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政策 · 夏磊|深度报告:稳增长的四大基建发力点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超预期,房地产市场大幅波动,超预期增量政策工具出台等。
2022年4月29日,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4月26日中财委第十一次会议指出,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会议明确提出了4大领域基础设施需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本文主要测算今年基建在这4大领域的投资力度会有多大。
1、 网络型基础设施,预计2022年投资约2.9万亿元
根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精神,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为了联网、补网、强链,着力提升网络效益,主要包括交通、能源和水利。
1.1、 交通,预计2022年投资1.6万亿元
2022年交通行业投资力度在加大。根据交通部数据,2021年我国铁路新开通线路超400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超8000公里、新增及改善高等级航道约1000公里、新颁证民用运输机场7个、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1000公里。2022全年规划新增铁路新线3300公里以上、新改扩建高速公路8000公里以上、新增及改善高等级航道700公里以上、新增颁证民用运输机场8个。对比去年和今年规划,建设规模基本接近,变量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量。根据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报告显示,各级财政“十三五”期间累计对交通运输领域投资7.5万亿元。按8%同比增速预计,“十四五”期间各级财政对交通运输领域投资将达8.1万亿元,年均投资1.6万亿元(本报告假设“十四五”期间或到2035年时间段的投资额平均值为2022年预测值,下同)。
根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内容显示,我国交通行业重点建设方向为:
(1)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预计2022年投资超万亿元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内容,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规划将重点区域划分为极、组群和组团这三类,根据这三类之间的交通联系强度,打造由主轴、走廊、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重点建设6条主轴、7条走廊和8条通道。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内容,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实体线网里程29万公里左右,其中,国家高速铁路5.6万公里、普速铁路7.1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6.1万公里、普通国道7.2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预计“十四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规模超万亿元。
(2)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测算得出2021-2035年国家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年投资额约751亿元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到2035年,我国国家高等级航道将达到2.5万公里左右;全国主要港口合计达63个,其中沿海主要港口27个、内河主要港口36个。
测算2021-2035年国家高等级航道年均投资额645亿元。根据中国港口网数据,2014-2019年,内河水运建设总投资3418亿元,按2018年数据,其中72%用于内河航道建设,即每年用于内河航道建设的费用约为492亿元。按2014-2019年新增千吨级以上航道里程2965公里、平均每年新增593公里来计算,高等级航道每公里投资额约0.83亿元。随着内河航道建设难度不断提升,每公里的建造成本也将较大幅度提升,按年均10%计算,每公里需要投资0.91亿元。2020年,交通部披露国家高等级航道为1.44万公里,意味着2021-2035年需要新建高等级航道约1.06万公里、年均建设707公里,推算年均投资额约645亿元。
测算2021-2035年港口年均投资额106亿元。以广东省港口建造为参考标准,根据《广东省内河航运能力提升实施方案》规划,至2025年,完成30个内河港口项目建设,完成投资约74亿元。据此推断,1个内河港口需要的投资为2.5亿元。假设全国主要港口建造规模是内河港口的20倍,单个主要港口建造需要的投资额为50亿元。当前我国主要港口共33个,未来14年需要建造30个主要港口,共计投资1500亿元,年均投资106亿元。
以此推算,2021-2035年,国家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年投资额约751亿元。
(3)全国水运设施网络,预计2022年投资超过500亿元
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全国水运设施网络重点建设工程包括沿海港航设施和内河港航设施。根据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报告内容,“十三五”累计在水运行业投入财政资金2300亿元。“十四五”期间按8%的增速计算,需财政投资2484亿元,年均近500亿元。
1.2、 能源,预计2022年投资超5000亿元
(1)分布式智能电网,预计投资超千亿元
根据北极星电力网信息,“分布式智能电网”是相对于“集中式智能电网”而言,二者是互补关系。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本质是分布式电力系统,特点一是小型、分散,二是清洁、低碳、绿色,三是基本具有自平衡能力,四是有较高的智能化水准。由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处处存在,同主干电力系统智能联接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大型电力生产商的依赖。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是为了推动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的科学利用,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
预计分布式智能电网2021-2025年年均投资超千亿元。根据国家电网披露,“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2.23万亿人民币)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其中,研发投入90亿美元,用于突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配电网建设投资超过1.2万亿元。根据《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投资约6700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其中配电网建设规划投资32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测算2021-2025年均投资2120亿元
重点发展九大清洁能源基地。根据“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基地有9个,涉及12个省份。根据中国能源网统计,目前九大清洁能源基地涉及省份规划的光伏、风电建设规模超过了200GW。2020年12月,中国能建签署1000兆瓦风+5000兆瓦光储一体化项目投资开发框架协议,总投资238亿元;2022年3月,中国华电风电80万千瓦+光伏20万千瓦项目开工,总投资约65亿元。以此粗略计算,100万千瓦风电投资额为73亿元,100万千瓦光电投资额为33亿元,平均每100万千瓦风光电的投资额为53亿元。9大基地风光电建设规模以200GW计算,总投资额为10600亿元,平均每年需要投资2120亿元。
(3)油气管网,测算2021-2025年油气管网年均投资1120亿元
