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三届丨黄拱文:​三过大学之门而不得入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04-05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黄拱文,华南师院附中67届,当过知青,1977年高考因政审出局,后赴美留学,获计算机软、硬件双学位。硅谷工作20年。退休前为芯片设计软件首席工程师。母亲是中学外语教师;父亲系世界知名水稻遗传育种家、工程院院士黄耀祥。

原题

龙洞乐

献给我的写作导师钟腾嵩老师

和李小玲同学




作者:黄拱文

作者有幸,幼、小、中均就读于广州顶尖学校:中六幼、文德路小学及华师附中,均为优秀生。

然而,作者也不幸,三次过大学之门而不得入:

1. 1968年上山下乡。

2. 1973年全县考“工农兵大学”,试题“三大革命中如何运用数理化知识”。试卷叙述在“农用微生物厂”的技术工作:用自行车货箱制作大型恒温箱、制作“赤霉素紫外螢光比色计”、调配“菌种复壮培养基”、设计“液体发酵摇床”。县评卷教师们争相传阅我的试卷。但,随即“张铁生事件”发生。一个大学名额归县教育局长之子。

3. 1977年恢复高考,我是广东省94万考生中唯一的“基本试卷、附加试卷”满分考生。但个人档案中被加入一句“不积极靠拢组织”,从而“政审”被卡。省委书记吴南生过问,华南理工大学应允下一年补录。

但作者选择出国留学,时年32。中学所学俄语无用。获计算机软、硬件双学位。硅谷工作20年。退休前职位:芯片设计软件首席工程师。

1999年,在中国媒体发表16篇文章,向中国引进“软件工程技术成熟度模型CMM”,并应信产部、科技部邀请,回京主持了“软件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99北京”。从那时起到現在,我一直与倪光南院士在推进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方面交流。

并且,我在中国《计算机世界》上开设了《硅谷寄语》专栏,为祖国发展出谋献策,一直到2010年。信息产业部办公室要求我把每篇专栏文章寄给他们。引起业界注意的专栏文章有:《IT 业界的第一次“焦点访谈”》《IC ,六年是多久?》。文章抨击了联想公司头头柳传志开除联想总工倪光南、改变联想公司的发展方针,从倪光南制订的“技工贸”技术导向,改成柳传志的“贸工技”营销导向。抨击了柳传志扼杀了倪光南与中国半导体领军专家、复旦大学教授谢希德、联合上海市筹建的“联海集成电路开发中心”。

从1966年文革中,父亲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被剥夺“科研权”后,我就开始介入协助父亲开展科研,在家中展开了“天台育种”。这使得不能中断繁殖的遗传育种科研得以继续,结果是,文革之后,众多良种陆续育出,产量称雄世界。到美后,我坚持经常与父亲通话讨论,帮助父亲准备文稿、安排假期回国陪同父亲出席重要会议。

2010年退休后,主要关注脑科学及其在人才成长与培养上的应用。与华东师大、陜西师大的“思维教育”专家,及前数育部长、教育家韦珏院士交流。曾担任教育部重点项目、广州芬芳幼儿园项目组的顾问,获项目优秀结题论文奖。两次回母校作“中等教育如何回答‘钱学森之问’”的教育改革讨论交流。

钟腾嵩老师巳先我们逝去。在新八(初三),他教语文及记叙文写作。一次,他语重心长地说:“拱文,语文是一切的基础。你要加把劲,把它学得象你的数学一样。”

过早离我们而去的李小玲同学,是我附中青少年生活的一部份。她像大自然一样的美好。她在新八时与我同桌。她告知我:“记叙文是感受与表达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要用全身心去感知与体验世界,然后你就会有压抑不住的冲动去把内心的一切抒发出来。”

导师们,我在不断努力。但愿你们能获知我的感谢。

喜赴“龙之洞”

龙眼洞,又称龙洞。在广州城区东北郊、宋代建村,原洞田中有9个小村庄,取“九龙归洞”之意。

我总把附中的日子作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当中一个美好的记忆就是在龙眼洞牧场这个世外桃园的愉快经历。初中的时候,我们班有幸轮上了到龙眼洞劳动的机会。出发那天的上午,大家早就把背包绑结实、行李准备妥当。早餐后,队伍上路,我们经过华南农学院、长板村、华南植物园、白云山东侧银河村等地方。

附中农牧场不在大路边上,在龙洞口进入一条泥路后,还要走好一段距离。并且路愈来愈小,最后就是走田埂。远远望见山谷中的三棵橄榄树,带队老师说,那就是目的地。再后面的几座高山,都被浓绿的树与灌木覆盖着。

