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10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纪录片《世界历史》08 古代印度河文明之谜


纪录片《世界历史》01 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

纪录片《世界历史》02 文明的曙光

纪录片《世界历史》03 古代文字的起源

纪录片《世界历史》04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上)

纪录片《世界历史》05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下)


【解说词】

古代世界中最迷人、同时又是最神秘的文化之一,就是印度河文明,她的家就位于印度河沿岸,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印度河文明或称哈拉帕文化,兴盛于公元前2500年至1700年。在其鼎盛时期它包容了一千多座城镇,覆盖了相当于整个西欧的面积,其年代早于亚述和巴比伦文明,比中国的夏朝要早几百年。


20世纪初,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在印欧语系民族到来之前,印度无史可言。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突然发现了一处奇特的文化遗址,这一文明的发现把印度的历史整整提前了1500年左右。


印度河文明遗址的发现,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它给我们留下了一大堆不解之谜。


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有个地方叫摩享焦达罗,这里满目荒凉,当地人称这里是死者之丘。



1856年,英国人在今巴基斯坦境内修建从卡拉奇至拉合尔的铁路时,筑路工人发现了一堆破砖块,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些砖块是哪里来的?干什么用的?便砸碎垫到铁路枕木下面。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约翰•马歇尔爵士,风尘仆仆的来到这里,对这里的破砖块仔细察看了一番后,激动地向世界宣布:这里过去曾有过辉煌,这是一座四五千年前的城市遗址!



当你千里迢迢跑去参观景点,却发现自己是在一座尘土飞扬的空城中凝视下水道,难免扫兴。但当你意识到眼前触手可及的是座5000年前的古城时,你会怎样?5000年的时间仿佛只是一道门,一闪就过来了。摩享焦达罗便是这样一座古城。


印度河文明是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这些古迹中以哈拉帕和摩享焦达罗两大城市最为著名,这两座城市采用了相似的建筑方式,城市规模宏大,严格地遵循着统一的格式,建造的时候显然经过了精确的丈量,甚至连建筑物砖块的形状和大小也有一定的规格,可见当时城市的修建有周密的规划。


摩享焦达罗古城分为上下城,上城是带回廊的高台城堡,内有会议大厅和王宫等。西南侧有个大浴池,两侧台阶直通底部。浴池周围的供水井、更衣室和污水排放口等设施一应俱全,其设计包含了当今五星级酒店游泳池的基本要素。下城的商业区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店,附近有负责称重量的部门,相当于现在的工商监督机构。


摩享焦达罗古城的主要街道笔直,宽约3.12米,房屋由砖块砌成,有趣的是沿大街而建的住户都没有门或窗户开向大街,住户的门和窗户都是开向小巷的,这可能是为了防盗,但更可能是为了防洪和排水,因为小巷的地势稍高,从住户到大街越来越低。

关于摩享焦达罗,还有一件不平凡的事,在这条街道的拐弯处,有4000年前拉车的驴子蹭出来的痕迹。城市居民的住宅坚固而漂亮,这在古代城市中可说是独一无二的。


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把钱财都用在建造寺院、宫殿、坟墓上,一般民众的房屋简陋而矮小。那些最古老的文化遗址几乎都是坟墓和宗教建筑,令人敬畏。而“死丘”呈现出的生活状态,让人感觉这座城市一直是“活”的。


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相比,印度河文明中的一般居民的建筑非常出色。房屋都用砖块砌成,各家沿大街排列,各条街道均成直角相交,构成四方型的城市结构,各家房屋大小虽然不同,但都是独门独户的庭院式建筑,城市各家的房屋,既有两间的小房,也有堪称为宫殿的宽敞房子,每家房子都砌有厚厚的砖墙,居室也是隔开的,房屋通常为多层建筑。


更令人惊异的是,各家都备一套发达的卫生设备:有水井、浴室、厕所、下水道,各家的下水道彼此相连,集中流入地下的化粪池中。

(富人区有世界上最早的坐式厕所、独立厨房和排污系统等。)


印度河文明排水系统的完备,给人以特别的印象,这一伟大业绩使印度河文明有别于世界其它古代文明。考虑到现在世界上许多农村尚无这样的设备,5000年前人们的这种成就实在令人惊叹。


