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优秀作品(十)

许紫琪,莫颖心等 UNESCO 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 2023-04-02

关于提高武陵源遗产地社区生计可持续性的提案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

摘要


随着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帮助世界遗产地居民精准脱贫,已成为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来说,即通过丰富居民的生计策略,提升居民的生计水平,以实现居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依托旅游的发展,成为湖南省率先脱贫的区县之一,脱贫成效显著。然而,区内仍然存在一些因受旅游发展影响较小而发展情况较差的村落,整体发展情况不平衡,脱贫任务仍然较为艰巨。本次提案将目光聚焦于武陵源区中湖乡,旨在促进武陵源较为落后地区居民的生计可持续发展。首先,运用ArcGIS缓冲分析方法将中湖乡的村落分为核心型、邻近型、中间型以及边缘型四种类型,再依据各村发展情况,依次从发展较差的后三种类型村庄中选取了檀木岗、青龙垭及鱼泉峪三个村庄作为案例地进行研究。然后,利用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对三个案例地的生计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出不同案例地居民生计的共性与特异性,并分析影响村庄生计可持续的关键要素。最后,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结果以及相关研究总结,提出村庄居民生计的共性发展策略,再分别对邻近型、中间型及边缘型三类村庄的居民生计提出差异性发展策略,同时进行案例落实,以体现策略的可行性。本提案既有针对不同类型村庄的普适性策略,又有落实案例的具体策略,有利于促进中湖乡村庄居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居民的社区参与,促进武陵源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同时,对其他村庄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团队简介

我们是来自中山大学的世遗保护者联盟!团队成员分别来自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和旅游学院,我们既有规划专业的宏观视野,也有旅游专业的创意思维。怀着促进遗产保护和提升社区可持续生计的目标,团队成员深入走访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周边的贫困村落,与村民、村委领导、开发公司等进行深入交流,针对邻近型、中间型、边缘型三大类型的贫困村落提出生计改造建议。团队将不忘初心,与时俱进,不断为世界遗产的保护助力。

图1 团队合照


二、提案介绍

1.世遗地选择

武陵源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著名的世界遗产地。武陵源景区的旅游发展已然是世界先进的水平了,但武陵源周边的村庄仍存在收入水平不高、旅游决策,管理的参与度低、民族文化流失等问题,亟需外部力量的介入帮助其提升生计水平。


其次,对武陵源周边村庄的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 武陵源采取了生态移民的政策,景区内部的居民逐步迁出,使得社区居民呈现围绕武陵源景区分布的特征,因此由距景区远近不同带来的发展禀赋的差异,造成了居民生计发展的差异,如何平衡不同区位村庄的生计发展尤为重要。

  • 武陵源景区是自然遗产地,因此存在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关系的重要命题。

  • 武陵源景区周边村庄类型十分多样,有借用区位优势发展旅游接待的;有借助原生产业优势开发特色产品的;也有借助武陵源的游客资源和自然环境特色进行旅游开发的。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村庄的优势资源,平衡不同村庄的发展,进行合理竞争是促进武陵源区居民生计发展的重要问题。


2.案例村选择

武陵源区共有6个乡镇与街道:中湖乡、协和乡、天子山镇、铜鼓塔街道、军地坪街道以及索溪峪街道。通过世遗地辐射分析、区域性景点辐射分析、交通枢纽辐射分析和贫困情况分析,我们发现中湖乡的发展情况和禀赋最差,因此本提案选择以中湖乡作为发展较为落后的武陵源边缘区的代表,探究世界遗产地边缘社区提高可持续生计的发展策略。


图2 武陵源各乡镇区域分析图


在中湖乡内部,通过以杨家界门票站为中心,分别以2千米、4千米、6千米、8千米为半径做缓冲分析,得到四个缓冲圈层。基于此,将中湖乡分为核心型、邻近型、中间型和边缘型四种类型的村庄,并针对后三类选择檀木岗村、青龙垭村和鱼泉峪村作为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图3 缓冲分析图


表1 村庄分类表


3.调研及问题发现

在选定案例村庄后,小组派出了两名湖南本地人深入三个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对村委村民进行访谈,了解村庄的特色产业及发展情况、旅游发展现状及意愿、与武陵源景区的关系、村民的生活水平状况等内容,对三个村庄的发展现状、发展资源、未来规划有了初步的了解。


图4 现场调研照片(一)

