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胖协议」和「瘦应用」理论
*Web3 产品往何处去?
*加密服务架构
*自带数据
*价值捕获 vs 投资回报
*整理:Thin Applications、白话区块链
*原文作者:Joel Monegro、白话区块链
*编译:主要内容Evelyn,W3.Hitchhiker。
*原文链接:https://www.placeholder.vc/blog/2020/1/30/thin-applications
*转载内容仅作为学习交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梳理当下已经有一定用户基数的落地应用时,相信大家已经发觉 Web3 的底层逻辑完全不同于 Web2,最直接的就是很多(至少短期内)看似没有盈利逻辑的产品,甚至越偏向于公共产品性质的底层协议。此前在私域流量为王的 Web2 世界里,谁能跑马圈地,聚拢足够多的私域流量,谁就能获取最大化的收益,而协议层大家都不太愿意去开发,因为开发也不挣钱。这就导致 Web2 形成了胖应用瘦协议的局面,一个个都在努力成为超级 APP,「胖应用」为王——微信、支付宝、美团等等,都越发庞大臃肿,想把用户流量一站式圈在自己的应用里。而随着区块链和 Web3 的兴起,逻辑则明显发生了翻转——底层组件或中间件形式的产品越来越吃香,可以以「积木」的形式插入或作为底层基础设施。从而获取最大的聚合收益,这也是日渐繁荣的 Web3 生态明眼可见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 Web3「工具式应用」,围绕单个底层的「超级 Web3 基础应用」,辅助其完善更为丰富的高级衍生功能,依托底层的「超级 Web3 基础应用」发展壮大,并最终反哺底层的「超级 Web3 基础应用」实现更大赋能,从而逐步生发出一个个独具特色而又自成体系的「小生态」。
当我在 2014 年开始思考区块链应用的架构时,我把它描述为一个分层的功能 "堆栈"。第一次迭代描述了一个以区块链为基础的 "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s)",在上面提供特定的去中心化服务,形成 "共享 "协议和数据层。在它们之上,独立的应用程序将消费这些协议并将其服务重新分配给用户。
我曾预言,随着加密货币占领网络,这种架构将在十年内主导新的线上服务。所以回顾一下这个想法在这五年来的发展情况还是很有趣的。其中最明显的错误想法是认为我们会在比特币的基础上建立一切(那时以太坊还没有出现)。现在我们有众多的区块链可以选择,相比于最开始,这已经好得多了。我们也把 "覆盖网络"称为第二层(Layer 2)。而今天,"Web3 应用栈 "将是一个更好的名字。其整体框架似乎也是成立的。两年后,这个模型把我带到了备受争议的"胖协议"之中。我的建议是,在将来由"协议层"来捕获加密市场的大部分价值,而在网络上,它则被"应用层"所捕获。这一观察是由应用栈演变而来的。大部分的"工作"和数据存在协议层,而应用程序则趋于提供更有限的接口服务。但是在 2014 年的时候,协议层的"商业模式"并不明显。但随着我们在 USV 投资早期的加密领域时,代币的潜力变得更加清晰。在 2014 年和 2016 年,现实世界中并没有很多例子可以观察。而且在 IT 历史的大计划中,这仍然是"早期"。但现在我们可以在许多的市场上观察到数百种加密协议和应用。进入 2020 年,在 Placeholder 测试了这些想法的不同方面后,现在就是完善旧想法和巩固我们迄今所学的好时机。大型网络公司倾向于扩大他们的平台,并通过将用户锁定在自有用户界面上来垄断信息。另一方面,加密网络倾向于提供单一的服务,并且无法"拥有"用户界面,因为他们不控制数据。在这方面,专业化的确是有帮助,因为网络越是去中心化,就越难像谷歌、Facebook 或亚马逊那样在单一用户界面下协调一整套服务。因此,相反,加密 / Web3 的消费者应用程序是独立建立在多个"可组合"协议之上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加密服务架构(这很像微服务,但它却是由主权组件组成)。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人们称其为"货币乐高(money legos)"。考虑一下 Zerion(一个 Placeholder 投资),Instadapp 和 Multis,他们正在使用许多相同的协议来建立类似的加密金融应用程序,如 Ethereum、Compound、Maker 和 Uniswap。