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知本总裁席刚访谈:我们在尝试和摸索有没有可能在中国做一家像3G资本那样的投资控股公司|FoodPlus Interview
这是FoodPlus推出的第4篇Interview·访谈文章
我们和草根知本总裁席刚聊了聊草根知本是谁,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以及在投资以及投后运营管理上的一些思考和经验,也聊了聊草根知本对于未来长远发展的一些思考与目标。
声明:本文为 FoodPlus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 Interview·访谈栏目』有很多创业公司和投资机构在深耕食品消费品这个领域,其中不乏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初创公司和投资机构,他们是怎么考虑食品创业这个事情的,在创业或投资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以及产生了什么独到的见解,我们想把这些挖掘出来。前期会花大量的时间收集访谈对象/公司的资料,再来做深度、全方位的访谈,试图将一些关键性的信息挖掘出来。
如果你是食品公司创始人、投资机构中关注食品方向的负责人,有兴趣与FoodPlus一起做访谈,可以与我们联系。
PS:文末有FoodPlus团队最新的招聘信息
撰文、访谈提纲:海枫
访谈:海枫、Tracy
整理:Molly、海枫
如果以投资视角去看待食品巨头公司,会发现很多食品巨头更像是一家食品行业的投资控股以及管理运营公司,尤其是国外的食品巨头,例如雀巢、可口可乐、百事公司、达能等。这些公司会定期以投资的视角来评估旗下经营的各个板块业务,也会以投资并购的方式来调整强化这些业务,尤其是在核心业务的发展上。
比如雀巢曾在2018年与星巴克建立咖啡联盟,在拥有雀巢咖啡、Nespresso两大世界级咖啡品牌的基础上拥有了星巴克零售包装咖啡业务,雀巢北美公司还曾于2017年在控股了第三次咖啡浪潮中的代表性品牌Blue Bottle Coffee,以及收购了北美知名的冷萃咖啡品牌Chameleon。
可口可乐和百事公司也是一样,可口可乐将能量饮料和咖啡饮料作为核心战略之后,与怪兽饮料达成战略合作发力能量饮料,并且成为后者的核心股东,在咖啡业务上收购了英国著名咖啡连锁公司Costa咖啡,并且还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集团来管理收购而来的业务。
而百事公司,看重了气泡水市场之后,收购了著名的碳酸饮料机器制造商SodaStream,今年还收购在中国进行了股权方面的投资,成为五谷磨房的第二大股东。
很多食品巨头公司的发展历史更多可以看作是一部并购和整合运营史,通过并购来强化自身的业务,通过整合运营来让这些业务有更大的规模突破与更长久的发展。
当然在做食品投资控股这件事情的并不只有食品巨头公司,还有专门的食品投资控股平台,比如国外的JAB Holding、3G资本,还有国内的草根知本。
如果要去区分食品巨头和食品投资控股平台之间有什么不同,可能不太相同的地方在于食品巨头更像是品牌控股+深度运营,而食品投资控股平台更像是公司控股+投后运营管理,食品巨头会深度参与旗下各个品牌的运作以及发展,而食品投资控股平台是基于业务或公司的角度来进行管理,由旗下各个控股子公司负责各自品牌的运作以及发展。简而言之,两者在具体业务运作层面参与的深度会不一样。
食品领域以并购整合为运作方式的公司在国外非常常见,除了前面提到的JAB Holding、3G资本之外,还有许多偏后期的私募基金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只不过相比较之下JAB Holding、3G资本更多是自有资金所以会很长期,并且旗下控股平台的规模会更大,而私募基金因为基金有持续期,不会长期持有,成立起来的食品品牌控股平台会在运作成熟之后寻求退出。
过去我们曾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内的食品巨头公司很少会在中国市场做并购,即便是国外的食品巨头公司也是,很少在中国市场收购食品公司,至少从收购事件的数量来看是远低于国外的。
我们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确实中国市场的成熟度没有国外高,即市场竞争还是靠着资源、规模优势,而这些恰恰是国内食品巨头公司的强项,他们可以通过这些基础推出新业务或新品牌迅速占领市场,而国外除了资源、规模优势之外,市场竞争还关乎产品创新、品牌建设以及市场营销创新,尤其是在产品和品牌层面,这让新品牌或食品创业公司有机会去食品巨头进行竞争;
②、可能国内的食品初创公司自身业务、产品、品牌基础不具备很强的吸引力,无法吸引食品巨头公司进行并购,拿中国的食品初创公司与国外的食品初创公司做对比,就能够发现一二,从公司的基本面上观察,就会发现在许多个基本面上都有蛮大的差距。
(PS:对于基本面的阐述,可以分别点击我们此前写过的两篇Insight文章,分别是:食品是不是一个好的创业方向以及我们对Califia Farms这家公司的分析。)
所以当很早之前草根知本进入到我们关注视野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对这家公司保持长期关注,第一次关注是在2017年9月草根知本成立猫宁宠控进入到宠物食品行业的时候,当时发现这是一家专注在食品领域做投资并购的公司,包括宠物食品已经涵盖了几大业务板块。从我们对中国食品行业的了解,草根知本在这个领域中是一家比较另类、独特的公司,因为在中国食品行业中以并购整合作为运作方式的公司很少见。