2021-2025年,预计我国油气管网总规模增加3.5万公里。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内容,“十四五”期间,存量通道输电能力提升4000万千瓦以上,新增开工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6000万千瓦以上,跨省跨区直流输电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力争达到4500小时以上。到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总里程由2020年的17.5万公里增至21万公里左右。
2021-2025年油气管网年均投资1120亿元。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预计“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建10多万公里油气管网,总投资将达到16000亿元。按平均1万公里1600亿元计算,“十四五”期间新增的3.5万公里对应的投资额为5600亿元,年均1120亿元投资。
1.3、 水利,预计2022年投资超8000亿
根据水利部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座谈会内容,2022年水利投资规模力争超过8000亿元,持续加大民族地区,以及革命老区、脱贫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水利项目投资力度。
投向上,水资源配置和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投资占比超过85%,继续向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等特殊地区倾斜,安排西部地区中央水利投资达到46.2%。
类别上,将重点推进55项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实施1700余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90处大型灌区、480多处中型灌区改造,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500余万亩,在广西、海南、江西等地区开工新建一批大型灌区,治理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1.2万余公里,建设中小型水库90余座。
重点建设方向上,主要有:(1)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包括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2)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到2025年,新增供水能力290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500万亩。
2、 产业升级基础设施,预计2022年投资超0.5万亿元
2.1、 信息,预计2022年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资2400亿元、数据中心建设投资4333亿元
2021-2025年,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年均2400亿元。工信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累计投资由2020年的2.5万亿增至2025年的3.7万亿元,5年时间增加1.2万亿元。重点建设方向为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
其中,2022-2025年5G基站投资年均1612亿元。根据工信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6个,5G用户普及率达56%。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21年底,2021年新建5G基站超过65万个,共完成1849亿元5G投资,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由此粗略推算,单个5G基站投资金额为28万元。根据工信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25年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为26个,按2025年总人口142000万人计算,即5G总基站数量为369.2万个。即2022-2025年间需要投资建成5G基站数量为226.7万个,总投资为6448.7亿元,年均投资1612亿元。
2021-2025年,我国数据中心建设投资年均4333亿元。根据工信部《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内容,到2023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平均利用率力争提升到60%以上,总算力超过200 EFLOPS,高性能算力占比达到10%。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比超过70%。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严寒和寒冷地区力争降低到1.25以下。国家枢纽节点内数据中心端到端网络单向时延原则上小于20毫秒。2022年4月29日,中国移动(广西)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建成投产,项目总投入25亿元,可容纳1.5万个机架,22.5万台服务器。由此可粗略测算,每标准机架建成需要投资16.7万元。根据发改委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约500万架,预计“十四五”末将发展到1800万架。5年增量机架为1300万架,共需投资2.17万亿元,年均投资4333亿元。
2.2、 科技,预计2022年投资超百亿元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之重器。根据“十四五”规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4大类:(1)战略导向型,包括建设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大型低速风洞、海底科学观测网、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2)应用支撑型,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超重力离心模拟与试验装置、加速器驱动嫂变研究装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3)前瞻引领型,建设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等。(4)民生改善型,建设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器等。
预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年均投资金额超百亿。2020年7月,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基建专场新闻发布会,宣布深圳首批将建设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12个,总投资472亿元。按发改委2021年底数据披露,我国已布局建设5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粗略量比得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计总投资年均在百亿之上。
2.3、 物流,预计2022年投资超千亿元
一是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到2025年,新建枢纽换乘距离在 300 米以内、至中心城区半小时可达率 90%以上;新建枢纽多式联运换装 1 小时完成率 90%以上;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 80%以上;沿海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 90%以上。
二是民用运输机场,包括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2021-2025年均投资968亿元。“十四五”期间将新增民用运输机场30个以上、新增运输机场跑道数40条。与“十三五”期间颁证运输机场数量增加31个、增跑道数量41条、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4608亿元对比测算,考虑到成本上涨,按平均5%的增长率计算,预计“十四五”期间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为4838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投资968亿元。
3、 城市基础设施,预计2022年投资约1.3万亿元
3.1、 交通一体化建设,预计2022年投资8462亿元
