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亲节系列(二)| 古典音乐界的“爸爸”们

郑伟 乐迷心窍 2022-05-02


▲巴赫与他的子女们



1





J.S巴赫


音乐史上的父亲形象,首推J.S巴赫。据称,巴赫身材高大,体格强壮,身体结实,长着一张男性的脸,表情冷峻、坚定,大概富于荷尔蒙,性能力强大,足足生了20个孩子,是一个十足的多子父亲。其创作音乐作品和造人均为多产。据说巴赫脾气暴躁,难以相处,他的孩子和学生们都很怕他。所以巴赫究竟是不是一个慈父不得而知。





▼《G弦上的咏叹调》


巴赫家族人丁兴旺,音乐家众多,子女中继承父亲事业成为显要作曲家的也不乏其人。其实差不多巴赫的所有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发扬了巴赫的光荣。巴赫在谈到自己的儿子们时不无自豪地说:“他们都是天生的音乐家”,天生也许占了一部分,而很大因素是和巴赫这位父亲的教育分不开的。只可惜几个儿子早逝,一个有精神残疾,有四个儿子在音乐上成了大器,他们是:威廉·弗里德曼,像父亲一样才气极高;卡尔·菲利普·伊曼纽尔,作为键盘演奏家(他是左撇子,不会小提琴)、作曲家和教师,功成名就,代表了当时风行欧洲的音乐时尚,显赫超过了父亲;约翰·克里斯多弗,一生恪尽职守地发扬着父亲的音乐传统;约翰·克里斯蒂安,被称为“伦敦巴赫”,事业成功但一生漂泊,曾作为小莫扎特的导师,是当时优雅风格的代表人物。



▲巴赫儿女中有四个儿子在音乐上成了大器


所以,“父亲”这个词,在J.S巴赫身上有着不同寻常的内涵,首先,J.S巴赫作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其辉煌的音乐成就及其所处的时代,被后人称为“音乐之父”,名至实归;再者,作为一个多产的父亲,培养出了数位卓有成就的音乐家儿子。所以说,J.S巴赫即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古尔德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作品988 咏叹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u0167ck4okn

▲马友友演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2





海 顿



再说海顿吧。海顿的家庭生活,非常的不尽人意。他的婚娶,被认为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件错事,因为他娶的是一位相貌丑陋、脾气暴躁、人品低下、既不爱好音乐又不善持家的骂街泼妇,被海顿称为“该死的母老虎”,而且不能生孩子。所以,海顿没有子嗣,在生活中未能成为父亲。


▼海顿《第一百零一交响曲》“时钟”第一乐章


把海顿同父亲一词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是他的音乐事业。作为优秀的古典音乐作曲家,海顿的成长在其漫长的人生中,伴随着新音乐理念的成长,在这方面,海顿的贡献超过了其他任何的作曲家。他以自己的方式,成为当时新音乐的启蒙者。海顿也许不是什么天才,但却是一个勤奋好学之士,他的多产令人叹为观止:104首交响曲,83首弦乐四重奏,60首钢琴奏鸣曲,众多协奏曲和室内乐、合唱作品,23部歌剧,4部清唱剧以及很多歌曲、弥撒曲。在音乐史上,海顿被称为“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和“奏鸣曲之父”。并不是浪得虚名。


▼海顿《第一百零一交响曲》“时钟”第二乐章


交响曲在海顿之前就已确立形式并大行其道,而是海顿使交响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形式,加入了戏剧音乐、民歌主题,使用了回旋曲、变奏曲和小步舞曲,充分发挥机智和幽默的魅力,使用罕用的调性,感情表现趋向深刻化。


▼海顿《第一百零一交响曲》“时钟”第三乐章


弦乐四重奏在室内乐方面是表达作曲家思想最高级的工具,在18世纪初由A.斯卡拉蒂、塔蒂尼等人首先加以发展,到了海顿,被其大量运用,加上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努力,这种音乐形式才成熟繁荣起来,其中海顿功不可没。


▼海顿《第一百零一交响曲》“时钟”第四乐章


奏鸣曲起源于17世纪早期,发展成巴洛克式奏鸣曲。键盘奏鸣曲艺术通过萨尔瓦托雷、库劳而至D.斯卡拉蒂和C.P.E巴赫趋于成熟。而海顿最大的贡献是巩固了奏鸣曲的形式。他通过自己的音乐实践,最终制定出在当时的欧洲无出其右的奏鸣曲准则,和莫扎特、贝多芬一道,成就了维也纳古典奏鸣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x0343gjb896

▲海顿《C大调钢琴奏鸣曲》


海顿在音乐上的三个父亲之称,主要是其形式和数量意义上的,在这方面,当之无愧。






海顿生性平易近人,亲切和蔼,他性情平和,慷慨、幽默,正直而诚实,并且乐善好施,勤于助人,因此受到人们的爱戴,被人亲切地称为“海顿爸爸”。





03


音乐史上的父亲形象,也离不开音乐家自己的父亲。望子成龙,差不多是每一个作父亲的共同愿望。莫扎特的父亲也一样。利奥波德·莫扎特自己也是一位音乐家、小提琴家、萨尔茨堡亲王兼大主教的副乐长。他还写过一篇小提琴演奏方面的著名论文。老莫扎特的一生并不是很成功,因此他决定看到儿子凭借天才获得所能得到的最好职位,借此也为莫扎特家带来财富。利奥波德希望老有所靠,不断提醒儿子他的这一目标。