这使得他们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金融服务(转账 transactions、借贷 borrowing、放贷 lending、交易 trading、投资 investing 等),而无需在内部建立所有这些功能、基础设施和流动性。这些协议在许多界面上提供特定的服务,建立在它上面的应用程序共享资源和数据,没有中心化的平台风险,同时,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了整体的成本。而这些相同的动力也在加密的角落里显现出来,如 DAO 和游戏。加密服务架构对初创企业来说是较好的。企业家可以通过将大量的功能外包给各种网络从而快速且便宜地推出新的应用程序。而且在协议成本和资源方面,每个应用程序都是平等的(不像 AWS 这样的网络基础设施,你越小,则越贵)。上述公司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在第一轮真正的融资之前就向市场推出了功能齐全的产品。这是是对使用这种新模式的"瘦"应用可能达到的资本效率水平的初步了解,相比之下,网络公司需要筹集的越来越多的资金来与现有的公司竞争,非托管是加密货币削减应用成本的另一种方式。大型网络的商业模式依赖于创造数据垄断,因为将用户锁定在专有界面中是从他们的信息中提取价值的最有利方式。他们的竞争也多于合作,所以作为一个用户,你必须访问不同的平台来获取你的信息片断。而且,不断增加的安全成本和新的法规将数据变成了一种责任。而这却对那些能够承担这些费用的公司有利。但资源有限的初创公司不得不寻找其他模式来竞争。作为一个加密货币用户,你带来了你自己的数据。没有人有垄断控制权。当你通过连接你的钱包登录到一个加密应用程序时,你正在分享访问这些数据所需要的 "钥匙",以便在相关网络中找到你的信息。你可以与任何应用程序共享它们,所以当你从一个界面移动到另一个界面时,你的数据会与你一起移动。而且,你可以控制能够对该数据进行操作所需的 "私钥"(基本上是一个密码),如签署信息或授权交易。因此,你对你的数据有有效的监管,没有人可以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操纵它(除非你把你的钥匙委托给一个保管人)。例如,在加密收藏品领域,艺术家可以使用Rare Art将其作品代币化并在OpenSea上出售。然后有人(如Jake)可以购买并在Cryptovoxels上的虚拟画廊展示它。同样,在DeFi中,如果你通过Zerion使用Maker,然后用同样的钥匙登录Instadapp,你也可以立即在那里与你的Maker贷款交互。通过建立在相同的标准和网络上,这些应用程序在默认情况下是可以进行互操作的,用户可以在界面之间自由移动而不会丢失信息或功能。加密服务架构与非托管数据模型相结合,使初创企业能够更有效地与中心化的现有企业竞争。这与开放标准驱动IT市场循环的方式相呼应。将所有权和控制权交给用户,在满足当今许多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卸载了大量的成本。它也确实要求了公司放弃很多使传统在线服务得到维护的东西。但是,你在控制方面失去的东西,你都能过在潜在的效率和规模方面重新获得。采用这些模式可以使企业以非常低的成本运行,应用程序也从彼此的成功中受益,这是因为它们在协议层面为共享资源池做出了贡献。作为一个网络,瘦应用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跨市场扩展。在Rare Art上铸造的每件数字艺术品都间接地增加了OpenSea的实用价值,Instadapp上的活动使Zerion受益(反之亦然),等等。但许多人似乎不清楚的是,当一切都开放时,他们究竟如何才能创造长期的商业价值和可防御性。胖协议建议加密协议比应用界面"捕获 "更多的价值。但是,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将价值捕获的想法与投资回报混为一谈(同样,认为以太坊或其他智能合约区块链上的代币本身就是一个"应用"也是一个错误 —— 更多的时候,它们用自己的应用层代表其他协议的价值,而不是以太坊的应用界面)。许多人在加密货币的应用层中投资是没有回报的结论,尽管原文将应用层的成功限定为协议价值增长的要求。要清楚的是,在应用层结束的总体价值较少,并不意味着应用类业务可以获得的超额回报机会较少。它也并不意味着协议中总是有回报。价值捕获更多的是关于 TAM 和其他宏观元素,而回报则因成本基础、增长率和所有权集中度等因素而不同。协议和应用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元素如何结合。从成本的角度来看价值是思考价值分配的一种更精确的方式。