图5 现场调研照片(二)


调研完成后,组员对调研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发现了三个村庄在生计资本上的共性发展现状,以及在组织结构与制度变革上的差异性发展现状,并总结出了制约三个村庄发展的核心问题。


表2 生计资本发展状况


表3 组织结构与制度变革发展状况


图6 村庄发展核心问题分析图


4.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总结的核心问题,依据三个村庄的发展资源,我们分别提出了多功能生态旅游、旅游业+主导产业和产业主导、旅游为辅的发展策略,并分别从生计策略、组织结构与制度变革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落实。


解决办法


三、心得体会

成员1

世遗这场比赛是长达四个月的拉锯战。由于疫情以及跨校区原因,团队全程通过线上的形式沟通讨论,这对整个提案过程中的时间轴、任务安排以及沟通协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确定选题阶段,我们在明确分工与分配任务方向的基础上进行了几轮资料收集及大量的中英文文献阅读,组员各自进行整理与总结之后通过线上会议进行汇报与分享,再共同讨论确定思路与方向。在每一阶段也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与交流,听取意见与建议。但在选取切入点的时候一度陷入困境,但经过实地调研及讨论分析之后,我们最终确定了现在的切入点并坚持这个方向继续发展。由于我们的思路方向偏向于“化腐朽为神奇”,这也成为后期的微信群名,最后也感慨真的实现了这个小目标。为了保证提案的完整度,我们在根据提案大纲,根据组员擅长领域分部分进行撰写,在这过程中组员之间也会私下进行沟通,最终对完成的提案进行梳理和改善,并纠正每一个细小的问题,从而保障提案内容完整度和逻辑的严谨性。


整个备赛过程可以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但团队的心态总体是处在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每一阶段的赛果对我们而言是莫大的激励和鼓舞。由于备赛时间相对较长,到比赛后期时间可能会感到疲惫。但在终稿和决赛阶段组员们仍然追求尽善尽美,细心纠正提案细节、做出改善。决赛答辩环节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展示的排练和答辩问题准备,以及根据决赛线上的形式提前调试好设备。


世遗比赛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这一过程是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碰撞,是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与友谊的收获,是对世界遗产知识与现状的深入理解。世遗为跨学校、跨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对世遗地的现状调研以及保护与开发经验的总结,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遗产保护利用与社区生计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对于世遗地社区脱贫攻坚任务,应建立在保护世界遗产的基础之上,同时对当地资源禀赋与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冷静、理性地进行旅游开发与利用,使世遗地居民脱贫真正落到实处。


成员2

2020年5月28日,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推送公布。最初看到推送时,我的内心毫无波澜,觉得遗产地离我们非常遥远,参加世界遗产地保护大赛并取得一定成绩更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梦想,于是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涉足了这一新的领域。


2020年5月31日,世遗保护者联盟小组正式成立,五个组员齐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展开了思想和心灵上的碰撞,这种碰撞让我们都信心倍增,因为五个人的思想碰撞是可以发生奇迹的。


怀揣着期待和敬意我们展开了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的磨合,从选题、定题、整理研究思路、制定研究框架、确定案例地等等等等,期间有过迷茫,有过冲突,也有过争论,甚至也有过停滞不前、推掉重做的困局,但是不管我们处于什么境地,永远不变的是我们朝着同一方向前进的热切愿望——提高遗产地生计可持续性,这是在我们迷茫困惑时推动我们不断向前的引路石,也正是因为这同一的目标,我们才得以取得最终的成果。


世界遗产论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来更深入地了解世界遗产地的社区生计,对武陵源世界遗产地社区生计的研究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我国乡村的现状。选定武陵源中湖乡三个村庄作为案例地后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调研,从鱼泉峪、青龙垭到檀木岗,我们与当地村民面对面地深入交流,深切地感受到乡村居民身上最为宝贵的淳朴、热情的个性,也真切地感受到城市和乡村的差距,作为规划学子,更深层次地感触到身上着肩负乡村振兴的重任。乡村是原真性的、淳朴的、美好的,同时也是脆弱的、易碎的,这些易碎的东西让乡村变得更加珍贵,在中国的大地上刻画出珍珠一样璀璨的星河。


世界遗产地社区生计的提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世界遗产保护大赛让我看到,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我们的不足也还有很多,学子们还需要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世界遗产地保护出一份微薄之力。