▼莫扎特《C大调第21号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莫扎特是一位拥有旷世奇才的音乐神童,3岁能弹钢琴,听音极准,学曲极快;5岁时已能弹得一手好琴,6岁开始作曲,这时父亲就带着小莫扎特和姐姐踏上了巡演之路。他被带到欧洲的各个宫廷、音乐学院以及公众面前进行演奏。莫扎特完成了父亲为他设计的一些常人不能完成的技巧性表演,在各处无不引起轰动,整个欧洲都回响着对这位神童的赞誉之声。


▼莫扎特《C大调第21号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作为神童,莫扎特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鲜有神童能在长大后过上正常生活的。为了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神童们的常规教育受到了忽视,他们也牺牲了其他方面的生活,成年后往往与社会生活格格不入。莫扎特的悲剧在于,他的成长依赖于父亲,而他自己却无力应对社会和生活的要求。莫扎特在音乐方面从小就胜过大人,但他成年后几乎其他所有方面都还是一个孩子。成年后的莫扎特性格十分复杂,他处事极差,好冲动,目空一切,固执、轻浮、情绪化,理财更是一个白痴。


▼莫扎特《C大调第21号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多年以来,莫扎特一直在努力摆脱父亲的控制。而父亲利奥波德又不断地对儿子喋喋不休。他们各自的价值观大相径庭,父亲表现的是一种中庸之道,希望把儿子塑造成一个体面的人,做一个自我克制、勤奋而节俭的市民,而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一个脑子里想着《唐璜》和c小调钢琴协奏曲的人,怎么可能去步入谨慎的中庸之道呢?所以说,利奥波德既了解儿子又不了解儿子,他只看到儿子性格中的缺陷,却无法对儿子那远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天才想法做出回应。他意识不到,儿子需要鼓励、同情和支持,而不是没完没了的说教。儿子很多性格缺陷的根源在于父亲强加于儿子的非正常的童年生活。因此,这对父亲和儿子,多年里相互折磨,彼此爱恨交织。





莫扎特的天才,是上天给予的,而他有缺陷的性格,却来源于父亲。莫扎特的早夭,也许有诸多因素,却不能说和他的性格没有一点关系。这正是:成也父亲,败也父亲。徒留下人们永远的哀叹!





4



贝多芬的父亲


贝多芬的父亲在望子成龙方面和莫扎特的父亲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方法更加粗暴。贝多芬是父亲一手抚养大的,他的父亲是一个放浪形骸的宫廷音乐家,一生郁郁不得志,且脾气粗暴,对小贝多芬非常的严厉和专制。他希望贝多芬能够再现神童莫扎特的音乐奇迹,想把贝多芬培养成一个伟大的钢琴家。常常在半夜,当小贝多芬熟睡之时,醉醺醺的父亲步履踉跄地回到家里,暴跳如雷,揪着贝多芬的耳朵,将他提起来推到钢琴前…贝多芬日后的反抗精神和粗暴性情,也许多是拜其父亲所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n0167ygx6x2

▲巴伦勃伊姆演奏《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尽管贝多芬在当时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但他的价值并不止于此,从小贝多芬就显露出来是一个创造者,是富有思想和创造性的天才。他父亲的做法也许对于贝多芬的琴技有所提高,但对贝多芬以后那崇高的音乐思想,似乎毫无裨益。天才是神赐的,父亲帮不上忙。







05


莫扎特、贝多芬最终的音乐成就巨大非凡,一个就是音乐的化身,一个成为了乐圣,他们各自用音乐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短暂的一生给世界留下了辉煌的音乐遗产,直到今天依然烁烁生辉。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作用应该还是有的,至少在技术的层面,他们的父亲功不可没。不过我还是相信,是上天开启了两位音乐家自己的悟性去领略神意,用神圣的音乐去感动善良高贵的灵魂,他们就是上天派到人间慰藉心灵的天使和巨人!






6


▲傅聪

傅聪的父亲


在对儿子全面培养方面,傅雷似乎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的名言:“首先是做人,然后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傅聪的成功,背后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我喜欢听傅聪的演奏,他弹的钢琴曲,特别具有人文情怀。




此外,钢琴家郎朗的父亲,对于郎朗的成功所作出的牺牲,尽人皆知。


关于音乐家和父亲,还有不少有趣感人的故事,本文无法一一道来。总之,作为父亲,都想要子女事业有成、幸福美满,企图早早为儿女设计一生,有所谓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都是殷切的舐犊之情,可怜天下父母心!


在父亲节到来之际,祝愿所有的父亲,得遂心愿!







END



往期精彩

节日庆典

◉ 宝贝,节日快乐

◉ 17组让孩子终生受益的最伟大的古典音乐

◉ 10组让孩子考试完胜的古典音乐

◉ 母亲节快乐

◉ 母亲节系列(四)| 真情一曲浓缩爱

◉ 母亲节系列(三)| 有其母必有其子

◉ 母亲节系列(二) | 我相信音乐中那冥冥之力

◉ 母亲节系列(一)| 不同凡响的《安魂曲》


【大师访谈】

【独家专访】演奏家舞台背后的故事

◉ 演奏家揭秘大提琴

【独家专访】  与指挥家Dr. Alan Mills谈指挥

【独家专访】  与赵阳明天一起探索即兴演奏

◉ 独家专访|对话米沙·纳米诺夫斯基

◉ 探知新音乐|“乐迷心窍”独家专访青年大提琴演奏家方义嘉


【郑伟 文章系列】

◉ 妙曲留香

◉ 悲叹 | 冰清玉洁顾圣婴

◉ 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 复活与永恒







此文原创作者郑伟系【乐迷心窍】原创组成员 

文中部分图片与音视频源自网络

感谢原版权所有单位

如需转载请联系【乐迷心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