同学看老师如此专注,好奇地问:老师恁看啥哩?焦老师说:我就在想,谁这么有本事,能踢这么高?于是全班同学无论男女,齐刷刷地伸手指着我。

        
那一刻,我理解了成语“千夫所指”到底是啥意思。这情形实在抵赖不过去了,我索性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踢哩!
        
焦老师面无表情看了我一眼,说:我知道了。然后她走回讲台,开始上课。
        
下课后没事,放学后也没事。我心想你能把我咋?顶多给我老爹告状,揍我一顿完事呗。你还能搞出什么花样来?
        
第二天没事,第三天乃至那一周,都没事。焦老师没有找过我,也没有给我老爹告状,仿佛这事不存在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只有那个刺眼的脚印还留在墙上,让我每次看见心里就犯嘀咕。终于,我自个儿撑不住了,跑到了教研室去找焦老师。

       
我去的时候,她正在批改作业。我说:老师,墙上的脚印是我踢的。焦老师看了我一眼说:你那天说了,我知道了。然后她低头专心批改作业,不再理我。
        
我说老师,这就完啦没事了?焦老师放下笔,笑盈盈看着我说:你说清楚就没事啦。然后又低头改作业了。这下我自己蒙圈不会了,傻乎乎站了一会儿手足无措,说:老师,要不然,我把脚印擦了,把墙刷干净?焦老师头也不抬地说道:好呀。
        
看她视我为无物,我只好讪讪地走了,回到教室找了抹布刷子和白灰,重新把墙刷白了。
        
焦老师再到教室来上课,对此事只字不提。一个月后,她把我叫到教研室,给了我一张入团申请表,让我填写后交给她。那时候,只有学习积极分子才能入团,我居然有了一张申请表!回到家我老爹老娘高兴坏了,使劲儿夸我,让我怪不好意思的。

        
期中考试过后不久,焦老师点评考试成绩,特意表扬了我的进步。然后说:我提议,咱们班的班长就让孙毅安同学担任,大家有意见没有?
        
老师推荐的班长人选,学生哪里有不同意的?于是我突如其来稀里糊涂就成了班长。当了班干部的我集体荣誉感爆棚,于是把班里几个臭名昭著的坏小子叫到一起,告诉他们以后不许在班上捣乱,你们都给我老老实实的,不好别怪我不客气。
        
于是,我们班的纪律好多了,学习风气也愈发好转,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期末考试后,焦老师来家访,当着我父母把我夸成了一朵花,唉呀妈呀,夸的我老爹老脸通红直放光。焦老师对我老娘说:你养了一个好儿子。我老娘都不知道手放哪里放了。
        
从那以后,老爹老娘对我的态度明显不一样了,少了呵斥多了器重。
       
焦老师还检查我的日记。我那时有写日记的习惯,而且我很欢喜让焦老师看。她看完后会点评,告诉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我很乐意听她的教诲。

        
十六岁的我,那时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如果没有遇见焦老师,我大概率会是道北河南社区的一个混混,迟早要进监狱。即便我没那么出格,也就是顶替父辈当个纺织工人,一生在喧嚣吵闹的车间度过,经历下岗买断,如今在公园和大妈们跳广场舞。我不可能走那么远,不会知道世界有这么大,我也不会有今天的人生。
        
在我的心目中,焦芙蓉老师,如师如母,她在精神上哺育了我。
        
中学毕业后,我和焦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即便她后来离开纺织厂,调到市里上班,我们也时常见面。她的两个女儿管我叫哥,从来不喊我的名字,就像亲妹妹一样。
       
一晃四十一年过去了,对她的尊敬和热爱,岁月流逝,丝毫未变。她依然是我的老师,无论我有了怎样的成就,在内心深处我知道,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
       
祝亲爱的焦老师永远美丽,永远健康快乐。

王淑敏老师


03

照片上的这位女士,是我中学时的语文老师,也是我在文科班时的班主任王淑敏。
        
王老师是我高中时的语文任课老师,她做我的班主任,只有短短的三个月。那时候为了应对高考,应届毕业生分了文理科,而且分了快慢班。我因为检查出是色弱,从理科快班转到文科快班,王老师就成了我的班主任。
        