基本原则是,在市场中,成本是未来价值的一个强有力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一个市场的成本结构来估计它的价值结构。在加密领域中,协议层的网络承担了大部分的生产成本,所以它们需要更多的投资 —— 这意味着更多的价值必须被累积到该层中来维持平衡(否则投资就不会发生)。应用程序的运营成本较低,需要的投资也较少,因此它们对市场价值的要求自然较低。然而,网络的所有权和成本结构远比私人企业的分布要多。一般来说,投资代币通常会让你在非常大的蛋糕中分到较小的一块,以弥补你的资本成本。例如,在以太坊网络价值约为 150 亿美元时购买 1000 万美元的 ETH,将会使你只能得到该网络约 0.06% 的市值(基于目前的供应),若要提供 5 倍的回报(所持有的 ETH 价值需要涨至 5000 万美元),以太坊的网络价值则需要净增 600 亿美元。同时,如果对一个成功的应用企业进行 100 万美元的种子投资,占该公司 10% 的股份,那么该企业只要增加至 4.9 亿美元的市值时,同样手中所持有的股份也可以达到 5000 万美元 —— 如果考虑到后续的投资,可能不到 1000 万美元。但网络和企业处理价值的方式非常不同。将一个公共网络的价值从 20 美元提升到 900 亿美元的力量,与将一个企业从 10 美元提升到5亿美元的力量截然不同。每次在公共市场进行交易时,代币价格都是混乱地决定的,其中网络在每一美元的投资中获得和损失的价值都比私人企业更快。这种复杂性给每一个流入和流出的投资美元增加了很多杠杆。同时,商业价值可能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功能,但私人的、早期阶段的投资可能在不可预测的方面风险更大。最后,我们还必须考虑一个应用程序下的所有协议的综合价值,从而评估相对价值。例如,Zerion 依靠 Ethereum、Maker、Compound、Uniswap 和其他协议来运作。这些网络的综合价值远远大于 Zerion 或其同行的单独价值。但同样,这与使用这些协议的应用程序和企业的投资回报没有什么关系。加密网络可能会扩展到存储数万亿的价值,但是,最终会在增长中趋于平缓。然后,市场的大部分价值可能会被储存在协议层,而超额的投资回报会转移到有更多增长的地方。但今天我们远远没有达到这种平衡状态,尽管我们在这两层中都发现了高回报的机会。瘦应用的运行成本较低,因为它们将许多成本推给了协议和用户。但竞争者可以访问相同的生产和数据资源,所以他们可以以传统网络上不可能的方式进行相互替代。在某种程度上,它类似于零售模式,店面作为各种商品的"界面",通过品牌、策划和客户体验来区分它们自己。但是,与其说是 "B2B2C",不如说是"P2B2C",即从协议到企业再到消费者。协议提供特定的服务,这些服务在应用层被捆绑起来分配给消费者。与零售业一样,价格由生产服务的加密网络决定(如 la MSRP),而应用层的公平竞争使任何人都很难以不公平方式来地抬高自己的价格。这种设置对用户来说是很好的,解决了我们对网络的许多不满。但它提出了关于应用层可防御性的新问题。当所有东西都是开放的,竞争者可以很容易地相互替代时,你如何创造长期的商业价值和可防御性?在加密领域中,应用企业必须在协议的功能之外创造价值。在许多情况下,已知的商业模式,如订阅或交易费用是有意义的。但是,随着基础设施的成熟和应用程序的变瘦,我们需要新的商业模式。这里有很多有趣的实验。例如,Blockstack 通过"应用挖掘"进行创新,NEAR 对其开发者提供了特许权使用费结构(两者都让人想起了 Amy James 的 salutary protocols 想法)。我很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发展的,尽管我还不能完全接受协议应该决定其应用的经济性的看法。若想谈论完所有的实验将需要更多的文字讲述,因此,在这里,我将专注于讲解三个通用策略:建立成本护城河,垂直整合,以及用户受益者模式(user-staker models)。构建成本护城河意味着集中了协议中未计算的成本和外部因素。这些成本的规模本身就是一种防御性,因为它使竞争对手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追赶的成本。例如,Coinbase 通过抓住用户愿意外包的加密货币的两个非常昂贵的外部因素(即法币交易和托管),并通过典型的规模经济来创造大量的商业价值。但没有太多的新意。市场不会让 Coinbase 提高加密货币的交易费,但他们会用交易手续费来弥补他们为提供这些服务所做的大量投资。相比之下,像 Zerion 这样“较瘦”的应用没有将这些成本内部化,所以他们没有收取额外的费用 —— 但结果是,他们无法使用 Coinbase 的商业模式,也无法证明收取同样的费用是合理的。