中国食品行业很大,各个细分行业都处在变化之中,还有机会出现新的大公司,也许是初创品牌从零或从小发展壮大,也可能是草根知本这样的投资控股平台最终发展成为了食品巨头公司。不论是从投资角度,还是从食品产业经营的角度,草根知本都是一家很好的观察与分析样本,所以我们与草根知本总裁席刚做了一次深度访谈。
作为新希望集团旗下的产业投资平台,草根知本成立于2015年7月,到现在已经有4年多的时间,已经发展成了一家初具规模的食品产业投资控股公司,目前覆盖4大业务板块,也涉及到4个与食品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细分行业,包括冷链、调味品、营养保健品以及宠物食品,同时旗下还有几家合伙人公司。
鲜生活冷链,图片来源:草根知本
冷链最初的布局考量可以理解为是为新希望集团旗下业务做支撑的板块,以鲜生活冷链为主体,主要做城市仓配,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冷链的大部分业务是来自集团之外,也是目前草根知本营收体量排第一的业务。
新希望味业部分产品,图片来源:草根知本
而调味品板块和营养保健品板块是2017年布局的板块,调味品以新希望味业为控股主体,调味品业务板块中并购了几家川式调味品,其中不乏一些历史悠久的品牌,包括了川娃子、金福猴、国酿等,这几家调味品公司主要以复合调味品为主,比如钵钵鸡调料、火锅底料、豆瓣酱以及腐乳等产品。同时,为了调味品业务板块有更好的发展,草根知本还在调味品控股公司旗下设立了新味来、新滋味以及时代餐创等新公司,以此来支撑调味品业务的创新。
三勒浆旗下的产品系列,图片来源:草根知本
营养保健品以新控国际为控股主体,收购了澳洲一家保健品企业Australian NaturalCare(以下简称ANC),还在国内控股了一家相对传统的营养保健品企业三勒浆,并且基于三勒浆背后的供应链基础推出了几个新品牌,包括溯养、Big Buff、简益餐,分别主打的益生菌、抗疲劳以及健康代餐类的产品。
猫宁宠控旗下宠物板块的产品,图片来源:草根知本
宠物食品是2018年才布局的板块,以猫宁宠控为主体,目前从食品、用品以及互联网平台都有做布局,包括了海洋之星、喵哆啦、乐宠等。
在食品领域做并购、控股这件事情,放到以前在中国是非常少见的,即便是放到今天,像草根知本这样的食品控股平台公司也是相当罕见的。
既是罕见,对于观察草根知本这个角度来说,就会有很多好奇的地方。比如这究竟是一家怎么样的机构,是如何从零开始一步步做到了今天的规模和成绩,最开始的时候站在了一个什么样的起点上,未来要发展成为什么样,有没有对标的机构作为草根知本的发展蓝本。
以及在并购整合上,草根知本是如何判断项目,如何考量项目是否值得并购,如何考虑并购整合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走过什么样的弯路,又有什么好的心得。
此前布局了宠物食品、调味品、营养保健品,为什么当初会选择进入这些领域,今后还可能布局哪些新领域,在这些新领域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进入,会不会和此前有什么不一样。
出于好奇以及希望深入了解,所以这次与草根知本总裁席刚的访谈主要分成了三部分,分别是:
①、草根知本是谁,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以及过去这几年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取得了什么样的阶段性成绩,在投资控股上积累了什么样的经验?
②、草根知本现在在各个板块上有着怎样的布局,怎么判断与思考这些板块的市场机会,进一步发展的策略是什么?
③、对于草根知本整个组织来说下一步会如何发展,未来会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
1、草根知本是谁,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以及过去这几年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取得了什么样的阶段性成绩,在投资控股上积累了什么样的经验?
FoodPlus: 您怎么认识和理解草根知本,及草根知本现在在做的事情?
席刚:草根知本的初心首先是来自新希望集团刘永好董事长,大家从媒体上可以了解很多关于他的信息,其实他一直保持开放状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东西。
在2013-2014年左右,新希望整个集团的发展面临一个“坎儿”,原本计划要冲千亿,可整个集团的发展一直在800亿左右徘徊,以永好董事长为首的班子就在反思问题出在哪里。
这个时期,恰恰是创新创业时期,互联网创新成长非常快,特别在2010年之后,对于一个传统大型集团,特别是以农牧产业为主的企业,如何去顺应潮流,如何实现可持续成长,这是摆在永好董事长面前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当时董事长也有非常多的想法,但是很多想法在一个管理体系相对完整的大集团中,相对来说推动的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他就提出这样一个想法:我们能不能完全跳出来,在体系外建立一个平台,所以就有了做新平台的这个想法。
这个想法在2014年年底提出来之后,就在想怎么去做,找什么样的人来做?
