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功润:制造业PMI 大幅回升,但经济回暖还言之过早

刘功润 上海市法学会 东方法学 2021-09-21

点击上方↑“上海市法学会"注我们

刘功润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复市得以有序推进,政策逆周期调节效应开始释放,供需两端边际明显改善。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大幅反弹到荣枯线之上:制造业PMI从35.7上升到52.0,非制造业PMI从29.6上升到52.3,综合PMI从28.9上升到53.0。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数。50%视为PMI荣枯线,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收缩。

何以V型反弹
今年2月综合PMI跌至28.9%,3月份大幅回升近25个百分点,直接反映出整体经济的积极变化。何以呈V型反弹?大致原因有三:其一,PMI属于环比指标,反映样本企业生产经营相比于2月份的变化(不少企业在2月份基本处于暂停状态,经济活动短期内大幅收缩),在3月份复工复产复市启动之后,整体经济积极扩张,因此3月PMI数据能大幅回升至50荣枯线以上;其二,官方PMI样本企业主要是国企、央企,这些企业比民企更快复工,因此带动数据回升的效果更为明显,实际上民企的整体复苏还有待时日;其三,近期财政、货币的对冲政策不断发力,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更多政策推出,政策刺激中国经济的短期复苏。众所周知,PMI指数是月度环比指标,容易受到突发以及随机性因素的影响,比如有效工作日、季节周期、上月基数等,与同比指标相比,数据波幅较大,反映的只是短期经济形势的变化。要实现经济发展趋势好转,还需要持续打通复工复产复市各环节的堵点,及时破除阻碍企业复工复产的双重壁垒。一方面要破除复工人员的心理壁垒,点燃奋战的激情;另一方面要破除产销壁垒,扫清障碍,让企业经营顺畅起来。在政策供给上,持续加大金融、财政、就业扶持力度,加大资金保障,切实降低融资成本,推动企业经济的全面复苏。
不能过度乐观一个月的数据改善,并不意味着整体水平的提升。一般情况下,只有当PMI连续三个月以上同向变化时,才能反映经济运行的趋势性变化。因此,经济是否回暖还要看未来几个月PMI能否延续扩张走势。
显然,接下来的经济发展环境并不乐观。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我国出口制造业企业面临严峻挑战。从3月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看,分别为46.4%和48.4%,仍处于较低水平。订单的需求端萎缩,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从制造业PMI的某些分项,也能看出目前的经济羸弱的端倪。比如,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从51.4和44.3下跌到45.5和43.8。价格指数更能够真实反映经济的供需情况,两个价格指数都出现回落,表明经济并不强劲。再比如产成品库存指数从46.1上升到49.1,表明库存仍在被动累积,反映市场不旺。再者,发电量、客运量、钢材库存等指标都显示,经济并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后续还需要继续跟踪高频数据,观察复工复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仅单月数据升至荣枯线上,并不足以构成趋势性好转,而且直观的感受是,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仍然较大,未来PMI仍有下行的可能。

警惕下行风险目前,有多个因素制约制造业的生产经营。首当其冲,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现实影响。近期国内新增确诊病例以海外输入的为主,但也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假治愈后“复阳”的病例。企业复工过程中,不排除有员工被感染的风险,一旦有感染病例,可能会再一次停工,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抵消、甚至超过复工带来的收益。
其次,企业面临不小的流动性压力。企业运营需要刚性成本支出,产销受阻又进一步加大库存积压,使得现金流问题凸显。此外,产业链上下游配合难。只有上下游同时复工且物流畅通,全产业链的价值才能流动起来。国内疫情好转后,产业链上下游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海外。我国在目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主要扮演生产国角色,在一些需要进口核心零部件的行业,如汽车、电子产品等,生产受到的影响极为明显。

要言之,制造业的复苏,需要遵循这样一个逻辑,即先修复总需求,进而带动企业去库存,让企业能够回笼现金流,再促进复工复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完全融入世界,世界也依存于中国,中国经济与世界共凉热。因此,在国外疫情防控拐点未现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难言独善其身。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尽可能营造好的小环境,并在“危”险中把握“机”遇,最终与世界共同走出困境。



上海市法学会欢迎您的投稿

fxhgzh@vip.163.com


相关链接

罗培新:疫病境外输入压力日增,外国人可到中国免费医疗?国民待遇,绝不应等于“国民的”待遇

罗培新:医护人员“集体放弃”抗疫补助?法理事理情理,理理皆输

罗培新:境外输入压力剧增,赖账不付者,道义与法律双输,将开启人生的至暗时刻

施伟东等:以个人所得税退税拉动消费的法律政策研究

汪姣钰:谁来帮中小企业走出劳动用工的困境?

施伟东 莫莉:城市公共建筑的灾备功能开发及其法律保障研究

翟巍:疫后重建与公平竞争

杨力:关于突发事件中“结构性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条款的修订建议

卫学莉:疫情防控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

苗伟明:也谈《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

龙敏:防控境外病例输入风险的刑法应对

“孙杨案之后中国体育法治化治理”网络视频研讨会

王惠雄:公司意志与表达



责任编辑:胡   鹏    王柯心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我在这里等你哟!

请帮助点亮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