升学羊奶

我们在牧场的总任务就是养羊、产奶,每天为学校输送羊奶。喝羊奶是高三毕业班的特别待遇,哥哥姐姐们要紧张用脑,需要增加点营养供给,要知道,那时是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记得当时农民把番薯切成两厘米一段,按“两”用称称准了卖。)附中的升学率,就是这样地代表着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成果。

我们都坚信,自己也将有喝羊奶的那一天。然而,我们错了,高中二年级,文革就开始了,在学生大饭堂旁边的小高三饭堂喝羊奶备战高考,成了记忆中的甜美愿望。

三棵橄榄树

两年前一次探亲假期中,徐建同学把我载回到曾是我们附中龙洞农牧场旁边的一个山坡上。我们看到了山谷中童年的见证—那三棵熟悉的橄榄树。大树下,我们农场的那三间木房子及羊舍已经不在了,但我脑海中还能重现出它们的形象。

现时,工程人员在那块曾经葱绿的土地上忙碌着,手拿图纸、指指划划地讨论着。他们身后不远已呈现了两个巨大的(约2米直径)水泥管口,也许,填土后,这就是将来一幢华厦的地基。来年再到这里,还能见到我们那三棵可爱的橄榄树吗。

三座小木房

记忆中,除羊舍外,我们使用的是三座小木房:男、女宿舍与厨房储物室。房子是非常简单的,架子外只钉一层薄木板,有一排玻璃窗让光透进来,房子内排了一行行从学校运过来的碌架床。宿舍之外,女同学还有洗澡围栏,男生有没有,我忘了,反正我没用过,我们一帮人都是在山上的溪流中沐浴的。

分工合作记得分组如下:(放)大羊组、(放)小羊组、打柴组、后勤组。我因为会骑车(感谢王楫辉、王齐同学借珍贵的单车给我骑),可以送羊奶回附中,因此就被分配在后勤组。

香酪之战

第一天放牧,是令人兴奋的时刻。羊群出圈舍后,要经过两宿舍中间的小路上山。

奇怪的事发生了,高高兴兴地从圈舍中奔出来的羊群,都停了在两宿舍中间,左右两边一字排开,低着头向着两边宿舍的两行窗户挤。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从后面赶,从前面拉领头羊,都无济于事。终于,有同学也把头挤进羊角丛中去看过究竟。他跳起来大声呼救:“羊在吃我们的肥皂!羊在吃肥皂!大家快来呀!”

羊群像吃奶酪一样正津津有味地在美餐着一块块放在窗台下的肥皂、香皂(极少,在那时期)。那是昨天晚上大家洗澡、洗衣后不约而同地放在窗台下那一排似乎准备好的方便位置。

一场争夺战立即全面爆发,男同学女同学,为日后每天的自身清洁奋身抢救我们可怜而又珍贵的肥皂(凭“番硷票”买的),小块头的,当然已在羊胃之中。残存能拿回来的,则齿痕累累,唾液满布。

大家只能相视苦笑,今后的日子就得将就着过。没想到,这是善良的羊群给我们的见面礼。大家也猜想,上一班是有意不发警告,让我们遇上这么一段难忘的惊历。

采购技能

在后勤组,我被细分工为采购与运奶。我增长了不少挑选食品、蔬菜的知识。最记得的是如何买靓皮蛋,方法是左手掌握蛋,右手二指敲击皮蛋泥外壳,如果是那种蛋白呈浅咖啡色、精莹透明的奶油芯皮蛋,你的左手就能感到一个慢慢减弱的震动过程。买西瓜的方法也类似,只是再加上要纹色深、“收督”(底部连接花蕾的地方凹入如脐)、蔓口新鲜、重手。

运奶险途

骑单车运羊奶回附中必须经过前面提过的田埂小路。晴天还好,遇上下雨,滑滑的田埂,走路都会滑倒,更不用说单车载着装满奶的高高奶桶。

有一天,我摔了几次,后来的一摔,我已累极,想想在这广阔田野,四处无人看见,不怕被人见笑,决定干脆“赖死吾起身”躺一会儿,恢复一下体力。

大约十分钟后,忽然三四个农民向我冲过来,我吓了一跳,心想:糟糕,可能损坏田中作物了。赶忙坐起身子,看看他们有什么指责。那几个农人来到我身边,问道:“摔伤什么地方了?为什么起不来了?” 原来,他是从对面半山上看到我倒在地上后,再也起不来了,认为事态严重,冲将下来抢救。我赶忙很不好意思地道歉加道谢。