做这件事的人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第一,要有敢闯敢干的精神。因为要做一个新的平台,从零开始,这些事都面临挑战。在一个成熟的平台中,有时候很难鼓足勇气来做这件事。
做新的东西其实是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特别对于大集团的高层,你出来创业可能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成功,一个就是失败。但对你本人来说,如果你创业做得不好,那么可能你原来本身成功的东西都全部被消减掉了。
第二,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你不是重新做原来的事情,而是做跟原来不一样的事情,所以要有创新的基因。
第三,要有忍耐力,或者说抗压能力。因为这可能不是一蹴而就,不像在一个平台上从一个公司调到另外一个公司,原来的体系和基础在。而这个事情,我们称之去踩坑也好,趟雷也好,你要不断去试,不断去调整。
到后面能够感知到像我们这种平台创业,跟其他创业公司没什么两样,别人走过的那种过程、感受,其实你都有,就像让自己面对无人区的感觉,穿越黑暗森林,让自己完全失控的状态都有,这些都很正常,所以你还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第四,更重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基础,还要基于投资人对你的信任。
如果投资人对你不信任,这个事情就会很难做,因为创业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立马拿出业绩,很多事情是需要比较长的过程。
第五,集团型的平台创业,还肩负着转型的使命。我们过去一直是做农牧和食品,一直在中上游,在消费品终端做的产品少一点。所以,如何从原来的to B为主往to C去转,这也是集团希望列为平台创业的一个重要使命。
而我在新希望做乳业,主要偏向to C。其实我刚接任新希望乳业总裁的时候,乳业板块也是蛮困难的,实际上通过三四年,从2010年到2014年,乳业有了很大的改观和变化,乳业在创新这方面在整个集团一直走得比较靠前。加上本身我是集团土生土长培养出来的干部,信任度没问题,所以基于这几个因素,刘永好董事长在考虑是不是让我来领这个头。
其实,那时候正处于乳业成长的关键时期,乳业从原来经营不太好的状态一步一步在改善。本身这个时候已经在变好,并且是在持续变好的情况下让我去接受另外 一个挑战,这对于我来讲还是蛮纠结的。要不要做,怎么做?我还是犹豫了大概半年时间,从2014年底老板提出,到真正下定决心是2015年4月份,4月23号我才接这个招,7月20日正式注册成立公司。
草根知本的背景大概就是这样的。为了保持平台创业的相对独立性,我们取名叫草根知本,名字不跟集团关联,实现了公司相对独立,包括我们现在办公区也是独立的。团队基本上也没有从原来体系带人过来,是到草根之后重新组建、重新招聘的团队。
草根知本的决策层也比较扁平,董事会就三个人,发起人永好董事长、王航副董事长和我,做决策也特别快,也很简单。
草根知本的草根两个字是王航副董事长取的,草根是什么意思呢?一是我们做农业产业,还是要接地气,要保持初心;二是,创业艰辛,要有草根这样的精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来叫草根投资,但是后来改成知本,后面的知本是我取的,我们就拼成了草根知本。
知本的意思是,虽然我们要有草根的精神和心态,但是现代企业还是要投资于人,面向知识化、专业化、科技化的一些人才。为什么叫知本呢?也希望大家要能够知根知本,另外要知道要传承新希望艰苦创业的精神,好的东西要传承下来,在新团队中间进行创新和发展。
这些大概就是草根知本的背景和由来。
FoodPlus: 从成立到现在,草根知本这一路的发展,符合最开始做这件事情的预期吗?
席刚:这个中间有几次调整,首先来讲,草根知本到底想做什么,最初也不清楚,最初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先把战略定清楚,我们怎么走、往哪个方向走其实都没有定好,都还是边走边想,边想边做,不断去摸索,中间经历了几次转折,犯了一些错,走了一些弯路。
第一个阶段,我们其实把自己当做一家对创新创业具有互联网基因公司进行投资的投资公司。
实际做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不太适合,我们出身于传统企业,对互联网公司的敏感度没有那么强。当我们看清一个公司有价值的时候,这个公司估值已经很高。
早期对项目的筛选、理解,其实也是有蛮多的问题。我们花了一年时间投了一些这样的公司,其实最终不是很满意。觉得这个不是我们自己最擅长最适合的方向,这个有点像跟风去做一些事情。
第二个阶段,我们做了调整,去做一些轻的公司投资,就是投资于人。
投资于人更多的是挑一些在外资公司或大型企业中有创业想法的人,他们带着团队,带着项目,但他们缺资源,我们就支援他们,实际上做一段时间也不太成功。
首先,外资公司的人,我们发现有很多都特别优秀,但是实际上外资公司是制度体系相对健全的平台。而创业是需要既当爹又当妈,要真正具有非常综合的能力,我们在这方面找了很多人做了尝试,也不成功。
其次,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大的企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高管,但是有时候我也发现,有的高管来了也不太实用,从大平台到做一家小公司,心理落差挺大,可能很难转变为好的心态,并且来创业小公司也脱离了之前的资源体系,这也蛮难成功的。
还有一部分很年轻的、新的创业者,在学校学习成绩不错,满怀理想和抱负,但恰恰还是缺一些经验,部分年轻人还是眼高手低,没有积累起资源。
其实创业还是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其实你对很多风险的判断都不太准确,也是难以成功的。
第一阶段属于投资于趋势、投风口,第二阶段更多是投资于人,特别是有创业想法的人,现在来看两个阶段应该说都是不成功的。