摩享焦达罗的浴室为长方形,长55米、宽33米、外墙厚2.4米、四周有走廊和房间,中心是一个巨大的浴池,长12米、宽7米、深约2.4米,很像现代比赛用的游泳池,两端都有阶梯,方便上下,很像观众席。其实这既不是泳池,也不是澡堂,很可能是宗教用的公共沐浴场所。用水来自附近一间房屋里的水井,洗浴后的水是由一条巨大的下水道排池出去的,这条下水道有用砖石支撑的顶盖,高约1.8米,人可以在里面行走。大浴室经历了近五千年的岁月,仍能保存下来,说明它的构造非常坚固。


摩享焦达罗和哈拉帕都在城市的西边,筑有人工建造的长椭圆型的高台,高度为9至15米、长360米、宽180米,周围有城墙,围墙上有防御用的洞,中间有公共建筑物。城墙外面的下方有下城,面积约一平方英里,这可能是保护城市的堡垒。


印度河水常常泛滥,城市经常被淤泥埋没,而每次洪水过后,总是在同一地点,在被埋没的城市上面,又建造起几乎完全相同的城市。

在摩享焦达罗,从地面到地下共发现了多层城市。虽然经过了从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700年这么长的时期,但城市主要建筑的方式仍完全相同。



照片中的这种船今天仍航行在印度河上。从摩亨焦达罗出土的石雕看,它们与5000年前航行在这里的船只几乎没有任何不同。


从城市的遗物上看,大麦和小麦是当时居民的主要食粮,他们也吃胡麻、豆、枣以及椰子果实等,当时人们还吃狩猎得到的鸟兽肉,并知道钓鱼或用鱼网捕鱼等。


饲养的家畜有牛、羊、大象、骆驼,牛主要供使役用,还用来牵引两轮车,由此推测,当时居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迄今为止,最令人着迷的发现是出土了为数众多的、刻有各种图案的印章。


这些印章是做什么用的呢?一些学者认为,可能是用来作为财产所有权的标记。当时的商业似乎非常发达,也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它只是普通人带在身上的护身符,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即印度河印章也在两河流域被发现。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当时商人们与两河流域的国家进行着贸易,这些印章是用作打印商品标记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尚会韵)

“印度河印章上有很多图案,有卍字图案,有十字图案,有菩提树,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图案,这些印章到底起什么作用?人们的看法不一样,有两种看法具有代表性:第一种看法认为这些印章是用于商业,因为在两河流域也发现了印度河的印章,当时人们推测是商人跟遥远的国家进行贸易,那么用这些印章打在商品上做标记;还有一种看法呢,认为这些印章是个人的护身符,主要用于崇拜神明和辟邪。”


城市中还发现了铜制的棒,有人推测这是当时的货币,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应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货币了。


此外,还发现了许多颈环、胸饰、臂腕的环镯、指环、足镯等等,由此可见,当时必定已有许多出色的工匠专门加工金、银、象牙等产品,当然,当时还使用石器,但已经达到了使用青铅及黄铜工具的阶段,创造了发达的铜器时代的文化。


印度河文化的范围很广,北起喜玛拉雅山南麓,南至纳巴达河,西自伊朗的莫克兰海岸,东达恒河平原的边缘。




印度河城市已经使用了文字,这些文字主要刻在印章上。

迄今出土的铭文与图画并见的印章,总数2500余枚,文字符号419个,其中基本符号62个。这说明当时的居民使用着同一种文字,这些文字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文字符号一般用线条组成,字体清晰,每个文字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组成,有的符号表示概念意义和数字,有的符号则表示音节,并在其上加上短划表示重音。


铭文很短,一般为五至六个符号,最多不超过26个,多为单行,由右到左。这些印章的用途可能有两类:一类是用于宗教,表示对神的崇拜和作辟邪用的护身符,上面刻有三面神兽主的像、十字、同心圆、车轮等符号的印章;另一类似乎是作为私人名字用章,或商业机构的印鉴。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尚会鹏)