成员3

参加世遗保护大赛真的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在参赛过程中,我们结交了新的朋友,在一次次的磨合中,团队合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也收获了一份珍贵的情谊。在比赛过程中,情绪的控制和管理是一项很大的挑战。一开始大家总是充满了斗志,而随着提案的深入,工作难度会一点点加大,海量的课程作业也使我们变得焦虑,畏难情绪开始蔓延,甚至产生了弃赛念头。但好在,队员之间的相互鼓励以及团队精神支撑着我们走到了最后。而在整个比赛结束后,我们对世界遗产社区又有了一层新的了解。遗产地景区中游客络绎不绝,旅游收入十分可观,而在旅游业蒸蒸日上的同时,遗产地对周边社区意味着什么?又带来了什么?中国数量众多的世界遗产地往往也是中国贫困地区集中的区域,遗产地社区的生计改善工作任重而道远,合理的遗产利用方式和社区的脱贫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和努力。


在经验分享方面,首先我认为研究对象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就拿我们小组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调研的世界遗产地,但在最终选取的时候,我们参考了指导老师的意见,在讨论中同时考虑了世遗地的可行性、创新性、代表性等,最终才选取出了合适的调研对象。


其次,在选择案例地的切入点时,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都是不可避免的工作。通过文献的整理与阅读,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世遗地的情况,使自己对该地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而后再根据文献阅读的结果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世遗地居民社区,进行访谈等工作,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到世遗地社区的脆弱性所在。


第三,在提案撰写的过程中,头脑风暴是不可避免的。要想获得更多的思路,除了文献学习外,我认为可以在平时多走走、多看看,用脚丈量世界,将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东西运用到提案中来,这样做出来的提案才足够鲜活。


第四,团队的协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不同学科背景的队员应各取所长,相同专业的队员也同样应结合每个人的特点来进行合理分工。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沟通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无法线下讨论的时候,线上会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成员4

本次参加世界遗产保护大赛取得的结果是当初的我没有意料到的。每一次选拔的竞争都异常激烈,我们从校内赛突围获得全国初赛的入场券,又出乎意料地闯入了全国决赛,最终获得全国亚军。整整四个月的赛程,虽说有些冗长而令人疲惫,但整个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刺激,让人乐在其中。


实际上,我们队提案的提出并没有像上面突围过程描述得那么简单而顺利。提案提出的前期,我们队伍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迷茫期,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不知道提案的方向究竟该往哪里走。每一次讨论都两三个小时起步,但很多时候都没有结果。好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逐渐摸清楚了提案的方向,并理清了我们的框架,正式开启了我们的世遗之旅。查找武陵源的资料,小组派代表到武陵源的村落实地调研,一次又一次地讨论与修改……受疫情的影响,我们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线上完成,每个成员都尽力并高效完成自己分配到的工作,才使得我们的提案能够不断地推进,最终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在我看来,我们提案最为突出的亮点就在于提案提出的逻辑和框架非常清晰,有理有据,能够让即使是第一次接触我们提案的人也能快速形成对提案的整体感知。我们首先根据世遗地的情况挑选了具有很强代表性的自然遗产地武陵源,然后通过分析武陵源各个乡镇的发展状况和潜在的发展机会来综合选出发展最弱的中湖乡,再利用Arcgis缓冲分析的方法将中湖乡的村庄分类并利用生计可持续的框架对村庄进行分析,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般性策略和进行案例落实。从如何选取案例地,到案例地的分析,再到提出针对案例地的解决方案,我们队伍都花了很长时间去理顺,力求保证逻辑的严谨性和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又巧妙地将专业知识融于其中,突出了我们的专业特色。相对别的队伍来说,个人认为我们提案的框架是比较特别和有特色的。


本次世遗之旅让我收获到了很多关于促进生计可持续,提高社区参与等的知识,也培养了我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很荣幸能够为帮助世遗地居民脱贫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往期精彩:

世界遗产教育 | 世界遗产教育:源起与发展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遗产保护论坛优秀提案系列展示(一)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遗产保护论坛优秀提案系列展示(二)

世界遗产教育 |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优秀作品(三)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优秀作品(四)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优秀作品(五)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优秀作品(六)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优秀作品(七)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优秀作品(八)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优秀作品(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教席
面向各界广泛征集遗产地可持续旅游优秀案例了!
具体要求参见:
“遗产地可持续旅游优秀案例”征集通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