因为距离高考只有短短三个月,我临时抱佛脚,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王老师一直在鼓励我,初中升高中时参加全市会考,我的作文是满分全西安市第一名,王老师对此印象深刻。她说你的语文很好,数学也很好,英文也不差,这三科都不需要专门花时间复习,你只需要下功夫在历史地理上就可以了。


虽然朱老师把十本史地书说的轻描淡写,但是这其中大量知识点的获得,需要时间。而此刻,时间是最宝贵的。记得那时我早晨五点半起床,六点背书到七点,然后到校上早自习。中午十二点放学,午休半小时,下午晚上一直读书到夜里十二点才休息。长期如此,我的身体很快吃不消了。有一天晚自习竟然昏倒在教室。当时,王老师家就在学校里,她让同学把我背到她家,悉心照顾我。
       
从那以后,除了中午午休,晚饭后上自习前,王老师都让我在她家睡半小时觉。夜里十点半晚自习结束,她每晚都准备了宵夜给我吃。三个月如一日,从未间断。王老师说,睡不好就要吃好,充足的饮食可以弥补睡眠的不足。

        
她像照顾儿子一样无微不至关心着我。她对我是如此的上心,以至于班里的女同学们都嫉妒了,说:王老师眼里只有孙毅安是她的学生,别人啥都不是。
        
这个话,显而易见夸张了,对王老师也不公平。事实上,她对待每一个同学都很好,只不过给我的关注比其他同学多一些而已。
        
那时,因为看书时间太久,我的眼睛有些近视,戴着二百五十度的近视眼镜。考上大学后,王老师对我说:大学的学习生活相对宽松,到了学校,你尽量不要戴眼镜。因为你基本属于假近视,是读书时间太久所导致的。卸下眼镜不要再戴了,你的视力会恢复正常。

        
 到了大学,我按照王老师的建议不再佩戴眼镜,果然一年过后,我的视力恢复到1.2,跟正常人一样,至今为止眼睛一直很好,不需要戴眼镜。
        
王淑敏同样是我的恩师,虽然她只带了我三个月,但是她对我的帮助,一生受用不尽。她不仅在学业上引导我,更在生活上照顾我。假如当初没有遇见王老师,我可能会因为太拼命搞坏了身体,而与大学无缘。        


一日为师,终身父母。在我心里,是把王老师当母亲看的。很遗憾因为参加工作后经常外出,居无定所,没有很多的时间看望王老师。好在我如今退二线了,有了大把空闲时间。
        
这世上最美好的就是:学生尚未老,恩师犹健在。如今,王老师已步入晚年,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我一定要腾出时间,多多陪伴恩师,以报答她的恩情。
       
谢谢你,亲爱的王老师。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请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孙毅安专列

孙毅安:她的眼神令人心碎,

如两行凝固的眼泪

硬币的另一面——向恶而生

孙毅安:破心中贼
大年初三,凌晨5点的越洋电话
白山黑水,那年那月那些事
老兵老白,百战归来独留我
孙毅安:越狱四十年,
中国版“肖申克的救赎”

那些年,条子办案的奇葩事

孙毅安 :《12.1枪杀大案》,
刑警本色出演电视剧
孙毅安:梦回天山,
那个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地方
六零后和九零后,不一样的风景

孙毅安:在战斗中成长,

我家住在道北河南人社区

孙毅安:道北小傻子,
江湖仍流传着他的传说

孙毅安:大头与小头,

纺织厂家属院的另类顶流

孙毅安:牵着母亲的手,
我们就是幸福的孩子
孙毅安:姐姐,我要回家,
牵着我的手,你不要害怕

孙毅安:北京大爷那些事

孙毅安:电影导演,

就是那个喊“预备开始”的家伙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没牛羊
穿越千年的游侠:
人以士待我,我以死报之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和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大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