一个创业平台带着团队,经过两年,都没找到感觉,其实团队还是很受影响的。大家就在想,到底还能不能做下去、怎么做?多数人当时情绪蛮低落的。在大的集团内很多人也在议论,大家可能从外部看出,这个可能不太行吧,走不下去了。
这些让创业团队还是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如果继续走下去,可能头破血流,也可能会成功。
所以这个时候就特别关键,谁最关键?投资人最关键。
刘永好董事长,他其实也蛮了解公司的状态,也听到很多关于公司的说法,在2016年底他参加了公司的年终总结会议,给了很多的鼓励,他当时讲了一些话,我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
他说:“做了两年时间,你们现在到底赔了多少钱?”当时我们说:“大概一年赔个两三千万。”事实上不止,但是我们把数字说小一点,想给自己减点压。
当时他听完以后非常淡定,说:“现在这种创业平台,你们还是太保守。创业公司最初的亏损其实不算什么,最关键的两点:第一,你们的方向是不是对的;第二,你们是否真正具备向死而生的精神,遇到挫折不是轻言放弃,而是要坚持到底。”
然后说:“我支持大家的创业。我信任大家,大家也要信任我。第一,只要方向选对了;第二,你们具备这样的精神。你们只管放手去干就好。”
这个我觉得是特别关键的。
他又说:“其实你们应该更开放一点,观念转变更快一点。为什么一个创业公司你们亏个三五千万,就觉得好像走不下去了?你看一下真正的创业公司,这些互联网公司,像滴滴小米,包括所有的企业前期就是在亏损。”
最后他说:“如果你们敢亏,不是亏三五千万,而是亏个一二十亿,这个平台说不定就干成了,说不定这个平台就变得非常有价值。这个时候可能你们就不会再想这个平台还能不能做下去,而是去想怎么把它做成,倒逼你们怎么把它做大做强的问题。”
其实,我对这些话的感触非常非常深刻。
所以,在2016年之后,我组织团队开始复盘、反省。
我们就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团队的长板到底是什么?擅长做什么?
第二,我们团队的兴趣点在哪里?喜欢什么?
第三,所选行业的趋势是什么?有没有可持续性?
你喜欢的事儿,就怎么做都不累。你擅长的事儿,效率最高,成本耗费最低,可以更加高效地去做事情。
当初围绕着这几个方向,大家深入思考。最后发现,我们的团队都是做消费品出来,其实我们还是蛮喜欢消费品这个领域,并且中国面临着很好的消费升级机会。
关于我们擅长的,我们团队管理乳业,之前多是收购一些经营亏损的公司,面临各种困难、各种毛病,我们的团队沉下来认认真真地去做投后的运营管理。这些亏损公司,甚至有些接近连续亏损十年的公司,我们都能够把它扭亏为盈,都能把它变好,这也许算是我们团队很好的一种能力,这种投后的深度运营管理,我认定为是我们团队的长板。
所以,基于这些方面的思考可以这样来理解:
第一,消费升级是一个风口、一个大趋势,这个趋势至少在十年之内不会有什么变化。
第二,消费这个领域是我们最喜欢的。
第三,投资加运营我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
之后我们的团队花了不少时间大概研究了十个领域,包括调味品、营养保健品、宠物食品、乳品、K12教育和文化产业等。
最后,结合自己的特点和认知,我们选了除了乳业外的四个赛道。乳业是我们重要的基础,我们从乳业出发,乳业升级发展的瓶颈是冷链,所以我们首先创业选择了冷链。
第二个,调味品。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餐饮行业亟待升级,调味品行业高度分散。多数都被地方型调味品企业分割,品牌比较多且小,头部企业少。
这个行业首先是有升级的需求,其次有整合的机会,我觉得未来的增长上有很好的潜力。调味品背后是餐饮,这是一个几万亿的市场,这是很有机会的领域,所以我们选了调味品。
第三,保健品。保健品这几年通过跨境电商在迅速发展,中国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知有很大的转变。保健品不再局限于老年人,更多年轻人开始吃保健品。在中国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活得好、活得更久,还要活得更健康。
大家也知道,国内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比如疫苗事件、权健事件,包括一系列保健品问题出来,保健品行业出现了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我们先在澳洲收购了一家保健品企业ANC。
第四是宠物食品。宠物食品都不用讲,你们比我了解的更清楚。我认为宠物食品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现在中国的宠物食品发展比较初级,但是现在中国养宠的人越来越多,在小区散步遛弯的时候你会发现,过去社区里面主要是遛娃,而现在看到小孩越来越少,宠物越来越多。
大概就是这些。
FoodPlus: 差不多是在2016年年底,2017年初才决定要以投资加运营的方式来做吗?
席刚:是的。
FoodPlus:从现在来看的话,您认为草根知本最终的目标是做成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席刚:其实这之前,我们还没有找过战略咨询,都是自己边走边摸索。
我们研究了国外做产业投资的公司,研究比较多的有3G资本、美安盛和丹纳赫集团。这三家都是在产业投资和投后运营上非常有特点的公司。
我认为这是我们的方向,考虑投资和运营可以平衡发展。
FoodPlus: 草根知本在布局某一领域的时候,会想着未来做到这领域里面的前三或做到领域老大吗?
席刚:至少我们做冷链在城配冷链领域,希望未来能够成为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
在调味品领域,更多是往复合调料这个方向去发展。如果从单一调味品去看,像海天在做品牌调料这方面,特别是在酱油类产品上已经取得霸主地位,很难有企业可以超越它,有时候在行业内无法做到头部,但至少在某些细分领域还有成为单项冠军的机会。
FoodPlus: 现在草根知本的营收规模或者资产规模大概是什么量级呢?