“印度河文字简单说来,就是印度河发现的印章上的文字。由于没有发现其它可以相互印证的材料,印度河文字至今没有解读。当然,自从发现印度河文字以来,就不断地有些热心的研究者声称自己解读了印度河文字,但是大多数都不可靠,其中比较可靠的是有一个捷克学者叫赫罗兹尼的,他的解读比较可靠。”


赫罗兹尼声称已破译出125个文字符号,他认为印度河文字与古代小亚细亚的赫梯象形文字类似,大量吸收了苏美尔文化和伊朗文化的特点,他依此为线索试行解读,并推断创造印度河文化的民族,属印欧民族系统。


印度学者拉奥称,他已辨认出1800枚印章中的近500条铭文。他认为,这种文字原来由62个基本符号组成,其中包括由图形组成的混合文字,后来演变为22个,是一种由缀音文字向字母文字过渡的表音文字。他认为,哈拉帕文字属于古印欧语系的前雅利安语,对后来的吠陀梵语有很大的影响。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考古学家约翰•马歇尔为首的多数学者认为,印度河文明时代的语言属于达罗毗荼语,也有的学者认为属于蒙达语。


哈拉帕居民的艺术才华由那些小石头印章上的、栩栩如生的动物肖像和小型人物雕像所证实。如弓背的公牛、吼叫的老虎、庄严的犀牛,此外还有彩色的壶、各种陶像、许多精制的装饰品等。


不少学者认为,在大体处于同时代的苏美尔艺术品上也可以看到同样的艺术风格,由此人们推测当时这两个古文明中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来往。有的学者甚至把这一时期的印度艺术,称作印度——苏美尔型的艺术。这个时期已创造出许多精美的艺术品。



达罗出土的青铜舞蹈演员像,它属于印度河文明时期。高约11.4厘米。属于公元前2000年时的作品。现藏新德里国立博物馆。


这尊青铜制成的舞女像,身材苗条,右手插腰,撑在臀部,左手持一容器,微倚左腿一侧,两腿微向前倾,似乎正合着音乐节拍起舞。雕像神态安详,线条流畅,姿势优美,它可以算得上当时的一个美女。这尊铜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艺术水平很高。


此外,出土品中还有妇女梳妆用品,如青铜镜、盛香粉、口红、眼膏用的化妆盒,穿耳针、耳构、镊子、三件一套的化妆用具、剔刀及大量其它装饰品,装饰品的形状和图样种类繁多,有的还非常精美。

在哈拉帕发现的少数石雕像,使人想起古希腊雕像的那种完善优美的形态,这表明当时的人们的审美意识已经很发达,雕刻艺术已有高度的发展。

在印度河文化遗址中没有发现大规模的宫殿,没有发现像古埃及和中国那样的规模宏大帝王陵墓,甚至也没有发现帝王崇拜的痕迹,这是值得注意的。

印度后来的一些帝王喜欢身穿盔甲、手执武器的帝王像刻在货币及印章上,而在印度河文化的遗品中,却看不到这类东西。

印度河出土的印章的图案,描绘有动物、有植物、有器具、也有神像、但没有帝王形象。

在哈拉帕文化发现以前,人们只知道雅利安文化(即吠陀文化)是南亚次大陆最古老的文化,吠陀文化最早只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而对印度河文化的发掘表明,早在雅利安人来到次大陆一千多年以前,这里就已经存在过相当发达的文化,这个文明与后来的吠陀文明有很大的差异,但的确也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印度河文化与已知的印度文化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目前还没有定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尚会鹏)

“印度河文明和吠陀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文明。我们现在提到印度文明。很多人把它作为印度河文明,实际上印度文明是指吠陀文明,而不是印度河文明,这两个文明之间有什么关系,目前还是个谜。为什么呢?因为印度河文字还没有解读,所以人们只能做出些推测,说这两个文明之间有联系,到底是什么联系?目前还不清楚。”


“那么这一联系,作出这种推测的根据又什么呢?主要有这样几点:第一,印度河文明中发现的那些大的公共浴场,这些跟后来印度教徒的沐浴习惯以及印度教庙宇里的浴场相类似,所以人们推测印度教徒的一些习俗是从印度河文明那里继承下来的;