这种方式虽然是有效的,但它也是昂贵的。加密领域的垂直整合探讨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成功的应用可能会积累足够的用户来"成为他们自己的供应(方)"。他们可以通过把自己变成他们所整合的协议中的 "供应方"(如矿工),并直接为他们的用户提供服务来做到这一点。我们在老旧的零售模式中看到了这种情况,随着亚马逊推广自己的产品而不是竞争对手的产品,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亚马逊通过在其店面上销售的商品几乎没有收取利润,然后利用该平台和其完美的需求数据,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创造自己的供应。加密货币应用是否可以采取类似的举措?如果该应用后来分叉了网络怎么办?市场会允许这样吗?应用层对协议的控制权过大是不可取的。这就是发生在 Web 上的事情。但这是一个可能的结果。最后,用户质押的想法是利用代币来向用户分配价值和收益。一般来说,它的工作方式是让用户质押一定数量的应用自己的代币(而不是协议的代币),以解锁折扣或奖励等好处(但有很多变化)。乍一看,它们与航空公司和信用卡等其他超商品化市场中用于留住客户的忠诚度/奖励系统类似。除了这些项目根本不提供任何好处。创新之处在于设计代币模型,使用户能够从应用的增长中获利。它超越了像折扣这样的边际效益,并将用户纳入业务的上升空间。例如,提供加密货币抵押贷款的 Nexo 和 Celsius 就是以这种方式来使用代币的。当你用 NEXO 代币还款时,Nexo 提供折扣利率。在 Celsius,你所持有的 CEL 越多,你就能解锁更优的利率,如果你选择以 CEL 来赚取存款,那根据你的存款大小就能获得更好的利率。由于 NEXO 和 CEL 代币的供应量有限,随着这些应用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和使用这些代币,那么它们就可能会升值。因此,除了简单的折扣,还有上升的价值。我们甚至在像 Blox 这样的 SAAS 企业中看到了这种模式,如果你用他们的代币做质押,他们会给你提供月费折扣。那么,我们如何将这个概念进一步推向主流?最吸引我的是用户质押模式,因为它们代表了真正的商业模式创新。上面的例子更像传统的网络应用程序。与 Zerion 这样的“较瘦“的应用相比,它们更加中心化、更有监管性。但我喜欢它们的质押模式的原因是它们改变了用户与服务的关系。网络用户通过数据的中心化而被强制锁定。而加密应用,即使它们的构建方式更传统,也没有同样的能力来锁定你。但是,用户质押创造了一种"选择加入"的经济锁定,通过将用户变成服务成功的利益相关者而使用户受益。它通过用户所有权而不是用户锁定来创造可防御性。这带来了一系列迷人的结果,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探索。
-----------------------------------
往期阅读
Web3营销、运营系列
《营销专题01: Web3时代,市场营销的变迁》
《营销系列02: 如何像一个Web3营销专家思考》
《营销系列3: Web3 Go-to-Market:新思维、新策略、新指标》
15年专业营销人谈经验:关于Web3营销的一切,先从马斯洛理论在Web3里的映射说起!
为什么做Influencer Marketing(影响者/网红营销)?
NFT如何提升品牌内容营销?从这4个维度探讨很有必要
Web3之社区运营工具盘点,教你如何使用好电报&DC管理工具
Web3之“流量为王” | 实干应用型创业者的春天已悄然来临!没有用户,这些链连Web都不是
Web3之冷启动|13个增长平台实测如何0成本冷启动项目至10k用户
当网络效应不在,什么才是Web3项目的竞争护城河?流动性、社区、可组合性
Web3·Token经济学系列
Token经济学入门(Tokenomics101):评估Crypto的基础知识
Token经济学入门(Tokenomics 102):深入研究Token的供应
Token经济学入门(Tokenomics 103):Token的实用性
Token经济学入门(Tokenomics 104):如何发Token
Token经济学入门(Tokenomics 105):在加密游戏中比较单Token与双Token模型的效用
Token经济学入门(Tokenomics 106):拆解Token设计
Web3之Token经济学:详解Crypto项目如何建立流动性池
Web3之项目生存法则:社区第一,经济第二。Token化社区和Token化经济有何不同?