席刚:营收规模我们其实也不算大,现在因为我们很多投资项目也有一些不完全并表,也还有一些权益,权益类包括在内的话,有四五十个亿的规模,外部给我们估值超过了200亿。
FoodPlus: 这几个板块中,哪个板块比较强呢?
席刚:目前来看,走得最快的是冷链,其次是调味品,然后是保健品和宠物食品。现在每一个板块基本上已经把战略捋顺了,应该未来两三年都会有一个比较高速的发展。
FoodPlus: 草根知本从成立到现在,新希望集团除了资金层面的支持,还要提供其他的一些资源支持吗?
席刚:我们是基于集团平台创业,新希望集团的支持还是蛮多的,从资金、人才等多个方面。如果集团有好的人才,我们内部也可以挖人。
FoodPlus: 刚刚聊天的时候您有提到PE厚生,就草根知本跟厚生会有什么样的联动吗?
席刚:会有,因为厚生是王航副董事长牵头创立的第一个合伙制企业,非常成功。他们也看消费品,我们也会共同讨论、共同投资一些项目。草根知本这边控股投资多一些,主要侧重在投资+运营。
FoodPlus: 您认为草根知本做产业并购控股经营,草根知本的优势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地方是其他的平台或者其它机构不具备的?
席刚:有一点,也很简单。很多投资机构都很厉害,他们很擅长投资,却不擅长投后管理。而我们的团队,更擅长投后的运营管理。
FoodPlus: 您觉得做控股经营,它的挑战是什么?
席刚:我觉得投资首先是投资于人,而投后整合首先整合的是人心,因此我觉得投后运营管理最大的难度,就是怎么样能够和被投企业保持长期的战略共识,这非常关键。在战略上不要有分歧,如果战略上有分歧就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这是一个关键点。
FoodPlus: 你们是怎么去解决这个关键点的?
席刚:我觉得还是基于对投资项目的早期筛选和甄别。如果初期,大家不能形成共识,那么一般情况下,这个项目再好,我们都不去投资。第二个,在投资后的过程中,你是控股企业,深度参与运营,因为控股,与企业是强相关的关系,也可以帮助企业去形成非常好的战略,如果他在战略上很弱,可以在战略方面帮助他。
FoodPlus: 你们内部有没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投后管理的策略或者是说方法论?
席刚:这个是有的,我们现在正在一步一步地摸索,有自己的一些做法,这些做法怎么样变成系统化、工具化的东西,其实还在不断的积累。应该还是有一些套路、办法,也有一些工具,我们这边也在研究。
我们在投后管理中,会建立比较强的投后运营管理体系,大概有十个维度,未来也会吸引一些新的理念,处于边总结边摸索的状态。
FoodPlus: 你们在考察项目目标的时候,更看重公司哪方面的能力或者资产?
席刚:首先选人,人是最关键的。对于好的公司,你投了之后,如果选对了人,选择了团队,投后运营管理会相对轻松。
第二,所投资项目所处行业的趋势,这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如果个人能力优秀再叠加趋势增长,这就是双倍成长,这非常关键。
第三,不管企业大小,看它有没有可能成长为这个领域比较领先的企业,哪怕是细分领域,不在乎细分规模大小,有可能规模做到1亿,就能做到细分领域第一。我们宁可投1亿给这种企业,都不会投10个亿给中庸企业。
FoodPlus: 在投资并购以后,如果原来的团队不行,是你们这边来组织重新招聘还是什么样的形式呢?
席刚: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基本上是“一城一策”。
因为合资公司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公司跟你合作,就是指望你派人去帮助他管理。但有的公司就是他这个人还挺强,但是他缺资源,他希望跟你一起来合作。
创始人很优秀,其实就没有必要取代他,你就可以给他配置其他人。财务不行配财务,研发不行配研发,然后把这些短板补上。如果是统一的打法,肯定就不可能活下来。
我们认为在治理上还挺关键的。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司,真正能够做到“一城一策”,然后能够相对比较好地治理。
FoodPlus: 你们会去考虑收购上市公司或者说体量非常大的公司?
席刚:我们没有说一定要收什么样的公司,但是我觉得,如果要收大公司,首先它要有品牌价值,第二在行业内要有市场规模的优势,第三要有潜在的增值空间。如果是大的公司,这会是我们比较看重的。
我们蛮喜欢的两类企业,一类是企业本身就非常好,很有发展前景,这类企业首先要看团队,其次就像刚才讲的那种(在细分领域里是否具备领先性)。第二类企业就是现在局势不太好,但是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把它变好,能够逆转,能够取得超额收益的价值。
FoodPlus: 在草根知本就内部的组织结构是怎么样的?
席刚:我们大概就三个核心的职能:
第一是战略投资;
第二是投后运营;
第三是财务与资本。
FoodPlus: 你们总部跟旗下的各个控股公司是怎么去协作的呢?
席刚:下面的子公司主要通过运营管理部门来牵头去做管理提升与产业协同。
FoodPlus: 刚刚一直有提到控股并购,在这种外部的并购跟内生的发展动力上,您认为在、过去、现在将来就这两者在草根会怎么去做侧重?