第二点,是印度河印章上的一些图案也出现在后来的印度文明中,比如说,十字图案、卍字图案、还有动物图案等等,其它的还有在印度河的雕像的一些风格和一些农具的一些图案上,也跟后来的印度文明中出现的东西相类似,所以人们推出了这两个文明之间是有联系的。”


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城市摩享焦达罗,大约到公元前1750年前后突然衰落。


关于印度河文明衰落的原因,学者们有种种推测:


一种认为是在外族打击下灭亡的。印度河文明利用宗教而不凭借武器进行统治,这在属于同一文明、信奉同一宗教的人们之间是有效的,但对不信奉这一宗教的野蛮民族就不起作用了。


考古学方面的证据是,摩享焦达罗城最上层,发现城市街道房屋被烧的痕迹,街巷、井边及房屋内外有居民被砍伤的骸骨。

《俱利吠陀》一书也提到,雅利安人从欧洲进入南亚时与印度河附近的土著居民发生冲突,战争和杀戮导致这座古城消亡。


另一种较多人认可的说法则认为,印度河文明不是突然衰落而是逐渐衰落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印度河文明灭亡。

4200年前在黑海以东的大草原上,气候突然改变了,雨量减少,逐渐沙漠化,生态的变化可能也有人为的因素,建筑城市需要大量的砖块,而烧制这么多的砖块需要大量的柴薪,滥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失修引起的洪水泛滥淹没了摩享焦达罗城市,河流改道、淤塞、河床升高、海水后退,造成港口城市交通困难,贸易衰落。


这种生态危机迫使印度河流域的大批居民,放弃居住的中心城市,向东南迁徙到恒河流域温湿地带,开垦水稻产区的茂密森林,在扩散的过程中,城市文明的特征逐渐消失。


如果生态环境的恶化,促使印度河文明衰落的推论可以成立的话,那么,这个曾经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不是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教训吗?


纪录片

纪录片《中国通史》合集
纪录片《河西走廊》合集
纪录片《金城兰州》合集
纪录片《中国将帅》合集
纪录片《解放西藏》合集
纪录片《四大美女》合集
纪录片《契丹王朝》合集
纪录片《千年书法》合集
纪录片《玄奘之路》合集
纪录片《大国崛起》合集
纪录片《中国商人》合集
纪录片《诗词中国》合集
纪录片《茶马古道》合集
纪录片《十大元帅》合集
纪录片《大国仪仗》合集
纪录片《茶叶之路》合集

纪录片《美丽中国》合集
纪录片《银发汹涌》合集
纪录片《美丽中国》合集
纪录片《华为是谁》合集
纪录片《百年巨匠》合集
纪录片《黄帝内经》合集
纪录片《六祖慧能》合集
纪录片《中华文明》合集
纪录片《为了和平》合集
纪录片《台北故宫》合集
纪录片《竹林七贤》合集
纪录片《江南文脉》合集
纪录片《诗画江南》合集
纪录片《中国医生》合集
纪录片《商於古道》合集
纪录片《史说汉字》合集
纪录片《鸟瞰中国》合集
纪录片《问道楼观》合集
纪录片《西泠印社》合集
纪录片《养老中国》合集
纪录片《故宫100》合集