测算交通一体化建设2021-2025年年均投资8462亿元。交通一体化建设主要包括城际铁路网、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十四五”期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400公里。2020年3月,深圳签约的5条城际铁路总长约410公里、投资约2018亿元;2020年8月,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批,总里程约775公里,计划总投资4741亿元。以此为样本推算,城际铁路每公里需要投资5.7亿元。由此可得“十四五”期间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新增里程3000公里的总投资达17111亿元、年均3422亿元。同理,以国家发改委2022年3月批复的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方案为样本,1号线49.4公里对应着总投资379.8亿元,3号线51.5公里对应着总投资368.1亿元。由此可得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所需投资为7.4亿元。由此可得“十四五”期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400公里的总投资达25201亿元、年均5040亿元。
3.2、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预计2022年投资超3000亿元
预计2021-2025年均投资超3000亿元。根据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制定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综合管廊项目建设成本为每公里0.5亿至1.7亿元。据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技术中心测算,地下综合管廊年均建设需求超过3000公里、投资超过3000亿元。
3.3、 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预计2022年投资约1000亿元
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主要涉及河湖水系和生态空间治理与修复、管网和泵站建设与改造、排涝通道建设、雨水源头减排工程、防洪提升工程。到202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
根据水利部披露,在2019年至2020年累计安排中央投资1194.4亿元,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用于大江大河堤防建设与河道整治、重点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建设等,中央投资年均597.2亿元。2022年按前两年投资均值的5%增加,即投资为627.1亿元,加上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投资,二者2022年中央投资额近千亿。
3.4、 灾害应急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22年投资超500亿元
一是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根据《“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内容,实施地震易发地区学校、医院、体育馆、图书馆、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等公共设施和农村房屋抗震加固。推动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防洪排涝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在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和自然灾害多发地市及重点县区,依托现有设施建设集应急指挥、应急演练、物资储备、人员安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和城镇周边森林草原防火设施建设,开展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地方森林草原消防队伍、企业专职消防队伍达标创建。加强农田、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路、隧道、乡镇渡口渡船隐患整治,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高速公路护栏提质改造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平交路口“一灯一带”示范工程。开展行业单位消防安全示范建设,实施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石油化工企业、老旧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场所消防系统改造,打通消防车通道、楼内疏散通道等“生命通道”。
二是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预计2022年投资超300亿元。根据《关于印发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的通知》规定,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主要任务有建设现代化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根据国家发改委披露,2021年安排300亿元支持省市县三级疾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县级医院提标扩能等项目建设;2022年将继续安排不低于300亿元支持卫生健康领域项目,持续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提升疫情防控救治能力。
3.5、 智慧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22年投资超百亿元
主要包括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根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中心智能交通部主任刘向龙2018年公开发言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国公交智能化建设涉及总投资100余亿元。按每年5%的增速估算,仅智能公交2022年投资额就达25.5亿元。加上其余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投资,年均投资额预计将超过百亿元。
4、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预计2022年投资超0.3万亿元
4.1、 农业,预计2022年投资2800亿元左右
重点为农田水利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农田基础设施2022年中央投资226亿元。根据国家发改委披露,在耕地保护利用方面,今年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26亿元,继续支持各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底如期完成全国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二是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综合运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程性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耕地基础地力。三是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提升大豆油料生产能力,努力提高自给水平。与此同时,持续加强大型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着力建立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灌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改善农田水利条件。
预计2021-2025年高标准农田年均投资1650亿元。根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介绍,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将逐步达到3000元左右。2020年,我国已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农村部《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到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由此可粗略推算2021-2025年内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所需的投资额为8250亿元,年均1650亿元。