席刚:这是两翼,我们比较擅长做并购整合,正因为投后运营能力强,内生增长也不差。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做沉淀,一个做增量,两个都不能少。
FoodPlus: 比如说有一段时间收了很多公司过来,那么收购会停一段时间吗,还是收购跟投后都会并行的。
席刚:我们会根据自己的节奏,以真正能管理企业为前提。如果投后运营跟不上,我们就会放慢节奏。
其实2017年,我们算并购很快的,但是2018到2019年上半年,稍微放缓,把这些并购过来的公司做了很好的调整。从2019年下半年起我们又会加快速度,因为这些公司前面调整得差不多了。
投后运营管理有点像波浪式的前进,脉冲式的发展。
FoodPlus: 在早期投资跟孵化上,现在你们是如何考虑的呢?
席刚:也要看一些机会,对于看好的创业公司,我们投的股权稍微多一点,但是那个时候我们不一定控股。
我们可以成为单一大股东,但是会给创业团队充分的自主权。我们多投一点的目的是希望创业团队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募资上,而是有时间真正沉下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FoodPlus:现在这个事情已经开始在做了吗?
席刚:有,一直都有。
FoodPlus: 关于合伙人公司,当初为什么会设计合伙人公司这种类型?
席刚:你指的是内部早期孵化的合伙人公司吧?
FoodPlus:对。
席刚:是因为当初没想清楚,就这么去做了,投了又不可能放弃不管。
最后却发现,当初投的有些公司也挺有价值的,我们那些合伙人公司很多都是初创公司,就是这个人原来在这个领域挺不错的,出来创业,主要两类:要么是偏互联网、O2O、跨境并购、电商这些,要么是乳业的周边项目。
FoodPlus: 现在还是在跟其他的一些控股的板块在做一些协同的吗?
席刚:对,这些合伙人公司如果未来适合哪个平台,我们就把他并进去。如果不适合,那就自己发展,发展起来也挺好,发展不起来就关了。
FoodPlus: 在合伙人公司上,以后还会再去做一些布局吗?
席刚:也会,因为我们发现合伙人公司和控股发展平台有补充,就像一个小苗圃一样,我们不断地投些合伙公司去观察。一旦公司能够长大,未来要么就把它变成是一个平台,要么把它并到平台下。所以合伙人公司就像一个苗圃里的小树苗。
另外,我们投资控股相当于形成了一个产业整合平台。
2、草根知本现在在各个板块上有着怎样的布局,怎么判断与思考这些板块的市场机会,进一步发展的策略是什么?
FoodPlus: 接下来就聊一下具体的一些业务板块,现在调味品板块上的布局情况大概是什么样的?
席刚:调味品板块现在布局了几家,我们布局了基础调料,布局了品牌调料,也布局了复合调料。其实我们都是在做一些尝试,最终还是觉得复合调料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FoodPlus: 最早推出的是火锅底料是吧?
席刚:算是产品之一。
FoodPlus: 然后您对复合调味品市场的发展是怎么判断的?
席刚:我觉得第一,餐饮市场整体增长。第二,家庭饮食结构的变化趋势,就是未来家庭中“全部自己去加工”可能会变成“半加工”,因此调理性的产品会更多。第三,点外卖越来越多,佐餐的小包即食调料有机会。
所以复合调料的市场机会越来越多,特别是我们是以川调出发,最开始选择像火锅、串串香等一类型的复合型调料,麻辣选择代表的不只是地域口味还有年轻化,现在应该说发展还挺好的。
FoodPlus: 未来有可能去布局其它地区的调味品?
席刚:当然会。
FoodPlus: 调味品板块并购了三家公司,并购后做了哪些事情来帮助这三家公司实现增长和长期发展呢?
席刚:我们并购之后,第一要做的是帮助单体的公司发展得更好,这是第一要务。第二,考虑公司与公司的协同。然后再考虑公司与集团其他产业的协同。
FoodPlus: 我们看到调味品控股下面成立了新未来、跟新滋味,当时成立这两个公司的考虑是什么呢?
席刚:调味品现在也不止这几个公司,我们还成立了一个时代餐创。这些都是完全基于创新创业的思考,让企业能够跳脱出体系,能从内部建立一些独立的、从内部推动合伙人团队的企业,鼓励他们自己去发展。
其实就是用新的思维和模式把原来的产业重新做一次,更多是基于用户需求来思考,反向整合自己的供应链。
FoodPlus: 调味品这个板块接下来有什么增长或者发展的策略呢?
席刚:调味品未来的重心放在复合调料,其他都是为战略重心做支持。
目前,调味品板块的发展预期,我觉得都挺好,这几个复合调味品的规模都不大,如果跑快一点,我们未来也可能会成为走在前面的企业。
FoodPlus: 宠物食品是布局比较晚的板块,目前这个板块上有什么样的布局呢?
席刚:宠物行业在中国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长的野蛮成长的时间,现在中国宠物行业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如果要短期内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整合效果,其实还是很有挑战的,所以我觉得宠物先占赛道,然后耐心培育是不错的策略。
FoodPlus:现有开始布局到供应链端吗?
席刚:已经有了。
FoodPlus:是自己建的厂?