纪录片《大明宫》合集
纪录片《习仲勋》合集
纪录片《毛泽东》合集
纪录片《潘天寿》合集
纪录片《张爱玲》合集
纪录片《第三极》合集
纪录片《秦淮河》合集
纪录片《苏东坡》合集
纪录片《大运河》合集
纪录片《英雄之城》
纪录片《玄奘大师》
纪录片《俺爹俺娘》
纪录片《缅怀杨绛》
纪录片《抗美援朝》
纪录片《豪门秘事》
纪录片《布达拉宫》
纪录片《大明王朝》
纪录片《耶路撒冷》
纪录片《齐白石》
纪录片《张国荣》
纪录片《邓丽君》
纪录片《沙孟海》
纪录片《钟南山》
纪录片《邓稼先》
纪录片《钱学森》
纪录片《孙家栋》
纪录片《于右任》
纪录片《圆明园》
纪录片《于敏》
纪录片《路遥》
纪录片《雍正》
纪录片《孤老》
纪录片《启功》
纪录片《孔子》
纪录片《赤峰》
纪录片《马云》
纪录片《大清》
纪录片《冲天》
纪录片《杨绛》
纪录片《中国》合集
纪录片《朱熹》合集
纪录片《南宋》合集
纪录片《故宫》合集
纪录片《西湖》合集
纪录片《先生》合集
纪录片《大师》合集
纪录片《敦煌》合集
纪录片《王震》合集
纪录片《路遥》合集
纪录片《家风》合集
纪录片《货币》合集
纪录片《知青》合集
纪录片《强军》合集
纪录片《徐渭》合集
纪录片《屈原》合集
纪录片《楚汉》合集
动画片《易经》合集
纪录片《张謇》合集
纪录片《长江》合集
纪录片《颜子》合集
纪录片《园林》合集
纪录片《养老》合集
纪录片《汉江》合集
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合集
纪录片《非典十年祭》合集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合集
纪录片《资本的力量》合集
纪录片《汉字五千年》合集
纪录片《三国的世界》合集
纪录片《我从汉朝来》合集
纪录片《麦积山石窟》合集
纪录片《西藏的西藏》合集
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合集
纪录片《李鼎铭先生》合集
纪录片《东方帝王谷》合集
纪录片《卢浮宫之旅》合集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合集
纪录片《中国这五年》合集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合集
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合集
纪录片《南怀瑾先生》合集
纪录片《台儿庄1938》合集
纪录片《毛泽东1949》合集
纪录片《毛泽东与湖南》合集
纪录片《书房里的中国》合集
纪录片《宋氏家族往事》合集
纪录片《楹联里的中国》合集
纪录片《中国文房四宝》合集
动画片《中华德育故事》合集
纪录片《中国十大王朝》合集
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合集
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甘肃篇
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合集
纪录片《憨山大师的一生》合集
纪录片《苏联解体二十年》合集
纪录片《星云大师的梦想》合集
纪录片《抗美援朝真实档案》
纪录片《 龟兹·龟兹》
纪录片《中国的重生》
纪录片《我的中国心》
纪录片《另一个香港》
纪录片《世纪宋美龄》
纪录片《千年菩提路》
纪录片《归来的局外人》
纪录片《国庆阅兵盛典》
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
纪录片《十大瓷厂往事》
纪录片《生于五十年代 》
纪录片《蒋介石与胡适》
纪录片《北京的星期天》
纪录片《2019阅兵盛典》
纪录片《王阳明传奇一生》
纪录片《苏联最后的时光》
纪录片《星云大师的一生》
纪录片《末代皇帝—溥仪》
纪录片《大昭寺与小昭寺》
纪录片《1950年中苏合拍》
纪录片《大漠盗墓惊楼兰》
纪录片《英雄战胜北大荒》
纪录片《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纪录片《敦煌莫高窟:美的全貌》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 养老》
纪录片《中国新疆,反恐前沿》
纪录片《历史的拐点·汉匈之战》
纪录片《隐形杀手:对抗病毒的战争》
纪录片《鲜为人知的东北惊天大鼠疫》
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大型传染病》
纪录片《新中国十大元帅、上将授衔》
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合集
纪录片《失落的天书山海经》合集
纪录片《世界名画·华丽的大师》合集
纪录片《张瑞敏企业重塑之求索》
纪录片《揭秘六十年前北京定陵挖掘全程》
纪录片《秦灭六国 商鞅变法》合集
纪录片《邓小平百万裁军决策内幕》合集
纪录片《成吉思汗苍狼之决战野狐岭》合集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水浒》合集
百家讲坛《苏轼》合集
百家讲坛《慈禧》合集
百家讲坛《李煜》合集
百家讲坛《庄子》合集
百家讲坛《李清照》合集
百家讲坛《武则天》合集
百家讲坛《长恨歌》合集
百家讲坛《张爱玲》合集
百家讲坛《唐伯虎》合集
百家讲坛《梅兰芳》合集
百家讲坛《宋太宗》合集
百家讲坛《宋太祖》合集
百家讲坛《说聊斋》合集
百家讲坛《书法档案》合集
百家讲坛《资治通鉴》合集
百家讲坛《爱上语文》合集
百家讲坛《永乐大帝》合集
百家讲坛《三十六计》合集
百家讲坛《春秋五霸》合集
百家讲坛《中华孝道》合集
百家讲坛《人间词话》合集
百家讲坛《大隋风云》合集
百家讲坛《贞观之治》合集
百家讲坛《太平公主》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爱情》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唐朝》合集