2021-2035年农村公路建设年均投资1007亿元。交通运输部发布《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超500万公里。2020年农村公路里程为438.23万公里,意味着15年内将建设61.77万公里、年均建设4.12万公里。2021年交通运输部统计,2021年1-9月全国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285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10.5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4637座、完成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5.14万公里。由此线性推理,年均4.12万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将需要投资1007亿元。
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文件规定,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重点建设方向包括:一是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重点支持已纳入年度建设名单的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内的公共性、基础性设施补短板项目,包括多式联运转运设施项目,高标准公共仓储设施新建、改扩建及智能化改造项目,保税仓储设施项目,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化提升项目等。二是冷链物流设施项目。重点支持服务于肉类屠宰加工及流通的冷链物流设施项目(不含屠宰加工线等生产设施),公共冷库新建、改扩建、智能化改造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
4.2、 农村生活,预计2022年投资超600亿元
包括规模化供水工程、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2022年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预计在562亿元。2021年水利部共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525亿元,预计2022年投资额同比增长8%、共561.8亿元。
2021-2025年农村环境整治中央年均投资57亿元。“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资258亿元整治农村环境,包括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根据中央《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规划,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预计“十四五”期间农村环境整治投资同比增长10%,总额284亿元。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超预期,房地产市场大幅波动,超预期增量政策工具出台等。
证券研究报告《稳增长的四大基建发力点》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5月6日
发布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夏磊
SAC编号:S0350521090004
行业&政策展望系列报告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开发的落寞,物业的崛起——20211202
重要会议解读报告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六大政策内涵——20211211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从六中全会精神看经济工作怎么干——20211112
地方财政系列报告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房地产市场下行,地方政府如何应对?——20211110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稳增长的专项债进度如何?——20220322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房地产税有什么征收效果?——国际版本研究——20211102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房地产税要推出了吗?——20211017
共同富裕系列报告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稳增长靠什么?进度如何?——20220118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释放消费潜力的四大路径——20211218
房地产行业系列报告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从政策松到市场稳要多久?——20220314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开年看地产: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韧性如何——20220214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开年看地产: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韧性如何——20220212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开年看地产: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韧性如何——20220208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预售资金如何才能良性循环——20211220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对投资有多大拉动?——20211209
【国海政策&地产| 夏磊】房企债务周期形成及演化——20210923
重要提示
本公众号推送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非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受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国海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公众号推送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非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受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国海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只是转发国海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且须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及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海证券认为可靠,但国海证券不对其可靠性、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国海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国海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对任何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任何一切后果或损失,国海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国海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国海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海证券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