Web3投资基金系列
Web3投融资完全手册(基金、风控、监管、合规、法务)(附PDF下载链接)
LP·GP | A16z第1支Web3基金业绩被曝光:10倍的回报
2022年Q2加密VC投资复盘:资金量降近7成,VC对Layer1出手最多
专访何一:掌握75亿美元的Binance Labs,更看好哪三类Web3项目
LongHashVentures创始人:手握1亿美元风投基金的亚洲 “加密女王”主要关注多链基础设施
亚洲二十家加密投资机构:谈当下的机遇与困惑
Web3风投机构IOBC Capital宣布成立5000万美元风投基金,重点关注基础设施、中间件等机会
加密投资机构| 跟踪顶级加密投资机构HashKey Capital
2021年头部加密风投机构表现:a16z投中3个百倍项目,数量最多
Web3之风险投资|详解BinanceLabs投资版图,基础设施、应用层
Web3之风险投资| 贝恩资本加密基金投资策略及版图
单纯做VC,在Web3很难建立起护城河
顶级加密机构投资偏好|大厂背景创业者更受a16z/Coinbase/币安的青睐
Web3 之 10年回溯,加密投融资演化史,从荒芜到繁荣。
Web3之加密风险投资格局 | 创业者的融资指南
Web3投研系列
致创业者:Web3的商业周期、规律和机会
浓缩400页Web3游戏资料的干货大放送
钱包、CEX和DAPP,谁是未来Web3.0世界的流量入口
熊市是孕育优秀公链的最佳时机,汇总一些对公链的思考和评估方法
详解WalletConnect:钱包和Dapps之间的窄腰协议
Web3入口之浏览器钱包| 速览十大浏览器钱包及其优缺点
探索Web3基础设施:从计算、索引到存储,Web3网络收入的黎明已至
东吴证券|Web3初探: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用户主导、去中心化的网络生态
深度解析zkEVM:工作原理、构建难度、重要性以及开发进展等
Web3与开源的创新:在探索中前行
Web3之浏览器钱包| MetaMask收集用户隐私?他们是如何做到全球最大的?
2022超超超级火的AIGC是什么?将成Web3.0和元宇宙的内容生产力工具!
Web3之AIGC | 新时代的内容生产力工具(国盛证券研究报告)
Web3杂谈
Web3 基金会简史 - 创始人、使命和项目
Web3投资人对项目的价值:能带Builder、能带市场/用户、和交易所关系
运营增长系列
三阶段定位的底层逻辑
逆境增长三步曲之一:战略型增长
逆境增长三步曲之二:运营型增长
业绩增长的21个实战解决方案
思维模型| 生态位对,做什么都容易成功;生态位错,做什么都容易失败
不要挣客户的钱,而要帮客户挣钱|toB销售的3个底层逻辑
《增长黑客》 | 创业公司的用户与收入增长秘籍(PDF电子版下载)
增长战略的底层逻辑
指数级增长的底层逻辑
客户心智的底层逻辑 | 从客户视角来看产品增长逻辑
在不确定时代,企业如何实现确定性增长?
最好的竞争是远离竞争:传统产业+互联网的8种增长战略
增长定位的底层逻辑
彼得·林奇:不要把增长和赚钱混为一谈
分析:“商业模式” “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To B和To C:在未来,什么样的公司,有机会转型成功?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VCBLO1
添加微信请注明:地区-企业-职位-姓名
超14000位+关注,学习成长中...(欢迎转发分享到朋友圈)
版权说明:投行VCPE部落专注于分享企业投融资案例以及岗位招聘信息!同时对于企业我们灵活运用资本市场的各项融资工具,在企业不同战略发展阶段,为中小企业提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利器,并量体裁衣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融资方案!部分推送的融资案例未及时与原作者联系·在已知出处的情况下均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欢迎各位有经典的资本运作案例投稿!
投稿邮箱:11290583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