百家讲坛《千古爱情》合集
百家讲坛《清官海瑞》合集
百家讲坛《千古爱情》合集
百家讲坛《末代皇帝》合集
百家讲坛《清官海瑞》合集
百家讲坛《走近曹操》合集
百家讲坛《康熙大帝》合集
百家讲坛《解码关公》合集
百家讲坛《孙子兵法》合集
百家讲坛《嘉庆王朝》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三曹》合集
百家讲坛《至尊红颜》合集
百家讲坛《论语 心得》合集
百家讲坛《曹操的启示》合集
百家讲坛《刘备的谋略》合集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合集
百家讲坛《雍正十三年》合集
百家讲坛《风雨张居正》合
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话清明》合集
百家讲坛《隋唐英雄志》合集
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合集
百家讲坛《孟子的智慧》合集
百家讲坛《唐诗的故事》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故人心》合集
百家讲坛《成败论乾隆》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话中秋》合集
百家讲坛《诗歌里的春天》合集
百家讲坛《救时宰相于谦》合集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合集
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合集
百家讲坛《南唐后主李煜》合集
百家讲坛《胡雪岩的启示》合集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合集
百家讲坛《囚徒天子光绪》合集
百家讲坛《苦命皇帝咸丰》合集
百家讲坛《清代皇陵谜案》合集
百家讲坛《向古人学家教》合集
百家讲坛《发现上官婉儿》合集
百家讲坛《大秦政坛双星》合集
百家讲坛《酒色财气李清照》合集
百家讲坛《端午时节话屈原》合集
百家讲坛《明亡清兴六十年》合集
百家讲坛《人间正道是沧桑》合集
百家讲坛《五百年来王阳明》合集
百家讲坛《纳兰心事有谁知》合集
百家讲坛《书香才女李清照》合集
百家讲坛《金戈铁马辛弃疾》合集
百家讲坛《抗倭英雄戚继光》合集
百家讲坛《向诸葛亮借智慧》合集
百家讲坛《曾国藩教子十法》合集
百家讲坛《跟司马懿学管理》合集
百家讲坛《唐玄宗与杨贵妃》合集
百家讲坛《历史人物的悲剧》合集
百家讲坛《苏洵、苏轼、苏辙》合集
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合集
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合集
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合集
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百家姓》合集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合集
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合集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合集
百家讲坛《汉武帝的三张面孔》合集
百家讲坛《道光王朝与鸦片战争》合集
百家讲坛《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合集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合集
百家讲坛《侠骨柔情陆游陆放翁》合集
百家讲坛《唐宋诗词的风骨气韵》合集


品味经典


《武汉“战疫”纪事》合集
中国各朝代帝王(合集)
《红楼十二钗》合集
陈大惠《活着》合集
蒋勋说宋词 合集
蒋勋说唐诗 合集
蒋勋生活美学 合集
叶嘉莹评赏温庭筠
蒋勋细说红楼梦 合集
蒙曼之品读经典 合集
郦波品读古诗词 合集
杨雨品读古诗词 合集
《中国历史悬案》合集
《中国诗词大会》合集
蒋勋美学《孤独六讲》合集
蒋勋美学《美的觉醒》合集
蒙曼解读《梅兰竹菊》合集
蒙曼解读《风花雪月》合集
30首经典电视剧主题曲
《鬼谷子智慧经典》合集
曾仕强《论三国智慧》 合集
张雷《老子的人生智慧》合集
曾仕强《鬼谷子的人生智慧》合集
曾仕强《四大军师的人生智慧》合集
李昌集丨中国古典诗文朗诵与吟诵 合集
《幼学琼林》(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增广贤文》(朗诵视频+译文完整版)
《笠翁对韵》(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声律启蒙》(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了凡四训》(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作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视频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视频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非原创作品  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仓央容若  主编:可爱天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