席刚:对,我们有投资的公司,自己建的工厂。这个领域中,我们从投资电商渠道和线下渠道,到工厂、研发。
实际我们并没有希望我们的投资能够短期内形成很大的一个规模,但是我们是觉得宠物行业是很好的赛道,先把赛道占住。然后认认真真地布局,由小到大,用足够的耐心来培育。
FoodPlus: 在宠物食品板块上有偏重吗?比如说鲜粮,零食或天然的宠粮这种?
席刚:现在我们考虑还是比较早期,考虑的比较全面,在链条上都有考虑,食品再到零食、医疗,也包括渠道、工厂、供应链都在考虑。
因为现在宠物行业还处于野蛮成长的时期,这个时候只要坚持做,就有机会,有了机会再调整。
FoodPlus:所以可以理解现在还是布局的状态?
席刚:对。
FoodPlus:还没有到要往往哪个方向集中发力的阶段。
席刚:对。
FoodPlus: 我们看到草根知本在宠物食品这个板块也布局了深圳的海洋之星,请问当时看中了这家公司的什么?
席刚:我们主要觉得这个团队还不错,创始人带着这个团队,做了十几年,团队特别是线下运营非常有经验,团队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和产品的理解,都挺不错的,再加上创始人的人品也很好。
FoodPlus: 因为海洋之星是欧洲的品牌,这次你们投资的是国内的代理商,未来还会有这样的布局吗?
席刚:这个会考虑不同的情况,但如果这个品牌保证是中国公司长期所拥有,当然可以投。如果是纯粹的代理商,可能不会投。
FoodPlus: 更多还是看团队的能力。
席刚:对。
FoodPlus: 现在营养保健品这板块大概情况是怎么样的,比如说目前营养保健品的营收规模在多少?
席刚:保健品现在我们规模不大。在澳洲,我们投了一个保健品公司ANC,目前国外规模一个亿左右。
在中国,我们投了四川的三勒浆药业,这家原来主要是做学生保健品,但目前学生保健品是个下降的市场。我们主要还是看重三勒浆的品牌和工厂,未来我们更希望能够转型去做健康管理的产品。
大家也看到现在体重管理的产品已经出来了,还有状态管理,比如抗疲劳产品,也有针对肠道的产品,未来更多是基于健康管理去发展。
FoodPlus: 很多大公司也布局营养保健品领域,请问草根以什么核心点与这些公司进行竞争呢?
席刚:因为我们是以食品为主的,所以我们还是侧重在保健食品方面去发展,我们有研发基础,也有用户的积累和沉淀,再加上我们的供应链管理上还是有自己的优势,这些都是我们的核心点。
FoodPlus: 以后还会有可能并购新的保健品企业吗?
席刚:当然,有好的标的还是会,我们永远都没停止过并购,只要有好的、符合我们战略方向的好企业,我们都会买。
FoodPlus: 澳洲的营养品保健公司ANC并购过来之后,你们有做什么事情吗?
席刚:我们就是帮助把产品卖到中国。现在我们已经在上海成立了公司,建立了独立的中国区销售团队。
FoodPlus: 三勒浆药业这个平台刚才您提到做了很多创新的事情,请问现在这个市场反响怎么样?
席刚:还不错,简益餐现在已经卖断货了。
FoodPlus: 大概营收规模在多少呢?
席刚:这个产品刚出来不久,我现在都不知道卖了多少。新产品才上市几个月,现在统计它的数字没什么意义。
FoodPlus: 刚刚您也提到新希望乳业,因为之前您在管理新希望乳业,后来创立草根知本,在新希望乳业管理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经验是运用到草根知本平台上的呢?
席刚:我觉得乳业其实是草根发展很重要的基础。通过乳业平台的发展,其实也帮助草根发展找到一些方向。反过来讲,草根的发展,像冷链的高速发展,也很好地支持乳业进一步发展。
现在全国的布局,冷链比乳业还快。我们冷链在30多个城市有了布局,基本上每个省会城市都有,这对下一步乳业的发展其实非常有帮助。
FoodPlus: 冷链这个板块的业务更多是集团内的业务吗?
席刚:现在主要还是社会业务,集团业务是基础,现在集团业务不超过三成。
FoodPlus: 在乳业上市之后,草根知本跟乳业这边还有什么协同的关系吗?
席刚:冷链跟乳业协同多一点,其他方面基本没什么协同。因为乳业上市后是独立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要保持它的独立性。可以这样说,乳业的发展、成功,为草根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启发。现在草根能做投资和运营为主的平台,这种方式的原点还是在乳业。
3、对于草根知本整个组织来说下一步会如何发展,未来会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
FoodPlus: 你们一般是怎么去评估一个新品类的市场机会?
席刚:第一,要看新品类有没有新价值,有几个维度去看。第二,他有没有良好的成长空间,成长空间很关键,如果没有很好的成长空间,也带来不了新价值。第三,要看它是否符合消费的新趋势,它不符合那也不行。
比如像瑞幸咖啡和喜茶,都有新价值。
FoodPlus: 接下来你们最有可能布局的新品类有哪些?
席刚:我们在关注几个。第一,我们比较关注休闲零食,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当然可能我们现在本身自己选的赛道就挺多,我们也比较关注就是休闲零食这块,其他可能现在也没关注太多的东西。另外,还在关注植物蛋白。
FoodPlus:植物蛋白是指植物蛋白饮料,还是其他的?