几十年后的今天,恐怕已再难找到这样主动相助之人;当然,如果是运钞车出事洒了一地“银纸”,自当别论,都想着要先富起来。

鱼虾光腚

傍晚到山上溪水旁洗澡,是一个重头节目。我每年暑假必积极跟随姑姑回乡探望祖母,因此在野外玩耍的花样知道得多一点。

第一天看过地形,高山上斜斜流下的冰凉的溪水,在山石中冲出一级一级的水潭,边上绿草丛生。我判断,长期无人打搅,一定有鱼有虾。第二天就带备竹“参”、水桶,用作捕捞工具。当我第一竹参从潭边草丛插捞起来、为丰收而欢呼的时候,上下游的同学都跳下、爬上一级级山石聚拢过来。

好些个都光着腚,不过我们已明确通知过女同学,收工后山上就是我们的禁区。幸亏我考虑周全,共带上六只竹参,可供分头行动。于是,山溪上上下下,就蹦跳呼喊着一群光腚小孩。蒸熟的美味小鱼虾是全班共享。

牛头虎影

一天大羊班收工回来,各人面露异色。原来是今天他们把羊赶到了一个最高的、未去过的山顶,惊然发现有一个牛头骨。传说这一带山上有老虎。但也可能是偷牛贼人所为。因此,从那晚上开始,睡窗口边下床的同学都提高几分警惕,调过头来用脚对窗睡。大家也讨论了如若遇到老虎或坏人怎么办,约好在山上要多加小心、时刻相互照应。大羊班也不敢再上那个牛头山顶了。

小羊对顶

我们在后勤组的同学也有“体验生活”的机会。我跟着小羊班出过勤。与任何小动物一样,小羊们是极端可爱、非常有趣的。它们的眼睛显露着对世界充满的好奇心,它们相信周围的一切,它们互相友爱,欢欢乐乐吃草,玩耍度日。我喜欢不时抱起它们,用脸靠靠。

我最难忘记的形象就是小羊对顶,它们找好玩伴,相对站好,头一低,向前轻轻一顶碰,停那么一秒钟,转头又来一次。玩一阵子,再分头吃草、吃嫩叶去。电视上看到的大羊打斗的对顶,可真是你死我活,与人类无异。如何能保持永远的童年呢?

山野红唇

上山放羊、打柴,比后勤工作多彩有趣得多。起码是能吃上各种野果。我的故乡野果种类单一,满山只有一种称作“胡稔”的紫红色酱果,手指头般大小,只要把它中间的一排种子挤出来之后(连核一起全吃就会便秘),就可以尝到鲜甜多汁的果肉。城里人希罕,我每天都要采摘一大篮。

龙洞山上野果种类丰富繁多,各种颜色:紫红绿白黑蓝,各种口味:甜酸咸甘苦辣,应有尽有。我去放小羊的那天,运气好,有位个中高手同组,指点我遍尝野果山珍。收工时,嘴唇上的紫红色用山溪水怎么洗也洗不干净,只能作罢。

大蟒敬师

从龙洞回校后几个月的一晚,第一节自修下课时,传来消息说,龙洞农牧场运回来一条大蟒蛇。于是蜂拥去大饭堂后面的厨房。果然见一条足有两三公尺长的大蟒蛇在地上,旁边是一只死去的小羊,羊毛被蛇的胃液湿透了。

原来是当日小羊班收工时少了一只,回场后由老师带一帮同学拿上锄头棍棒上山再找,终于在放牧地段不远处的一块大岩山旁边找到这条吞食小羊后盘圈酣睡的大蟒蛇。于是,一齐动手,一人抓一段,就把大腹便便的大蟒擒拿归案。

大家估计,全校会来一次大蟒宴、吃上蛇羹,但几天过后,全不见动静。原来是考虑到全校一千六百来号人,分摊开来,份量甚微,难知其味。还是由教工小饭堂处理,以敬师长,再由他们给同学们谈品尝体会。烹调口味如何,还有待老师回忆详述。

校友共呜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老三届

郭孟伟:身处逆境,

我们没有沉沦没有放弃

王骥:班长曹明,

与无法忘却的时代记忆

朱新地:我忘记了你的名字

李殿元:我打了阴差阳错的时间差

张琦:从西藏女兵到
党史专家的华丽转身
吕立宁:我们也曾年轻,
曾千次万次叹息生不逢时
唐宁生:胆大包天战斗队,
寻到了“尚方宝剑” 
边庆利:怀孕六个月走进高考考场
马昌海:在锡林郭勒插队的日子里
王震亚:悄然而至的爱神,
攻破了地域堡垒
王元辅:我被民院同学当成了放牛郎
许建国:那些并不遥远的尘封记忆
王立东:珍重,我的“新三届”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