席刚:与植物蛋白相关的食品。
FoodPlus: 刚才有提到休闲零食,你们怎么去看休闲零食的市场机会?
席刚:休闲零食还是有一个很好的升级机会。虽然现在有几个电商品牌不错,但是未来怎么样去做更加健康的零食,消费者更喜欢的东西,又好吃又健康的零食,我认为还有机会,但这个点也不太好把握。大家也知道零食是一个过万亿的这样一个大市场,我觉得零食在细分领域还有机会。
FoodPlus: 如果说要进入到这个领域,你们会给自己设定什么样的目标?
席刚:现在没啥目标,目前也没进入这个领域,仅仅是自己的观察。
FoodPlus: 以后有可能会进入到饮料市场上吗?
席刚:我们本身就是做食品、做饮品。因为我们有做乳业的基础,所以进入饮料行业有条件的,也顺理成章,不排除有这个可能,我们三勒浆不也是饮料吗。
FoodPlus: 您认为对草根知本来说,会对未来发展条发展构成挑战地方会有哪些?
席刚:我们现在选择几个主要赛道,相对来讲,并购的公司规模小数量大,所以如何有效运营管理这些不同类型的公司,这是一个挑战。
第二个,收购的这些公司很多都属于非常传统的公司和业务。我们讲产业+资本+科技,资本和科技是产业的两翼。我们首先是通过资本去实现并购这些企业,然后如何通过科技去赋能,推动企业转型,实现快速升级迭代,我觉得这个是第二个挑战。
第三就是人才,因为这需要很多复合型的人才。我觉得这可能这是我们面临的三个挑战。
FoodPlus: 接下来有没有什么比较想找的合作伙伴加入到草根知本这个平台上来?
席刚:我觉得很简单。
第一,就是有共同理想,理念要一致,要有共识且文化认同。
第二,要有互补性,你进来之后你的擅长和我们自己的擅长有互补性。
第三,能长跑,因为我们做产业投资不希望大家短时间内变现,离场走人,我们希望大家还是要有产业报国之心,这个东西虽然说得大一点,不是说我进来以后你变现,拿着一把资金就走了。
FoodPlus: 你们在并购的这些项目以后会想着退出吗?
席刚:我们短期内不会考虑退出,我们还是从长远考虑,但也不是说长期不退出,但我们不会短期退出。
FoodPlus: 您怎么评价3G资本和JAB Holding?
席刚:这个不好去评价别人。因为这都是国际上非常优秀的公司,这都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对象,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只能从研究中去吸取营养,我确实无法评价。
FoodPlus: 如果说要描绘草根知本的未来5年后10年后30年后,你分别希望是什么样子?
席刚:30年后也就是说就像我讲的,能够在中国能够找到像类似于3G资本影子,或者是美安盛、丹纳赫的影子,到底更像哪个不敢说,但是我觉得应该是会找到这样的影子。至于5年后,还看不见。
(完)
PS:FoodPlus对访谈实录文字在不改变语境以及传达意思的前提下进行了去口语化编辑,也对访谈中一些涉及公司敏感信息处进行了脱敏处理,尽可能保持访谈的原汁原味。
FoodPlus团队招聘
在过去、现在及将来,我们都把研究分析做为团队的立身之本,不论是在内容上、活动上,还是我们对食品消费品行业的跟踪&观察上,哪怕是今天这篇访谈文章,我们都在以深度研究分析的目标来开展正在做的事情。
对于食品行业的研究分析我们划分了三个层面,分别是行业&细分品类研究、公司&创业研究、投资研究,在研究分析的深度上我们定了4个不同程度的标准,由低到高分别是提供增量信息、进行辅助决策、能够指导操作、自己直接实操。具体可以看一下下图,同时也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研究框架】,进一步了解我们对具体食品细分品牌研究框架的一些思考。
FoodPlus对食品行业进行深度研究与分析的一些思考
(点击可查看大图)
在第一次通过公众号发布团队招募信息之后,我们开始把研究分析团队体系化并且将一些研究方法沉淀下来,同时将以上的一些想法执行出来,目前正在一步步推进当中。
如果你对我们团队有兴趣,希望加入这样一支以研究分析为核心基础的团队,我们很期待你向我们投送简历,请将你的简历发送至邮箱:seamaple@foodplusgroup.com,邮件标题备注:姓名+岗位名称,也可以直接添加海枫的微信(seamaple),添加好友时备注:招聘+岗位名称。
我们这次开放的岗位有三个,分别是:研究分析(付费社区方向)、活动、媒体。
其中研究分析岗位是付费社区方向,负责付费社区中Daily文章的撰写,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Daily】阅读几篇Daily的样稿,后期会参与到具体细分品类的深度研究分析,研究分析开放岗位数量为2个。
活动岗位是活动策划,主要参与小饭局、分享会的策划,并且负责活动大部分执行工作,活动开放岗位数量1个。
媒体岗位是FoodPlus公众号文章的撰写,包括但不限于Weekly、Insight、Interview等,以及接下来我们会推出的新栏目News,媒体开放岗位数量2个。
期待你的加入。
Enjoy FoodPlus~
更多FoodPlus文章精选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